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果的研究进展



全 文 :青果的研究进展
范 敏 ,宋良科* ,汤昊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 针对青果(FructusCanarii)所含的化学物质、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食用研究进行整理分析 ,为青果的进一步开发
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4-19358-03
ResearchProgressonFructusCanari
FANMinetal (ColegeofLifeSciencesandEngineering, SouthwestJiaoda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610031)
Abstract Thepapersystematicalyanalyzestheresearchprogressonthechemicalcomposition, modernpharmacology, clinicalapplicationsand
food-relatedstudiesofFructusCanari, aimingtoprovideareferenceforitsfurtherdevelopmentandresearch.
Keywords FructusCanari;Chemicalcomposition;Pharmacology;Analysis
基金项目 川产青果质量标准研究项目(200673)。
作者简介 范敏(1988-),女 , 四川遂宁人 ,本科生, 专业:制药工程。
*通讯作者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从事中药资源与品质评
价研究 , E-mal:songlk591@ 126.com。
收稿日期  2010-09-06
  青果(FructusCanari)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橄榄(Canar-
iumalbum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实。早在明代 , 《本草纲
目 》就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此果虽熟 ,其色亦青 ,故俗呼青
果 ”。 《中国药典 》历版均有收载 [ 1] ,为常用清热利咽药物 。
1992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预防研究所出版的 《食物成分
表 》中记载 ,青果含蛋白质 、脂肪类和维生素等化合物 [ 2] ;
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其公布为我国第 1批 “药
食两用 ”资源。 20世纪 80年代后 ,青果在食品产业中被加工
成各种果脯 、蜜饯和饮料等 ,并与其他 “药食两用 ”的传统中
药组合制成有效的保健品 ,如青果萝卜茶 、青果酸梅茶和青
果冰糖茶等。这使青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从而使其栽培面
积逐年加大。 2000年后 ,福建 、广东和四川省均建立了青果
GAP生产基地;2009年 ,四川省青果年产量已达 600万 ~ 800
万 kg,现已成为全国青果主产区之一 [ 3] 。但与生产相比 ,青
果开发利用的深度远远不够。为此 ,笔者针对青果所含化学
成分 、现代药理试验结果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报道 ,结合部
分试验研究进行整理分析 ,以期为促进青果的深度开发奠定
良好的基础。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多酚类 项昭保等研究发现 ,青果中含有没食子酸
(galicacid)、3, 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3, 4-dihydroxybenzoic
acidether)、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icacid)、2-邻羟基苯甲酸
(2-hydroxybenzoicacid)、鞣花酸(elagicacid)和没食子酸乙
酯(ethylgalate)[ 4 -5] 。何志勇等研究发现 ,青果中含有短叶
苏木酚 、并没食子酸和 3, 3′二甲氧基并没食子酸(3, 3′-Di-o-
methylelagicacid)等鞣质类多酚化合物 ,并建立了此类成分
的含量测定方法 [ 6-7] 。彭维等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
得出青果果核中含没食子酸较多(0.200%左右),而果肉中
含量很低(0.006%左右),并证明经炒法炮制后没食子酸含
量增加 [ 8] 。
1.2 三萜类 项昭保等对橄榄 80%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
位进行色谱分离 ,结果从橄榄中分离得到 5种三萜类化合
物 ,分别为 α-香树脂醇(α-amyrin,Ⅰ)、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
amyrinacetate,Ⅱ)、β-2香树脂醇(β-amyrin, Ⅲ)、齐墩果酸
(oeanlicacid, Ⅳ)和 β-香树脂酮(β-amyrenone, Ⅴ)。其中 ,化
合物Ⅰ和Ⅲ为首次从青果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Ⅱ、Ⅳ和Ⅴ为首次
从橄榄植物中分离得到 [ 9] 。
1.3 黄酮类 陈荣等对青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并
从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获得 8种化合物 ,其中有穗花杉双
黄酮(Ⅳ)、肌醇(Ⅴ)、槲皮素(Ⅵ )、β -谷甾醇(Ⅶ )和 4, 5-
去氢诃子裂酸三乙酯(Ⅷ )等 [ 10] 。张超洪等检测到 15个品
种的青果果肉中均含有柚皮苷和金丝桃苷 ,其中 6个品种中
