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马兜铃属植物与其替代药材的对比分析



全 文 :◎综述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CN 34-1206 R , ISSN 1009-2501
E-mail:ccpt96@21cn.com
2006 Aug;11(8):841-846
2006-04-10收稿 2006-07-18修回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721A10)
刘永晔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
Tel:13588827207  E-mail:liu224 2001@yahoo.com.cn
吴理茂 ,通讯作者 ,男 ,博士 ,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干细胞研究。
Tel:0571-87217250  E-mail:wulimao@zju.edu.cn
马兜铃属植物与其替代药材的对比分析
刘永晔 ,李连达1 ,吴理茂1 ,赵 瑛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 ,哈尔滨 150076 ,黑龙江;1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研究所 ,杭州 310031 ,浙江
摘要 马兜铃属植物由于对肾脏的毒性而遭到否
定 ,故寻求替代药材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任务 。本
文从本草 、功效 、化学成分 、机制等方面将常用马兜
铃药用植物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已有替代药材进行
比较 ,探讨其可行性。同时对马兜铃酸肾病的病理
表现做一简要的介绍 。
关键词 马兜铃属;马兜铃酸;中草药肾病;马兜铃
酸肾病
中图分类号:R931.71;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009-2501(2006)08-0841-06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植物(Aris-
tolochia)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全世界约有
200种 ,在我国也有 40 种左右 。其中常见的马兜铃
属中草药有:关木通 、广防己 、马兜铃 、青木香 、天仙
藤 、朱砂莲等 ,主要用于清肺降气 、止咳平喘 、化痰 、
治肺热咳嗽 、痰多气喘 、痈肿 、高血压以及蛇虫咬伤
等[ 1 ,2] 。
马兜铃属植物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但是近 10
年来 ,一种名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
phropathy ,AAN)的新病种却与这一古老的中医药学
发生了联系[ 3] ,并在中医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
欧美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都对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
药做出相应的限制政策 ,这也使中草药在国际化进
展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近几年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取消国家药典中关
木通 、广防己 、青木香等马兜铃属植物的药用标准 ,
鼓励马兜铃 、寻骨风 、天仙藤和朱砂莲等替代药材的
研究[ 5] 。
1 马兜铃属植物及其替代药材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 ,将广防
己(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 Arisstolichia fangchi Y .C.
Wu ex L .D.Chou et S.M.Hwang 的干燥根)替换为
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的干燥根);将青木香(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 Aristolo-
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根)替换为土木香(仅
限于以菊科植物土木香 Inula helenium L .的干燥根
替换)。而早在 2001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就做出关于
恢复收载木通科木通的决定[ 6] 。积极寻求替代药材
势在必行 ,但是所规定的替代药材又是否具有毒性?
替代药材的配伍应用又是否合理 ?替代后是否改变
药效 ?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阅读了
许多学者的科研研究以及文献报道并进行总结 ,旨
在从本草 、药效等理论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马兜铃
属植物及其替代药材的一些对比分析见表 1。
1.1 马兜铃科广防己与防己科防己 中药防己始
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唐本草》中有木防
己的相关记载 , 《药性论》中记有汉防己。陈藏器谓:
“治风用木防己 ,治水用汉防己。”可见古代防己的来
源也并非一种。
马兜铃科广防己用于湿热身痛 、下肢水肿 、小便
不利 、风湿痹痛[ 7] 。广防己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
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作用 ,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
长 ,对小鼠肉瘤 37 、肉瘤 AK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
防己科防己具有降压 、抗心律失常[ 8] 、抗心肌肥
厚 、选择性抑制T 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 、抗恶性淋巴
瘤以及解热镇痛 、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毒理学实验
发现 ,人快速注射粉防己碱可产生急性低血压致死 ,
·841·
大剂量时出现中毒症状 ,主要为震颤 ,长期口服给药
则对肝肾及肾上腺有一定毒性 ,其中以肝损害为重 ,
且损害程度与剂量有一定正比关系 。
张浩等[ 9] 对防己类药材进行生药学的研究发
现 ,广防己块根横切面的显微结构显示其栓内层有
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 ,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散在 ,草
酸钙簇晶散见于各部位薄壁细胞中 。粉防己根横切
面显微结构显示石细胞较少 ,稀疏分布于皮层组织
中 ,壁薄 ,维管束数较少 ,中央无髓。薄壁细胞中无
草酸钙簇晶 , 而可见少数草酸钙方晶散在。同时
HPLC图谱表明马兜铃科广防己中含马兜铃酸 ,而粉
防己在同样分析条件下相同保留时间处无吸收峰存
在 ,即无马兜铃酸。
防己科防己是否能够安全有效地替代广防己 ?
