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6 01 10
作者简介:石建辉(1979 ),男(汉族), 天津宝坻人 ,硕士研究生;王金辉(1972 ), 男(汉族), 吉林通化人 , 教授 ,博士
生导师 , Tel.024 23986479 , E mail wangjh1972@vip.sina.com。
文章编号:1006 2858(2006)08 0501 04
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
石建辉1 , 王金辉1 , 袁 征1 , 车 东2 , 宋玉荣2 , 李 铣1
(1.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 ,沈阳 110016; 2.丹东药业有限公司 ,丹东 118002)
摘要:目的 对中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 、鉴定。方法
核桃楸皮的水提取物用硅胶色谱法 、聚酰胺柱色谱 、凝胶柱色谱 、反相ODS 柱色谱和制备HPLC 方
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解析 、理化常数分析及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核桃楸的
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6 个化合物 ,分别是8 羟基蒽醌 1 羧酸(1)、山柰酚(2)、杨梅苷(3)、槲皮苷
(4)、4 , 5 , 8 三羟基 α萘酮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5)、4 , 5 , 8 三羟基 α萘酮 5 O β D (6′O 没
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天然产物 ,化合物 1 ~ 4 为首次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核桃楸;化学成分;8 羟基蒽醌 1 羧酸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核桃楸皮(Cortex Juglandis M andshuricae)为
胡桃科核桃属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树皮[ 1] 。原植物核桃楸 ,又名胡桃楸 ,
落叶乔木 ,分布于中国东北 、华北 、河北等地区 ,河
南 、山东有散生 ,其树皮及未成熟果实或果皮可用
药 ,树皮又名楸树皮 ,山核桃(东北)味苦性寒 ,具
有清热解毒 、止痢明目的功效 ,主治泄泻 、痢疾 、白
带 、目赤[ 1 ,2] 。现代研究表明 ,核桃楸具有抗菌 、
消炎 、抗癌等作用[ 3] 。文献记载核桃楸中主要含
有萘醌类及其衍生物 、黄酮类 、二芳基庚酸类化合
物和大量鞣质。特别是对萘醌及其衍生物有详尽
报道 , 但对其酚酸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报道较
少[ 4 ~ 7] 。
本文作者利用常规色谱方法(硅胶 、大孔吸附
树脂 、聚酰胺 、葡聚糖凝胶 LH 20 、ODS 等柱色谱
法)和制备高效液相手段 ,从核桃楸的水提取物的
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得 4个成分之后[ 8] ,又继续
从水提取物的各萃取层中分得 6 个化合物 ,通过
理化性质分析和波谱(NMR)数据解析等手段鉴
定了它们的结构 ,分别是8 羟基蒽醌 1 羧酸(1)、
山柰酚(kaempferol , 2)、杨梅苷(myricit rin ,3)、槲
皮苷(querci trin ,4)、4 , 5 ,8 三羟基 α萘酮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4 , 5 ,8 trihydroxy αtetralone
5 O β D glucopy ranoside , 5)、4 , 5 , 8 三羟基 α
萘酮 5 O β D (6′O 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 4 ,5 , 8 trihydro xy αtetralone 5 O β D (6′O
galloy l)g lucopyranoside ,6] 。
1 仪器与材料
ARX 300型和 AV 600 型核磁共振光谱仪
(TMS 内标 ,瑞士 Bruker公司), L 7110型 HPLC
泵(日本 Hitachi公司), L 7420型UV VIS 检测
器(日本 Hitachi公司)。柱层析硅胶和薄层硅胶
GF254(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聚酰胺(5 ~
10μm)(浙江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ODS
