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粱乌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全 文 :高粱乌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
石太渊, 李莉峰, 高 雅, 朱 华, 韩艳秋, 于 淼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与加工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0006)
摘要: 对高粱乌米播期、播种方法、密度、化肥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适合种植乌米的时间是4月
25日左右,即 5 mm地温稳定在 1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 15%~20%,最佳种植密度是每 667 m2 8 000株~9 000株,
最理想的种植方法是穴播。在东北地区中等肥力的地中每 667 m2施农家肥 3 000 kg作底肥、二铵 10 kg作种肥、尿素
15 kg作追肥。
关键词: 高粱乌米;高产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10 (2009) 01-0033-03
高粱乌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含丰富的蛋白
质、 脂肪、 淀粉、 糖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尤其含维生
素、 真菌多糖、 微量元素硒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等功能因
子, 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 经常食用高粱乌米不仅能提
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 调节血糖以及血脂能力, 而且有
延年益寿之功效。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 人们对高粱乌米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
在开发高粱乌米食品。
试验对与高粱乌米产量有关的播期、 播种方法、 密
度、 化肥等因素进行了试验, 并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了高
产综合配套技术, 为高粱乌米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播种期
播种期的确定是依据地温和土壤墒情, 5 mm 地温稳
定在 10℃左右, 土壤含水量在 15%~20%最适合。 土壤含
水量适合, 10℃以下地温时间 5 d 以上时, 种子容易粉籽。
种植高粱乌米的具体方法如下: 使用上年采收的成熟黑粉
菌种, 高粱播种前 7 天左右筛土, 加 0.5%的菌粉, 拌匀
菌土。 加塑料布覆盖保持一定湿度令菌种萌发。 比正常播
种期提前 7 天左右播种, 穴播。 穴播时在穴内放 6 粒~7
粒种子, 其上覆盖 100 克左右菌土, 随后覆土 5 毫米左
右。 播种时, 种子要集中, 菌土要覆盖严密。 从表 1 可看
出, 在沈阳地区适合种植乌米的时间是 4月 25日左右。
* 项目来源: 沈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1071131-3-00。
作者简介: 石太渊 (1965-), 研究员, 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 加工研究。
收稿日期: 2008-11-07
表 1 播种期对高粱出苗率及黑粉菌感染率影响
注: 品种: 沈杂 5 号; 地点: 沈阳; 时间: 2004 年。
Integrated Technique to Obtain the High Yield of Sphacelotheca reiliana
SHI Tai-yuan, LI Li-feng, GAO Ya, ZHU Hua, HAN Yan-qiu, YU Miao
(Food and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studied cultivate time, method, density, fertilizer of Sphacelotheca reiliana.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best time to grow Sphacelotheca reiliana is about Apr. 25th. The soil temperature of 5 mm is 10℃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s 15%~20%; the best cultivate density is 8 000 to 9 000 per 667 m2, the optimum cultivate method is hole seeding. The best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northeast of China with middle-fertility soil were manure fertilizer 3 000 kg per 667 m2 , diammonium 10
kg per 667 m2 as seed manure, carbamide 15 kg per 667 m2 as topdressing.
