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常用药材绵马贯众活性成分研究



全 文 :作者简介:齐峰(1977-),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尿石症治疗;王娥
丽(1977-),女,硕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摘要]目的:研究绵马贯众中活性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缓冲硅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
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马贯众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9个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
合物,现报道已鉴定的前3个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Ⅰ),白绵马素AP(Ⅱ),白绵马素PP(Ⅲ)。结论:化合物
Ⅱ、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单体,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碳氢NMR数据、化合物
Ⅰ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这3个化合物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关键词]绵马贯众;化学成分;酰基间苯三酚衍生物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147(2007)02-0191-03
StudiesonactiveconstituentsinrhizomeofDryopteriscrassirhizoma
QIFeng1,WANGE-li2
(1.DepartmentofLithotripsyCenter,TheSecondHospital,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211,China;
2.WoFenTianjinPharmaceuticalCo.Ltd)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acylphloroglucinolsofthe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
Methods:ThecolumnchromatographyofbuferedSiO2 andsephadexwereusedtoisolatethose
constituentswhichwereidentifiedbychemicalknowledgeandspectroscopicmethods.Results:Nine
acylphloroglucinolderivativeswereobtainedandwereidentified,thefirstthreecompoundsofthem:
albaspidinAA(Ⅰ),albaspidinAP(Ⅱ)andalbasspidinPP(Ⅲ).Conclusion:ThecompoundsⅡ,Ⅲarefirst
obtainedascrystalsfromnaturalplantsandarefirstfoundfromDryopterisCrassirhizoma.1H-NMRand
13C-NMRdataofcompoundⅡandcompoundⅢ,and13C-NMRdataofcompoundⅠarefirstreported.On
thebasisofvarietyof2DNMRexperiments,NMRdataofthethreecompoundarewelassigned.
KEYWORDS Dryopteriscrassirhizoma;Constituents;Acylphloroglucinols
齐 峰 1,王娥丽 2
(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尿石症治疗中心,天津 300211;2.沃芬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常用药材绵马贯众活性成分研究
绵马贯众是蕨科(Dryopteridaceae)植物粗茎鳞毛
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带叶病残疾的干燥
根茎。常用中药,主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山区,资源较为丰富。长期中医实践证明绵马贯众有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之功效[1]。文献报道绵马贯
众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具有抗菌、
抗病毒、抗肿瘤、抗疟等活性[2,3]。到目前为止从绵马
贯众中分离得到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单体有4个[4,5],
通过质谱-质谱分析发现绵马贯众中含有的另外5
个间苯三酚类衍生物,但未得到单体[6]。为进一步研
究该植物化学成分,作者采取系统分离方法,采用
9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
酯-正丁醇萃取。目前从绵马贯众的乙酸乙酯萃取部
位分离得到9个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首先对
已鉴定出的前3个化合物白绵马素AP(Ⅱ),白绵马
素PP(Ⅲ)和白绵马素AA(Ⅰ)进行报道。其中化合
物Ⅱ、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单体,首次
在该植物中发现。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未校正),
