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小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 Forst)又名见手
青、风手青、粉盖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属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牛肝菌科(Bo⁃
letaceae),牛肝菌属(Boletus),是世界上著名的美味
食用菌之一〔1〕。小美牛肝菌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
白、低脂肪、矿物元素含量高的食用菌,它不但具有
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促进
消化、增强免疫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
价值的珍贵食用菌。然而,在我国由于误采误食牛
肝菌而引起中毒事件多且严重〔2-3〕。因此对小美牛
肝菌的深入研究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
1 小美牛肝菌的生态特性
小美牛肝菌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
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福建等地〔4-5〕。另外
在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江苏、海南、
香港、台湾等地也有分布〔6〕。小美牛肝菌为陆生,营
腐生生活,生于阔叶林或混交林中,有单生、散生,也
有丛生,有关小美牛肝菌子实体形态特征因不同产
地略有差异〔7-8〕,小美牛肝菌靠菌丝从寄主中摄取养
分,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研究〔9〕发现:小美牛肝
菌菌丝体通过其生命活动,可以给林木提供一些拮
抗物质,在逆境中对林木起保护作用。小美牛肝菌
还能分泌多种酶来分解不溶性有机物和矿物,高锦
明〔10〕报道:小美牛肝菌对粘虫或小菜蛾表现出较高
的拒食和毒杀活性,并且在剂量为 0.051 5 g/mL时,
对粘虫的 3 d拒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96.5%和
92.9%。而且,研究〔11〕表明:小美牛肝菌外生菌根菌
对马尾松苗高、地径均有显著促生长效果。其原因
可能是小美牛肝菌属外生菌真菌,外生菌根真菌能
加速土壤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养
分的有效性〔12〕。有关小美牛肝菌生长的土壤环境,
柳青等〔8〕详细地介绍了庆元县小美牛肝菌的生态特
征及子实体生长发育条件。有关小美牛肝菌出现
的季节,则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庆元县高海拔
地区出现在7月份〔8〕,云南松林出现在5月上旬至6
月上旬〔13〕,而凉山州飞播云南松林下的小美牛肝菌
则出现在6至7月份〔14〕。主要是因为6月正是雨季,
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小美牛肝菌子实体的发育。
2 小美牛肝菌培养驯化及生物活性物质
小美牛肝菌菌肉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
年来,市场价格昂贵,每公斤鲜菇售价高达几十元。
引起了人们对小美牛肝菌培养驯化的关注。但这
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难度较大,至今还没
有对其进行人工大规模培养的报道。吴金荣〔15〕对
小美牛肝菌研究进展
才晓玲 1,李志洪 2*,何 伟 3,邹 瑶 1
(1.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 677000;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3.云南临沧市第三中学,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综述小美牛肝菌的生态特性、培养驯化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小美牛肝菌;研究进展;生态特性;生物活性物质
[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4-0059-02
Boletus speciosus Forst: A Research Review
CAI Xiaoling1, LI Zhihong2*, HE Wei3, ZOU Yao1
(1.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Lincang, Yunnan 677000, China; 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3. No.3 Middle School of Lincang, Lincang, Yunnan 677000,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Boletus speciosus, including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and bioactive products, was summa⁃
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Boletus speciosus Forst; research review;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ioactive products
大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0卷 第4期 2011年4月
Vol.10 No.4 Apr. 2011
59
小美牛肝菌根菌组织分离及栽培做了初步研究和
总结。孙民琴等〔16〕研究发现:小美牛肝菌仅与马尾
松形成较好的菌根,与黑松、湿地松形成菌根的能力
较差。对于小美牛肝菌的贮藏方面,桂明英等〔17〕研
究发现:中等成熟程度的牛肝菌较耐贮藏,因为中
等成熟程度的牛肝菌处于生长的旺盛时期,采收后
可以有一段后熟的时间,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
小美牛肝菌具有多种物质成分,王元忠等〔18〕研
究表明:小美牛肝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中除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外,还含有
多糖、麦角固醇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朱萍等〔19〕研
究也发现:小美牛肝菌子实体中含有大量的麦角固
醇。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2的前体,在紫外线照射下
可转变成维生素D2。小美牛肝菌具有一定的抗氧
化能力,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
(MDA)含量,明显提高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提示小美牛肝菌能增加机体清除氧
自由基的能力〔20〕。小美牛肝菌还具有明显的降血
脂功能,研究表明:小美牛肝菌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
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三酰甘油(TG)的含量,并能显著提高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具有明显的降
血脂功能〔20-21〕。对于调节脂类代谢,预防动脉粥样
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也有
资料〔22〕表明:小美牛肝菌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张富
丽等〔23〕研究发现:小美牛肝菌等对小白鼠肉瘤和艾
氏癌抑制率超过70%,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可以用
来筛选抗癌药物。由于小美牛肝菌中生物活性物
质的存在,刘刚等〔24〕研究发现:可以用傅立叶变换
红外光谱鉴别小美牛肝菌。
小美牛肝菌一次摄入量过多或烹煮不当易引起
中毒,中毒后会引起“小人国幻视症”。研究人员从
小美牛肝菌中分离出幻觉诱发物 hallucinogens〔25〕。
目前,一般认为:毒性物质与麦角酸二乙酰胺类似,
是一种生物碱,其分子结构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组织
中的中枢神经媒介物质的分子结构十分相似,他们
参与和影响神经传递代谢活动,作用于中枢神经,可
以在人的大脑中以假乱真,扰乱脑的正常功能,使
人产生幻觉。另外,研究〔19〕发现:小美牛肝菌中总
汞含量较高,达到了 0.45 mg/kg,远远超出了国家食
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因此,在降低毒性方面,周玲
仙等〔26〕认为:食用小美牛肝菌,建议切片后在沸水
中煮1~2 min,滤干水分后再炒熟,同时,建议一次食
用不宜超过500 g,且不宜同时饮用白酒。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当前,人们对小美牛肝菌的生态特性有了一定
的了解,对自然状态下小美牛肝菌子实体的发育条
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其人工培养及驯化技术
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关小美牛肝菌中生物活性物
质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小美牛肝菌
中含有抗癌、抗氧化、降低血脂等重要成分,但对于
其有效成分单体的确定及药理研究还需要不断的
探索。小美牛肝菌中含有毒物质,食用不当容易引
发中毒事件,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
对其中有毒物质的研究也为开发各种特效药剂开
辟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1998:197.