Key words: Sphacelotheca reiliana; High yield technique
中国食用菌 2009, 28 (1): 33~35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 / Q ISSN 1003-8310
表 3 播种方式对黑粉菌感染率的影响
注: 品种: 沈杂 5 号; 地点: 沈阳; 时间: 2008 年。
表 2 高粱种植密度对高粱乌米产量影响
注: 品种: 沈杂 5 号; 地点: 沈阳; 时间: 2008 年。
2 种植密度
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 优质乌米的重要因素之
一。 种植密度的本质是协调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关系, 使
个体与群体在某个自然条件下达到充分统一和最大的发
挥。 种植密度的确定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决定于作物本
身特征, 而且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 生产条件、 施肥以
及田间管理等诸多因素。
从表 2 可以看出, 高粱乌米最佳种植密度是每 667 m2
8 000 株~9 000 株。 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密度会提高乌米
产量, 与此同时也应该适当加大施肥量和加强田间管理,
不然适得其反。
3 种植方式
建立合理的高粱群体结构, 除应注意适宜的种植密度
外, 还需要合理的种植方式, 即合理的播种方式。 合理的
种植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土地、 阳光, 又可方便田间管理,
尤其可以提高高粱黑粉菌接菌率。 种植高粱乌米不仅要考
虑出苗、 株间距离、 行间距离等因素, 而且更应注意提高
接菌率。
从表 3 可看出, 穴播黑粉菌感染率高于条播、 点播,
而且最大限度地节约菌种, 是最理想的种植方法。
4 施肥
高粱是喜肥、 耐肥作物, 科学施肥是获得高产、 优质
高粱乌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施肥既可增加植物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 改善其吸收营养物质的性能, 又能保持
和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必须考虑土壤, 只有在土壤对某一
养分供应不足时, 才需要施肥, 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
素施入土壤, 因为大多数营养元素, 土壤 (或大气) 已能
充分供应, 否则会造成浪费, 甚至造成作物中毒。 肥料施
入土壤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效
果, 不考虑土壤, 必然会降低肥效。 在东北地区中等肥力
的地中每 667 m2施农家肥 3 000 kg 作底肥、 二铵 10 kg 作
种肥、 尿素 15 kg 作追肥。 肥力高或瘠薄土壤里, 相应地
减少或增加施肥量。
5 虫害防治
高粱常见的虫害因地而异, 在中国普遍发生、 危害严
重的害虫是高粱蚜、 玉米螟和粘虫。 高粱主要害虫发生规
律不尽相同, 防治方法也不一样, 下面介绍目前最有效防
治害虫有效方法。
5.1 高粱蚜防治
在高粱蚜点片发生阶段, 及时用 40%氧化乐果乳油涂
高粱茎秆。 当田间蚜虫株率为 30%~40%, 出现起油株时,
每 667 m2用 40%乐果乳油 50 mL, 对适量水稀释, 喷拌细
干土 10 kg, 撤施在植株叶片上; 也可用 50%异丙磷乳油
50 mL 拌潮湿细土 10 kg, 隔 5垄~6 垄撒施 1垄。
5.2 玉米螟防治
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高粱秸秆和根茎, 杀
灭越冬幼虫, 减少虫源; 高粱心叶初见排孔、 幼龄幼虫群
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 采用 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
呋喃丹颗粒剂, 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 人工摘除卵块和田
间释放天敌赤眼蜂。
5.3 粘虫防治
在幼虫低龄期, 及时控制其为害, 可选用下列药剂喷
雾防治; (1) 5%卡死克乳油 4 000 倍液; (2) 5%农梦
特乳油 4 000 倍液; (3) 40%菊马乳油 2 000 倍~3 000 倍
液; (4) 20%氰戊菊酯 2 000倍~4 000倍液。
6 田间管理
6.1 定苗
田间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苗期管理, 高粱一般在 3 片~4
片真叶时间苗, 苗高 10 毫米左右时定苗, 每穴留 2 株。
高粱乌米的适宜密度为每 667 m2 8 000株~9 000株。
6.2 中耕除草和培土
中耕除草同样也是高粱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
耕可以疏松土壤, 流通空气, 促使高粱根系发育, 同时达
到消灭杂草, 减少地力消耗的目的。 高粱到封垄孕穗前要
进行 2 次~3 次中耕, 通常是结合间苗、 定苗进行中耕除
草, 并结合第 2次深中耕进行培土。
6.3 灌溉
虽然高粱的抗旱性较强, 通常情况下, 在土壤水分较
充足时, 苗期不用灌水, 以便蹲苗, 但为了促进多穗高粱
分蘖和迅速生长, 定苗后结合追肥灌水 1 次。 从拔节至抽
穗期, 高粱生长迅速 , 需水多, 可根据降水情况进行 2
次~3 次灌溉 , 以保持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70%。 高梁虽能耐涝, 但如果水淹时间过长, 仍不利
根系生长, 应及时排水。
7 及时收获
高粱乌米采收标准要求品质达到最优时采收, 并要适
当兼顾产量。 高粱乌米最佳采收时期是抽穗期—乌米即将
从苞叶中出来, 但还没出头时。 采收时应保留苞叶, 采收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28 No.134
石太渊等: 高粱乌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上接第 32页)
!!!!!!!!!!!!!!!!!!!!!!!!!!!!!!!!!!!!!!!!!!!!!!!
