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3-12-19;修回日期:2014-01-22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项目(2130301);四川省教
育厅重点项目(11ZA085)
作者简介:孙会松(1991 -),女,本科生.
通信作者:舒 刚(1978 -),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中药药理与药剂,cndyx2005@ 163. com.
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孙会松,易 洁 ,孙雪昆,梁 娜,王 杉,符华林,舒 刚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中图分类号:S859. 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14)12 - 0166 - 04
关键词:赶黄草;泡腾颗粒;制备工艺;工艺优化
摘 要:为了获得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将赶黄草浸膏、柠檬酸、碳酸氢钠等混合
制粒,并采用 L9(3
3)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优选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酸碱比 1 ∶1,糊精淀粉比
2∶3,不包合碱性泡腾剂为最佳制备工艺。说明应用试验优选的制备工艺可得到质量稳定可控的赶黄
草保肝泡腾颗粒。
赶黄草为苗族传统药物,又名水泽兰、水杨柳等,
学名扯根菜,是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
(Penthorum gronvexl)植物扯根菜的干燥地上部分[1]。
史载于明代《救荒本草》,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附录[2]。《中
药大辞典》和《四川中药志》也均有记载。赶黄草可
全草入药,性温、味甘、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活
血、平肝健脾、利尿祛黄疸等功效[3]。临床用于黄
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各型肝炎、胆囊
炎、脂肪肝等疾病的治疗[4]。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脂肪综合征和药源性肝肿大
等疾病常导致肝功能的损伤,对患病畜禽用药不但不
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结合泡腾颗
粒的酸碱系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在毛细管和
膨胀作用下促进泡腾颗粒本身体积溶胀使所载药物
迅速溶出释放的作用,研制出了用于治疗和保护禽畜
肝脏的赶黄草泡腾颗粒。本试验以黄酮类成分及溶
出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工艺并
进行验证,检测泡腾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为工业生
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 1 药材
赶黄草,采自四川古蔺县观文乡,由四川农业大
学范巧佳副教授鉴定为正品。
1. 2 主要试剂
芦丁对照品,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
产;碳酸氢钠(批号为 120923)、柠檬酸(批号为
120712)、可溶性淀粉(批号为 120614)、糊精(批号为
120602)、亚硝酸钠(批号为 120705)、硝酸铝(批号为
120806)、氢氧化钠(批号为 120915),均为青岛精科
仪器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 3 主要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为 UV -2000),尤尼
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旋转蒸发仪(型号为 WFZ
RE - 2000B),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生产;电子天平
(型号为 ESJ200 - 4A),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
产;电热鼓风干燥箱(型号为 101A - 4),上海实验仪
器厂有限公司生产;蛇形脂肪抽出器、电热套
(250 mL),青岛精科仪器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 1 赶黄草浸膏粉的制备
将赶黄草烘干后粉碎,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2
次,第 1 次用 8 倍量溶剂提取 2 h,第 2 次用 6 倍量溶
剂提取 1 h,弃去药渣,合并所得滤液,回收溶剂后于
80 ℃减压干燥,得干浸膏后研磨成赶黄草浸膏粉[5]。
2. 2 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
对药物进行适当前处理后,经混合制粒、干燥、整
粒、包装、质量检查和分剂量即得泡腾颗粒。这与普
通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相似,但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的
要求更为严格,一般要求相对湿度为 20% ~ 25%,温
度为 15 ~ 25 ℃。
2. 3 泡腾颗粒的性能检测
2. 3. 1 外观 判断标准:颗粒松散,自由流动,无可
见硬块,吸附均匀,基本无粉尘为合格[6]。
2. 3. 2 粒度 采用双筛分法[6]检测粒度。取供试
品 2 ~ 5 g,称重后置于规定药筛中,保持水平状态过
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3 min),收集不能通过
1 号筛和能通过 5 号筛的颗粒及粉末,称重,计算粒
度。计算公式:粒度 =过筛后的颗粒粉末总重量 /供
