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佛山市大浩湖山黄麻群落特征
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马晓东1,2, 饶显龙3, 王发国1, 易绮斐1, 刘东明1, 邢福武1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 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
3.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在佛山市大浩湖设置 1 200 m2样地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山黄麻(Trema tomentosa)群落的种类
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及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该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 48种,隶属于 28科 44属。(2)通过计算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以及频度分析得出,该群落是以山黄麻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种类组
成多样性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其群落外貌四季常绿。 通过对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状态。
整个群落的 Shannon-Wiener 指数为 3.8113,Simpson 指数为 0.8778,均匀度指数为 1.0133,丰富度指数 4.9382。 该群
落的多样性格局为草本层>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 (3)与其他 3个同地带森林群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山黄
麻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山黄麻在群落中优势地位较为明显。
关键词:山黄麻群落;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大浩湖
中图分类号:Q948.5; S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4)21-0153-06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Trema tomentosa in Dahao Lake, Foshan city
MA Xiao-dong1,2, RAO Xian-long3, WANG Fa-guo1, YI Qi-fei1, LIU Dong-ming1, XING Fu-wu1
(1.South China Botanical Ga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 China;
3.Landscap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Zhejiang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China)
Abstract: Species composition, appearanc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of Trema tomentosa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based on community investigation of 1 200 m2 sample plot set in Dahao Lake, Fosh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48 species in 44 genera and 28 families of vascular plants were recorded in the sample plot. (2) The
analysis on species important value and frequ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 tomentosa was the main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community and its composition diversity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was uneven. The physiognomy of the community was
evergreen. The age structure of dominant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population of the community belonged to
increasing populati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y was relatively low with the Shannon Wiener index of 3.8113,
the Simpson index of 0.8778,the evenness index of 1.0133,and Richness index of 4.9382. The diversity pattern from
maximum to minimum was herb,shrub,liana and arbor. (3) Diversity comparison with 3 communities of other same area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 tomentosa community was rather low and its dominant position was obvious.
Key words: Trema tomentosa community;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species diversity; Dahao Lake