(10 ~ 30 μm)(天津化学试剂二厂),液相试剂(色
谱纯 ,天津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所用试剂
均为分析纯。
核桃楸皮药材为辽宁丹东药业有限公司提
供 ,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孙启时教授鉴定为
胡桃科核桃属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树皮 。
2 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的核桃楸皮 7.0 kg ,水提 ,滤液浓缩后
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
分别萃取 3次 ,分别合并各萃取层。乙酸乙酯萃
取层(21 g)进行硅胶柱色谱 ,以氯仿 乙醇进行梯
度洗脱得到Ⅰ ~ Ⅴ 5个流份 ,流份 Ⅱ(氯仿 乙醇 ,
体积比为 200∶1)又经 ODS 柱色谱(水 乙醇 ,体
积比为 9∶1 ~ 1∶9),在体积分数为 10%的乙醇溶
液作为溶剂洗脱得到化合物 1;体积分数为 30%
第 23 卷 第 8 期
2 0 0 6 年 6 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Vol.23 No.8
Aug.2006 p.501
DOI :10.14066/j.cnki.cn21-1349/r.2006.08.006
的乙醇流份又经 Sephadex LH 20处理后得到化
合物 2;流份Ⅴ又经聚酰胺(5 ~ 10μm)柱层析 ,乙
醇 水系统梯度洗脱 ,体积分数为 40%乙醇流份
经Sephadex LH 20处理后得到化合物 3 。
正丁醇萃取层(60 g)进行硅胶柱色谱 ,氯仿
乙醇系统梯度洗脱得到ⅰ~ ⅵ 6个部分。流份
ⅵ(氯仿 乙醇 ,体积比为 100∶10)经 PTLC 得到
化合物 4;合并流份ⅵ和流份ⅴ的其余部分 ,经聚
酰胺柱层析乙醇 水系统梯度洗脱得到A ~ F 6个
部分 , B部分又经 ODS 柱 ,甲醇 水梯度洗脱 ,体
积分数为 30%甲醇流份又经 HPLC 得到化合物5
和6(液相条件为流动相:甲醇 水体积比为3∶7 ,
检测波长:210 nm ,流速:1 mL·min-1)。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黄色结晶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反
应阳性 ,示分子中存在酚羟基 ,溴甲酚绿反应阳
性 , 示 分子中 有羧 基存在 。 1H NMR(300 ,
DMSO d 6)δ13.40(1H ,br.s)可能为 COOH 质子
信号 , δ12.05 质子为与羰基氢键缔合的酚羟基
质子 ,处于羰基的迫位。其余 6 个质子的信号完
全处于芳香区 ,包括 4个 d峰 、2个 t峰 ,可推知结
构中存在 2个 ABC 偶合系统 。13C NMR中给出
了 15个 C信号 ,除去一个羧基碳(δ170.1)
为14个 C ,可推出化和物的分子式为 C15H8O5 ,又
有两个羰基信号(δ:187.3 、181.5), 可知可能为
蒽醌类化合物 ,且为 α羟基蒽醌。这又经化学试
验Bornträger s反应得到了验证。综上 ,初步确
定化合物为具有一个羧基取代基的 α羟基蒽醌。
羧基的取代位置是通过 HMBC 技术确定的(见图
1), 醌环中两个羰基的碳信号中只有一个 C10
(δ181.5)与两个 α质子(δ:8.28 、7.75)有3J 远
程相关 ,而另外一个 C9(δ187.3)没有与任何一
个 α质子有远程相关 ,这说明整个分子中只有两
个αH ,且处于 4位和 5位 。处于 OH 对位的 H
5应为处于较高场的 δ7.75质子 ,另一个质子处
于 COOH 对位 , 相对较低场的 δ8.28 质子。
COOH 1碳(δ170.1)与 2 位质子 δ7.85(1H , d)
有3J 远程相关也佐证的了羧基的位置。化合物 1
的 NMR数据归属见表 1。化合物 1 为一个新天
然产物 ,它的核磁数据也是第一次被获得。
Fig.1 The structure and the HMBC of compound 1
Table 1 The NMR data of compound 1(DMSO d6)
No. δH δC HMBC
1 136.1
2 7.85(1H , d , J=7.6 Hz) 132.7 128.9(C 9a), 127.6(C 4)
3 7.98(1H , t , J=7.6 , 7.6 Hz) 137.4 133.5(C 4a), 136.1(C 1)
4 8.28(1H , d , J=7.6 Hz) 127.6 128.9(C 9a), 133.5(C 4a), 181.5(C 10)
4a 133.5
5 7.75(1H , d , J=7.3 Hz) 119.2 116.1(C 8a), 124.3(C 7), 181.5(C 10)
6 7.84(1H , t) 135.1 133.0(C 10a)