表 4 不同生长阶段白灵菇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的降解率、 降解量
Tab.4 Degradation rate and degradation quantity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in defferent growth stage
最少。 木质纤维素的消耗和降解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菌丝生长阶段较慢, 子实体生长阶段明显加快。
白灵菇生长需要的营养是由培养基中的木质纤维素和
非木质纤维素共同提供的。 非木质纤维素都是菌丝体易于
利用的营养物质, 这些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
被大量利用, 不仅有利于菌丝体生物量的增加, 并且为分
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奠定了生理基础。 可以
认为, 非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和转化在木质纤维素的降
解中起到了启动的作用 [6]。菌丝生长阶段对纤维素、 半纤维
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总量基本平衡, 但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明
显高于其他两个组分, 说明木质素在白灵菇生长阶段是被
优先利用的。 这和双孢菇、 香菇等许多菇类在生长阶段优
先降解木质素是一致的 [7],出现这种结果与木质纤维素组分
间特殊的的结合方式有关。 木质素大部分存在于植物细胞
壁中, 构成植物细胞壁的 15%~30%, 木质素和半纤维素
掺合在一起包围着纤维素, 有 20%木质素分布在细胞间隙
中, 成为细胞粘合的粘连剂, 由于木质纤维素具有木质素
包围纤维素并和半纤维素有着共价关系这一结构特点, 在
这一大分子复合体的降解中, 木质素优先被利用, 会促进
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进一步分解 [8]。
[参考文献]
[1] 牟川静, 曹玉清. 新疆阿魏侧耳的驯化培养特征[J]. 食用菌, 1986
(5): 4~5.
[2] 牟川静, 曹玉清. 阿魏侧耳一新变种及其栽培特征[J]. 真菌学报,
1987, 6 (3): 153~156.
[3] 陈文良.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侧耳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
2004, 11 (1): 37~41.
[4] 苟永平. 白灵菇菌丝后熟培养基长短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J]. 食用
菌, 2003 (3): 38~30.
[5] 王玉万, 徐文玉. 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发酵物中半纤维素纤维素
和木素的定量分析程序[J]. 微生物学通报, 1987, 14 (2): 81~84.
[6] 潘迎杰. 香菇生长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规律[J]. 食用菌学报,
1995, 2 (2): 18~22.
[7] Cai YJ, Buswell JA, Chang ST. Effect of lignin-derived phenolic
monomers on the growth of the edible mushrooms Lentinus edodes,
Pleurotus sajor -caju and Volvariella volvacea [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3 (9): 503~507.
[8] 王玉万, 王云. 构菌栽培过程中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几种多糖
分解酶的活性变化[J]. 微生物通报, 1989, 16 (4): 137~139.
注: A 表示降解率 A: Degradation rate; B 表示降解量 B: Degradation quantity; C 表示占总降解量的比率 C: Degradation quantity-total
degradation quantity ratio; D 表示日均降解量 D: Degradation quantity per day。
后及时清洗、 清理、 分级, 并进行贮藏加工。 乌米从采收
到初加工再到贮藏时间要短, 一般不能超过 12 h, 尽量当
天处理。
[参考文献]
[1] 石太渊, 姜福林, 王小鹤, 等. 高粱丝黑穗病菌营养成分分析及
评价[J]. 食品科技, 2007, (12): 232~234.
[2] 石太渊, 姜福林, 张华, 等. 高粱乌米保鲜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
科学, 2005, (2): 16~18.
[3] 王岩, 王瑞冬. 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 产量及含糖量的影
响[J]. 作物杂志, 2008, (3): 49~50.
[4] 卢庆善, 毕文博, 刘河山. 高粱高产模式栽培研究[J]. 辽宁农业科
学, 1994, (1): 24~28.
[5] 郑庆福, 刘凤山. 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 “甜格雷兹” 生长、 品
质及产量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05, (4): 61~63.
[6] 赵甘霖, 丁国祥. 高粱杂交种泸糯 8 号的栽培实验研究[J]. 中国农
业信息, 2008, (3): 28~29.
[7] 乔魁多. 中国高粱栽培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8.
[8] 牟芝兰. 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大力士高粱的影响[J]. 四川草原,
2004, (3): 27~28.
第 28 卷 第 1 期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