山黄麻(Trema tomentosa)属于榆科山黄麻属植物,
小乔木,产于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
南部和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至南部,也分布于日本、
印度、 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垂直分布在海拔 500 m 以
下。 多生于山坡、灌丛、疏林、林缘或路旁,为华南次生
林和旷野间常见树种。 山黄麻不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
经济植物,而且因其可快速成林的特点,常用作荒地荒
坡绿化的先锋树种, 可促进土地的水土保持及改善生
态环境 [1-3],因而山黄麻作为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有
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本种的
深入科学研究, 对其能否进一步得到更广泛应用有着
收稿日期:2014-07-02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J2200060)
作者简介:马晓东(1990-),男,在读硕士生,E-mail:civsmg
@163.com
通讯作者:王发国 (1978-),男 ,博士 ,副研究员 ,E-mail:
wangfg@scib.ac.cn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21期 153
C M Y K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4.21.005
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山黄麻的研究集中在其同属种
类羽叶山黄麻(Trema laevigata)的生长表现方面 [4]等,
而对其群落层次上的研究较少。
位于佛山市大浩湖的山黄麻群落是以山黄麻为优
势种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群落, 是佛山地区典型的乡土
植物群落之一。 大浩湖区域的人工林面积大,其主体林
地的树木品种主要以赤桉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榕树 (Ficus microcarpa)为
主,而并非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植被恢复树种,山黄麻的
应用则更少。 群落组成和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状态的
基础, 也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植被恢复
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5-6]。 因此,本研究在野外调查样
地获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群落学调查的方法,对大浩
湖山黄麻群落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揭示该
次生阔叶林的种类组成、 各层次植物的分布和优势种
分析、外貌、径级结构和群落多样性,分析影响山黄麻
成为该群落优势种的可能因素, 并为保护佛山的乡土
植物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可为山黄麻荒
地绿化后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1 自然概况
佛山市大浩湖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珠江三
角洲河网区,地貌以冲击平原为主,位于 113°03′19″E,
23°06′6″N。 该地区降雨量大, 年平均降雨量约 1 700
mm,其中汛期从 4 月起延续长达 6 个月,汛期降雨量
占总降雨量的 81%; 此外, 该地区 7~9 月易受台风侵
袭。 结合广东植被的划分方法,按群落优势种的组成和
分布特征, 本区的植被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人
工林。 组成人工林的群落有马尾松林,如马尾松+湿地
松 (Pinus elliottii)、 马 尾 松 + 芒 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多花野牡丹 (Melastoma affine), 细叶桉
(Eucalyptus tereticornis)林,赤桉林,榕树林等。 (2)次生
阔叶林,有楝叶吴茱萸群落、潺槁树群落、山黄麻群落。
(3)类芦草坡,是受长期干扰后的草地,主要有红裂稃
草 (Schizachyrium sanguineum)、 铺 地 黍 (Panicum
repens)、 两耳草 (Paspalum conjugatum)、 有芒鸭嘴草
(Ischaemum aristatum)、白茅 (Imperata koenigii)、鷓鸪
草 (Eriachne pallescens)、虮子草 (Leptochloa panicea)
等。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本样地样方选取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 12 个 10
m×10 m 样方,总面积达 1 200 m2。 对样方内进行野外
植物调查,估算样方内的郁闭度,样方内的乔木处理方
法为“每木记账法”,即对所有胸径≥2 cm 以上、高度≥
2 m 以上的立木进行统计,测定其高度、胸径、冠幅,对
未达标的植物分层处理并测定其种类、株数、多度和盖
度。
2.2 数据处理
生活型统计方法参照 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的分
类方案[7]。 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计算公式:IV=相对
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公式
如下[8-11]:
物种丰富度:R0=S
Margalef指数:E=(S-1) /lnN
优势度 Simpson指数(D):D=1-
s
i = 1
ΣPi2
Shannon-Wiener指数(H′):H′=-
s
i = 1