7 7.42(1H , d , J=8.2 Hz) 124.3 116.1(C 8a), 119.2(C 5)
8 161.3
8a 116.1
9 187.3
9a 128.9
10 181.5
10a 133.0
1 COOH 13.40(1H , br.s) 170.1
8 OH 12.05(1H , s) 116.1(C 8a), 124.3(C 7), 161.3(C 8)
502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3卷
化合物 2:淡黄色粉末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
反应阳性 ,示存在酚羟基;盐酸镁粉反应阳性 ,示
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1H NMR(DMSO d 6)δ:
12.49(1H , s ,OH 5)、10.79(1H , s , OH 7)、10.11
(1H , s ,OH 4′)、9.42(1H , s ,OH 3),芳香区质子
信号较低场化学位移在 δ6.5 ~ 8.5 之间有 2个
双峰 ,且偶合常数相等 J =8.7 Hz ,为邻位偶合 ,
每个单峰又有 2个氢 ,可确定 B环为对二取代苯
结构 , 即确定 4 位羟基取代 , 数据如下:δ8.05
(2H , d , J =8.7 Hz , H 2′, 6′)、6.92(2H , d , J =
8.7 Hz ,H 3′, 5′)。芳香子信号较高场区 δ6.0 ~
6.5之间为A 环6 ,8位质子 , δ6.44(1H ,br.s ,H
8), δ6.19(1H , br.s ,H 6)。其数据与文献[ 9]中
谱学数据基本一致。后经Co T LC试验 ,化合物 2
与对照品 Rf值一致 ,更加确证 2为 3 , 5 , 7 , 4′四
羟基黄酮 ,即山奈酚(kaempferol),该化合物为该
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化合物 3:淡黄色粉末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
反应阳性 ,示存在酚羟基;三氯化铝反应在紫外下
荧光加强 ,示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1H NMR谱
中芳香区显示了黄酮母核 ,脂肪区显示了糖的信
号 ,初步断定为黄酮苷 。最低场 δ12.68(1H , s)
为处于羰基迫位的 5 为酚羟基活泼质子信号 ,
δ9 ~ 10之间显示了若干活泼氢信号 , δ6.96
(2H , s)为 B环质子信号 ,呈现完全对称的结构 ,
13C NMR中 , δ145.8 2 个重合的碳信号和
δ136.5的碳信号构成了三联氧取代苯结构 ,故推
测 B环为 3′, 4′, 5′三羟基取代。δ6.37(1H , d ,
J =2.1 Hz)和 6.20(1H , d , J =2.1 Hz)分别为 8
和6 位质子 ,存在间位偶合 ,且无 3位质子信号。
故确定黄酮母核为 5 , 7 ,3 ,3′, 4′, 5′六羟基黄酮 ,
即杨梅素 ,且成苷位置在 3位羟基上。端基氢质
子 δ5.19 ,宽单峰 ,且最高场处有一 CH3 质子信
号(δ0.84 , 3H , d , J =6 Hz),断定为鼠李糖苷。
13C NMR(75 M Hz ,DMSO d 6)中给出了鼠李糖
的6个碳信号 ,分别为 δ:102.0(C 1″)、70.5(C
2″)、70.6(C 3″)、71.3(C 4″)、70.1(C 5″)和 17.6
(C 6″)。苷元部分碳信号与苷元杨梅素的碳
谱[ 10] 对 照所 得苷 化 位 移值 , 3 位 碳 信号
(δ134.3)较杨梅素(δ135.3)向高场位移了 1个
化学位 移单 位 , 2 位 (δ 157.5)较杨 梅素
(δ146.7)向低场位移了 10.8个化学位移单位 ,4
位(δ177.8)向较苷元 4位(δ175.7)向低场位移
了 2.1 个化学位移单位 ,而苷元上其它位置变化
不大 ,因此确定鼠李糖连于黄酮苷元的 3位羟基
上。通过查找 文献该化合物的 1H NMR和
13
C NMR的数据与文献[ 11 , 12]中的杨梅素的氢
谱和碳谱数据基本一致 , 故鉴定为为杨梅苷
(myricit rin)。
化合物 4:淡黄色粉末 ,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
反应阳性 ,示存在酚羟基;三氯化铝反应在紫外下
荧光加强 ,示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1H NMR谱
中芳香区显示了黄酮母核 ,脂肪区显示了糖的信
号 ,断定为黄酮苷 。化合物 4 与化合物 3(杨梅
苷)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 ,也为一个黄
酮苷元的鼠李糖苷 , 糖的核磁数据为 δC:101.7
(C 1″)、70.3(C 2″)、70.4(C 3″)、71.2(C 4″)、
70.0(C 5″)、17.4(C 6″),区别在于 NMR中黄酮
的 B 环取代羟基数目不同 , 1H NMR中δ:7.25