张伯礼等[ 10] 提出质疑 ,他指出防己中含有硝基菲类
物质(nitrophenanthrene)-马兜铃酸类及其衍生物(马
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朱砂莲素(tuberosinone)
等),而广防己正是因为含有马兜铃酸才被禁用 。马
兜铃酸 I 的毒性已经得到证实 ,但是除马兜铃酸 I
以外的其他马兜铃酸类及其衍生物是否具有肾毒
性 ?李彪等[ 11] 实验证实马兜铃内酰胺与马兜铃酸
作用相似 ,能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同时最
新研究发现[ 12] ,防己科防己比马兜铃科广防己的急
性毒性要大而快 ,这是因为粉防己碱毒性大于马兜
铃酸还是因为粉防己碱与硝基菲类物质相叠加的毒
性有关 ?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所以对防己科防
己替代广防己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毒理机制实验 ,以
确保用药安全。
表 1 马兜铃属植物与其替代药材的对比分析
药材
名称 植物来源
药用
部位 主要成分 药效
替代
药材 植物来源
药用
部位 主要成分 药效
广防己
马兜铃科广防
己 Aristolochia
fangchi Y.C.
WU EX l.d.
Chou et S.M.
Hwang

马兜铃酸(aristolo-
chic acid , AA)、木
兰花碱香豆酸 、紫
丁香酸 、β-谷甾醇 、
马兜铃酸 D 甲醚
甲酯 、棕榈酸等
祛风止
痛 , 清
热利水
防己
防己科粉防己
Stephania tet-
randra S.Moore

粉防己碱(汉防己
甲素 Tetrand-rine)、
去甲基粉防己碱
(汉防己乙素 Dem-
ethyl tetrandrine)、轮
环藤季铵碱(cycla-
noline)
利 水 消
肿 , 祛风
止痛
青木香
马兜铃科马兜
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

马兜铃酸 、马兜铃
内酰胺 、木兰碱 、青
木香酸
止 痛 、
止 泻 、
解 毒 、
降血压
土木香
菊科土木 香
Inula helenium
L.

大量菊糖和少量挥
发油 , 油中主要成
分有土木香内酯 、
异土木香内酯 、二
氢土木香内酯 、二
氢异土木香内酯等
健 脾 和
胃 , 调气
解郁 , 止
痛安胎
关木通
马兜铃科东北
马兜 铃 Aris-
tolochia man-
shuriensis
Kom.
藤茎 马兜铃酸 , 马兜铃苷 , 青木香酸等
清 心
火 、 利
小 便 、
通经下

木通
木通科植物木
通 Akebia
quinata
(Thanb.)De-
cae
藤茎 三萜皂苷成分
清 热 利
尿 , 活血
通脉 , 抗
菌消炎
1.2 马兜铃科青木香与菊科土木香 木香为常用
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2000 年版
《中国药典》分别收载了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ling Var.
