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楸树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全 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Vol.28 No.1
Feb.2010
第 28卷 第 1期
2010年 2月
摘 要:楸树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用材、药用和园林观赏树种之一。本文对楸树的栽培历史、资源调查和分类、生态学和经济学特
性、药用价值、病虫害防治、繁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楸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楸树;植物资源;繁殖;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792.99,S718.3 文献标识码:A
A Survey of the Studies on the Resources of Catalpa bungei
WU Li-hua1, WANG Jun-hui2, LIN Jua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of Plant Researc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AF; Key Laboratory of Tre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State Forest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Catalpa Bungei, only contributing in China, is one of the high quality tree species. It is not only a valuable selected timber
species but also has great medicinal and ornamental value. Many aspects about Catalpa Bungei have been surveyed as following: the
history of cultivation, investigation of resources and classificati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value, medicinal value, disease and in-
sect attack and propagation.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oduction, proper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have been raised for bet-
ter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atalpa Bungei.
Key words: Catalpa Bungei;plant resource;propagation;commercial value
文章编号:1671-9964(2010)01-0091-06
楸树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吴丽华 1, 王军辉 2, 林娟 1
(1. 复旦大学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研究所,上海 200433;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收稿日期:2009-09-0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4B08).
作者简介:吴丽华(1987—),女,江西赣州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通讯作者简介:林 娟(1962-),女,陕西西
安人,博士,副教授,E-mail:linjuan@fudan.edu.cn.
楸树 Catalpa bungei C. A. Mey 属紫葳科
(Bignoniaceae)梓属(Catalpa)植物,是一种名贵的园
林观赏以及优质木材资源树种,在我国已有几千年
的栽培历史。山东临朐出土的化石证明,早在始新
世以前楸树就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广泛分布 [1]。
楸树历代分别被称为椅、萩、梓,到了西汉《史记》中
才称其为“楸”。楸树“木王”的美名则出自宋代《埤
雅》,其中这样描述楸树:“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
(楸)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楸)。”明朝李时珍著
《本草纲目》云:“楸,有行列,茎干至耸可爱,至上垂
条如线,谓之楸线。其木湿时脆,燥则坚,故谓之良
材,宜作棋秤,即梓之赤者也”,可见当时楸树已经
作为园林观赏及优质木材树种广为栽种。近年来随
着对优质楸树木材需求的持续增加而栽培种植减
少,致使楸树自然分布面积锐减。另外,随着对楸树
体内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2,3],楸树的
综合开发利用也倍受关注。因此,如何合理地开发
利用楸树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科学研究
