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全 文 :3. 5 综上原因并考虑到工业大生产的需要及能源、成本的
消耗问题,初步确定如下工艺路线:植物药材用乙醇渗漉工
艺,寒水石粉碎成细粉直接入药,碱花用水精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六味安消胶囊转正标准[S]/ /新
药转正目录:第 24 册. 2002:83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02.
[3] 梁雪原.口服有机磷中毒后六味安消导泻的临床观察[J].中
国实用医药,2007,19(2) :53-54.
[4] 程连新,徐 芳,吕璧华.六味安消胶囊在肠道清洁准备中的
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 :1028.
[5] 夏姣娥. 六味安消胶囊预防癌症病人便秘 28 例临床观察
[J].中医药导报,2007,13(3) :23-24.
[6] 周 涛,班丽英,张 洁,等. 六味安消胶囊预防化疗致便秘
50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 :197-198.
[7] 张建波,陈 静.六味安消胶囊治疗习惯性便秘 300 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5) :312.
[8] 谢宜奎,唐晓鹤,李 敏.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
秘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1) :18-20.
[9] 杜文贞,魏良洲. 六味安消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
空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 :95-96,98.
[10] 严 洁,占 强,张国强.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并发便秘 98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5) :
341-342.
[11] 张 琳,李 宁,狄政莉,等. 六味安消胶囊(邦消安)治疗脑
卒中功能性便秘 160 例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6,
13(13) :2251-2252.
[12] 刘 欣,郅 敏,董 蕾,等. 六味安消胶囊对小鼠胃肠运动
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5) :2931.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彭 昕1, 汪荣斌2, 何军邀1, 凌庆枝1
(1.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2.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收稿日期:2011-09-28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ZJPCKJCX201006)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ZPCSR2010003)
作者简介:彭 昕(1980—)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制药技术。Tel:(0574)88223161,E-mail:pengx@ mail. zjpc. net. cn
摘要:目的 建立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并筛选出适合三叶青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方
法 比较了基础培养基类型、碳源、氮源、激素等对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 三
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可以采用两步法进行:先在 MS 培养基(含 3%蔗糖、30 mmol /L 总氮浓度、NH +4 -NO

3 为
1 ∶ 2、6-苄氨基嘌呤 4 mg /L、吲哚丁酸 1. 5 mg /L)上培养 24 d,再更换到 B5 培养基(含 5%蔗糖、30 mmol /L 总氮浓度、
NH +4 -NO

