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条筋叶与其混淆品肉桂叶的鉴别研究



全 文 :三条筋叶与其混淆品肉桂叶的鉴别研究
陈 燕 ,徐 芳* ,谭 为 ,何 江 ,赵 军 , 张彦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药重点实验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4)
  摘要 目的:建立三条筋叶与其混淆品肉桂叶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 、显微与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三条筋叶与肉桂叶的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关键词 三条筋叶;肉桂叶;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11-1715-03
收稿日期:2010-04-12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733146-1)作者简介:陈燕(1985-),女 ,学士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与植物化学的研究;E-mail:chenmaomao158@ 163.com。*通讯作者:徐芳 , Tel:0991-2320227, E-mail:xufangxj@163.com。
  三条筋叶系樟科植物柴桂 Cinnamomumtamala
(Ham.)NeesetEberm.的干燥叶 ,为维吾尔族常用
药材 ,维吾尔语名称为萨再吉印地 ,又名辣皮树 、小
华草 、香叶子树 。生于山坡或谷地常绿阔叶林中或
水边 ,分布于云南 、四川 、湖北等地 ,国外印度 、尼泊
尔 、不丹 、孟加拉国 、缅甸亦有分布 ,具有温通经脉 、
行气止痛 、止血 、接骨等功效 ,可治疗寒湿痹痛 、脘腹
疼痛 、消化道出血 、外伤出血 、跌打损伤 、骨折以及烧
烫伤等疾病〔1-4〕。维吾尔医中 ,三条筋叶性二级热三
级干 ,具有生干生热 、祛寒暖胃 、燥湿补脑 、爽心悦
志 、利尿消肿 、消除黄疸 、燥湿除臭等功效;主治湿寒
性或黏液质性胃肠和心脑疾病 ,如胃虚腹胀 、神经
病 、恐惧症 、心悸心慌 、水肿黄疸 、口臭流涎 、狐臭
等〔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条筋还具有明显的
抗炎 、镇痛及化腐生肌作用 〔6〕。肉桂叶为樟科植物
肉桂 CinnamomumcasiaPresl.的干燥叶 ,具有温中
散寒 、解表发汗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恶寒 、咳
嗽 、胃寒胸闷 、脘痛呕吐 、腹痛泄泻 、冻疮以及尿少经
闭等症〔1, 4, 7, 8〕。广西 、福建 、台湾 、海南 、广东 、云南
等地均有栽培 。
目前新疆一些药材市场上把肉桂叶当作三条筋
叶使用 ,为避免混淆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本研究采
用性状 、显微与理化鉴别的方法对三条筋叶与肉桂
叶进行鉴别研究 ,以期为两种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
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OLYMPUSCX-31数码照相显微镜(日
本);TY-6B型生物组织摊烤机(湖北省孝感市亚光
医用电子技术研究所);BN-Ⅶ 型生物组织包埋机 、
LEICARA2016型生物组织切片机(湖北省孝感市
宏业医用仪器有限公司);WHF-203B暗箱式三用紫
外分析仪(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1.2 材料 三条筋叶购自新疆乌鲁木齐二道桥药
材市场(产地云南),肉桂叶购自广西南宁市;由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张彦福 研究员分别鉴
定为樟科植物柴桂 Cinnamomumtamala(Ham.)