cinerea lappa Decne)和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
um L)或总状土木香(Inula recemosa Hook .F .)的干
燥根[ 13] 。《名医别录》最早记载了青木香 ,作为别名
列于木香名下。《中国药典》1995 年版收载的青木
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 , 为历代本草记
载的土青木香。
马兜铃科青木香用于眩晕头痛 ,胸腹胀痛 ,痈肿
疔疮 ,蛇虫咬伤等[ 14] 。横切面显微特征显示青木香
的韧皮部较宽 ,亦有油细胞 ,形成层成环状 ,木质部
射线宽广 ,常有几束较长大 ,自中央向外显放射状排
·842· Chin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6 Aug;11(8)
列 ,其余较短小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
菊科土木香用于胸胁 、脘腹胀痛 、呕吐泻痢 、胸
胁挫伤 、岔气作痛 ,胎动不安[ 15] 。横切面显微特征显
示土木香的韧皮部宽广 ,形成层成环 ,不甚明显[ 16] ,
木质部射线宽 6 ~ 25列细胞 ,导管少 ,单个或数个成
群径向排列 ,木纤维少数 ,薄壁细胞含有菊糖[ 17] 。
作者正在进行土木香替代青木香的毒理实验研
究 ,目前的实验还没有发现土木香的肾毒性。但是
土木香是否具有肾毒性或是其他毒性还需要更多的
研究 。现在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土木香的主要成分
土木香内酯给家兔口服或皮下注射 ,大剂量可以升
高血糖 ,中剂量可降低血糖 ,抑制食物性高血糖。而
它对蛙 、小鼠及家兔的一般毒性表现为自发活动及
反射活动麻痹 ,直到呼吸停止而死[ 18] 。呼吸停止后
心脏还保持短时间搏动 ,所以毒性可能是中枢性的 。
异土木香内酯的毒性略小 ,二氢异土木香内酯则更
小[ 19] 。又因含毒性较强的蛋白质 ,如果人应用土木
香(根)过量即可发生四肢疼痛 、吐 、泻 、眩晕及皮疹
等。所以在确定土木香替代青木香药用标准之后 ,
我们也应注意土木香的用药量 ,避免因用药过量而
产生的毒性。
1.3 马兜铃科关木通与木通科木通 古代常将具
有通利 、祛热功效的藤本植物称为木通。宋代以前
使用的木通来源于木通科植物 ,宋《证类本草》记载
的木通 ,来源于木通科植物和毛茛科植物[ 20] ,而清
代《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了毛茛科的几个木通 ,并
有描述:“俗问木通多种 ,以木通本功通利九窍 ,故藤
本能利水者 , 多以木通名之。”致使木通种类繁
多[ 21 , 23] 。历代本草中均未出现过关木通的名称 。
1954年 ,任仁安对全国的商品木通进行市场调查 ,
发现民间关木通的应用较多 ,因此 ,认为传统用的木
通就是现在的关木通[ 24] 。参照古代文献和本草学
考证 ,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 、毛莨科和马兜铃科三
科植物 ,之前药典收载的川木通和关木通 ,因品种来
源不同 ,其性能 、功效 、主治和成份 、药理 、毒理等也
各不相同[ 25] 。
马兜铃科关木通临床用于口舌生疮 ,心烦尿赤 ,
水肿 ,尿路结石 ,热淋涩痛 ,白带 ,经闭乳少 ,湿热痹
痛等症[ 26] 。王瑛等[ 27] 首次从关木通的乙酸乙酯提
取物中分离出 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 ,且化合物 1 ~ 7
均是首次从马兜铃属植物中得到 ,其中 1 、5 、6为新
的天然产物 。利用 Fenton反应和 ESR谱检测发现
化合物3 ~ 7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此外 ,化
合物 4对DPPH 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药理
研究显示[ 23] ,因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 ,静脉注射煎
剂可使血压上升 ,然后长时间继发性降低血压。煎
剂对离体小鼠小肠呈兴奋作用 ,对子宫为抑制作用 ,
未见利尿作用 ,正常人口服尿量增加 ,但氯化物排出
较对照组少。小鼠静脉注射马兜铃酸的致死量(le-
thal dose ,LD)为 60 mg·kg-1 。中毒剂量时动物内脏
发生毛细血管病变 ,有出血灶形成并发生水肿 ,肾脏
发生普遍性坏死 ,肾小管坏死。
木通科木通用于治疗小便短赤 、淋浊 、水肿 、风
湿痹痛 、乳汁不通 、痛经等症[ 28 , 29] 。国内外学者从木
通种子中分离出 7种三萜皂苷;从藤茎中分离出 8
种三萜皂苷[ 30] ;从果皮中分离得到 12 种三萜皂
苷[ 31] ;从愈伤组织中分离出 4种去甲三萜皂苷[ 32] 。
此外 ,木通的藤茎中还含有豆甾醇 、β-谷甾醇 、胡萝
卜苷 、白桦脂醇 、肌醇 、蔗糖等;根中含有豆甾醇 、β-
谷甾醇及胡萝卜苷等 。其药理作用有[ 23] :木通的煎
剂与酊剂有利尿作用 ,而灰分无利尿作用 ,说明有其
它有效成份起利尿作用。还有一定的镇静镇痛 、抗
肿瘤作用 ,体外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口服毒性小 ,注
射有一定的毒性。
目前关于木通科木通的研究非常多 ,木通是否
能够替代马兜铃科关木通? 是否具有马兜铃科关木
通的药效? 现在还存在很多的争议。很多学者认为
木通科木通并不能完全取代关木通。首先配伍可以
降低关木通的毒性。李春香等[ 33] 将单味关木通与