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楸树的资源、
分布、繁殖、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病虫害及防治等
进行综述,并针对楸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建议,为楸树的开发利用和资源
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楸树资源与繁殖
1. 1 楸树资源及其分布
世界范围内共分布有紫葳科(Bignoniaceae)梓
DOI:10.3969/j.issn.1671-9964.2010.01.00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第 28 卷
属(Catalpa)植物约 13 种,主要分布于美洲和东亚
[4]。在我国,楸树主要分布于北纬 22~42°,东经 88~
123°,东起东海滨,西至甘肃,南始云南,北到山海关
长城等广大区域内,地跨温带草原区、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区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3个植被区。我国
具有丰富的楸树种质资源,基因类型复杂,在漫长
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自然杂交和人
工选择作用,形成了在形态特征、材质特性、生长速
度和分布范围具有显著差异的新类型。通过对全国
楸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河南省楸树调查组将我国楸
树分为 21个自然型[5]。目前楸树天然野生分布少,
绝大部分是呈零散分布的人工林,并且不同类型楸
树在各地区分布的数量和范围不同。沿黄河中下游
省区楸树分布的数量和种类要较其它省区多,尤其
是河南的低山丘陵地带是我国楸树的分布中心。安
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调查了安徽省楸树种质资源
后,将安徽省的楸树进行了分类,属于楸树的有长果
楸、圆基长果楸、金丝楸、楸树、梓楸、三裂楸、密枝楸
7个自然类型;属于灰楸的有灰楸、滇楸两个类型[6]。
山东省也是楸树的重要产地,益都县范公亭内的两
棵唐代古楸,是目前国内年龄最大的楸树[7]。
1. 2 楸树的繁殖
楸树的繁殖方法很多,有培育实生苗的种子繁
殖,也有嫁接、扦插、埋根、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
1. 2. 1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是植物繁殖的重要
方式之一。九、十月间,当楸树果实的颜色由黄色变
为褐色,顶端微裂时可摘下果实,进行摊晾晒干脱
粒。楸树出种率很低,约 10%,种子纯度为 75%~
80%,发芽率 40%~50%[8]。楸树播种多采用春播,播
种前用 30 ℃温水浸泡种子 4 h,捞出晾干,再用 3~5
倍的湿沙与种子混合均匀,堆在室内进行高温催
芽。经 10 d左右,有 3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9]。
1. 2. 2 无性繁殖 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
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林
业上常用树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和花芽、花药、雌
配子体等材料进行无性繁殖;楸树单株或者同一无
性系由于自花不亲合,一般开花而不结实。实生树
或者不同无性系经过虫媒传粉才有可能结实。楸树
结实率低,萌发率一般在40%~60%。实生繁殖的方
法很困难,自古沿用“取其旁生者植之”的传统限制
了楸树的栽培发展。
1.2.2.1 嫁接繁殖 楸树嫁接一般采用梓树作砧
木,这是因为梓树果实多,栽培容易,根系庞大,适
应性强,易成活。研究人员在四月份以梓树实生苗
为砧木,采用袋接、劈接和芽接 3种方法进行嫁接,
成活率都高于 75%[10]。
1.2.2.2 扦插繁殖 楸树扦插繁殖可采用两种途
径,一是根段扦插,即埋根育苗法,二是嫩枝扦插。
根段扦插是自古以来常用的扦插繁殖方法,方法简
单,易操作,但是成活率不高;但用种根进行催芽以
后再进行扦插,则可提前出苗,提高成活率,生长量
亦明显增加。郭从俭等[11]对楸树进行了一系列扦插
试验,对硬枝采用 0.1 mg·L -1 的萘乙酸 (1 -
naphthlcetic acid,NAA)浸泡枝条基部 24 h或者用
16 ℃的水浸泡 15 d,再用 0.3%的高锰酸钾浸泡 30
min,成活率可达 86.0%;由平埋种根、种条、温床催
芽得到嫩枝后,速蘸生长素后插入基质中培养,在适
宜的培养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培养程序后,成活率可
达 82.9%。
1.2.3 组织培养繁殖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楸树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品种(系)组织培养中外植
体、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其它细节问题如不同外植体
的消毒、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及其配比等方面。王
改平等[12]以楸树的 4个品种(类型)(圆基长果楸、豫
楸 1号、豫楸 2号和梓树)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
究,通过豫楸 1号和圆基长果楸在 MS、1/2MS、N6、
