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南板蓝叶渗漉提取工艺参数优选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3-10-31
南板蓝叶渗漉提取工艺参数优选研究
黄凤婷1,马永良2,曾翠梅1,张丹雁3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广东 广州 510360;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3.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目的:优选南板蓝叶渗漉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为溶媒,以南板蓝叶渗漉提取浸膏
中靛玉红的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南板蓝叶渗漉提取工艺。结果:以南板蓝叶粉碎过 20 目筛,以 12 倍
量 80%乙醇为溶媒,浸泡 36 h后以 20 mL /min的速度进行渗漉,所得南板蓝叶浸膏中靛玉红总量较高。结论:采用
渗漉法常温提取南板蓝叶,工艺简单,能耗低。
关键词 渗漉提取;南板蓝叶;靛玉红;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4)06-1075-02
南板蓝叶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
sia (Nees)Bremek. 的干燥茎叶,又名马大青叶、马
蓝叶、靛蓝叶等,历代本草未将其作为药物收载,但
在马蓝、蓝实等条目下有相关记载〔1,2〕。南板蓝叶
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民间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
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
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等
疾病〔3〕。现代研究表明,南板蓝叶中含有靛蓝、靛
玉红、色氨酮等成分〔4〕,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
菌、抗病毒等作用〔3〕。鉴于南板蓝叶资源的利用价
值,笔者已采用酶法辅助提取法对南板蓝叶中靛玉
红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5〕。为了提高南板蓝叶
资源利用效率,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本研究采用乙
醇渗漉法对南板蓝叶进行提取,对工艺参数进行优
化,以期为南板蓝叶的提取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SZ-93 自动双重纯水蒸发器(上海亚荣
生化仪器厂) ;DJ-02 粉粹机(上海淀久中药机械制
造有限公司) ;201 有机制备仪(金坛晶玻实验仪器
厂) ;R201L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
Waters 2487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 Waters 公
司) ;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微量移液器(上
海求精生化试剂仪器有限公司)。
1. 2 材料 靛玉红对照品(批号:717-200204,中国
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南板蓝叶采自广东省平远
县石正镇基地,经笔者张丹雁教授鉴定为爵床科植
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 的干燥
茎叶。柠檬酸、柠檬酸氢二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 ;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
剂有限公司) ;甲醇、氯仿(色谱纯,江苏汉邦科技有
限公司) ;去离子水(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 1 靛玉红的含量测定
2. 1. 1 色谱条件:C18色谱柱(250 mm × 4. 6 mm,5
μm) ;流动相:甲醇-水(75 ∶ 25) ;流速:1. 0 mL /min;
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90 nm。
2. 1.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
磷干燥至恒重的靛玉红对照品 10. 5 mg,置于 50 mL
量瓶中,加甲醇-氯仿(80∶ 20)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
度,即得 210 μg /mL的对照品储备液。
2. 1.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相当于 1 g 药
材的渗漉液,至蒸发皿中,水浴挥干,残渣以甲醇-氯
仿(80∶ 20)溶解并定容至 10 mL,作为渗漉液供试品
溶液;取干燥南板蓝叶药材,粉碎,过 60 目筛,精密
称取药材粉末 1. 0 g,加甲醇-氯仿(80 ∶ 20)溶液适
量,超声处理 30 min,放置至室温,以甲醇-氯仿
(80∶ 20)溶液稀释至 10 mL,作为药材供试品溶液。
2. 1. 4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
液 0. 5、1. 0、2. 0、4. 0、6. 0 mL于 10 mL量瓶中,用甲
醇-氯仿(80 ∶ 20)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得 10. 5、
21. 0、42. 0、84. 0、126. 0 μg /mL的系列对照品溶液,
将各系列对照品溶液按“2. 1. 1”项下色谱条件,分
别进行测定,以峰面积对各溶液的浓度进行线性回
归,得回归方程为 Y = 293824X + 10311,r = 0. 9992
(n = 5) ,表明靛玉红在 10. 5 ~ 126. 0 μg /mL的范围
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1. 5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浓度对照品溶液连续