含有关木通的复方导赤散 、龙胆泻肝丸对大鼠产生
的肾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 ,以及药液中马兜铃酸含
量的测定等相比较 ,结果表明 ,导赤散组大鼠无论是
肾功能检测指标还是肾组织形态学都没有任何明显
的肾损害痕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复方中马兜铃
酸含量低于单味关木通 40%~ 60%以上 。龙胆泻
肝丸中马兜铃酸的含量约为相同量关木通的 1 10 ,
如按药典剂量服用 ,每日摄入的马兜铃的量极少 ,因
此服用该药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
讨[ 34] 。也有实验证实 ,不同的入药形式也会对关木
通的有毒成分产生影响。张翠英等[ 35] 研究报道关
木通水煎液中马兜铃 、Ⅱ 、Ⅳa 的煎出率分别为药材
粉末中含量的 53.4%、75.5%、61.9%;而在水煎后
的药渣中马兜铃 、Ⅱ、Ⅳa的残余量分别相当于粉末
中含量的 22.3%、15.7%和 30.3%;马兜铃在水煎
液中仍为主要的马兜铃酸类成分。叶志斌等[ 36] 研
究发现关木通粗粉中 , 马兜铃的含量平均为
0.23%;关木通水煎液中马兜铃的含量约相当于甲
醇提取液的 1 3;另有王氏[ 37] 报道 ,炮制可以去毒 ,
·843·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Aug;11(8)
经不同含量的关木通在实验室小试炮制中 ,毒性成
分去除率在 90%以上。也就是说该炮制工艺能够
选择性的去除关木通中的绝大部分毒性成分 ,达到
了去毒的目的。还有学者[ 38] 提出 ,不能贸然用木通
科木通替代关木通 ,因为关木通具有悠久的药用历
史 、坚实的临床疗效基础 ,其有效和毒性还需要认真
权衡;而木通科木通缺乏临床基础 、质量标准 ,其动
物实验资料也不足。
目前关于关木通导致肾毒性的报道相当多 ,并
且木通科木通替代关木通的研究也开展很久了 ,虽
然说木通没有肾毒性的副作用 ,但是很多科研工作
者都提出了如何减少关木通的毒性 ,可见关木通还
是具有非常好的药效 ,所以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因为
药典替换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就否定了关木通的药
效 ,在积极开展减毒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高标准的药
效。
1.4 马兜铃科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马
兜铃的果实 。主要的化学成分有马兜铃酸 、马兜铃
次酸 、木兰碱 、青木香酸等[ 39] 。用于肺热喘咳 、痰中
带血 、肠热痔血 、痔疮肿痛症状 。
1.5 马兜铃科天仙藤 天仙藤是马兜铃属植物马
兜铃的地上部分。主要化学成分为木兰碱 、轮环藤
酚碱 、马兜铃酸。具有行气活血 ,利水消肿等功效 。
用于脘腹刺痛 、关节痹痛 、妊娠水肿 。
1.6 马兜铃科寻骨风 寻骨风是马兜铃科植物绵
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 40] 。主要化学成分有马兜
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香草酸 、尿囊素 、挥发油等[ 41] 。
寻骨风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是 0.07%~ 0.26%[ 42] 。
具有祛风湿 ,通经络 ,止痛等功效 。用于风湿痹痛 、
关节酸痛 、腹痛 、疟疾 、痈肿。
1.7 马兜铃科朱砂莲 朱砂莲为马兜铃科马兜铃
属植物大叶马兜铃及四川朱砂莲的块根 。主要成分
为马兜铃酸 、朱砂莲素 、朱砂莲苷 、朱砂莲内酰胺
等[ 43-45] 。用于消炎消肿 ,散血止痛 ,解蛇毒 ,治红白
痢疾 ,胸腹喉痛 ,毒蛇咬伤等症[ 46] 。
关于马兜铃 、天仙藤 、寻骨风和朱砂莲的替代药
材正在研究 ,其实在寻求替代药材的同时科研工作
者也应该积极开展关于如何降低上述药材毒性的试
验 ,以便更好地造福人类 。
2 结语与展望
中医药学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防病 、治病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
草药是安全无毒的 ,但是随着 1964年国内吴松寒[ 47]
首次报道因大剂量服用木通导致急性肾衰竭后 ,人
们才开始认识到中草药的安全性问题[ 48] 。1993年 ,
比利时学者 Vanherweghem JL[ 49] 报道了因服用含有
广防己的减肥胶囊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进行
了临床和病理的分析之后认为 ,其主要的病理改变
是“快速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rapidly progressive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 RPRIF)” ,并把这种肾脏损害称为
“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nphy , CHN)” [ 50]。所
谓”中草药肾病” ,是指由于应用中草药(含矿物 、虫
类等中药)造成的肾脏损害[ 51] 。中毒途径可以通过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 、粘膜……其原因有中药含有