WPM、B5 等 5 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和启动时
间确定了该实验的最佳培养基为 N6,其诱导率达
80%,接种后 2 d即启动。韩创举[13]等对楸树组织培
养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楸树腋芽诱导在培
养基 MS+6-BA 0.8 mg·L-1+IBA 0.1 mg·L-1较适宜;
而增殖培养在 N6+6-BA1.5 mg·L-1+ NAA 0.0016
mg·L-1最佳;不定根诱导培养基 1/2MS+ IBA 0.5
mg·L-1和 1/2MS+ NAA 0.8 mg·L-1均可。杨燕等[14]选
用楸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腋芽增殖途径研究,筛
选的初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N6+6-BA 1.0 mg·L-1+
NAA 0.01 mg·L-1;继代培养最适培养基为:N6+6-BA
2.0 mg·L-1+NAA 0.1 mg·L-1+Vc 100 mg·L-1+稀土 2
mg·L-1;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N6+NAA 1.0 mg·L-
1。孟永红等[15]利用茎尖作为外植体建立了楸树植株
再生体系,其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及植物激素配
比为:MS + 6-BA 0.8 mg·L-1 + IBA 0.1 mg·L-1;不定
根最适诱导培养基及植物激素配比为 1/2MS +IBA
0.5 mg·L-1。费鹏飞[16]以揪树腋芽为外植体诱导丛生
芽,报道腋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1/2MS+ BA 1.0
mg·L-1+ZT 0.2 mg·L-1+IBA 0.2 mg·L-1 +食糖 30 g·
L-1+琼脂 8 g·L-1;丛生芽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配
方是 MS+IBA 0.5 mg·L-1+BA 4.0 mg·L-1 + PVP(100
mg·L-1) +食糖 30 g·L-1+琼脂 0 g·L-1;在试管苗诱导
生根初期采用 WPM+NAA 0.2 mg·L-1+IBA 0.6 mg·
92
第 1 期
L-1+IAA 0.1 mg·L-1可以诱导更多的试管苗生根,在
培养后期,可以用 1/2MS+NAA 0.5 mg·L-1+IBA 0.6
mg·L-1十 IAA 0.3 mg·L-1以促进根数和根长的增
加;移栽时先在室内炼苗 6 d,再移种至蛭石基质
中,成活率可达 70%以上,苗木生长健壮。
2 楸树虫害与防治
林木虫害是指由于害虫的大量发生对林木所
产生的严重危害。林木害虫种类繁多,发生频繁,有
些害虫暴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对林业生产的危害
极其严重。刘建中等[17]通过对楸树病虫害的监测和
防治工作实践发现,楸树易遭受楸蠹野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棉卷叶野螟(Sylepta derojata
Fabricius)及二斑波缘龟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eman)等虫害。此外,楸树易受根结线虫的危
害,导致楸树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慢慢死亡等
严重后果。
2. 1 楸蠹野螟(Omphisa plagialis Wi l eman)
楸蠹野螟一般每年发生 2~3代,三龄幼虫在被
害蛀道内越冬,成虫发于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昼
伏夜出,将卵产于嫩枝顶端、荚果或叶柄上,幼虫孵
化后,多在嫩梢处蛀入髓心及木质部,形成虫瘿,呈
瘤状突起,易招风折或者枝条枯死,使得楸树幼树
难以形成主梢,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由于楸蠹野
螟扩散能力强,繁殖率高,天敌数量少,自然死亡率
低,世代重叠,以及危害性隐蔽等特点,给楸树的生
长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要有效防治楸蠹野螟,首先
要加强检疫,不允许带虫瘿的苗木带入或者外运;
同时冬季剪除被害枝梢并将其彻底销毁;成虫羽化
盛期时点灯诱杀;幼虫孵化初期用内吸或者渗透性
强的药剂喷洒等化学诱杀方法。张存立等根据楸蠹
野螟的生活习性,结合该虫幼虫期属于钻蛀性危害
且世代重叠的特点,研究出在 7月底用氧化乐果、
乐果内吸剂局部利口涂抹包扎,可杀死各龄期幼
虫,防治效果达 94%~100%[18]。5月初用菊酯农药连
喷 2~4次,防虫效果可达 94.2%~100%。
2. 2 棉卷叶野螟(Syl ept a der oj at a Fabr i ci us)
棉卷叶野螟一年发生 4~5 代,老熟幼虫在杂
草、寄主植物枯叶或残株中越冬。次年 4月间化蛹,
5~8月成虫羽化,幼虫危害盛期在 8月上旬至 9月。
成虫交配后将卵产于叶背面,刚孵化的幼虫群集在
叶背啮食叶肉,三龄幼虫方吐丝卷叶,蚕食叶片,一
片叶子中可以有多条幼虫且幼虫能转移。幼虫多发
生在隐蔽处,成虫有趋光性。目前,对于棉卷叶野螟
主要采用成虫期灯光诱杀、人工摘除以及喷洒内吸
性混合喷雾药品等进行防治,其中喷洒混合喷雾防
治效果可达 100%[19]。
2. 3 二斑波缘龟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eman)
二斑波缘龟甲一年 2代,成虫在树皮缝隙、树
洞、石块等地被物、表土内越冬。次年 4月中、下旬出