含有芦丁 ,且不同品种之间柚皮苷 、金丝桃苷和芦丁 3种黄
酮类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芦丁含量以长穗赤品种青果
最高 ,达 1 858.17 μg/g(DW);金丝桃苷含量以小鸡心品种
青果最高 ,达 3 238.21 μg/g(DW);柚皮苷含量以红心榄品
种青果最高 ,达 6 440.84 μg/g(DW)[ 11] 。
1.4 香豆素类 韦宏等从青果中分离获得 3种化合物 ,分
别为滨蒿内酯(Scoparone)、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和(E)-
3, 3′-羟基-4, 4′-二甲氧基芪 [ (E)-3, 3′-Dihydroxy-4, 4′
-dimethoxystilbene] ,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12] 。
王恒等在青果药材中检测到东莨菪内酯和滨蒿内酯 ,并用
HPLC建立了二者的含量测定方法 [ 13] 。
1.5 挥发油 孙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果挥发性成
分 ,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离测定 ,共分离出 30种成
分 ,并确认了其中 22 种主要成分 ,占总挥发油含量的
89.05%,包括肉豆蔻醚(32.58%)、γ–芹子烯(12.47%)、β
–香烯氧化物 (7.26%)、α–古芸烯 (6.83%)和绿花烯
(6.02%)等 , 22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青果挥发油中检出 [ 14] 。
1.6 蛋白质 、脂肪和糖类 青果中含有蛋白质 、脂肪 、碳水
化合物 、钙 、磷 、铁和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 [ 2] 。段文军等测定
了青果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共计 18种 ,其中包括其他植
物中较少有的牛磺酸 ,而氨基酸总量达到 4.45 mg/g[ 15] 。何
志勇等从橄榄核仁油中检出 13种脂肪酸 ,其中不饱和脂肪
酸总含量高达 73.40%,亚油酸含量为 41.76%,油酸为
30.48%,油中还含有奇数碳的脂肪酸十五烷酸和十七烷
酸 [ 16] 。汤昊等认为 ,青果中总多糖含量在 0.40% ~ 1.50%,
而青果的不同种质 、不同产地含糖量差异较大 ,其中广东产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34):19358-19360
青果含糖量高 ,且大果优于小果 [ 17] 。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解酒保肝 彭勃等通过研究证明 ,橄榄解酒饮可通过
清除自由基 、抗脂质过氧化而起到保肝作用 ,并能明显减轻
白酒所致的肝组织病理损伤 ,可促进肝细胞恢复 [ 18 -19] 。禄
保平等综合分析橄榄解酒饮解酒作用机制 ,认为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①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乙醇吸收;②保护胃肠黏
膜 ,促进病变恢复;③增强肝细胞功能 ,促进肝细胞再生;④
加速自由基清除 ,稳定细胞膜结构;⑤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
减轻肝脏脂肪变性;⑥抑制肝细胞凋亡 ,减轻肝组织损
伤 [ 20] 。另外 ,其叶子也具有很强的保肝活性 [21 -22] 。
2.2 抑菌防腐 袁剑刚等研究了青果对几种常见细菌 、霉
菌和酵母菌的抑制效应 ,并对其药效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 ,
发现青果对所试菌株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黄酮类物质
及没食子酸可能是其抑菌防腐的主要成分 [ 23] 。王瑶等通过
体外抑菌试验发现 ,青果多酚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特别是对
口腔颌面感染的常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
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 24] 。曲中堂等研究表明 ,青果总黄酮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痢疾杆菌 、
黑曲霉和青霉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最低
抑菌浓度均为 0.250 0mg/ml,对枯草杆菌 、青霉和黑曲霉的
最低抑菌浓度均为 0.125 0 mg/ml,对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 0.062 5 mg/ml[ 25] 。并且有试验
证实 ,橄榄总黄酮对牛乳中微生物的活动起抑制作用 ,而且
随着橄榄总黄酮浓度的增加 ,抑菌作用明显增加 [ 26] 。由于
青果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物质 ,且该类黄酮具有很好的防腐
杀菌能力 ,故是理想的天然防腐剂及食品添加剂 [ 27] 。
2.3 利咽止咳 丁伯平等认为 ,止咳青果丸对浓氨水诱发
的小鼠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增加呼吸道分泌功能 ,有
显著的祛痰作用 ,对乙酰胆碱和组胺等体积混合液所致豚鼠
喘息性抽搐具有保护作用 ,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 28] 。王恒等
认为 ,没食子酸 、东莨菪内酯和滨蒿内酯为青果的主要清热
利咽成分 ,东莨菪内酯具有清热祛暑作用 ,滨蒿内酯具有消
炎止痛作用 ,三者有协同作用的可能 [ 13] 。青橄榄利咽含片
由青果 、玄参(RadixScrophulariae)、地黄(RaolixRehmanni-
ae)、麦冬(RadixLiriopisSpicatae)和薄荷脑(Mentholum)等中