(1H ,br.s , H 2′)、7.22(1H ,br.d , J =8.3 Hz ,H
6′)、6.80(1H ,d , J =8.3 Hz ,H 5′)显示了 B环为
ABX偶合系统 ,为 3′,4′邻二羟基取代 ,为 5 , 7 ,3 ,
3′, 4′五羟基黄酮 3 O 鼠李糖苷 , 即槲皮苷
(quercit rin),其数据与文献[ 12]中谱学数据基本
一致 。
化合物 5:无定形粉末 , 365 nm 下呈亮黄色
荧光 , molish 反应阳性 , 示为糖苷类化合物 ,
1H NMR谱中可清楚地指认出糖的端基质子信
号 , δ4.64(1H , d , J =7.1 Hz),又根据13C NMR
数据示为一个 β D 葡萄糖连于苷元上;1H NMR
和13C NMR谱图分析可知苷元中存在两个亚甲
基(δH :2.99 、2.47 和 δC 32.3;δH :2.15 、2.11和
δC 28.8),一个连氧次甲基(δH 5.37 , δC 58.7)和
一个羰基(δC 205.4),这是4 羟基 α萘酮的典型
特征。 1H NMR谱进一步显示出了 AB偶合系统
邻位芳香质子信号 , δ7.47(1H , d , J =9 Hz)和
δ6.89(1H ,d , J =9 Hz),和一个与羰基氢键缔合
的迫位酚羟基 δ12.05 ,表明萘酮的苯环有两个
羟基对位取代 。与此同时 ,在 δ8 ~ 12之间未见
到酚羟基的活泼质子信号 ,推论成苷位置和可能
在苯环上酚羟基(5 OH),这也通过苷化位移的分
析得到证实:如果在次甲基上的醇羟基(4 OH)成
苷的的话 ,那么 4位碳(δ58.7)将向低场位移至
δ67左右 。综上 ,化合物 5的平面结构为 4 , 5 ,8
三羟基 α萘酮 5 O β D 葡萄糖苷。它的立体
构型有待确证 , Lijuan Liu 等[ 13] 发现了化合物 5
的 S构型异构体。
化合物 6:无定形粉末 , 1H NMR和13C NMR
503第 8 期 石建辉等: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
谱显示与化合物 5有相同的基本母核 ,结构中比
化合物 5多一个没食子酰基结构 , δH 6.96(2H , s)
和 δC:122.5(1″)、108.4(2″、6″)、145.5(3″、5″)、
139.1(4″)、165.6(7″),通过比较糖的苷化位移
(葡萄糖 C 6′向低场位移 2.5 个化学位移单
位)[ 14] ,表明没食子酰基连于葡萄糖的 6位。推
论化合物 5和 6可能是通过图 2途径转化的 。
Fig.2 The conversion between compounds 6 and 5
参考文献:
[ 1 ] 赵守讯 , 黄泰康 , 丁志遵 , 等.中药辞海:第三卷
[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6.2007 -
2008.
[ 2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二
十一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30-35.
[ 3 ] 张野平 ,杨志博 , 肃静洲 , 等.胡桃醌抗肿瘤作用研
究 [ J] .沈阳药学院学报 , 1987 , 4(3):166-169.
[ 4 ] 易醒 ,谢明勇 , 肖小平.胡桃科植物化学及生物活性
研究概况 [ J] .中草药 , 2001 , 32(6):559-561.
[ 5 ] Sang-Hyun K im , Kyong-Sun Lee , Jong-Keun Son , et
al.Cytotoxic compounds from the root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 J] .J Nat Prod , 1998 , 61:643-645.
[ 6 ] Kyung-Seon Lee , Gao Li , Sung Hw an Kim , et al.Cy-
to to xic diarylhetanoids from the root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 J] .J Nat Prod , 2002 , 65:1707-1708.
[ 7 ] Gao Li ,Ming-Lu Xu ,Han-Gon CHOI , et al.Four new
diary lheptanoids from the roots of Juglans mandshuri-
ca [ J] .Chem Pharm Bull , 2003 , 51(3):262-264.
[ 8 ] 石建辉 ,王金辉 , 车东 , 等.核桃楸树皮化学成分研
究[ J] .中药研究与信息 , 2005 , 7(1):7-8.
[ 9 ] 于德泉 , 杨俊山.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 M]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99.299.