蛰,在新叶上取食、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群集于
叶面,啃食叶肉,只剩下叶背面表皮及叶脉。成虫白
天活动,具有假死性。幼虫共四龄,初孵幼虫以卵壳
为食,密集分布在卵块上,之后群集叶上危害,二龄
分散危害。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化学杀虫剂,
幼林阶段在幼虫发生期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的敌敌畏
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或马拉磷酸乳油等农药喷雾,
防治效果可达 90%以上;散生大树或行道树或郁闭
度小的林分可通过根埋呋喃丹颗粒剂达到防治效
果;对于相对密闭的林分,也可在清晨或者傍晚施放
敌敌畏烟剂熏杀幼虫及成虫。
2. 4 楸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
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农林作物的重要病原生物
之一,其危害超过了细菌和病毒,仅次于真菌,它给
全世界的农林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19]。危害最严重
的多属栖居型内生线虫,尤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胞囊线虫(Heterodera spp.)和球形胞囊线虫
(Globodera spp.)3种最为重要。引起楸树根结线虫病
的线虫属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染
病楸树地上部分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慢慢枯
死,地下部分在当年生侧根和小根上有瘤状物,瘤内
有 1至数粒白色的雌线虫。根结线虫以二龄幼虫及
未成熟的雌虫在病瘤内越冬,当幼虫变成二龄幼虫
后便浸染细根,形成根瘤。线虫适合生活在疏松、氧
气充足的土壤中,带病植株及带有根结线虫的土壤
可以传播此病。王志强等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楸树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对于病圃,育苗前要钻孔注入
敌敌畏混剂覆土熏杀幼虫;苗木生长期穴施敌敌畏、
铁灭克等杀虫剂;苗木种植前要清除病根病株,或用
48 ℃的热水浸煮病根,杀死其中的幼虫[20]。目前,生
物防治已经运用到了根结线虫的防治工作中,植物
寄生线虫生防资源包括天敌、动植物、微生物以及抗
性转基因植物等[21]。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发
展,使得在植物中导入外源基因以产生新的抗性变
得可能。目前国际上已经对腐生线虫的全基因组序
列进行了测定,这将为植物抗线虫基因工程的研究
提供非常有利的支持[22]。国际上有关抗线虫基因工
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目前研究人员正
吴丽华, 等:楸树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9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第 28 卷
在将其运用到楸树根结线虫的防治中去,不久的将
来也会获得在生产上有用的抗线虫转基因楸树。
3 楸树的价值
楸树树姿雄伟,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花期五
月,花冠若钟,非常漂亮,自古以来就种植于皇家庭
院、古刹寺庙和风景名胜等地,是广受人们喜爱的
重要的园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同时还是优良的药用
和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因
此楸树被称为“木王”是实至名归。
3. 1 生态学价值
3. 1. 1 作为城市绿化、净化树种 楸树树体高
大,树叶浓密,叶背密生细毛,仿佛悬挂的绿色壁
毯,具有较强的隔音、降尘、挡风、吸毒的能力。楸树
树形犹如华盖,可以遮挡炙热的阳光,给在酷暑中
的人们带来绿色清凉。有研究表明楸树林具有冬暖
夏凉的特性,即夏天楸树林温度比空地温度低 8~12
℃,冬天则由于楸树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降低热能的反射和扩散,温度反而高出 2~4 ℃[23];楸
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可以降低噪音、阻滞尘土,给
居民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二氧化硫、
氯气严重污染的工厂区,楸树也可以生长良好。
3. 1. 2 作为生态防护树种 楸树属于深根性树
种,其主根不发达,但是侧根丛生,形成庞大的根
系,并扎入土壤深处,因此楸树具有强大的水土保
持和抗风能力。研究表明,五年生的楸树主根深达
90 cm,根幅远大于旱柳、刺槐、桑树等常见树种,又
由于楸树耐水湿,耐涝天数可达 20 d而生长良好,
因此将其种植于江河湖泊的堤岸、沟渠以及梯田地
埂上,不仅能强堤固岸,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以促
进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改善土壤质量[24]。
3. 1. 3 作为农林间作树种 楸树的根深深扎入
土壤深处,与农作物的浅根系正好分层分布,同时
楸树发叶晚,树高冠窄,既减少了两者水肥竞争的
压力,又减少了楸树对早春植物的遮荫,因此楸树
