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medicinestudy
作者简介:蔡小玲:女 , 主管中药师 , 主要从事生药质量研究 , 邮箱:453143418@qq.com, 电话:13977314085.
九头狮子草显微结构鉴别研究
蔡小玲 1* 张可锋 2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 广西 桂林 541001; 2.桂林医学院 ,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显微结构鉴别特征 , 为鉴定 、 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九头狮子草的
根 、 茎 、 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鉴别。结果:九头狮子草根 、 茎 、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含钟乳体;茎 、 叶横切面表皮外着生
非腺毛 、 腺鳞和少量腺毛;叶横切面栅栏组织 1列过主脉 , 主脉维管束外韧性;粉末中钟乳体腺鳞 , 头部多 4个 , 细胞薄壁细胞中均含草
酸钙小针晶和小片状结晶。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 , 可做为鉴别九头狮子草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九头狮子草;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8517 (2010) 11-0031-02
爵床科植物九头狮子草 Peristrophejaponica(Thunb.)
Bremek., 别名接骨草 、 土细辛 、 万年青 、 铁焊椒 、 绿豆
青 、 王灵仁 、 辣叶青药 、 尖惊药 、 天青菜 、 金钗草 、 项开
口 、 蛇舌草 、 化痰青 、 四季青。三面青 、 菜豆青 、 铁脚万
年青 、 九节篱 、 咳风尘 、 晕病药 、 红丝线草 、 野青仔 、 肺
痨草 [ 1] 。本文对其显微特征进行研究 , 为鉴别九头狮子草
及其进一步开发 、 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实验材料
2008年 6月采自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 , 经广西中
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韦松基教授鉴定为爵床科植物九头
狮子草 Peristrophejaponica(Thunb.)Bremek.的全草。
2 仪器与试剂
奥林巴斯 BX51显微镜;Motic成像显微系统;所用试
剂均为分析纯。
3 实验方法
石蜡切片法 , 滑走切片法 , 粉末制片法。
4 结果
4.1 根横切面 类圆形 , 多具初生构造。 ①表皮细胞 1列
微木栓化 , 含有钟乳体 , 其下方有 1 ~ 2列厚角组织。 ②皮
层为数列类圆形薄壁细胞;内皮层明显。 ③韧皮部细胞多
角形。 ④形成层不明显。 ⑤木质部细胞壁均木化;导管少 ,
散在。 ⑥髓部细胞壁无间隙。 皮层和髓部散有小针晶和小
片状结晶。 (图 1)
图 1 九头狮子草根显微横切面详图 (×200)
1.表皮 (示钟乳体) 2.厚角组织 3.皮层
4.内皮层 5.韧皮部 6.木质部 7.髓部 (示草酸钙晶体)
4.2 茎横切面 呈六边形。 ①表皮细胞 1列 , 类方形 , 壁
稍厚 , 内含钟乳体 , 可见少量非腺毛 、 腺鳞与腺鳞;角隅
处表皮下方有数层厚角细胞。 ②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 , 内
皮层凯氏点明显。 ③韧皮部狭窄 , 3 ~ 4列细胞。 ④形成层
不明显。 ⑤木质部棱角处较发达 , 细胞壁木化。 ⑥中央为
宽大的髓部 , 壁稍厚。 ⑦皮层和髓部散有小针晶或小片状
结晶。 (图 2)
图 2 九头狮子草茎显微横切面详图 (×200)
1.非腺毛 2.腺鳞 3.表皮 (示钟乳体) 4.厚角组织
5.皮层 6.内皮层 7.韧皮部 8.木质部 9.髓部 (示草酸钙晶体)
图 3 九头狮子草叶显微横切面详图 (×400)
1.上表皮 (示钟乳体)2.厚角组织 3.栅栏组织
4.腺鳞 5.海绵组织 6.木质部 7.韧皮部 8.下表皮 9.非腺毛
4.3 叶横切面 ①上表皮细胞类方形 1列 , 可见大量非
腺毛
(下转第 33页)
·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medicinestudy
表 1 三组大鼠膈肌功能的比较 (x±s)
组别 最大收缩力 (mN/s2) 最大强直收缩 (mN/s2) 强直收缩时间 (s) 疲劳时间 (s) 疲劳指数
慢性缺氧组 56.84±5.52▲ 75.84±6.25▲ 65.42±3.24▲ 32.47±4.67▲ 0.64±0.07▲
缺氧加贝母组 64.05±4.87# 85.42±2.54# 82.45±6.16# 68.43±5.71# 0.90±0.04#
对照组 65.74±7.34 89.45±4.56 90.58±3.84 71.84±4.56 0.93±0.02
▲与对照组相比 P<0.01;#与缺氧加贝母组相比 P<0.01。
4.2 川贝母对大鼠血清 MDA、 BUN、 Cr和 SOD的影响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 , 慢性缺氧组大鼠 BUN、 Cr和
MDA的水平明显升高 (P<0.01);血清中 SOD的水平明
显降低 (P<0.01);缺氧加贝母组 BUN、 Cr和 MDA的水
平明显降低 ,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 与缺氧组大鼠相