BrukerAV-400核磁共振仪,APEXIFT-ICR型质
谱仪,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层析硅胶,绵马贯众根
茎药材来自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材分公司,经
鉴定为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TIANJINMEDICALUNIVERSITY
第13卷2期
2007年6月
Vol.13,No.2
Jun.2007 191
表2 化合物Ⅰ和Ⅲ的核磁共振数据
(1H-NMR400MHz,13C-NMR100MHz,CDCl3)
1(1′)
2(2′)
3(3′)
4(4′)
5(5′)
6(6′)
7
8(8′)
9(9′)
10(10′)
12(12′)
13(13′)
6(6′)-OH
4(4′)-OH
化合物Ⅰ
1H-NMR
3.30,3.33s
2.70,2.57s
1.52brs
1.45brs
12.75s
18.40s
化合物Ⅰ
13C-NMR
110.6
187.6
108.4
199.4
44.5
173.5
18.0
203.1
29.2
25.3
24.2
化合物Ⅲ
1H-NMR
3.32,3.35s
3.20q(7.2)
1.18t(7.2)
1.47brs
1.54brs
12.27s
18.49s
化合物Ⅲ
13C-NMR
110.8
187.6
107.8
198.7
44.3
173.3
18.0
207.1
34.8(34.7)
8.5(8.4)
25.3
24.2
2.2 化合物Ⅲ(albaspidinPP) 该化合物为化合物
Ⅱ的同系物,白色片晶(丙酮),固兰B显色为橙黄
色,mp128℃~130℃;ESI(-)m/e:431,209,推出可能
的分子量是 432(C23H28O8),与文献[7]albaspidinPP
数据一致;1H-NMR(400MHz,CDCl3)δH1.18(6H,t,
J=7.2Hz),1.47,1.54(各 6H,s,4×-CH3),3.20(4H,
q,J=7.2Hz),3.32,3.35(2H,s,C-CH2-C),12.27
(2H,s),18.49(2H,s),与化合物Ⅱ的信号基本一致,
仅侧链取代基不同,再结合文献[8]报道的化合物al-
baspidinBB鉴定的波谱数据,确定该化合物为al-
baspidinPP(见图1),本文对该化合物的碳氢信号进
行全归属(见表2)。
表1 化合物II的核磁共振数据(1H-NMR400MHz,13C-NMR100MHz,CDCl3)
1
2
3
4
5
6
7
8
9
12
13
4-OH
6-OH
H
3.30,3.32s
2.70,2.57s
1.53brs
1.46brs
18.38s
12.30s
C
110.7
187.6
108.5
199.4
44.5
173.5
18.0
203.1
29.1
24.2
25.3
HSQC
CH2
CH3
CH3
CH3
HMBC
C-1,2,6,1,2,6
C-8,3
C-4,5,6,13
C-4,5,6,12
C-3,4,5,8
C-1,5,6
1′
2′
3′
4′
5′
6′
8′
9′
10′
12′
13′
4′-OH
6′-OH
H
3.20q
1.16t
1.53brs
1.46brs
18.52s
12.21s
C
110.7
187.6
108.0
198.7
44.4
173.3
207.1
34.7
8.45
24.3
25.3
HSQC
CH2
CH3
CH3
CH3
HMBC
C-10′,8′
C-9′,8′
C-4′,5′,6′,13′
C-4′,5′,6′,12′
C-3′,4′,5′
C-1′,5′,6′
1.2 提取分离 绵马贯众根茎粉碎,经95%乙醇回
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水分散,分别用乙酸
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部分经缓
冲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合并为37Fr.,
Fr.1~5分别得到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化合物Ⅲ。
2 化合物结构鉴定
2.1 化合物Ⅱ(albaspidinAP) 白色片晶(石油醚-
乙醚),固兰B显色为橙黄色,mp143℃~145℃;ESI
(-)m/e:417,209,195,推出可能的分子量是 418
(C22H26O8),与文献[7]albaspidinAP数据一致;该化
合物的核磁数据显示:1H-NMR在低场处有4个质
子信号(δH:18.52,18.38,12.30,12.21),可被重水交换,
在HSQC找不到对应的碳信号,推出为4个羟基氢
信号。高场区δH1.53,1.46处有2个宽的单峰,根据
HMBC可以确认为偕二甲基峰;相对低场 δH3.30,
3.32处为一单峰,根据峰面积积分和HSQC、HMBC
可知为连接 2个片段的亚甲基。另外,根据 1H-
NMR、HSQC、HMBC可知δH2.70,2.57为母核结构上
的乙酰基侧链;1个甲基氢三重峰δH1.16,偶合常数
为J=7.2Hz,1个亚甲基四重峰δH3.20,偶合常数为
J=7.2Hz,为母核结构上的丙酰基侧链。以上数据显
示为2个环的酰基绵马酸信号特征。根据HMBC,确
定该化合物的结构(见图1),并对该化合物的碳氢
信号进行全归属(见表1)。
图1 化合物Ⅰ、Ⅱ、Ⅲ的化学结构式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第13卷192
治疗,每周1次,1~3次即可治愈,以减少手术创伤
和治疗费用。而对于直径>1cm的疣体上药次数明
显增多,治疗中易复发;同时用活检钳活检时出血
多。而使用高频电刀切除则可以减少治疗时间,本研
究中高频电刀操作时间平均4.7min,出血<5ml者
占85.71%,同时能够提供比较完整的组织标本做病
理学检查,为进一步诊治和随访提供了客观依据。本
研究的70例治愈率97.14%,创面愈合良好,无瘢
痕,无色素沉着。
总之,高频电刀在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的同时,能
够提供比较完整的组织标本做病理学检查,为进一
步诊治和随访提供依据,并使癌前病变得到早诊断,
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方辉,李楠,马俊飞,等.山西襄峘县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5