是广大农区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良好树种。楸树
是高大的乔木,防风固土能力强,与农作物间作,可
以改善农田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田高产、稳产,
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农楸间作是提
高山区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的较佳间作模
式,宜在山区、丘陵区推广[24]。楸树不仅散生生长好,
成林性也好,而且可与刺槐、泡桐、毛白杨、黑杨、紫
穗槐、竹子等多种树种混交,可以促进混交树种的
生长[23]。在城市绿化中,可将楸树作为上层林木,营
造混交林,克服城市绿化树种单一、结构简单、人工
痕迹明显的弊端,提升绿化的品味[25]。
3. 2 药用价值
楸树是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传统中医中,
楸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外用药。唐代《本草拾遗》中
记载:“楸木皮,味苦,小寒,无毒。主吐逆,杀三虫及
皮肤虫。煎膏,粘傅恶疮,疽瘘痈肿,疳,野鸡病,除
脓血,生肌肤,长筋骨。叶捣傅疮肿,亦煮汤洗脓血,
冬取干叶,汤揉用之”。在《本草纲目》亦有关于楸树
树皮和叶药用功能的记载,其皮和叶可杀皮肤虫,治
瘰疠、瘘疮,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
3. 2. 1 化学成分 随着近年来天然产物提取研
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楸树果实、根、叶和茎皮中
含有环烯醚萜类物质,梓属中第一个环烯醚萜类化
合物梓醇是 Kimura 等在 1923年分离得到的[26]。昝
丽霞等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楸树种子中梓醇,并用
HPLC对楸树不同部位的梓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梓醇在种子中的含量为 0.45%,在楸树各部位
中含量最高 [27]。另外,石建辉等从核桃楸(Juglans
Msndshurica Maxim.)树皮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槲皮
素、没食子酸、regiolone[3];司传领等采用 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
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及水溶性部分中分到 11
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分别
为:短叶松素、花旗松素、蛇葡萄素、山奈酚、槲皮素、
杨梅素、阿福豆苷、紫云英苷、槲皮苷、异槲皮苷、杨
梅苷[28]。
3. 2. 2 药理作用 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深
入,研究人员发现梓醇除了具有一定的利尿、降血糖
及迟效性缓和泻下作用之外,还有抗炎、抗氧化、神
经保护的作用。Munoz-Mingarro 等 [29],An等[30],Pae
等[31]均在各自的报告中对梓醇的抗炎作用进行了报
道。实验发现,梓醇可以抑制脂多糖分泌一氧化氮,
能在巨噬细胞内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1 beta(IL-1 beta)和白细胞介素-6(IL-
6)产生以及诱发核因子 NF-kappa β,其机理可能是
梓醇能阻止 FITC-LPS体系与细胞表面的 CD14结
合。姜波等在老鼠嗜铬细胞瘤(PC12)模型中发现,
梓醇不仅可以抑制 3种过氧化氢诱发的细胞凋亡通
常伴随的行为,还能削弱 caspase-3的活性,抑制
PARP的分裂,最终达到保护细胞免于过氧化氢诱
发的凋亡作用[32]。梓醇(1 mg·kg-1)对于海马 CAI区
域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缩小认知的损
伤[33]。梓醇可通过对于细胞内外的钙离子通道进行
94
第 1 期
拮抗,产生与罂粟碱相同的抑制乙酰胆碱和钙离子
所引起的子宫肌肉痉挛的作用[34]。此外,楸树叶营养
丰富可做饲料资源,花可用于提取芳香物质,是生产
食品及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3. 3 经济价值
楸树木材纹理通直美观,软硬适中、质地坚韧弹
性好;木质结构紧密,干缩系数小,干后不翘不裂。楸
木物理性能好,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韧
性均居阔叶树前列,属于阔叶树中的高级软树种[35]。
由于在生长过程中生成许多具有化学防腐作用、强
化木材性能的浸填物质填充到木质部中,楸树化学
性能稳定,耐腐蚀,不易遭虫蛀,耐水湿。加上楸树木
材易加工,易雕刻,切面光滑,有光泽,导音性能好,
楸材可应用于高级家具、器具和特殊用材,如军工、
造船、胶合板、车辆、乐器及贵重器械等的用材。后魏
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云:“车板、盘合、乐
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木,胜于松、柏”。古代印刷刻
版只用楸梓,至今出版书籍仍叫作“付梓”。
4 展望
随着对楸树相关研究的增加,楸树的利用价值
和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楸树
的生产中面临着楸树资源日趋减少,新品种缺乏的
困境,而且楸树繁殖技术落后,基础研究薄弱,管理