[ 10] 曹延怀 ,黄远征 , 丁立生.草红藤中的黄酮成分[ J]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 25(5):290-291.
[ 11] Xi-Ning Zhong , Hideaki Otsuka , Toshinori Ide , et al.
Three flav ovol g lycosides from leaves of Myrsine
seguinii[ J] .Phy tochemistry , 1997 , 46(5):943-946.
[ 12] Hisashi Matsuda , Toshio Morikawa , Jing Tao , et al.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natrural medicines.
VII.inhibitors of deg ranulation in RBL-2H3 cells and
absolute stereostrutures of three new diary lheptanoid
gly cosides from the bark of Myrica rubra [ J] .Chem
Pharm Bull , 2002 , 50(2):208-215.
[ 13] Lijung LIU , Wei LI , Kazou KOIKE , et al.New α-te-
tralonyl glucosides from the fruit of Juglans mandshurica
[ J] .Chem Pharm Bull , 2004 , 52(5):566-569.
[ 14] Byung-Sun Min , Norio Nakamura, Hiro tsugu M iyashiro,
et al.Inhibi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reverse transcriptase and ribonuclease H activities by con-
stituent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 J] .Chem Pharm Bull ,
2000 , 48(2):194-200.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SHI Jian-hui1 , WANG Jin-hui1 , YUAN Zheng1 , CHE Dong2 , SONG Yu-rong2 , LI Xian1
(1.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016 , China; 2.Dandong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 Dandong 118002 , China)
(下转至第 513页)
504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3卷
法简便 、专属性好 ,适用于咳喘清滴丸中 3种活性
成分的含量测定 。
参考文献:
[ 1]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 [ M] .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4.1624.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 Z]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188 , 59.
[ 3] 欧明 , 林励 ,李衍文.简明中药成分手册 [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3.303 , 356.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ephedrine hy-
drochloride , 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 and
scopolamine hydrobromide in Kechuanqing dripping
pills by HPLC
LI Yuan-xin , ZHAI Hai-yun ,HUO Wu-zhen , YUAN Xu-jiang , ZHU Sheng-shan
(Research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f Guangdong Pharmaceut ical Universi-
ty , Guangdong 510240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phedrine hydrochlo-
ride , 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 ride and scopolamine hydrobromide in Kechuanqing(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dripping pills.Methods The column of Eclipse XDB-C8(4.6 mm×150mm ,5μm)was used , the mo-
bile phase was MeOH-0.02 mol·L-1 KH2PO4-0.03 mol·L-1 H3PO4(V∶V∶V=5.0∶47.5∶47.5), the detec-
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10 nm and the flow rate w as 1.0 ml·min-1.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ephedrine hydrochloride w as 21 ~ 210 ng ,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 w as 20 ~ 200 ng and scopolamine
hydrobromide 5 ~ 50 ng respect 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ephedrine hydrochlo ride , 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 ride and scopolamine hydrobromide w ere 100.84% with RSD 1.45%, 100.39% w ith RSD
1.43%,97.86%w ith RSD 1.51%(n=5).Conclusions The method is accurate , sensi tive and suit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Kechuanqing dripping pills.
Key words:Kechuanqing dripping pills;ephedrine hydrochloride;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scopo-
lamine hydrobromide;HPLC;content determination
(上接第 504页)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w ater ext ract of the bark of Juglans mandshuri-
ca Maxim.Methods The constituents w 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 raphy methods such as silica gel ,
polyamide , sephadex LH-20 ,ODS column ,HPLC.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 ere identified by the
phy sico-chemical analy sis ,NMR spect roscopic methods.Results Compounds 1 ~ 6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8-hydroxy-9 ,10-anthraquinone-1-carboxylic acid(1),kaempferol(2),myricit rin
(3),quercit rin(4),4 ,5 , 8-trihydroxy-α-tetralone-5-O-β-D-g lucopyranoside(5)and 4 ,5 , 8-t rihydroxy-α-te-
tralone-5-O-β-D-(6′-O-galloyl)glucopy ranoside(6).Conclusions Compound 1 is identif ied as a new natural
product , compounds 1 ~ 4 a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 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chemical const ituent;8-hydroxy-9 , 10-anthraquinone-1-car-
boxylic acid
513第 8 期 李苑新等:HPLC 法同时测定咳喘清滴丸中盐酸麻黄碱 、盐酸伪麻黄碱 、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