3 为 0 ∶ 1、6-BA 2 mg /L、吲哚丁酸 1. 5 mg /L)中培养 16 d收获黄酮。结论 采用悬浮培养方式生产三叶青颗粒
状愈伤组织不仅可以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总黄酮量也明显高于原植株及固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具
有较大的可行性。
关键词: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黄酮
中图分类号:R282. 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2)05-0961-05
三叶青 Tetrastigma hemsleyanum是我国独有的珍稀药用
植物,可用于治疗高热、肝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病毒性脑膜炎
等多种疾病,也是抗肿瘤常用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黄酮对
肝癌、肠癌、胃癌和血癌细胞株具有“促凋亡作用”[1-2]。目
前该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其组培快繁[3]和栽培[4]技术虽已
基本取得成功,但由于生长速度慢,形成块根周期长,远远满
足不了需求。故研究三叶青细胞规模培养技术以开辟新的
资源途径意义重大。而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获得三
叶青黄酮的报道很少,只有少数学者研究了三叶青愈伤组织
培养及其有效成分含有量分析,发现愈伤组织生长慢、增殖
系数较低且其中总黄酮含有量均低于原植株[5]。
愈伤组织是外植体脱分化后形成的一团无序结构的细
胞,愈伤组织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见的方式,不同培
养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如:结构致密的颗粒
型;结构松散型等类型,通常用于悬浮系建立的多为结构松
散型愈伤组织。而近年来出现的植物细胞自生固定化培养
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聚集成团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条
件,使悬浮培养的植物细胞自动聚集成具有一定分化程度的
致密的大颗粒,再进行悬浮培养,这些致密的愈伤组织颗粒
生长速度较快,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
度的分化,所以也往往表现出比单细胞悬浮培养方式积累更
多的次生代谢产物[6]。利用这种愈伤组织颗粒进行悬浮培
169
2012 年 5 月
第 34 卷 第 5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y 2012
Vol. 34 No. 5
养来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生长速度快、含有量高、容易调
控、可大规模培养等优点,目前已有高山红景天、鸟茄、银杏、
川贝母等植物建立了这种质地致密的愈伤细胞颗粒培养
系统[7-8]。
本研究以三叶青叶片为材料,诱导、筛选三叶青颗粒状
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利用该愈伤建立悬浮培养细胞体系,在
此基础上,通过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影响因素的
研究,以寻找适合三叶青细胞生长和总黄酮积累的较佳培养
条件,为今后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方法工业化生产三叶青总
黄酮奠定理论基础。
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试验仪器 Tu-1810SPC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 ;组织光照培养箱(RXZ-500C,宁波东南仪器) ;
全温光照振荡培养箱(QHZ-98B,杭州太仓) ;电热恒温鼓风
干燥箱 (DHG-9240A,上海一恒) ,电子天平 (SE602F,
Ohaus)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材料 实验材料采自浙江省丽水市,经安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周守标教授鉴定为三叶青 Tetrastigma hemsley-
anum,从其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
1. 3 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诱导的愈伤组
织接种于含 3%蔗糖、3. 0 mg /L 6-苄氨基嘌呤(6-BA)、1. 0
mg /L吲哚丁酸(IBA) ,pH5. 8 的 MS培养基上,不断筛选,将
呈浅绿色、小颗粒堆积生长、颗粒间结合松散、颗粒表面有瘤
状小突起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培养,培养基同上,不加琼脂,
置于摇床中进行悬浮培养,接种量为 2 g 鲜质量,摇床转速
120 r /min,培养温度为(24 ± 2)℃,每天光照 12 h,光照强度
2 000 lx,100 mL摇瓶中培养基装量为 50 mL,每 4 d 换 1 次
培养基,从原愈伤组织块上重新长出新愈伤组织,将褐化愈
伤组织去掉,逐渐形成均匀稳定的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体系,以后每隔 15 d继代 1 次。