进样 5 次,按“2. 1.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
得靛玉红峰面积的 RSD为 1. 74%,表明仪器精密度
良好。
2. 1. 6 稳定性试验:将同一渗漉液供试品溶液分
别于 0、1、2、4、6、8、10、12 h 各进样一次,测试靛玉
·570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4.06.049
红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的 RSD 为 2. 65%,表明供试
品溶液在 12 h内稳定。
2. 1. 7 重复性试验:精密吸取相当于 1 g药材的同
一渗漉液 5 份,分别按“2. 1. 3”项下方法制备渗漉
液供试品溶液,测定靛玉红含量为 3. 0 μg /mL,RSD
为 2. 1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 1. 8 加样回收率试验:分别精密吸取“2. 1. 7”项
下测定样品 6 份,每份 1. 0 mL,各精密加入适量的
对照品溶液,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挥干,按
“2. 1. 3”项下方法制备渗漉液供试品溶液,测定靛
玉红含量,计算平均回收率为 102. 8%,RSD 为
1. 48%。
2. 2 正交试验 根据预试验研究结果可知,影响
药材渗漉提取效率的因素包括浸泡时间、溶媒浓度、
渗漉速度、液料比等。为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
率,采用 L9(3
4)正交表安排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A浸泡
时间 /h
B乙醇
浓度 /%
C渗漉速度 /
(mL /min) D液料比
1 24 70 10 8
2 36 80 20 10
3 48 90 30 12
南板蓝叶除去杂质,于 60 ℃以下干燥,粉碎过
20 目筛,混匀,随机分成 9 份,每份 100 g,备用。取
500 mL 渗漉筒 9 个,分别编号,按正交表所示分别
加入不同浓度乙醇各 250 mL,将药材分别缓慢加入
相应渗漉筒中,静置浸泡,待浸泡至规定时间,调整
渗漉速度,开始渗漉,按因素水平设置收集渗漉液至
规定体积。将渗漉液摇匀,分别吸取相当于 5 g 药
材的渗漉液,至蒸发皿中,于水浴上挥干,105 ℃干
燥至恒重,称定重量,计算浸膏量;另精密吸取相当
于 1 g药材的渗漉液,至蒸发皿中,照“2. 1. 3”项下
方法制备渗漉液供试品溶液,测定其中靛玉红的含
量。试验安排与结果见表 2。
采用 SPSS 19. 0 统计软件,对表 2 中正交试验
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液料比对
靛玉红提取量具有显著性影响,浸泡时间和渗漉速
度在选定的水平范围内无显著性影响,故优选工艺
参数为 A2 B2 C2 D3,即过 20 目筛南板蓝叶药材以
80%乙醇浸泡 36 h,以 20 mL /min的速度渗漉,收集
12 倍体积渗漉液。
2. 3 工艺验证试验 将药材粉碎,过 20 目筛,混
匀,称取药材 3 份,每份 100 g,照“2. 2”项下方法进
行提取,按优化得到的工艺进行渗漉提取,分别测定
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浸膏得率及靛玉红的提取率。
结果优选工艺对南板蓝叶中靛玉红的提取率较高,
表明工艺稳定,参数优选合理。见表 3。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浸膏中靛玉红
总量 /mg
1 1 1 1 1 2. 40
2 1 2 2 2 3. 26
3 1 3 3 3 1. 75
4 2 1 2 3 2. 70
5 2 2 3 1 1. 55
6 2 3 1 2 2. 92
7 3 1 3 2 1. 98
8 3 2 1 3 2. 59
9 3 3 2 1 1. 82
SS1 2. 510 2. 020 2. 253 2. 097
SS2 2. 810 3. 110 2. 613 2. 587
SS3 2. 240 2. 430 2. 493 2. 877
R值 0. 570 1. 090 0. 160 0. 780
离差平方和 0. 488 1. 819 0. 042 0. 933
F值 11. 619 43. 310* 1. 000 22. 214*
注:F0. 05(2,2)= 19. 00
表 3 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序号
药材
量 / g
浸膏
得率 /%
浸膏中靛玉
红的量 /mg
药材中靛玉
红的量 /mg
靛玉红
提取率 /%
1 100 21. 32 3. 183 3. 620 87. 93
2 100 20. 64 3. 320 3. 620 91. 71
3 100 20. 95 3. 160 3. 620 87. 30
3 讨论
3. 1 采用乙醇做为溶媒,对南板蓝叶进行提取,与
酶辅助法相比有利于降低提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且操作简单,无有害物质残留,适合于工业生产需
要。
3. 2 渗漉法提取中药材,既避免了药材受热分解,
也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梁·陶弘景,尚志钧辑校 . 名医别录[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86:65.
[2]明·李时珍 . 本草纲目[M]. 第二册 .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75:90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
[M].第七册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50-
452.
[4]杨秀贤,吕曙华,吴寿金 . 马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1995,26(12) :622.
[5]黄凤婷,马永良,林春颖,等 . 酶法辅助提取南板蓝叶中
靛玉红的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 :
12866-12867,12879.
·670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