毒素 ,过量应用 、长期应用以及病人对其过敏等多
种[ 52] 。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把该病称为“中草
药肾病”并不准确 ,因为这种称呼很容易对所有的中
草药产生抵制 ,这样对其他的中草药不公平 ,又根据
现有的研究资料我们不难发现 ,所谓的“中草药肾
病”均是由长期或过量使用含有马兜铃酸成份的中
草药而导致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所以应该称之为
“马兜铃酸肾病”[ 53-58] 。AAN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快速
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
nal fibrosis)或者是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59] 。
AAN具有比较特异的病理表现 。首先为少细
胞性的肾间质纤维化[ 60, 61] ;然后伴有肾小管萎缩 ,没
有明显的再生现象;且病理改变非常迅速;免疫荧光
检查发现多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的沉积[ 62] 。
AAN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一般将
其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是在短
期内大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之后发生 ,临
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理表
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63] ;大多数的马兜铃酸肾病表
现为慢性的 ,患者多在持续或间断性小剂量服用含
有马兜铃酸的药物之后出现肾功能损害 ,常常表现
为隐袭进展 ,数月 、数年 、甚至几十年 ,更有患者是在
停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肾功能衰竭 ,临床
表现为慢性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后期出现
氮质血症 ,直至尿毒症[ 64] 。
马兜铃属植物作为一种常用中药由于“马兜铃
酸肾病”的出现而被人们否定 ,但是作为科研工作
者 ,首先 ,我们必须辩证 、准确地看问题 ,从中药学 、
毒理学 、药理学 、植物学以及化学等各个方面认真地
学习马兜铃属植物 ,准确地认识其毒性 ,避免其对人
类造成的损害 。其次 ,必须积极开展马兜铃属药用
植物替代药材的研究与开发 ,毕竟马兜铃属植物的
·844· Chin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6 Aug;11(8)
肾毒性是肯定的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中草
药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病救人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1 左建平.马兜铃属植物肾毒性研究进展[ J] .中国药业 ,
2003;12:74-5
2 丁林生 , 楼凤昌.马兜铃属植物化学成分[ J] .中草药 ,
1983;14:40-8
3 Volker M.Arlt.Aristolochic acid as a probable human cancer
hazard in herbal remedies:a review[ J] .Mutagenesis vol , 2002;
17:265-77
4 陈宝平.马兜铃酸肾病[ J] .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 ,
2004;22:16-7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广防己等 6 种药材
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 J] .齐鲁药事 , 2004;23:6-7
6 关木通及相关品种肾毒性等问题研讨会[ C] .药品国家标
准工作.2001;356-7
7 赵辉 , 刘绣华.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
况[ 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3
8 曲明 ,刘丹.防己与广防己的鉴别[ J] .中医药信息 , 2005;
22:36-7
9 张浩 ,王灿 , 谢成科.防己类药材的生药学比较研究[ J]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6 , 8:17-21
10 马红梅 , 张伯礼.粉防己及其替代广防己的安全性质疑
[ J] .天津中医药 , 2005;6:22:248
11 李彪 , 李晓玫 ,张春英.马兜铃内酰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
的损伤作用[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4;29:78
12 胡世林 ,彭俊生 , 苏惠英.四种防己的急性毒性比较[ J] .
