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全 文 :1078 2010 年第 5 期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到 52%、32%,相应增加了优等、1 级产品的比
例,提高了商品的高价值性。虽然目前农民还是依
靠筛选进行分级,但是新的特征参数可以依靠数字
图像特征提取得到,对未来的自动化、规模化发展
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所以新的分级标准适于目前
我省山核桃生产水平,且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也
对核桃选种,优胜劣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广
优良品种等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GB7907—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
[S].
[2] GB1016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桃 [S].
[3] 郭宝林,杨俊霞 . 核桃坚果若干性状分级标准的商榷 [J].
园艺学报,2000,27 (3):161 - 166.
[4] 都荣庭,张毅萍 . 中国果树志核桃卷 [M]. 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1996:83 - 225.
[5]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4.
[6] 朱佳满,王临安 . 从外贸谈核桃产业结构调整 [J]. 烟台果
树,2002 (4):32.
[7] 张玉萍,吕晓芳 . 核桃产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山西果树,2002,10 (4 ):26 - 27.
[8] 朱佳满 . 我国核桃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J]. 果
农之友,2002 (6):100 - 101.
(责任编辑:戴美松)
收稿日期:2010-05-16
作者简介:李 桥 (1985 -),男,宁夏西吉人,从事植物源农药与农药的环境毒理学研究工作。E-mail:liqiaoxinong@ 163. com。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李 桥1,杨小丰2,张绍勇1,张 旭1,陈安良1
(1. 浙江林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 浙江省湖州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杨梅叶甲醇浸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4 个萃取相对番茄灰
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 (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
(Fusaium graminearum),黄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 (Setosphaeria turcica)6 种病原
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好,乙酸乙酯相对 4 种病原菌
的 EC50分别是 3. 32,4. 33,2. 21,5. 42 g·L
- 1;正丁醇相 EC50分别是 1. 92,0. 88,8. 86,9. 22 g·L
- 1。乙酸乙
酯相对水稻纹枯病菌、正丁醇相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
关键词:杨梅叶;抑菌活性;提取物;毒力
中图分类号:S 667.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0)05-1078-03
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一部分,其开发研
究一直是新农药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1]。杨梅
(Myrica rubra)属杨梅科、杨梅属果树,多年生常
绿乔木,为我国特产。杨梅叶是可以快速生长的再
生资源,资源丰富。对杨梅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
在 2 个方面:一是对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2 - 6];二
是杨梅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胡静丽[7]测定
了杨梅叶乙醇提取物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抑制效
果,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革兰
氏阳性菌以及对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如橘青霉、圆弧
青霉和黑曲霉效果较好。陈蓉蓉等[8]用矮杨梅叶
水煎物作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 G + 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沈建国等[9]用杨梅叶提取物
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
强的体外钝化和抗病毒侵染作用。夏其乐等[10]研
究了杨梅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具有
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刘洪波等[11]采用菌丝生长速
率法测定了杨梅叶粗提物对 6 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
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丙酮提取物对常见植
物病原菌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我们采用菌丝生长速
率法测定杨梅叶甲醇浸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
酯、正丁醇 4 个萃取相对农业上常见的植物病害病
原菌的抑菌作用,旨在为寻找杨梅叶中抑菌活性物
质奠定基础。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0.05.060
李 桥,等: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1079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用杨梅叶,2008 年 7 月采于浙江林学院校园
内,室温下自然风干,粉碎,过 40 目筛 (孔径 0. 37
mm),密封,置于冰箱中 (0 ~4 ℃)备用。
1. 2 植物病原菌
植 物 病 原 菌, 番 茄 灰 霉 病 菌 (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 (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
枯 病 菌 (Rhizoctonia solani),小 麦 赤 霉 病 菌
(Fusaium graminearum ),黄 瓜 炭 疽 病 菌
(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玉 米 大 斑 病 菌
(Setosphaeria turcica),均由浙江林学院森林保护实
验室提供。
化学试剂,甲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均为分析纯。
1. 3 提取
取 1. 1 节所得样品 2 kg,在室温下用甲醇浸提
3 次,浸提时间分别为 24,24,48 h,每次浸提后
再超声提取 45 min,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
356. 85 g。将浸膏 300. 00 g 加去离子水 800 mL 混
匀得悬浊液,分别用等量的石油醚 (60 ~ 90 ℃)、
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每种溶剂萃取
3 次,浓缩至膏状,得石油醚相 19. 93 g、氯仿相
14. 81 乙酸乙酯相 18. 46 g、正丁醇相 28. 26 g。
1. 4 抑菌活性测定
1. 4. 1 不同溶剂萃取相毒力测定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杨梅叶各萃取相对供
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将各萃取相用丙酮溶
解,再配制含各萃取相质量浓度 10 g·L - 1的 PDA
培养基,倒入直径为 9 cm 的培养皿中,对照为丙
酮。每处理设 4 个重复,向上述各培养基中接入生
长旺盛的直径为 5 mm 的病原菌菌饼,每皿 1 块。
将接好菌的培养基用保鲜膜密封,置于 25 ℃条件
下培养,待空白对照菌丝长满培养皿后,采用十字
交叉法测量各自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算
公式:抑制率 (%) = (对照菌落直径 - 处理菌
落直径) × 100 /对照菌落直径。菌落直径 (cm)
= 测量菌落直径平均值 - 0. 5。0. 5 为菌饼直径。