NeesetEberm.的干燥叶和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
mumcassiaPresl.的干燥叶。标本存放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标本室。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2.1 三条筋叶 呈披针形 、长圆形或卵形 ,长 7.5
~ 15 cm,中部宽 2.5 ~ 9 cm,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
边缘浅波状或全缘 ,革质 。正面暗黄绿色 ,略有光
泽 ,背面黄绿色。叶具离基三出脉 ,主脉和侧脉在叶
正面略凸起 ,于背面显著凸起;侧脉与主脉略呈平行
状;细脉略横向平行 ,呈长方形网络状 。叶柄长
0.5 ~ 1.3 cm,无毛 ,略呈四棱形 。气芳香 ,味微
辛 、甘 。
2.2 肉桂叶 呈广披针形 ,长 12 ~ 23.5 cm,中部
宽 3 ~ 6.5 cm,先端尖 ,基部钝 ,全缘 ,革质。正面棕
黄色或暗棕色 ,有光泽 ,无毛 ,背面淡棕色或棕褐色 ,
稀被柔毛。叶具离基三出脉 ,主脉和侧脉在叶正面
明显凹下 ,于背面明显凸起;侧脉与主脉略呈平行
状;细脉横向平行 ,呈长方形网络状 。叶柄长 1 ~ 2
cm,略呈圆形 。具特异香气 ,味微辛。
3 显微鉴别
3.1 主脉横切面
3.1.1 三条筋叶:上表皮为 1列类圆形细胞 ,下表
皮为 1 ~ 2列类圆形细胞 ,壁均较厚 ,外被角质层;栅
栏细胞多为单列 ,稀 2列径向类长方形;叶肉组织有
大型分泌细胞;主脉表皮细胞内侧有数列类圆形厚
角组织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呈单列
扇形排列;韧皮部细胞碎小 ,外侧有断续环形细胞
群 ,纤维外侧为薄壁细胞。见图 1。
3.1.2 肉桂叶:上下表皮均被薄角质层 ,表皮细胞
类方形 ,较小 ,排列紧密 ,近表皮的细胞增厚 ,稍木
·1715·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1期 2010年 11月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0.11.031
化;上表皮无毛 ,下表皮有细毛 ,但属少见;栅栏组
织 、海绵组织和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维管束外韧
型 ,外有木化纤维鞘层;木质部导管呈单列扇形排
列 ,韧皮部细胞碎小 。见图 2。
图 1 三条筋叶主脉横切面详图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油细胞 4.海绵组织 5.木
质部 6.束鞘纤维 7.韧皮部 8.下表皮 9.薄壁细胞
10.角质层 11.厚角组织
图 2 肉桂叶主脉横切面详图
1.角质层 2.上表皮 3.栅栏组织 4.厚壁细胞 5.海
绵组织 6.木质部  7.纤维 8.韧皮部  9.非腺毛 
10.薄壁细胞 11.下表皮 12.厚角组织
3.2 粉末特征
3.2.1 三条筋叶:粉末呈黄绿色 ,叶表皮细胞及气
孔淡黄绿色 ,气孔较密 ,圆形或椭圆形 ,不定式 ,直径
10 ~ 20μm;单细胞非腺毛长锥状 ,有的略弯曲 ,长
37.5 ~ 205μm;导管螺纹和网孔纹 ,直径 5 ~ 40 μm;
纤维梭形 ,少有壁孔 ,直径 10 ~ 30 μm;木薄壁细胞
较多 ,长方形或类长方形 ,长 32.5 ~ 100μm,宽 10 ~
50 μm;厚壁细胞圆形 ,壁孔小 ,壁厚。见图 3。
3.2.2 肉桂叶:粉末呈棕黄色 ,叶表皮细胞及气孔
排列紧密 ,长为 10 ~ 25μm,宽为 7.5 ~ 17.5 μm,气
孔长为 12.5 ~ 20μm;淀粉粒多角形或类圆形 ,直径
2.5 ~ 10 μm;单细胞非腺毛长为 32.5 ~ 187.5 μm;
纤维长棱形 ,直径 15 ~ 32.5μm;石细胞类圆形或长
圆形 , 直径 25 ~ 50 μm;导管孔纹 , 直径 7.5 ~ 30
μm;油细胞类圆形 ,有时含黄色分泌物 。见图 4。
图 3 三条筋叶粉末特征图
1.木薄壁细胞 2.非腺毛  3.导管 4.纤维 5.表皮细
胞及气孔 6.表皮细胞 7.厚壁细胞
图 4 肉桂叶粉末特征图
1.纤维  2.表皮细胞及气孔 3.石细胞 4.油细胞 
5.非腺毛 6.表皮细胞 7.淀粉粒 8.导管
4 理化鉴别
4.1 荧光试验 分别取三条筋叶与肉桂叶粉末各
5 g,加 50 mL水 ,在 50 ~ 60 ℃的水浴上加热提取 1
h,滤过 ,取滤液 1 mL稀释至 10 mL,取稀释液于紫
外灯下观察 ,结果肉桂叶溶液呈蓝色荧光 ,加 1 mL
氨水后呈显著黄色荧光;而三条筋叶溶液加氨水前
后均未有荧光。
4.2 异羟肟酸铁反应 分别取三条筋叶与肉桂叶
粉末各 10 g,加 100mL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1 h,滤
过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浓缩成稠膏状 。加
2%盐酸溶液溶解 ,过滤 ,取不溶部分用 5mL乙酸乙
酯溶解 ,溶液置分液漏斗中 ,加 5%氢氧化钠溶液 5
·1716·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1期 2010年 11月
mL,振摇 ,静置分层 。分取乙酸乙酯层 ,加蒸馏水 5
mL,振摇 ,静置分层 ,分取乙酸乙酯层 ,置水浴上蒸
干 ,用乙醇 3mL溶解。取该液 2mL于试管中 ,加盐
酸羟胺甲醇液 0.5 mL,再加 2 mol/L氢氧化钾甲醇
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于沸水浴中加热 2min,冷却后 ,
加入 1%三氯化铁溶液 2滴 ,然后滴加 5%盐酸溶液
使溶液呈酸性 ,结果肉桂叶溶液呈现紫红色 ,而三条
筋叶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
5 小结
三条筋叶呈披针形 、长圆形或卵形 ,叶柄略成四