中国医药学报 , 2003;18:601
13 陈坤全.木香与青木香鉴别[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1;12:
105
14 马元铮.大剂量青木香致肾功能衰竭 1 例[ J] .内科急重
症杂志 , 1997;4:9
15 蒋立勇.木香的鉴别与应用[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04;
12;20:727
16 石玉萍 , 张名示.木香与混淆品土木香青木香饮片性状
及显微鉴别[ J] .时珍国医国药 , 1999;10:349
17 仇越敏.广木香 、青木香及白木香的鉴别[ J] .黑龙江中医
药 , 2001;4:5
1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
手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86:30
19 邵彩云 , 刘永喜.气相色谱法测定土木香中土木香内酯
的含量[ 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2003;2 , 9:37
20 谢宗万.通草与木通品种的本草考证[ J] .中药通报 ,
1986;11:13 , 19
21 王玉琢 ,孙维刚.木通的本草记载及其混乱品种[ J] .辽宁
中医杂志 , 2003;9 , 30:761-2
22 楼凤昌 , 彭国平 , 王颖 , 赵守训.木通马兜铃化学成分研
究[ J] .药学学报 , 1995;30:588-93
23 冷晓波 , 王修光 , 郭峰.木通科属考[ J] .新疆中医药 ,
2005;23:49-51
24 孙萍 , 罗国安.LC-MS 鉴定木通 、川木通与关木通[ J] .中
药材 , 2004;12 , 27:898-901
25 孙启明.论木通[ J] .医古文知识 , 2003;1:20-2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主编.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95:124
27 王瑛 , 潘竞先 , 高建军 , 贾忠建.关木通中的苯丙素成分
研究[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 , 36:71-7
28 刘桂艳 ,王晔 , 马双成 , 鲁静 , 林瑞超.木通属植物木通化
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4;5 ,
39:330-2
29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M] .第 3册.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99:330-5
30 Fujita M , Itokawa Hi , Kumekawa Y.The study on the constitu-
ents of clematis and Akebia spp.Ⅱ.On the saponins isolated
from the stem of Akebia quinata Decne(I)[ J] .J Pharm Soc
Jpn , 1974;94:194
31 Hihuchi R , Kaqasaki T.Pericarp saponins of Akebia quinata
Decne.I Gly cosides of hederagenin and oleanolic acid[ J] .Chem
Pham Bull.1976;24:1024
32 Ikuta A , Itokawa H.30-Noroleanane saponins from callus tissues
of Akebia quinata[ J] .Phytochemistry , 1989;28:2663
33 李春香 , 朱晓卉 , 丁芳 , 郭永斌 , 马征 , 王彦博 ,等.配伍降
低关木通肾毒性的研究现状[ J] .河北中医药学报 , 2005;
20:35-7
34 张岩.中药配伍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 A 含量的影响[ J] .
天津药学 , 2005;8 , 17:3-6
35 张翠英 , 王璇 , 尚明英 , 俞捷 , 许俊羽 , 李振国 ,等.以关木
通为例探讨不同入药形式对中药有毒成分含量的影响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5;6 , 30:835-9
36 叶志斌 ,张悦 ,王一梅.HPLC 法测定关木通及 4 种中成药
中马兜铃酸 A的含量[ 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3;9 , 30:
491-3
37 王智民 ,由丽双 ,姜旭 , 李琳 , 王维皓 , 王冠.利用炮制技
术去除关木通毒性成分的方法学研究[ J] .中国中药杂
志 , 2005;8 , 30:1243-6
38 胡世林 ,张宏启 ,甘志杰.取消和取代关木通的商榷[ J]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03;5:69-71
39 陈业高 ,于丽丽.北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云南师范
大学学报 , 2005;5 , 25:41-4
40 宋立群 , 马晓鹏 , 马艳春 , 王丽哲.寻骨风水煎剂对大鼠
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 , 2004;9 , 5:507-9
41 黄枝优 ,赵秀川.马兜铃属植物的肾毒性[ J] .时珍国医国
药 , 2003;14:248-9
42 刘超 ,陈蕴 ,赵小磊 , 龚立雄 , 王林.RP-HPLC 法测定寻骨
风中马兜铃酸 A的含量[ J] .中草药 , 2003;12 , 34:1139-
41
43 吴以达.朱砂莲胶囊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1 例[ J]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4;20:2699
44 周莺 , 李俊彪 , 马中富 , 伍新林.朱砂莲中毒致急性肾功
能衰竭一例[ J] .中华肾脏病杂志 , 2001;2 , 17:26
45 刘碧崇 ,曲光.朱砂莲提取物 A1015 及其单体成分马兜铃
酸 A的镇痛作用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2;18:13-
4
46 李瑞珍.1 例朱砂莲中毒致急性肾功损害的护理[ J] .黑
龙江护理杂志 , 2000;6:70
47 吴松寒.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例报告[ J] .江苏中
医 , 1964;1:14
·845·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Aug;11(8)
48 Li XM.Aristolichic acid nephropathy: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have to do[ J] .Nephrology , 2004;9:109-11
49 Vanherweghem JL, Depierreux M , Tielemans C , Abramowicz D ,
Dratwa M , Jadoul M , et al.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 is in women;association with slimming regimen in2 cluding
Chinese herbs[ J] .Lancet , 1993;341:387
50 丁英钧 ,王彦田 , 李春香.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现状[ J] .