药研制而成 ,临床观察其对虚火上炎征的中医征候疗效明
显 ,表明该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 、利咽解毒之功效 ,适应于慢
性咽炎的治疗 [ 29] 。廖绵初等经过长期毒性试验证明 ,青橄榄
利咽含片无长期毒性(包括无致突变性 ,用于临床是比较安
全的),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30] 。
2.4 抗乙肝病毒 青果水溶液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的作
用 [ 31] 。孔庚星等用 ELISA法检测青果水溶液 ,得出其抗 HB-
sAg/HBeAg有效 ,且效果与没食子酸对照品基本相同 ,证明 ,
青果抗 HBsAg/HBeAg的有效成分可能是没食子酸 [ 32] 。
2.5 抗氧化 张亮亮等通过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
PH)法证明 ,青果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
力 , 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40.14 mg/L[ 33] 。刘伟等
认为 ,青果提取物抑制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明显强于拜唐
草 ,对其进一步分离 、纯化并提取活性部位 ,可望获得抑制活
性更强的中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34] 。SOD是生物体内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剂 ,对机体有抗炎症 、抗肿瘤和防止
衰老等作用。肖湘等从橄榄中分离纯化得到 SOD,证明其属
于 Cu、Zn-SOD,纯度均一 ,由 2个亚基组成 ,热稳定性较
高 [ 35] 。李张伟等研究认为 ,橄榄黄酮对羟基自由基(· OH)
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且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有很好
的抑制效果 [ 36] 。
2.6 其他 李蓉等研究发现 ,橄榄醽能减轻小鼠胃黏膜的
损伤 ,减弱中枢抑制作用 ,提高疼痛阈值 ,减轻炎性水肿 ,具
有清咽利喉 、减轻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和头晕头痛反应等作
用 [ 37] 。
3 临床应用研究
以青果为原料的常见剂型有丸(大蜜丸)、膏 、片 、颗粒
剂 、合剂 、口服液和胶囊等 ,如青果丸 、青果膏 、青果片 、复方
青果冲剂 、止嗽青果合剂和止嗽青果口服液;而橄榄降脂胶
囊通过调节载脂蛋白的变化 ,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而治疗高脂
血症 ,这可能是其调脂降脂机制之一 [ 38] 。
3.1 治疗咽喉肿痛 ,咳嗽烦渴 青果常与硼砂 、冰片和青黛
等同用治疗风热上袭或热毒蕴结而致咽喉肿痛;若用于治疗
咽干口燥 、烦渴音哑和咳嗽痰黏 ,可单用 、亦可与金银花(Flos
Lonicerae)、桔梗(RadixPlatycodi)和芦根(RhizomaPhragmi-
tis)等同用 [ 39] 。
3.2 治疗鱼蟹中毒 《本草纲目 》记载咀嚼咽汁 ,能解一切
鱼 、鳖毒 [ 40] ;王占恩等用青果蠲毒散结合现代医学抢救手段
救治河豚鱼中毒患者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 ,疗效显
著 [ 41] 。
3.3 治疗饮酒过度 《本草汇言 》记载 ,单用青果 10枚 ,煎
汤饮服 ,可用于治疗饮酒过度 [ 42] 。
3.4 治疗痫病 青果膏(青果 、白矾和冰糖组成)治疗痫病
沿用已久。曹筱晋曾以青果膏为主治疗痫病 ,发现青果膏具
有较明显的化痰效果 ,痫病发作因而得以控制 [ 43] 。
3.5 治疗小儿多涎症 青果制剂(青果和猪胰腺)用于治疗
小儿多涎症是一种民间疗法 ,而刘晓芳等将其用于临床 ,效
果让人满意 [ 44] 。
4 提取工艺研究
青果虽为中医常用药 ,但各地用药规格存在很大差异 ,
不少地方直接以果实原形入煎剂。王秋静等研究表明 ,粉碎
度对青果水浸出物影响很大 ,其中以粗粉入煎浸出率最高 ,
以果实原形入煎浸出率最低 [ 45] 。杨艳等通过正交设计试验
发现 ,用果胶酶制取橄榄汁可有效地提高出汁率 [ 46] 。汤昊
等通过正交试验得出 ,青果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脱脂 ,料液
比 1∶20,提取功率 32 W,提取时间 10 min,提取次数 3次 [ 17] 。
胡文军等以没食子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 ,进行正交优化试
验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 ,得出青果中没食
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甲醇 ,提取方法为温浸
法 ,提取时间为每次 4 h[ 47] 。
5 食用保鲜研究
青果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简称 PPO)是
导致其酶促褐变的重要酶类 。它可氧化内源酚类物质生成
邻 -醌 ,邻 -醌再相互聚合或邻 -醌与氨基酸 、蛋白质作用
1935938卷 34期                范敏等 青果的研究进展
生成高分子络合物 ,从而导致褐色素的生成 。抗坏血酸 、L-
半胱氨酸 、亚硫酸钠和偏重亚硫酸钾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 ,以亚硫酸钠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为偏重亚硫酸钾 ,而
以安全性高的抗坏血酸 、L-半胱氨酸为优 [ 48-49] 。陈莲等研究
表明 ,用聚乙烯(PE)袋包装可以有效地抑制橄榄果实失水 ,
从而延长果实保质期 [ 50] 。
6 结语
(1)青果中含有较多的没食子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被认