1. 4 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取继代 3 次以上
的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进行各项实验,将精密称定
鲜质量 2 g 左右的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分别接种到盛
有 50 mL培养基的 100 mL 三角瓶中,培养 15 d 后收获,其
它培养条件同 1. 2 项,每组重复处理 3 瓶。
1. 5 悬浮细胞生长的测定 将悬浮培养物过滤,蒸馏水洗
涤 3 次,用滤纸吸净其表面水分,称质量即得其鲜质量,鲜质
量增长倍数 =(最终收获鲜质量 -接种鲜质量)/接种鲜质
量;测定干质量时,将悬浮培养物置于 60 ℃下干燥至恒质
量,重复 3 次。
1. 6 总黄酮测定
1. 6.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具体方法参见文献[5],以光密
度值为横坐标,以对照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为 Y = 0. 090X + 0. 001,R2 = 0. 999 6。
1. 6. 2 样品总黄酮测定 精密称取烘干至恒质量的样品
0. 2 g,加 10 mL 50% 乙醇超声浸提 2 h,过滤后量取提取液 1
mL,置于 25 mL 的量瓶中,按标准曲线的绘制中所用的方法
对样品溶液进行显色,依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总黄
酮量。
1. 7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 13. 0 软件进
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 珋x ± s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其细胞生
长、黄酮合成曲线 将筛选出的颗粒状愈伤组织接入液体培
养后,愈伤组织生长增大,新的绿色的愈伤颗粒在旧的愈伤
组织表面形成,直径约在 2 ~ 3 mm,去除旧的愈伤组织,更换
新鲜培养基继代培养,在培养初期有褐化现象,应 3 ~ 4 d继
代 1 次,继代 2 次后,可 15 d继代 1 次,经过 40 d左右,逐渐
形成了绿色球状、直径多数在 2 ~ 5 mm、表面有瘤状小突起、
均匀稳定的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培养液为澄清透
明,几乎无单细胞。见图 1。
图 1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生长特性及黄酮的
积累曲线如图 2 中虚线所示,可以看出当接种量为 4%时,
培养的前 4 d为适应期,生长较缓慢,培养的 4 ~ 24 d进入指
数生长期,生长速度呈线性增长,培养的 24 ~ 32 d 为饱和
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黄酮含有量变化的趋势是在接种后
8 ~ 16 d迅速增长,第 16 天达到积累的最大值,之后逐渐降
低。因此,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最大生物量积
累是在继代后 24 d左右,而最大黄酮积累是在继代 16 d 左
右,两者不同步。
图 2 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条件优化前
后细胞生长及黄酮合成曲线
2. 2 不同培养条件对三叶青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
的影响 不同培养条件下三叶青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
含有量的测定结果见表 1,可以看出 4 种常用基础培养基对
三叶青细胞生长以及黄酮含有量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
269
2012 年 5 月
第 34 卷 第 5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y 2012
Vol. 34 No. 5
MS培养基最有利于悬浮细胞的生长。而 B5 培养基最适于
黄酮的积累。
植物细胞培养中,通常以蔗糖为碳源,也有使用果糖、葡
萄糖、半乳糖等的报道。植物细胞直接吸收的碳源多为单糖
形式,而二糖、多糖类通常要经蔗糖酶酶促反应水解为单糖
形式,才能被植物细胞直接吸收和利用[9]。从表 1 得知,以
5%(50 g /L)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鲜质量增长倍数及总黄酮
含有量均最低,分别为(- 0. 049 ± 0. 03)倍、(16. 4 ± 1. 90)
mg /g DW,且细胞明显褐化。以 5%麦芽糖为碳源时鲜质量
增长倍数最高,为(1. 58 ± 0. 36)倍,虽然以 5%蔗糖为碳源
时鲜质量增长倍数为(1. 47 ± 0. 06)倍,略低于前者,但两者
差异不显著,且以 5%蔗糖为碳源时,所得总黄酮含有量显
著高于其他碳源,所以从总黄酮产量以及成本角度来看,选
用蔗糖作为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最佳碳源。
表 1 不同处理方式对三叶青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的影响
培养基类型 处理方式 鲜质量增长倍数 黄酮 /(mg·g - 1)
基础培养基种类
MSF培养基
SH培养基
B5 培养基
N6 培养基
2. 21 ± 0. 03b
1. 30 ± 0. 06a
1. 53 ± 0. 17a
1. 58 ± 0. 16a
32. 4 ± 1. 70a
30. 8 ± 2. 80a
42. 9 ± 1. 88b
32. 6 ± 2. 26a