棱形 ,主脉和侧脉在叶正面略凸起 ,气芳香 ,味微辛 、
甘;肉桂叶呈广披针形 ,叶柄略成圆形 ,主脉和侧脉
在叶正面明显凹下 ,具特异香气 ,味微辛 、辣 。
三条筋叶表皮细胞类圆形;肉桂叶表皮细胞为
类方形 ,近表皮细胞增厚 ,稍木化 ,栅栏组织 、海绵组
织和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 ,维管束外有木化纤维鞘
层。
三条筋叶粉末呈黄绿色 ,导管螺纹和网孔纹 ,含
有木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肉桂叶粉末呈棕黄色;导
管为孔纹 ,含有淀粉粒和石细胞。
荧光试验中 ,肉桂叶溶液呈蓝色荧光 ,加 1 mL
氨水后呈显著黄色荧光;而三条筋叶溶液加氨水前
后均未有荧光 。异羟肟酸铁反应中 ,肉桂叶溶液呈
现紫红色 ,而三条筋叶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三条筋叶与其混淆品肉桂叶在
性状 、显微及理化鉴定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 ,可作为
两者的鉴别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 M] .
第 3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46, 52-53.
[ 2]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 M] .上册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0:62-63.
[ 3] 冉先德 .中华药海 [ 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1993:
36.
[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 M] .
第 3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2:210-211, 223-226.
[ 5]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
吾尔医学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234.
[ 6] 文国蓉 , 邓江 ,罗勇 , 等.三条筋树根水浸剂治疗烧烫伤
模型的实验研究 [ J] .遵义医学院学报 , 2000, 23(4):
317-319.
[ 7]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维吾尔药分册 [ S]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99:31.
[ 8] 刘勇民 .维吾尔药志 [ M] .上册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
卫生出版社 , 1999:377-379.
海漆的生药鉴别研究
宁小清 ,陈卫卫 ,谈远锋 ,原鲜玲 ,丘 芬 ,苏华珍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 目的:对海漆药材进行生药鉴别研究 ,为更好地开发 、应用药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 、显微鉴
别 、理化鉴别方法对海漆进行研究。结果:海漆根质地较松软;茎有细小圆形皮孔或枝痕;叶基部有两个腺体。根
皮层近木栓层处有较多乳汁管 , 成环状;茎皮层散有较多乳汁管;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维管束周围散有乳汁管;叶
上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且连珠状增厚 , 无气孔;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 ,且连珠状增厚 , 气孔密集 ,多为不
定式。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 、不分支乳汁管等。薄层色谱:本品石油醚萃取液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 ,
有 6个斑点 ,本品乙酸乙酯萃取液以氯仿-丙酮(5∶2)为展开剂 , 有 4个斑点。紫外吸收光特征:海漆粉末的蒸馏
水 、95%乙醇 、石油醚 、氯仿提取液分别在 273、274、270、278nm处有最大吸收。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海漆药材鉴
定的鉴别依据。
关键词 海漆;生药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11-1717-04
收稿日期:2010-03-01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0GXNSFA013197)作者简介:宁小清(1966-),女 ,高级实验师 , 学士 , 主要从事中药鉴定 、中药标本制作及管理工作;Tel:0771-3933481, E-mail:lb30654@qq.com。
  红树植物海漆 ExcoecariaagalochaL.为大戟
科海漆属植物 ,又名土沉香 、水贼仔 ,生于海岸潮湿
处 。广泛分布于我国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海南 ,
以及印度 、中印半岛 、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主
·1717·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1期 2010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