模式简单,栽培技术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楸树的可持
续发展。因此,应积极保护楸树种质资源,大力推广
新品种,同时加强楸树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力求攻
克楸树推广与应用中的难题。
楸树是一种多用途树种,因此在人工林栽培时
要进行定向培育,如果是作为材用资源,则应研究立
地条件、栽种密度、栽种模式、水肥管理对单位面积
楸树木材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如果作为观赏树种,
则应选择树冠开阔、树形通直优美、花冠大且艳丽的
品种,培育大苗满足城市绿化的要求;如果作为生态
防护林,则应研究楸树对环境的适应性,适宜的混交
树种及合理的管理模式等[23]。如果作为药用植物资
源,则应根据主要活性成分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
克隆与转化,达到提高其药用组分含量的目的。另
外,在我国抗虫、抗病基因资源非常丰富,应用相对
较多,而楸树的组织培养技术也相对成熟,所以培育
抗病虫害的楸树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之,
只有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来选择不同的品种、不同
的育种技术和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地
达到资源育种的目的,满足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潘庆凯.楸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5-18.
[2] 杨 赛, 赵星宇, 李 娟, 等. 胡桃楸树皮对红细胞氧化损
伤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9):3685-3686, 3690.
[3] 石建辉, 王金辉, 车 东, 等. 核桃楸树皮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5, 7(1):7-8.
[4] 郭从俭, 张新胜, 赵北林, 等. 楸树自然变异与良种选择[J].
河南大学学报, 1994,28(3): 292-297.
[5] 郭从俭, 钱士金, 王连卿, 等. 楸树栽培[M].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1988.
[6] 张 锦. 安徽楸树资源以及发展利用前景[J].安徽林业科
技,2001, 4:17-19.
[7] 李继华. 山东梓楸的栽培历史和现状 [J]. 山东林业科技,
1987.1:63-65.
[8] 杨玉珍, 王顺财, 彭方仁. 我国楸树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
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 (3):4-8.
[9] 王瑞福, 赵 颖, 乔勇进. 揪树的良种壮苗繁育技术探讨
[J].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3, (2):51-52.
[10] 张 锦. 楸树无性繁殖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2, 16
(4):35-37.
[11] 郭从俭, 刘梅花, 张新胜,等. 楸树扦插技术研究[J].河南
农业大学报,1993, 27(4):380-384.
[12] 王改萍,杨 燕,祁丽丽, 等.楸树的初代培养研究[J].林业
科技开发,2007, 12:7-11.
[13] 韩创举,杨培华,樊军锋,等. 楸树组培技术研究[J].西北林
学院学报,2006, 21(1):80-81.
[14] 杨燕,彭方仁,岑显超,等. 楸树腋芽增值快繁技术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8, 22(5):65-68.
[15] 孟永红,李燕玲,杜克久. 楸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河
北林果研究, 2004,19(2):101- 104.
[16] 费鹏飞. 楸树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 [D].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17] 刘建中. 楸树主要虫害及防治[J].安徽林业科技, 2006,(1-
2):39-40.
[18] 张存立, 李鸿雁, 阎德祺, 等. 楸蠹野螟防治试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13): 3115-3172.
[19] Sasser J N, Freekman D W. A perspective on nematology:
the role of the society//veech J A, Dikerson D W. Vitas on
Nematology[M]. Soc Nematol, 1987:7-14.
[20]王志强.楸树根结线虫病的防治[J].河南科技, 2006, (9):14.
[21] 祝明亮, 李天飞, 张克勤, 等.根结线虫生防资源概况及进
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4, 31(1): 100-104.
[22] 韩生成, 刘清利, 孟颂东,等. 植物寄生线虫分子生物学和
抗线虫基因工程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J].农业生物技术
学报,1999, 9(4):395-400.