〔2〕刘明伟,周惠,郝丽.牛肝菌中毒6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
杂志,2008,8(1):111.
〔3〕卯晓岚.中国毒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毒素〔J〕.菌物学报,
2006,25(3):345-363.
〔4〕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36.
〔5〕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382-383.
〔6〕李泰辉,宋斌.中国食用牛肝菌的种类及其分布〔J〕.食用
菌学报,2002,9(2):22-30.
〔7〕覃鹏,汪建云,孔治有.保山市场常见的三种易混牛肝菌
〔J〕.保山师专学报,2004,23(5):11-12.
〔8〕柳青,吴锡鹏.庆元县高海拔马尾松林间华美牛肝菌调
查〔J〕.食用菌,2002(1):3-5.
〔9〕丁小维,刘开辉,邓百万,等. 中国有毒牛肝菌研究进展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14-1115.
〔10〕高锦明.高等真菌代谢产物〔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出版社, 2003.
〔11〕高悦,吴小芹,孙民琴.马尾松不同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
收利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
(4):77-80.
〔12〕贺小香,谭周进,肖启明,等.外生菌根的功能及与环境
因子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2):
201-204.
〔13〕于富强,肖月芹,刘培贵.云南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的时空
分布〔J〕.生态学报, 2007,27(6):2325-2332.
〔14〕李海涛,黄渝.飞播云南松林下真菌的时空分布特征〔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10):106-108.
〔15〕吴金荣.华美牛肝菌的组织分离及其栽培初探〔J〕.食用
菌, 2002(5):14.
〔16〕孙民琴,吴小芹,叶建仁.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
和生长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1(5)39-43.
大理学院学报总第88期 自然科学
60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
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
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是最有潜质的一批年轻人,
在走向社会前接受的最后一次系统体育教育,也是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完整深入地理解科学健身理
论的教育。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在经历了几千年的
起伏跌宕,仍然传承不辍、发展不已,是因为它对人
们树立健康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以
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张 敏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健身价值及其对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促进功能,把养生思想和锻
炼手段相结合,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形式,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不仅
能促使大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还能促使学生注意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身心并炼,真正达到“身体-心理-社
会”三维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体育养生;体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4-0061-04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Health-keeping in Sports on College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ZHANG M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41, China)
〔Abstract〕After literature research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enhancement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health-keeping in sports on college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It holds that traditional health-keeping in sports could promot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through vari⁃
ous forms of regulating body, mood and breath by combining health thought with sports exercise. Traditional health-keeping in sports
could enrich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form students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an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law of inner activities
and its mechanism so as to reach the goal of“Three Dimensional Health”in body, mentality and society.
〔Key words〕traditional health-keeping in sports;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lifetime sports
大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0卷 第4期 2011年4月
Vol.10 No.4 Apr. 2011
〔17〕桂明英,郭永红,刘蓓,等.采收成熟度对牛肝菌保鲜贮藏
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 2004,23(2):55-56.
〔18〕王元忠,李兴奎,虞泓,等.小美牛肝菌子实体主要成分的
测定〔J〕.食用菌报, 2005, 12(4): 5-8.
〔19〕朱萍,郭永红,丁晓雯,等.四种鲜牛肝菌成分分析〔J〕.
中国食用菌, 2006,25(4):44-46.
〔20〕王一心,杨桂芝,狄勇华.华美牛肝菌对高脂血症大鼠血
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
479-480.
〔21〕李娟,李平,卜可华.几种牛肝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7(1):49-53.
〔22〕戴玉成,杨祝良.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
〔J〕.菌物学报, 2008,27(6):801-824.
〔23〕张富丽,宁红,张敏,等.毒菌的毒素及毒草的开发利用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3):283-286.
〔24〕刘刚,刘剑虹,杨爱明,等.食用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鉴别〔J〕.食用菌,2004,24(8):941-944.
〔25〕卯晓岚.中国毒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毒素〔J〕.菌物学报,
2006,25(3):345-363.
〔26〕周玲仙,殷建忠.云南野生食用牛肝菌营养成分分析及
评价〔J〕.食用菌,2008(4):61-62.
〔收稿日期〕2010-12-21
〔作者简介〕才晓玲,讲师,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
*通信作者:李志洪,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lizhihong21@163.com.
(责任编辑 李 明)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