ΣPilnPi
Pielou均匀度指数:Jsw=(-ΣPilnPi)/lnS
式中,S为样方的植物种类总和,即丰富度指数;Pi为种
i 的个体数占所有种的个体数的比率;N 为样方所有物
种的个体数之和。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特征
3.1.1 种类组成 物种组成是群落最基本的特征,是
形成群落的基础[12]。决定群落种类组成多少的主要因素
是群落内物种关系和环境条件[13]。 根据样方调查统计,
1 200 m2的山黄麻群落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 48 种,
隶属于 28 科 44 属,其中蕨类植物 4 科 4 属 6 种,被子
植物 24 科 40 属 42 种,无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约为总
数的 89.66%。 按照科所含的物种数多少,分为中等科、
寡种科和单种科, 分别含物种数为 10~20 种、2~10 种
和 1 种。 山黄麻群落中没有中等科;寡种科有 8 个科,
占总科数的 28.57%; 单种科有 20 个科, 占总科数的
71.43%。群落中单种科较多,反映该山黄麻群落物种分
布的随机性,体现群落的偶见种较为丰富。 寡种科中禾
本科(Poaceae)9属 10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4属 4
种,菊科(Compositae)3 属 3 种,海金科(Lygodiaceae)1
属 3 种,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2 属 2 种, 茜草科
(Rubiaceae)2 属 2 种,桑科(Moraceae)1 属 2 种,芸香
科 (Rutaceae)2 属 2 种 , 共 28 种 , 占总种类数的
58.33% 。 单种科包含的种数为 18 种 , 占总数的
41.67%。 群落中山黄麻个体数量最多、分布均匀,在总
样地中共计 509 株 DBH≥1 cm 个体,占样地内乔木层
总个体数的 83.58%, 凸显其绝对优势地位。 白背叶
154
C M Y K
表 1 山黄麻群落乔木层树种的特征值
植物名称
山黄麻 Trema tomentosa
细叶桉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
土蜜树 Bridelia tomentosa
马缨丹 Lantana camara
潺槁树 Litsea glutinosa
苦楝 Melia azedarach
水茄 Solanum torvum
木荷 Schima superba
楝叶吴茱萸 Evodia glabrifolia
华山矾 Symplocos chinensis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总数
株数(N)
509
2
44
9
18
5
4
9
3
3
2
1
609
频度(F)
1.0000
0.0833
0.9167
0.4167
0.4167
0.3333
0.2500
0.1667
0.1667
0.1667
0.1667
0.0833
4.1668
相对频度(RF)
24
2
22
10
10
8
6
4
4
4
4
2
100
相对多度(RA)
83.58
0.33
7.23
1.48
2.96
0.82
0.66
1.48
0.49
0.49
0.32
0.16
100.00
相对显著度(RD)
56.68
31.13
0.87
6.75
0.46
2.12
1.07
0.19
0.37
0.30
0.04
0.02
100.00
重要值(IV)
164.26
33.46
30.10
18.23
13.42
10.94
7.73
5.67
4.84
4.80
4.37
2.19
300.00
(Mallotus apelta)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伴生地位。
3.1.2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植物、分布情况、优
势种分析 山黄麻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
本层和层间植物。 乔木层几乎只有 1 层,层高 4~7 m,
平均高度 5.5 m,胸径 1~10 cm、平均 4.3 cm。 该层主要
有山黄麻、白背叶等。 为更好探讨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
和作用,将乔木层作为一个整体,对样方中的物种统计
其重要值[14]。 其中山黄麻的重要值为 164.26,在样方中
分布数量最多,最大胸径可达 10 cm,多数个体高达 6
m左右,在群落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其次为细叶桉
(Eucalyptus tereticornis)重要值为 33.46,主要分布该群
落中心地带。 白背叶重要值为 30.01,其他种类的重要
值都相对较低,群落中的优势种单一(表 1)。 重要值次
于山黄麻的白背叶是该群落中重要的伴生种, 分布较
均匀。 由此可知,在乔木层中,山黄麻的数量和分布都
占绝对优势。
调查的样地中灌木层高度为 1~2 m, 该层种类较
少,共有 18 种,数量最多的是盐肤木(Rhus chinensis)、
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山黄麻在该层中占有重
要地位,数量较为丰富。 灌木层优势种为山黄麻,重要
值 58.70, 其它重要值较高的有华山矾 38.13, 盐肤木
36.97,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31.62,马缨
丹(Lantana camara)27.01(表 2)。 灌木层的山黄麻不如
乔木层优势地位明显,数量较多,各种类的灌木分布相
对均匀。
草本层种类较多,数量极大,优势种突出。 优势种
为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重要值为 59.58;其次
为火炭母,重要值为 54.25(表 3)。该层主要为蕨类和单
子叶植物。 草本层物种成片状、块状、点状分布于样方
中。 其中弓果黍、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华南鳞
盖蕨 (Microlepia hancei) 在群落中成片分布。 类芦
(Neyraudia reynaudiana)、铺地黍(Panicum repens)在群
落中成块状分布 。 白茅 、 红裂稃草 (Schizachyrium
sanguineum)、两耳草 (Paspalum conjugatum)、假臭草