碳源种类
蔗糖质量浓度
/(g·L -1)
5%蔗糖
5%葡萄糖
5%麦芽糖
5%可溶性淀粉
10
30
50
70
1. 47 ± 0. 06a
1. 41 ± 0. 17a
1. 58 ± 0. 36a
- 0. 05 ± 0. 03b
0. 72 ± 0. 09a
1. 69 ± 0. 06b
1. 35 ± 0. 28c
0. 09 ± 0. 01d
41. 9 ± 1. 84a
31. 2 ± 2. 75b
37. 5 ± 1. 42a
16. 4 ± 1. 90c
20. 4 ± 3. 03a
32. 9 ± 3. 45b
42. 4 ± 1. 69c
14. 7 ± 4. 88a


总氮浓度
/(mmol·L -1)
NH +4 ∶ NO -3
15
30
60
120
1 ∶ 0
0 ∶ 1
1 ∶ 1
1 ∶ 2
2 ∶ 1
1. 09 ± 0. 03b
1. 51 ± 0. 11a
1. 60 ± 0. 08a
1. 62 ± 0. 06a
1. 43 ± 0. 03a
1. 56 ± 0. 04a
1. 49 ± 0. 01a
1. 61 ± 0. 01a
1. 47 ± 0. 05a
32. 5 ± 2. 55a
43. 8 ± 3. 18b
33. 3 ± 1. 48a
28. 8 ± 0. 99a
17. 5 ± 2. 75a
42. 5 ± 3. 32c
30. 7 ± 0. 88b
33. 3 ± 3. 31b
23. 6 ± 4. 32a