比较差异显著 (P<0.01)。缺氧加贝母组大鼠血清中 SOD
明显升高 , 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1)见表 2。
表 2 川贝母对大鼠血清BUN、 Cr和 MDA水平
和大 SOD活性的影响 (x±s)
分组 BUN(mmol/L) Cr(mmol/L) MDA(mmol/L)SOD(mmol/L)
慢性缺氧组 9.85±1.28# 48.82±2.79# 18.54±1.36# 18.84±2.24#
缺氧加贝母组 8.12±2.15▲ 39.43±1.25▲ 14.25±2.15 23.32±3.86▲
对照组 6.65±0.89 36..24±3.92 11.38±1.98 25.43±3.14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 P
缺氧时 , 高能磷酸生成减少 , 膈肌能量供应不足;同
时 , 缺氧可引起无氧酵解增强 , 酸性代谢产物增加 , Ca2+
不足或肌钙蛋白与 Ca2+的亲和力改变 , 使膈肌的兴奋———
收缩偶联发生障碍 , 导致膈肌疲劳。实验结果显示:慢性
缺氧同时灌胃贝母的大鼠膈肌最大收缩力 、 最大强直收缩
和疲劳指数均较缺氧加贝母组和对照组显著缩短 , 慢性缺
氧组与缺氧加贝母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说
明:贝母具有抗缺氧和抗膈肌疲劳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 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主要与氧自由基
的产生引起膜脂质过氧化 、 细胞内钙超载 、 能量的消耗 、
细胞骨架的紊乱等密切相关 [ 2] 。 MDA为脂质过氧化代谢产
物 , 含量增高时 , 引起明显的组织或细胞损伤;SOD是组
织自身产生的抗氧化酶 , 对组织或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3、4] 。
川贝母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与其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 , 清
除氧自由基 , 抑制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 提高机体的抗
氧化能力有关。实验结果显示 SOD含量明显升高 , MDA含
量明显降低 , BUN、 Cr明显降低 , 提示该药有一定的减轻
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1] 杨生岳 , 冯恩志 , 赵宁伟 , 等.缺氧和营养不良对大鼠膈肌肌电图及功
能的影响及红景天保护膈肌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高原医学杂志 ,
1998, 8 (1):13-15.
[ 2] 杨梅 , 格日力 , 周小梅 , 等.藏药抗缺氧作用的初步研究 [ J] .中国
中药杂志 , 2004, 29 (11):1117-1118.
[ 3] 朱艳媚 , 王建新 , 王丽华.八味沉香散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的抗氧化
作用保护作用研究 [ J] .青海医学院学报 , 2008, 29 (2):110-112.
[ 4] 梁启明 , 曲绍春 , 于晓风 , 等.刺五加叶皂苷对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
损伤的保护作用 [ J] .2009, 34 (19):2489-2493.
(收稿日期:2010.03.17)
(上接第 31页)
图 4 九头狮子草粉末显微特征图
1.钟乳体 2.非腺毛 3.腺毛 4.腺鳞 5.花粉粒
6.导管 7.纤维 8.髓细胞 (示草酸钙结晶)
和腺鳞。 ②中脉上表皮下方有 2 ~ 5厚角组织 , 下表皮上方
有 1 ~ 3列厚角组织。 ③栅栏组织类长方形细胞 1列 , 通过
主脉。海绵组织细胞 4 ~ 5列 , 类圆形 , 排列疏松。 ④主脉
维管束外韧性 , 呈半月形;导管整齐纵向排列。 ⑤下表皮
细胞类方形 1列 , 较上表皮细胞小;可见气孔 、 非腺毛和
腺鳞。 ⑥表皮内含钟乳体。薄壁细胞可见小针晶或小片状
结晶。 (图 3)
4.4 粉末 呈黄绿色。 ①钟乳体多呈棒状 , 表面见颗粒
状 , 流水状 , 螺状三种形态 , 两端钝圆 , 或一端膨大另端
稍狭 , 有的成碎片呈椭圆形或类圆形 , 长约至 114μm, 直
径约至 32μm。 ②腺鳞类圆形 , 头部多 4个细胞 , 直径 18 ~
27μm。 ③腺毛头部单细胞类圆形 , 直径 12 ~ 19μm, 内含
黄棕色分泌物 , 柄多由 1 ~ 3个细胞组成 , 基部膨大。 ④非
腺毛 3 ~ 5个细胞组成 , 角质纹理明显 , 基部直径 76μm,
壁厚至 6μm, 长约至 460μm。 ⑤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和网纹
型 , 少螺纹和孔纹型导管。 ⑥纤维多成束 , 直径 19 ~
41μm, 壁增厚。 ⑦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小针晶和小片状结
晶。 ⑧花粉粒呈类圆形 , 直径 17 ~ 29μm, 外壁有具刺状
突起。 (图 4)
参考文献
[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 S] .上海: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
1986:48.
(收稿日期:2010.02.27)
·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