(Eupatorium catarium)等在群落中也有较多分布。 积雪
草(Centella asiatica)、革命菜 (Gynura crepidioides)、普
通 针 毛 蕨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鼠 妇 草
(Eragrostis atrovirens)、莠狗尾草(Setaria geniculata)、狗
尾草(Setaria viridis)、青香茅(Cymbopogon caesius)点状
分布于样方中。 其中火炭母、 华南鳞盖蕨分布数量最
多,且较均匀。
层间植物相对较简单,仅有藤本植物。 该群落的层
间植物主要有藤本 7 种, 分布均匀且数量较多的有鸡
矢 藤 (Paederia scandens)、 曲 轴 海 金 沙 (Lygodium
flexuosum)、 酸 藤子 (Embelia laeta)、 茅 莓 (Rubus
parvifolius)等,这几种在样方中出现频率较高。 零星分
布的有玉叶金花 (Mussaenda pubescens)、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小叶海金沙(L. microphyllum)。
3.2 群落外貌特征
组成该地常绿阔叶林的山黄麻群落分布集中,其
物种多样性不突出。 乔、灌、草成层现象不明显,乔、灌
层以单优种山黄麻为主,草本层的种类较丰富,而且数
量均较多, 层间植物相对简单。 群落外貌四季常绿状
态,群落高 6.5 m左右,山黄麻在群落中均匀分布,由于
该种的数量在群落中占大部分, 其他伴生种和稀有种
的数量相对较少,群落内部空隙较小,林冠在春夏秋季
较为浓密。
按 Raukiaer C生活型分类系统[15],参照植物志的描
155
C M Y K
表 2 山黄麻群落灌木层树种的特征值
植 物
山黄麻 Trema tomentosa
华山矾 Symplocos chinensis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白花灯笼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马缨丹 Lantana camara
地桃花 Urena lobata
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
潺槁木姜子 Litsea glutinosa
黄竹仔 Bambusa mutabilis
黑面神 Breynia fruticosa
土蜜树 Bridelia tomentosa
楝叶吴茱萸 Evodia glabrifolia
野牡丹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斜叶榕 Ficus tinctoria subsp. gibbosa
鸡骨香 Croton crassifolius
苦楝 Melia azedarach
粗叶榕 Ficus hirta
了哥王 Wikstroemia indica
总数
相对频度(RF)
11.54
5.77
1.92
15.38
7.69
13.46
11.54
7.69
1.92
3.85
3.85
3.85
1.92
1.92
1.92
1.92
1.92
1.92
100.00
相对多度(RA)
36.61
3.57
0.89
13.39
8.04
8.04
5.36
7.14
4.46
2.68
1.79
1.79
1.79
0.89
0.89
0.89
0.89
0.89
100.00
相对盖度(RC)
10.55
28.79
34.16
2.85
11.27
2.10
1.21
2.90
1.71
0.37
0.63
0.59
0.76
1.33
0.38
0.23
0.14
0.06
100.00
重要值(IV)
58.70
38.13
36.98
31.62
27.01
23.61
18.11
17.73
8.09
6.90
6.26
6.22
4.47
4.14
3.19
3.04
2.93
2.87
300.00
植 物
弓果黍 Cyrtococcum patens
火炭母 Polygonum chinense
华南鳞盖蕨 Microlepia hancei
类芦 Neyraudia reynaudiana
铺地黍 Panicum repens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红裂稃草 Schizachyrium sanguineum
两耳草 Paspalum conjugatum
假臭草 Eupatorium catarium
胜红蓟 Ageratum conyzoides
白花鬼针草 Bidens alba
芒箕 Dicranopteris pedata
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革命菜 Gynura crepidioides
普通针毛蕨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鼠妇草 Eragrostis atrovirens
莠狗尾草 Setaria geniculata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青香茅 Cymbopogon caesius
总数
相对频度(RF)
40.22
36.51
4.70
6.19
5.51
1.79
1.18
1.10
0.85
0.13
0.06
0.44
0.28
0.10
0.10
0.09
0.09
0.07
0.04
100.00
相对盖度(RC)
19.36
17.74
17.74
9.68
1.61
3.23
3.23
3.23
3.23
3.23
3.23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61
100.00
重要值(IV)
59.58
54.25
22.44
15.86
7.12
5.02
4.41
4.33
4.08
3.36
3.28
2.05
1.89
1.71
1.71
1.70
1.70
1.68
1.66
200.00
表 3 山黄麻群落草本层树种的特征值
述,结合野外实际考察记录,可编制生活型谱,以对该
群落的外貌特征进行分析。 如表 4,该山黄麻群落中组
成种类以灌木高位芽为主,占总种数的 22.92%,地面
芽植物次之, 占总种数的 20.83%; 矮高位芽植物占
16.67%;乔木高位芽植物占 22.91%。 其中,高位芽中,
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要部分, 由该群落中优势种的树
苗以及灌木组成。 藤本小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分别占
10.42%和 6.25%。 藤本小高位芽植物主要由鸡矢藤、玉
156
C M Y K
表 4 山黄麻群落植物生活型谱
生长型
乔木
灌木
藤本