为与抗乙肝的作用有关 ,但具体是黄酮中的哪些成分不清
楚;而金丝桃苷的含量在不同产地中差异很大 ,可进一步进
行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的探讨和抗乙肝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
(2)青果仁中含有多种脂肪酸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
酸等含量均很高 ,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在食用青果中
应进行多重开发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青果提取物抑制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强于拜唐
草等其他植物中的相同物质 ,可对其进一步分离 、纯化 ,以获
得抑制活性更强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应用于工业生产。
(4)青果药用历史悠久 ,但至今还没有控制质量的药用
指标性成分 ,应加强青果的药用化学成分与药理学的相关性
研究 ,以更好地开发青果药用制剂。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37.
[ 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预防研究所.食物成分表 [ 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92:58.
[ 3] 王恒.青果种质资源与主要化学组分的研究 [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
2009:16-21.
[ 4] 项昭保,徐一新 ,陈海生,等.橄榄中酚类化学成分研究 [ J].中成药 ,
2009, 31(6):197-198.
[ 5] 赖志勇,夏有杰,肖维强,等.RP-HPLC法测定青果鲜果肉中的没食子
酸含量[ 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2(1):17-19.
[ 6] 何志勇,夏文水.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橄榄中多酚含量的研究[ 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 26(4):15-18.
[ 7] 何志勇,夏文水.中药青果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 J].中成药, 2006,
28(7):1024-1026.
[ 8] 彭维 ,刘布鸣,黄军玲 ,等.薄层扫描法测定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 J].中成药, 1999, 21(10):532.
[ 9] 项昭保,陈海生 ,陈薇,等.橄榄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 J].中成药 ,
2009, 31(12):1904-1905.
[ 10] 陈荣,梁敬钰,卢海英,等.青橄榄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J].林产化学与
工业, 2007, 27(2):45-48.
[ 11] 张超洪 ,赖志勇 ,谢路斯,等.RP-HPLC法测定青果果肉中的黄酮类物质 [ 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2(3):11-14.
[ 12] 韦宏,彭维,毛杨梅 ,等.青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 J].中国中药杂志 ,
1999, 24(7):421-423.
[ 13] 王恒,宋良科,汤昊 ,等.不同种质青果清热利咽化学组分的研究 [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6):669-672.
[ 14] 孙琴,解国惠,肖顺汉 ,等.GC-MS测定青果中的挥发油 [ J].华西医学
杂志, 2008, 23(3):353-354.
[ 15] 段文军 ,孔庚星.青果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含量与功效的关系 [ J].微
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1995, 12(3):32-33.[ 16] 何志勇 ,夏文水.两种不同橄榄核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 GC/MS分析
[ J].食品科学, 2006, 27(3):188-190.
[ 17] 汤昊,宋良科,王恒.不同种质青果的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 J].湖北农
业科学 , 2010, 49(7):1652-1654.
[ 18] 彭勃,苗明三,王颖芳,等.橄榄解酒饮对大、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
型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J].江苏中医药 , 2004, 25(1):55-56.
[ 19] 彭勃,苗明三,王颖芳,等.橄榄解酒饮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
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J].中国医药学报 , 2004, 19(8):468-470.
[ 20] 禄保平,苗艳艳.橄榄解酒机理新证 [ J].中药材, 2008, 31(6):929-
931.
[ 21] MAYUMIS, HIROSHI, S, NAOHARUW, etal.Hepatoprotectivecom-poundsfromCanariumalbumandEuphorbianematocypha[ J].Chem
PharmBul, 1990, 38(8):2201-2203.