1. 4. 2 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相精密毒力测定
测定方法同 1. 4. 1 节,用丙酮溶解杨梅叶乙酸
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相,再配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各萃取相浓度为 1,5,10,20 g·L - 1,
供试菌为玉米大斑病、番茄灰霉病、水稻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等 4 种。
2 结果与分析
2. 1 萃取相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杨梅叶不同溶剂萃取相对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
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 1。在 10 g· L - 1浓度下,各
萃取相之间对多数供试病原菌抑菌作用差异较大。
其中乙酸乙酯相总体抑菌效果最好,其对番茄早疫
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
菌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抑制率依次为 62. 61%,
73. 33%,59. 44%和 49. 31%;正丁醇相抑制效果
次之,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率
最高,抑制率分别为 81. 52% 和 72. 12;石油醚相
的抑菌作用最差。
表 1 不同溶剂萃取相对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萃取相
抑制率 /%
番茄灰霉病菌
(7 d)
番茄早疫病菌
(9 d)
水稻纹枯病菌
(3 d)
小麦赤霉病菌
(5 d)
黄瓜炭疽病菌
(7 d)
玉米大斑病菌
(8 d)
石油醚 - 77. 45 d 26. 63 c 22. 64 d 33. 15 b 14. 44 c 26. 67 c
氯仿 - 18. 21 c 19. 26 c 4. 31 c 38. 46 b 15. 83 c 44. 24 b
乙酸乙酯 62. 50 b 62. 61 a 73. 33 a 59. 44 a 49. 31 a 60. 91 a
正丁醇 81. 52 a 39. 38 b 52. 77 b 50. 21 a 34. 17 b 72. 12 a
注:萃取相的浓度为 10 g·L - 1;抑制率为负表示萃取相对病原菌无抑制作用;同列数据后标不同字母者,表示两者差异显著。
2. 2 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相对病原菌的毒力
表 2、3 可见。杨梅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 4 种
供试病原菌的毒力差异不大,EC50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间的差值为 3. 21 g·L - 1。乙酸乙酯萃取物
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最强,EC50为 2. 21 g·L
- 1,
对玉 米 大 斑 病 菌 的 毒 力 次 之, EC50 为 3. 32
g·L - 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最弱, EC50 为
5. 42 g·L - 1。
1080 2010 年第 5 期
表 2 杨梅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
供试病原菌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EC50 / (g·L
- 1) 95%置信限
玉米大斑病菌 y = 0. 853 8x + 4. 554 7 0. 988 3. 32 2. 95 ~ 3. 75
番茄灰霉病菌 y = 1. 141 2x + 4. 274 1 0. 993 4. 33 3. 97 ~ 4. 70
水稻纹枯病菌 y = 1. 111 4x + 4. 617 6 0. 986 2. 21 1. 97 ~ 2. 47
小麦赤霉病菌 y = 1. 234 9x + 3. 808 9 0. 999 5. 42 4. 98 ~ 5. 88
表 3 杨梅叶正丁醇萃取相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
供试病原菌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EC50 / (g·L
- 1) 95%置信限
玉米大斑病菌 y = 1. 003 4x + 4. 715 8 0. 986 1. 92 1. 68 ~ 2. 20
番茄灰霉病菌 y = 0. 753 0x + 5. 073 8 0. 990 0. 88 0. 62 ~ 1. 03
水稻纹枯病菌 y = 1. 277 5x + 3. 789 7 0. 991 8. 86 8. 15 ~ 9. 61
小麦赤霉病菌 y = 1. 234 9x + 3. 808 9 0. 997 9. 22 8. 46 ~ 10. 05
杨梅叶正丁醇萃取相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
EC50为 0. 88 g·L
- 1;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次之,
EC50为 1. 92 g·L
- 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最弱,
EC50为 9. 22 g·L
- 1。
3 小结和讨论
杨梅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2],黄酮类
化合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12],而乙酸乙酯可以萃
取出黄酮类化合物,因此本试验中乙酸乙酯对各种
供试菌的活性很可能是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
用。此外,正丁醇相也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说明
杨梅叶中除黄酮类化合物之外还有其它类型抑菌活
性物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只研究了杨梅叶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
醇萃取相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活性,并
且只对几种供试菌种的毒力进行了测试,尚未进行
盆裁药效试验。下一步将进行活体和室外试验,并
扩大供试菌种范围,以确定杨梅叶提取物的杀菌
谱,为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 乔康,姬小雪 .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 [J]. 农药研究与
应用,2009,13 (4):15 - 20.
[2 ] 邹耀洪,李桂荣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杨梅叶中抗氧化
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J]. 分析化学,1998,26 (5):531
- 534.
[3 ] 钟瑞敏,张振明,王羽梅,等 . 杨梅树叶、皮、根部精油
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物质 [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
26 (1):1 - 5.
[4 ] 周志宏,杨崇仁 . 矮杨梅鲜叶的酚性化学成分 [J]. 云南
植物研究,2000,22 (2):219 - 224.
[5 ] 刘宁,李正芬,林铁,等 . 矮杨梅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 (2):1
- 4.
[6 ] 刘宁,李正芬,林铁,等 . 矮杨梅根皮,茎皮,叶蹂质含
量的测定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 (4):64
- 67.
[7 ] 胡静丽 .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D]. 杭州:浙江
大学,2003.
[8 ] 陈蓉蓉,刘宁 . 贵州民族药杨梅叶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 (3):30
- 32.
[9 ] 沈建国,谢荔岩,翟梅枝,等 . 杨梅叶提取物抗烟草花叶
病毒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J]. 福建农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4,33 (4):441 - 443.
[10] 夏其乐,陈健初,吴丹 . 杨梅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食品科学,2004,25 (8):80 - 82.
[11] 刘洪波,史东辉,陈安良,等 . 杨梅叶提取物对 6 种常见
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
(1):95 - 99.
[12] 张纪宁,杨洁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2):29 - 31.
(责任编辑:张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