草本
合计
生活型
大高位芽植物
中高位芽植物
小高位芽植物
小高位芽植物
矮高位芽植物
藤本小高位芽植物
藤本地面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1 年生植物
种数
1
4
6
3
8
5
3
10
1
7
48
占比(%)
2.08
8.33
12.50
6.25
16.67
10.42
6.25
20.83
2.08
14.58
100.00
表 5 整个群落及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
层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藤本层
整个群落
多样性指数
(H′)
1.0695
3.1895
3.4717
2.0347
4.7816
均匀度指数
(Jsw)
0.4304
1.1035
1.1791
0.9785
0.9300
多样性指数
(D)
0.2947
0.8217
0.8724
0.6999
0.9080
丰富度
指数(S)
1.7156
3.6028
4.8471
1.2989
5.9915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个
体
数
(株
)
Ⅰ Ⅱ Ⅲ Ⅳ
径级
图 1 山黄麻群落立木径级分布
叶金花、海金沙、曲轴海金沙、小叶海金沙组成。
3.3 群落径级结构
在群落中乔木层植物中 , 山黄麻的重要值为
164.26,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细叶桉,其重要值
为 33.46。 山黄麻在该群落的乔木层中个体数为 509
株,占该层总数的 83.58%;其小苗在灌木层中大量分
布,如表 2。依据群落中灌木层植物的重要值大小排列,
山黄麻灌木的重要值也位居首位,为 58.70,其次为华
山矾的 38.13;由此可见,该物种的数量和生态位在群
落中占绝对优势。 因此,重点统计山黄麻种群的径级分
布 ,以Ⅰ、Ⅱ、Ⅲ 、Ⅳ表示径级<0.02 m、0.02~0.06 m、
0.06~0.10 m、>0.10 m, 分析该种群的增长趋势对群落
演替方向的重要影响(图 1)。 由图 1 可知,山黄麻种群
在 1 200 m2 样地中大于 10 cm 径级的植株只有 2 株,
6~10 cm 径级的植株只有 22 株,其中胸径最大的为 10
cm;径级小于 6 cm的占绝大多数,共有 485 株。 因此,
山黄麻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J”型曲线,说明该群落中
优势种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3.4 物种多样性分析
群落组成的数量及空间分布的不同, 形成群落的
结构格局。 如表 5 所示,在该山黄麻群落各层中,乔木
层的各项指数并不高。 Simpson 指数:草本层>灌木层>
藤本层>乔木层; Shannon-Wienner 指数:草本层>灌木
层>藤本层>乔木层。 Simpson指数随优势种优势度的增
加而变大,Shannon-Wienner 指数则与物种数量和均匀
度有关,物种越多,分布越均匀,指数值越大。 两种指数
均以草本较高,乔木层相对其较低,说明乔木层物种数
量不多,山黄麻的数量和优势度明显。 Pielou 均匀度指
数:草本层>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 群落的 Pielou 均
匀度是指群落中各个种的多度或重要值的均匀程度 [16],
依均匀度指数可知,草本均匀度最大,灌木层次之,乔
木层最小。 说明草本层物种分布最均匀,而乔木层最不
均匀,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灌木层 Pielou指数也较高。 这
主要是由于乔木层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明显, 草本层和
灌木层优势种不明显所致。 物种丰富度指数显示该群
落亦是草本层丰富度最高(4.8471),灌木层(3.6082)次
之,藤本层(1.2989)与乔木层(1.7156)相近。 说明该群
落各层中草本和灌木的种数最多, 藤本次之, 乔木最
少,草本较藤本多。
3.5 与其他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种类数, 个体总数以及均匀度
的综合概念。 它不仅由群落本身类型结构决定,亦受其
演替阶段、微生物及其人为活动的影响,并可以作为反
映群落稳定性和动态的定量指标[17]。 如表 6所示,大浩
湖山黄麻群落无论是相比于同地点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为优势种的群落,还是邻近地区的深圳香蒲
桃(Syzygium odoratum)群落,其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都
低于后两者, 在丰富度指数方面也低于澳门青洲山翻
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群落。该群落物种
多样性较低,山黄麻在群落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对该群
落多样性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 6 中 4 个群落均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
大浩湖的两个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
关,两者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较为接近,均为单优
群落,单优特征明显,但山黄麻群落各项指数都低于
潺槁木姜子群落,可能由于山黄麻群落较潺槁木姜子
群落处于演替更早的阶段,物种多样性较低。 物种丰
157
C M Y K
(下转第 164页)
表 6 4 个不同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
森林群落
大浩湖潺槁木姜子群落
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
深圳香蒲桃群落
大浩湖山黄麻群落
面积(m2)
1200
1600
1200
1200
均匀度指数(Jsw)
0.8620
0.1213
0.6290
0.4304
多样性指数(D)
0.6562
0.2941
0.8380
0.2947
丰富度指数
2.6833
4.1597
7.3910
1.7156
数据来源
饶显龙 [18]
曾凤 [14]
张永夏 [19]
富度方面,香蒲桃群落>翻白叶树群落>潺槁木姜子群