吲哚丁酯质量浓度
/(mg·L -1)
6-苄氨基嘌呤
质量浓度
/(mg·L -1)
0. 5
1
1. 5
2
1
2
4
6
0. 89 ± 0. 12b
1. 28 ± 0. 10c
1. 56 ± 0. 06a
1. 53 ± 0. 02a
1. 31 ± 0. 02a
1. 42 ± 0. 04a
1. 59 ± 0. 06b
0. 55 ± 0. 18c
25. 5 ± 3. 18b
34. 2 ± 1. 34a
39. 8 ± 3. 46a
37. 5 ± 2. 68a
33. 3 ± 1. 27a
39. 9 ± 0. 63b
31. 7 ± 0. 64a
21. 7 ± 1. 98c
注:5%显著水平,同一处理组内纵向相同字母代表无显著性。
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对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的影响都较
为显著,蔗糖质量浓度为 30 g /L 时鲜质量增长倍数最大,为
(1. 69 ± 0. 06)倍,而蔗糖质量浓度为 50 g /L 时,总黄酮含有
量最高,为(42. 4 ± 1. 69)mg /g DW(即每 1 mg总黄酮 /1 g悬
浮细胞干质量)。同时,较低或较高的初始蔗糖质量浓度均
对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培养基中不同的氮源总量对细胞生长量影响不大,培养
基中总氮浓度为 30 mmol /L时总黄酮含有量最高,总氮浓度
大于 30 mmol /L时,虽然鲜质量增长倍数有少量提高,但总
黄酮含有量显著降低,表明较高的总氮量对总黄酮的合成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总黄酮产量以及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
总氮浓度 30 mmol /L为最适宜浓度。
研究表明,NH +4 或 NO

3 为唯一氮源时,均不利于植物
细胞的生长[10],因此植物愈伤组织培养通常采用一定量的
硝酸盐和铵盐作为无机氮源。本实验中将 MS培养基总氮浓
度保持不变为 30 mmol /L,考察了 NH +4 -NO

3 浓度比例对三
叶青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NH +4 -
NO -3 浓度比例对三叶青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影响不显著,但
对黄酮合成的影响非常显著,当比例为 1 ∶ 2 时,三叶青悬浮
培养细胞生长速度相对较高,而比例为 0 ∶ 1 时,黄酮含有量
显著高于其它比例。
当 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固定在 4 mg /L,吲哚丁酸的不
同质量浓度对鲜质量增长和黄酮含有量的影响趋于一致,吲
哚丁酸的质量浓度为 1. 5 mg /L时鲜质量增长和黄酮含有量
均最高。当吲哚丁酸质量浓度固定在 1. 5 mg /L时,6-苄氨基
嘌呤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及黄酮的积
369
2012 年 5 月
第 34 卷 第 5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y 2012
Vol. 34 No. 5
累,6-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为 4 mg /L 时最有利于细胞的生
长,而质量浓度为 2 mg /L时最有利于黄酮的积累,组内差异
均达到显著水平。
经优化培养条件后细胞生长及黄酮合成曲线见图 2 中
实线所示,鲜质量增长及黄酮积累的趋势不变,但最大生物
量及最高黄酮含有量均明显提高。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诱导并筛选出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建立
了具初步分化的颗粒悬浮培养体系,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
优化,发现 MS培养基适于三叶青悬浮细胞的生长,而 B5 培
养基有利于黄酮的合成,MS培养基无机盐含有量较高,微量
元素种类齐全,浓度也高,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生长;而 B5 培
养基主要特点是较低的铵态氮浓度,这一结果表明较低的铵
态氮浓度有利于三叶青悬浮细胞中黄酮的合成。在研究
NH +4 -NO

3 浓度比例对三叶青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
的影响时,也发现 NH +4 -NO

3 浓度比例为 0 ∶ 1 时,黄酮含有
量显著高于其它比例,说明硝态氮(NO -3 )对三叶青黄酮类化
合物的形成来说,是一种远比铵态氮(NH +4 )要好的氮源,这
一规律与在甘草细胞培养生产黄酮时得出的“硝态氮有利于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而铵态氮抑制黄酮类化合物的形
成”的结果相类似[11]。
碳源用量不足时,细胞生长受限制。但碳源初始浓度太
高时,则可能会造成渗透势高,影响细胞对其它营养成分的
吸收,从而抑制细胞正常代谢。本研究发现碳源浓度过大时
对细胞生长以及黄酮的合成均不利,而三叶青细胞生长的最
适碳源浓度低于黄酮积累最大时的碳源浓度,这可能是因为
植物黄酮类生物合成的前期途径都是以丙二酸单酰 CoA
(malonyl CoA)与香豆酰 CoA(coumaroyl-CoA)为直接前
体[12],前者又是以糖代谢途径中的乙酰 CoA 为来源的,因
此,在植物细胞耐受的范围内,蔗糖浓度适当提高有利于黄
酮的合成,而浓度过高时由于细胞的生长严重受到抑制,黄
酮含有量明显下降。在碳源类型的选择上,以可溶性淀粉为
唯一碳源时,细胞停止生长,严重褐化,这可能是三叶青细胞
中缺乏分解利用淀粉的酶或是淀粉的加入改变了培养液的
渗透压,从而对细胞的生长以及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产
生影响的缘故;以麦芽糖或蔗糖为碳源时细胞增长均较快,
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后者有利于黄酮积累且价格较便宜,所
以选用蔗糖作为最适碳源。
综上所述,最适于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生长
的培养基是 MS 培养基(含 3%蔗糖、30 mmol /L 总氮浓度、
NH +4 -NO