[ 22] MASAHARUT, NAOHARUW, MAYUMIS, etal.Newhepatoprotective
triterpenesfromCanariumalbum[J] .PlantaMed, 1989, 55(1):44-47.
[ 23] 袁剑刚 ,刘昕,汤展球.橄榄的抑菌效应及其药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 J].食品科学 , 2001, 22(3):82-84.
[ 24] 王瑶 ,惠曦,田吉.橄榄多酚对口腔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 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 31(6):613-616.
[ 25] 曲中堂,项昭保,赵志强.橄榄总黄酮抑菌作用研究 [ J] .中国酿造,
2010(4):62-64.[ 26] 项昭保,何从林,任绍光,等.野生橄榄黄酮抑菌效应及其在牛奶保鲜
中的应用研究 [ J].食品工业科技 , 2004, 25(10):69-70.
[ 27] 傅遍红,周小华.野生青果的防腐作用研究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 1997, 9(1), 92-94.
[ 28] 丁伯平,陈国祥 ,杨介人, 等.止嗽表果丸的药理研究 [ J].中成药,
1999, 21(1):27-28.
[ 29] 俞征宙,林求诚.青橄榄利咽含片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研究[ J].福建中
医药 , 2000, 31(2):15-16.
[ 30] 廖绵初,干侣仙.青橄榄利咽含片的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 J] .癌变·畸
变·突变 , 1995, 7(5):289.[ 31] 郑民实.ELISA技术检测中草药抗 HBeAg的实验研究[ J].中国医院
药学杂志 , 1991, 11(2):53.
[ 32] 孔庚星,张鑫,陈楚城,等.青果中抗 HBsAg/HBeAg成分的研究[ J].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26(2):5-7.
[ 33] 张亮亮,林益明.橄榄果实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及自由基清除能力
的研究[ J].林产化学与工业 , 2009, 29(B10):192-194.
[ 34] 刘伟.中药提取物抑制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 [ J].黑龙江医药,
2009, 22(3):288-289.
[ 35] 肖湘 ,孔祥强 ,徐婉芬.橄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19):198-201.
[ 36] 李张伟 ,刘宇辉,张珠珠.橄榄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 J].广东化工 , 2007, 34(12):37-40, 89.
[ 37] 李蓉,刘明华,张潇 ,等.橄榄醽的药理实验研究醽[ 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0):2466-2467.
[ 38] 许二平.橄榄降脂胶囊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载脂蛋白 AI、B的研
究[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10):745-747.
[ 39] 高学敏.中药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143.
[ 40] 李时珍.本草纲目 [ 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 2007:278.
[ 41] 王占恩,王燕青,李升刚 ,等.青果蠲毒散救治河豚鱼中毒临床观察[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8):592.
[ 42] 倪朱谟.本草汇言 [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68.
[ 43] 曹筱晋.青果膏治疗痫病[ J] .江苏中医药 , 1979(2):19.
[ 44] 刘晓芳,相鲁闽.青果制剂治疗小儿多涎症 [ J].中国民间疗法, 1999,
12(12):47.
[ 45] 王秋静,张蒙强.粉碎度对青果水浸出物的影响 [ J].中国药业, 1998, 7
(1):24.
[ 46] 杨艳 ,陈润,苏红卫,等.果胶酶对橄榄出汁率影响的研究[ J].泸州医
学院学报 , 2009, 32(5):482-483.
[ 47] 胡文军,张鑫 ,熊敏娟.青果中没食子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 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1999(2):118-119.
[ 48] 彭世清.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J].热带农业科学, 2000(3):61
-66.
[ 49] 詹嘉红,蓝宗辉,曾碧英,等.橄榄果实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 J].广州
食品工业科技 , 2003, 19(4):16-23.
[ 50] 陈莲 ,林河通 ,瓮红利 ,等.橄榄果实的保鲜包装技术研究[ J].包装与
食品机械 , 2005, 23(4):1-3.
[ 51陈晓东 ,孙其宝 ,俞飞飞 ,等.花期不同GA 3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及种
子的效应 [ 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0):72-73, 250.[ 52] 唐斌 ,杜曦,阳丽 ,等.紫外光谱法鉴别泸州地区青果品种 [ J].安徽
农业科学 , 2008, 36(34):14846-14847.
[ 53] 林秋凤,岑颖洲,伍秋明.GC-MS分析小紫金牛挥发性化学成分 [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38(17):8951-8952, 8969.
19360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