落>山黄麻群落,山黄麻群落乔木层种类最少。 通过查
阅文献得知,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重要值,山黄麻
(164.26)仅次于翻白叶树(194.23),高于潺槁木姜子
(147.34),以及香蒲桃(101.53),山黄麻占优势地位较
为显著。
位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山黄麻先锋群落 [20],由
于地处热带地区,其群落的种类与大浩湖群落有一定
差距, 但乔木层有些种类是相同或亲缘关系较近的,
如白楸 (Mallotus paniculatus)、 盐肤木、 华南吴茱萸
(Evodia austro-sinensis) 等, 这些种类对生境要求相
似,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区适应性较强,可以应用
到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中去,作为山黄麻的伴生树种
搭配应用。
4 结论与讨论
大浩湖山黄麻群落植物种类组成较简单。 1 200 m2
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 48 种, 隶属于 28 科 44 属,
群落中组成种类以草本地面芽为主,矮高位芽次之,大
高位芽和地下芽比重最低。 其中高位芽植物中,以小高
位芽植物为主要部分, 由该群落中优势种的树苗以及
灌木组成。 从群落物种多样性上来分析,山黄麻群落各
项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
Simpson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反映出一致的趋势,
以草本层和灌木层的各项指数为高, 对群落中物种多
样性分析, 该群落的层次格局基本表现为草本层 > 灌
本层 > 藤本层 > 乔木层。 由于群落内乔木和灌木郁闭
度低,使得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且分布连续,而使草本植
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
大浩湖山黄麻群落是物种多样性不高、 单优特征
显著的群落;山黄麻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 群落成层现
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灌木层
相对丰富,草本层种类相对较多,优势种数量多分布均
匀,层间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乔木层最为稀疏。 本研究
针对该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结合相关理论,进一
步讨论改善群落结构、恢复植被的建议,以保护并维持
的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山黄麻是阳生速生树种,因为当地特定的生境,使
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该种群作为绝对优势物种
出现在群落中,在其他地方比较少见。 优势种是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态的一个重要部分, 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起着重要作用[21]。优势种对整个群落
影响极大, 破坏群落中的优势种会导致群落性质和环
境的变化,因此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对于维持佛山大
浩湖生态系统的稳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于次
生阔叶林中的山黄麻、潺槁木姜子等优势种,应作为重
点保护对象,严禁随意砍伐,并需安排专人对其生长情
况作调查记录, 做好病虫害防治和补充养料工作。 同
时,山黄麻作为典型乡土树种,虽然观赏价值有限,但
耐旱性强, 可以作为构建人工林的主要树种应用到荒
山绿化、边坡绿化等,增加乡土树种在该市园林绿化中
所占比重,既可以节约绿化成本,亦可增加当地生态系
统稳定性,突出佛山市的乡土植物文化。 建议对大浩湖
区域的人工林赤桉林、 榕树林、 马尾松林进行林相改
造, 补种山黄麻及次生林中常出现的其伴生树种如楝
叶吴茱蓃 、 潺槁木姜子 、 白背叶 、 土蜜树 (Bridelia
tomentosa) 等 , 和其他优良本地乡土植物如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水蒲桃 (Syzygium jambos)、
水 翁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红 楠 (Machilus
thunbergii)、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五月茶
(Antidesma bunius)、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桃
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等,由此可改善大浩湖生
境异质性以及资源可利用性, 以影响物种小尺度空间
分布[14]。
参考文献:
[1] 周铁烽.中国热带主要经济树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1:241-243.
[2] 张开营,刘南錶,陈定如.荒地绿化先锋——山黄麻[J].植物杂
志,1996(4):15.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393.
[4] 郑昌隆.羽叶山黄麻育苗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
(6):49.
158
C M Y K
(上接第 158页)
[5] 许凯扬,刘胜祥,叶万辉.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研
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5):359-364.
[6] 魏天兴,赵健,郑江坤,等.退耕还林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及物
种多样性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1):1-6.