3 为 1 ∶ 2、6-苄氨基嘌呤 4 mg /L、吲哚丁酸 1. 5 mg /
L) ;最适于其黄酮积累的培养基是 B5 培养基(含 5%蔗糖、
30 mmol /L总氮浓度、NH +4 -NO

3 为 0 ∶ 1、6-苄氨基嘌呤 2
mg /L、吲哚丁酸 1. 5 mg /L)。而由于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的最大生物量积累与最大黄酮积累不同步,用常规
培养方法在收获最大生物量时得不到最高的黄酮产量,因此
生产上可采用两步法培养,先在有利于悬浮培养生长的培养
基上培养 24 d,使细胞数量大量增加,得到较大的生物量,再
更换到生产培养基中培养 16 d收获黄酮。
悬浮培养可以克服常规固体培养方式由于细胞团块在
培养基中分散性较差,吸收营养物质不充分,细胞生长慢,周
期长的缺点,常见的细胞悬浮培养多为单细胞培养,单细胞
分化程度极低,而研究表明,细胞的成团和分化往往是次生
代谢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13],因此,利用细胞培养生产的次
生代谢物质产量往往不高,而愈伤组织颗粒内部细胞接触紧
密,从颗粒中心至表面形成营养梯度和传质梯度,类似于分
化了的组织内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
形成;另外在常规单细胞悬浮培养中,尤其是后期,大规模培
养介质的混合、传导和电极监测等操作都极大不便,而利用
植物愈伤组织颗粒的悬浮培养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此,颗
粒状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应用应该受到重视。采用本研究
中的方法对三叶青原植株的叶片、根茎、愈伤组织中的总黄
酮含有量进行了测定,其测定结果分别为(15. 2 ± 3. 5)mg /g
DW、(29. 3 ± 2. 9)mg /g DW、(28. 4 ± 3. 9)mg /g DW,而本研
究所建立的悬浮细胞系中总黄酮积累的最大浓度可以达到
(47. 5 ± 2. 21)mg /g DW,显著高于原植株及愈伤组织。因
此,采用悬浮培养方式生产三叶青颗粒状愈伤组织不仅可以
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总黄酮含有量也
明显增高,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除了本研究所探讨的几个因素外,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
代谢物合成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前体物、微量元素、
pH值等,另外,本研究仅测定了细胞内总黄酮的含有量,培
养细胞中所含黄酮类成分的组成和比例与三叶青药材中是
否相同,这些都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魏克民,丁刚强,浦锦宝.中草药三叶青抗肿瘤作用机制实验
研究和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 :41-43.
[2] 伍昭龙,吕江明.中药三叶青的研究现状[J]. 中国民族民间
医药杂志,2006(1) :15-18.
[3] 钱丽华.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杭州农
业科技,2007(6) :22-23.
[4] Dai Y J,Shen Z G,Liu Y,et al. Effects of shade treaments on
th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chlorophyll fluorescence,and chloro-
phyll content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 Diels et Gilg[J]. Envi-
ron Exp Bot,2009,65(2-3) :177-182.
[5] 卢爱芳,祁明君,李宗亮.三叶青愈伤组织培养及其总黄酮含
量的研究[J].中药材,2010,33(7) :1042-1045.
[6] 吴双秀.高山红景天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和红景天苷的
诱导[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1.
[7] 刘佳佳,江文辉,赵国玲,等. 银杏致密细胞团块颗粒悬浮培
养生产银杏内酯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
(4) :16-19.
[8] 王跃华,何宗晟,孙雁霞,等. 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生产
生物碱的研究[J].中药材,2011,34(2) :183-186.
[9] 郭 勇,崔堂兵,谢秀祯.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与应用[M].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5.
[10] Wetherell D F,Dougall D K. Sources of nitrogen supporting
469
2012 年 5 月
第 34 卷 第 5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y 2012
Vol. 34 No. 5
growth and embryogenesis in cultured wild carrot tissue[J]. Plant
Physiol,1976,37(2) :97-103.
[11] 杨世海,陶 静,刘晓峰,等. 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对甘草愈
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06,31(22) :1857-1859.
[12] Schijlen E G,Ric de Vos CH,van Tunen A J,et al. Modification
of 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crop plants[J]. Phytochemistry,
2004,65(19) :2631-2648.
[13] Drnenburg H,Knorr D. 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ec-
ondary metabolite production in plant cell cultures[J]. Enzyme
Microb Technol,1995,17(8) :674-684.
RP-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栀子及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
严安定1, 张 永1, 高 建1,2*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2;2.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
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收稿日期:2011-12-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632) ;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0346)
作者简介:严安定(1975—) ,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Tel:(0551)2922334,E-mail:yand999@ sohu. com
* 通信作者:高 建(1976—) ,男,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呼吸药理学。Tel: (0551)2922423,
E-mail:gaojianayfy@ 163. com
摘要:目的 建立用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栀子药材及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Hypersil
ODS色谱柱;乙腈-水(15 ∶ 8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 1 mL /min;检测波长为 238 nm。结果 栀子苷与其相邻杂质峰能
完全分离,栀子苷在 2. 5 ~ 80 μg /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 999 6。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
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的评价。
关键词:HPLC;栀子苷;栀子金花丸;栀子
中图分类号:R927. 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2)05-0965-03
栀子是茜草科 Rubiaceae 栀子属(Gardenia)栀子 Garde-
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亦名支子(《本草经
集注》)、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黄枝子
(《江苏药材志》)。其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
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保肝利胆,
抗炎镇痛,降压调脂,抗菌消炎,抑制中枢,促进胰腺分泌,是
我国中医临床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之一,主产于江西、湖南等
地[2]。在实际应用中,商品栀子出现混淆品种,以水栀子为
主,水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radicans Makino.
是栀子的一个变型长果栀子的干燥果实,其果实较山栀子
长,比大花栀子的花小,该品种是古代本草记载的“伏尸栀
子”,历来只作染料用或外用治扭挫伤等,但分布范围广,在
江西、广西、贵州、湖北等地均有分布。而山栀子类一直作为
清热解毒、治疗黄疸药被记载,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山
栀在利胆、降压、镇静、抗菌、降温、止血和消炎止痛等方面的
功效[3]。
栀子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包括栀子苷、羟异栀子苷、京
尼平龙胆双糖苷等 11 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栀子苷是主要
的环烯醚萜苷化合物,是栀子的重要有效成分[4-6]。栀子金
花丸由栀子、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大便秘结等疾病,为《中国药典》2010 年版收载品种,栀子在
处方中用量较大,以栀子苷(geniposide)为主要用药形
式[7]。为了保证栀子金花丸制剂质量的稳定性,本实验采
用 RP-HPLC法通过考查不同品种栀子药材及栀子金花丸中
栀子苷,比较山栀子和水栀子在栀子苷含有量上的差异,为
中成药的选材提供依据。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重复性和精
密度良好,为控制栀子金花丸的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1 仪器和试药
Agilent 1200 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在线脱气机,四元
泵,自动进样器,PDA 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 ;Agilent
chemoffice工作站;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
厂) ;KQ-500DE型医用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
有限公司) ;ROIS5 超纯水机(美国 Millipore) ;TGL-16H 离
心机。
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栀子
苷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10749-200714。山
栀子,水栀子,均购于亳州药材市场,经安徽中医学院彭华胜
副教授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用药要求。3 批栀子金花丸分
别购于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20101118,山东百草药
业有限公司,批号 20110208,内蒙古赤峰天奇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20101025。
569
2012 年 5 月
第 34 卷 第 5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y 2012
Vol. 34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