[23] 熊贵来,李明洋. 优良环保用材树种—楸树[J].农业先锋,
2001, 11:34-35.
[24] 徐炳悦,张国锋.山区梯田地边栽楸树经济效益调查[J].山
东林业科技,1992, 4:59-63.
吴丽华, 等:楸树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9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第 28 卷
(上接第 75页)
[17] Bao B L, Peatman E, Peng Xu, et al. The catfish liver -
express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2 (LEAP-2) gene is expressed
in a wide range of tissues and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J].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6, 43(4): 367-377.
[18] Schogger H, von Jagow G. Tricin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for the separation of
protein in the range from 1 to 100 kDa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87, 166: 368-379.
[19] Kyhse-Andersen J. Electroblotting of multiple gels: a simple
apparatus without buffer tank for rapid transfer of proteins
from polyacrylamide to nitrocellulose [J]. Journal of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Methods, 1984, 10: 203-209.
[20] Rao A G. Conform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linear
derivatives of tachyplesin lacking disulfide bonds [J].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1999, 361(1): 127-134.
[21] Strausberg R L, Feingold E A, Grouse L H, et al. Generation
and initial analysis of more than 15,000 full -length human
and mouse cDNA sequence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 99(26): 16899-16903.
[22] Krause A, Sillard R, Kleemeier B, et al. Isolation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EAP -2, a novel blood
peptide expressed in the liver [J]. Protein Science, 2003, 12(1),
143-152.
[23] Bensaid M, Fruchon S, Mazères C, et al. Multigenic control of
hepatic iron loading in a murine model of hemochromatosis [J].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5), 1400-1408.
[24]徐 强,华跃进,徐步进,等。蛙类皮肤分泌物中的抗菌肽和
抗癌肽 [J].动物学杂志,2002, 37(2): 73-76.
[25] 靳晓丽.楸树的园林应用价值[J].甘肃林业, 2008,5:28-29.
[26] Machida K, Hishinuma E, Kikuchi M. Studies on the con-
stituents of Catalpa species. IX. Iridoids from the fallen
leaves of Catalpa ovata G. Don[J].Chem Pharm Bull (Toky-
o),2004, 52(5):618-621.
[27] 昝丽霞, 赵 勇, 孙文基. 楸树种子中梓醇的分离与含量
测定[J].中药材, 2005, 28 (1): 26-27.
[28] 司传领, 刘 忠, 惠岚峰, 等. 核桃楸树皮提取物的化学
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8, 28
(1): 29-32.
[29] Munoz-Mingarro D, Acero N, Llinares F, et al. Biologic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Catalpa bignonioides Walt. (Bignon-
iaceae) [J]. J Ethnopharmacol, 2003, 87(2-3):163-167.
[30] An SJ, Pae HO, Oh GS, et al. Inhibition of TNF-alpha, IL-
1beta, and IL-6 productions and NF-kappa B activa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 -activ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by
catalposide, an iridoid glycoside isolated from Catalpa ovata
G. Don (Bignoniaceae)[J]. Int Immunopharmacol,2002, 2(8):
1173-81.
[31] Pae HO, Oh GS, Choi BM,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stem bark of Catalpa ovata G. Don. (Bignoniaceae) on the
productio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nitric oxide
by the lipopolisaccharide - stimul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J]. J Ethnopharmacol, 2003, 88(2-3):287-91
[32] Jiang B, Liu JH, Bao YM, et al. Catalpol inhibits apoptosis
in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PC12 cells by preventing
cytochrome c release and inactivating of caspase cascade
[J]. Toxico,. 2004, 43(1):53-59.
[33] Li DQ, Bao YM, Zhao JJ, et al.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catalpol in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in gerbils:
dose-response, therapeutic time-window and long-term ef-
ficacy [J]. Brain Res, 2004,1029(2):179-85.
[34] Ortiz de Urbina AV, Martín ML, Fernández B, et al. In vit-
ro antispasmodic activity of peracetylated penstemonoside,
aucubin and catalpol [J]. Planta Med, 1994, 60(6):512-5.
[35] 乔勇进,夏 阳,梁慧敏,等. 试论楸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及发展前景[J]. 防护林科技, 2003,11: 23-24.
..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