[7] 米勒唐布依斯 D,埃仑伯格 H.植物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M].
鲍显诚,张绅,杨邦顺,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39-293.
[8]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 [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Simpson E H. Measurement of diversity [J].Nature,1949,163:
688.
[10] 钱迎倩 ,马克平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生物多样性研
究的原理与方法 [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41-
165.
[11] 曹旭平,薛瑶芹,周建云,等.黄土高原子午岭柴松林群落组成
及群落结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1):1-7.
[12] 王春玲,郭泉水,谭德远,等.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不同生境条件
下梭梭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J].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7):
1224-1229.
[13] 郭其强,张文辉,何景峰,等.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
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32-138.
[14] 曾凤,张荣京,陈红锋,等.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特征及物
种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1684-1691.
[15] 孙儒泳,李庆芬 ,娄安如,等 .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147-149.
[16] 刘金虎,王得祥,王宇超,等.秦岭酉水河天然针叶林物种多样
性的垂直格局[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6-11.
[17] 彭少麟 ,陈章和 .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J].生态科
学,1983(2):98-104.
[18] 饶显龙,夏祖煌,王丹,等.佛山大浩湖潺槁木姜子群落特征及
物种多样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5):19-24.
[19] 张永夏,陈红锋,秦新生,等.深圳大鹏半岛“风水林”香蒲桃群
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2007,27(4):596-603.
[20] 冯志立,唐建维,郑征,等.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次生演替初期山
黄麻先锋群落生物量动态[J].生态学杂志,1999,18(5):1-6.
[21]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 ,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3:132-135.
(责任编辑 王玉梅)
[2] Taty-Costodes V C, Fauduet H, Porte C, et al. Removal of Cd
(Ⅱ ) and Pb (Ⅱ )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to sawdust of Pinus sylvestris [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3,105:121-142.
[3] Kurniawan T, Chan G, Lo W, et al. Physico chemical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wastewater laden with heavy metal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6, 118(1-2):83-98.
[4] Sud D, Mahajan G, Kaur M P. Agricultural waste material as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sequestering heavy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A review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 6017-6027.
[5] 徐应明,梁学峰,孙国红,等 .海泡石表面化学特性及其对重金
属 Pb2+、Cd2+、Cu(Ⅱ)吸附机理研究 [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28(10):2057-2063.
[6] 成杰民,赵丛,解敏丽.两种有机物改性膨润土对 Cu(Ⅱ)和 Zn2+
的吸附-解吸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28(2):126-134.
[7] 周建兵,吴平霄,朱能武,等.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改性蒙脱石
对 Cu(Ⅱ)、Cd2+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10,30(1):88-
96.
[8] 罗隽 ,庞志华 ,胡勇有 ,等 .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对溶液中 Cr
(VI)去除特性及总 Cr 平衡吸附研究 [J].环境科学 ,2010,31
(11):2691-2698.
[9] 周利民 ,刘峙嵘 ,黄群武.用粉煤灰吸附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J].
化工环保,2006,26(6):506-509.
[10] 曾芳,朱洪涛,张慧敏.粉煤灰处理含铜废水的正交实验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30(6):94-96.
[11] 曹书勤,缑星,刘晶,等.粉煤灰/水合金属氧化物去除工业废水
中 Cu(Ⅱ)的研究[J].非金属矿,2012,35(5):66-68.
[12] 吕志江 ,刘云国 ,樊霆 ,等 .改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 Cd2+、Pb2+、
Cu(Ⅱ)的试验研究[J].非金属矿,2008,31(3):57-59.
[13] 罗沛聪,刘怡,罗隽,等.用于水处理的高效除磷型粉煤灰陶粒
滤料的研制[J].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3949-3954.
[14] 罗隽,胡勇有,仲海涛.烟束曲霉菌丝球对 Cr(VI)的去除-还原
与吸附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585-1592.
[15] 陈丽萍 ,司秀荣 ,李凌云.磷酸活化活性炭对 Cu(Ⅱ)的吸附特
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2):353-358.
[16] 近藤精一 ,石川达雄 ,安部郁夫 .吸附科学 [M].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白雪娜)
!!!!!!!!!!!!!!!!!!!!!!!!!!!!!!!!!!!!!!!!!!!!!!!
164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