[2] zurHausenH.Papilomavirusinfectionsamajorcauseofhuman
cancers[J].BiochimBiophysActa,2002,1294(12):55
[3] PerezLO,BarbisanG,AbbaMC,etal.Herpessimplexvirusand
humanpapilomavirusinfectionincervicaldiseaseinargentine
woman[J].IntJGynecolPathol,2006,25(1)1:42
[4]钱德英,曾仁海,洪淡华.电环切除术标本的热损伤及组织学研
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5):289
(2006-12-29收稿)
2.3 化合物Ⅰ(albaspidinAA) 该化合物为化合物
Ⅱ的同系物,白色片晶(丙酮),固兰B显色为橙黄
色,mp165℃~167℃;ESI(-)m/e:403,195,推出可能
的分子量是404(C21H24O8);1H-NMR(400MHz,CD-
Cl3)δH1.45,1.52(各6H,s,4×-CH3),2.70,2.57(6H,
s,2×COCH3),3.30,3.33(2H,s,C-CH2-C),在12.75
(2H,s),18.40(2H,s)有 2个主峰,为 4个羟基,加
D2O后峰消失,以上数据与文献[9]albaspidinAA一
致,因此确定该化合物为albaspidinAA(见图1),本
文对该化合物的碳氢信号进行全归属(见表2)。
3 讨论
3.1 绵马贯众是近年来医药学方面研究的热点植
物之一,该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性较小。大
量研究表明绵马贯众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酰基间苯三
酚衍生物类化合物,现在研究比较多的是在绵马贯
众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绵马贯众素。由于酰基间苯
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使用普通的分离方法得到单体
比较困难,目前对该植物中其它酰基间苯三酚类化
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还未见报道。
3.2 笔者经过多种实验并查阅大量文献发现采用
柠檬酸-磷酸缓冲系统调制的硅胶对该类化合物的
分离效果较好。分离化合物I、I、II采用的缓冲硅胶
的配制方法是:0.2mol/LNaHPO4·2H2O80.3ml加
0.1mol/L柠檬酸19.8ml配制成缓冲溶液(pH约为
7.0),再加入30g薄层层析硅胶混合均匀110℃烘
干。另外,根据所要分离的化合物的极性不同,调节
NaHPO4·2H2O和柠檬酸的比例使缓冲溶液的pH值
为6.0、4.0时,又得到了其它化合物。
3.3 该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互变异构体,在不同溶液
中及在这些溶液中放置时间的长短不同,各种互变
异构体比例不同。我们实验研究发现在氯仿溶液中
该类化合物溶解性较好,短时间内比较稳定,主要以
图1中结构形式存在,干燥状态放置比较稳定。
3.4 绵马贯众是鳞毛蕨属植物,鳞毛蕨属植物大多
数含有间苯三酚衍生物类活性化合物。目前发现鳞
毛蕨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300种,可药用的有22种,
资源非常丰富。因此,研究绵马贯众活性成分间苯三
酚衍生物类化合物分离鉴定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在天津中新药业技术中心主任潘勤指导下完成,
核磁共振谱由天津药物研究院程莹英提供,质谱由中新药业
技术中心的石世学、朱晓兰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S].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0:271-271
[2]高增平,陆蕴如,江佩芬,等.绵马贯众部位Ⅱ的抗疟作用和急性
毒性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52
[3] KapadiaGJ,TokudaH,KonoshimaT,etal.Anti-tumorpromoting
activityofDryopterisPhlorophenonederivatives[J].CancerLet,
1996,105(2):161
[4]吴寿金,杨秀贤,张丽,等.绵马贯众化学成份研究(Ⅰ)[J].中草
药,1996,27(8):458
[5]高增平,李世文,陆蕴如,等.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份研究[J].中
国药学杂志,2003,38(4):260
[6]吴寿金,杨秀贤.绵马贯众化学成份研究(Ⅱ)绵马贯众中间苯
三酚衍生物质谱-质谱分析[J].中草药,1997,28(12):712
[7]WolenweberE,StevensJF,IvanicM,etal.Acylphlorglucinolsand
flavonoidaglyconesproducedbyexternalglandsontheleabesoftwo
DryopterisFernsandCuraniaRobertiana[J].Phytochemistry,1998,
48(6):932,938
[8] EuwJV,ReichsteinT,WidénCJ.ThephlorlglucinolsofDryopteris
aitonianapichiserm[J].HelveticaChinmicaActa,1985,68:1258
[9]TryonR,WidénCJ,HuhtikangasA,etal.Phloroglucinolderivatives
inDryopterisparalelogrammaandD.patula[J].Phytochemistry,
1973,12:683
(2006-11-29收稿)
(上接第184页)
齐 峰,等.常用药材绵马贯众活性成分研究第2期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