河北中医药学报 , 2003;18:41-3
51 Meyer MM , Chen TP , Bennett WM.Chinese herb nephropathy
[ J] .Proc(Bayl Univ Med Cent), 2000;13:334-7
52 乔富渠 , 胡莜娟.中草药肾病[ 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7;2:39-40
53 李红霞 ,孙田玲 , 刘寨东.马兜铃酸肾病研究概况[ J] .中
国中医药科技 , 2005;3 , 12:125-6
54 Cosyns JP , Dehoux JP , Guiot Y , Goebbels RM , Robert A , Ber-
nard AM , et al.Chronic aristolochic acid inrabbits:amodel of
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 J] .Kidney Int , 2001;59:2164-73
55 Solez K , Daugirdas J , Gregory MC , Frohnert PP , Bhowmik DM ,
Jha V , et al.Is“ Chinese herds nephropathy” a prejudiciall term
[ J] .AM J Kidney Dis , 2001;38:1141-2
56 Wali RK , Henrich WL.Recent developments in toxic nephrop-
athy[ J]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 2002;11:155-63
57 Debelle F , Nortier J , Arlt VM , De Prez E , Vienne A , Salmon I ,
et al.Effects of dexfenfluramine on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toxic-
ity in a rat model for Chinese-herb nephropathy[ J] .Arch Toxi-
col , 2003;77:218-26
58 张晓妍.马兜铃酸肾病实验研究近况[ J] .辽宁中医学院
学报 , 2005;1 , 7:76-7
59 高艳丽 , 谌贻璞 , 董鸿瑞 , 丛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
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J] .中华医学杂志 , 2004 , 9 , 2:1496
60 Wojcikowski K , Johnson DW , Gobe G.Medicinal herbal ex-
tracts- renal friend or foe Part one:The toxicities of medicinal
herbs[ J] .Nephrology (Carlton), 2004;9:313-8
61 唐蓉 ,杜胜华.红花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的影
响[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06;3 , 11:282-5
62 Balachandran P, Wei F , Lin RC , Khan IA , Pasco DS.Struc-
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aristolochic acid analogues:Toxicity
in cultured renal epithelial cells[ J] .Kidney Int , 2005;67:1797
-805
63 Stiborova M , Frei E , Hodek P , Wiessler M , Schmeiser HH.
Human hepatic and renal microsomes , cytochromes P450 1A1
2 ,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and prostaglandin H
synthase mediate the forma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DNA adduct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urothelial cancer[ J] .Int J Cancer , 2005;
113:189-97
64 于阳 ,李岩 ,叶文玲 , 李峻岭 ,黄庆元 , 郑法雷.第 64 例:全
身不适 、尿量减少 、急进性肾功能恶化[ J] .中华老年医学
杂志 , 2005;1 , 24:71-5
Contrast research of Aristolochia L.plants with substitution materials for
medicine
LIU Yong-ye , LI Lian-da1 , WU Li-mao1 , ZHAO Ying
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 , Harbin 150076 , Heilongjiang , China;1Institute of Chinese Herb Medicine ,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31 , Zhejiang , China
ABSTRACT Aristolochia L herbs encounters the denial
as a result of the kidney toxicity , so it is impatient duty to
explore the substitution materials for medicine.This arti-
cle compared the Aristolochia medicinal plants with the
substitution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stipulation of ”
Pharmacopoeia of Chinese” regarding herb , effect , chem-
ical composition and mechanism , and discussed its feasi-
bility.In addition , the pathology of the Aristolochinc Ac-
id Nephropathy was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 Aristolochia L;Aristolochic acid;Chi-
nese herb nephropathy;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846· Chin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6 Aug;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