661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12 2014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4.1450
2014 年 12 月(上)
试品总重量 × 100%。
2. 3. 3 水分(干燥失重) 采用烘干法[6]检测水分。
取供试品 2 ~ 5 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
厚度不超过 5 mm,疏松样品不超过 10 mm,精密称
定,打开瓶盖于 100 ~ 105 ℃干燥 5 h;盖好瓶盖,移至
干燥器中,冷却 30 min;精密称定,再于 100 ~ 105 ℃
干燥 1 h;冷却,称重,至连续 2 次称重差异不超过
5 mg为止。根据减失重量,计算供试品的百分含水
量。计算公式:百分含水量 =(供试品重量 -干燥的
供试品重量)/供试品重量 × 100%。
2. 3. 4 溶出时间 用电子天平称取泡腾颗粒 2. 00 g
置于盛有 200 mL 水的烧杯中溶解,水温为 15 ~
25 ℃,记录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完全分散或溶解在
水中的时间[6]。
2. 3. 5 有效成分含量 1)配制芦丁标准液。称量
芦丁(120 ℃干燥至恒重)13. 0 mg,60%乙醇溶解,
定容至 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7]。
2)绘制标准曲线。取芦丁标准液 0,1. 25,2. 50,
5. 00,7. 50,10. 00 mL 于 6 支 25 mL 容量瓶中,加入
60%乙醇至总体积为 12. 50 mL,再加入 0. 75 mL 5%
NaNO2 溶液,摇匀,放置 6 min;加入 0. 75 mL 10%
Al(NO3)3 溶液,摇匀,放置 6 min;用 10. 0 mL
1. 0 mol /L NaOH 溶液稀释并定容,摇匀,放置
15 min;第 1 瓶作为空白对照,在 510 nm处测定吸光
度值,绘图得线性回归方程[7]。
3)准确性试验。进行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
加样回收率测定试验,检验标准曲线的准确性。
4)测定供试品有效成分含量。称取供试品
0. 20 g,用 60% 乙醇溶解,定容至 50 mL 容量瓶
中[7]。移取供试品溶液 2. 5 mL 倒入 25 mL 容量瓶
中,显色后在 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供试品总
黄酮含量。
2. 4 正交试验优选
根据 L9(3
3)正交表进行试验[8],应用综合平衡
法分析试验结果,以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泡腾颗粒的溶
出时间作为评定标准,综合考察酸碱比(A)、糊精淀粉
比(B)及聚乙烯吡咯烷酮是否添加或包合(C)3 个因
素,进行工艺优选。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见表 1。
表 1 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
水平
因素
A B C
1 1∶0. 875 2∶1 包合
2 1∶1 2∶2 不包合
3 1∶1. 125 2∶3 不添加
2. 5 正交验证试验
按照已经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对指标进行评定,
检测制得的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中黄酮类有效成分
含量及泡腾颗粒的溶出时间。
2. 6 质量控制
按照现有的国家质量检测标准,对制备得到的泡
腾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出时间、有效成分含量
状况进行质量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 1 标准方程及线性回归曲线的建立
以吸光度值(Y)对标准溶液浓度(X)作图建立
回归曲线,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 = - 0. 002 9 +
12. 193X,r = 0. 999 4,在 0. 005 ~ 0. 055 g /L浓度范围
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精密度试验所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 112. 544,
112. 339,112. 749,112. 544,113. 159 mg /g,相对标准
偏差(RSD)为 0. 27%。
测定试验样品的加样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
99. 4%,RSD为 0. 78%,见表 2。
表 2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 = 6)
供试品溶液总
黄酮含量 /mg
加入芦丁
含量 /mg
测定量 /
mg
回收
率 /%
平均回
收率 /%
RSD /
%
0. 451 0. 260 0. 708 98. 9
0. 451 0. 260 0. 707 98. 5
0. 451 0. 325 0. 775 99. 7 99. 4 0. 78
0. 451 0. 325 0. 778 100. 6
0. 451 0. 390 0. 840 99. 9
0. 451 0. 390 0. 837 99. 0
重复性试验所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 114. 184 ,
113. 364 ,111. 929 ,112. 339,112. 954 mg /g,RSD 为
0. 78%。
3. 2 正交试验结果
对 1 ~ 9 号泡腾颗粒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
测,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检测泡腾颗粒的溶出时
间,统计试验结果,应用正交法分析,并进行重复
试验。
极差分析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较优制备工艺为
A2B2C3,即酸碱比 1∶1,糊精淀粉比 2∶2,不添加包合材
料。溶出时间的影响因素大小为:酸碱比 >聚乙烯吡
咯烷酮是否添加或包合 >糊精淀粉比。正交试验结
果见表 3。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酸碱比为主要影响因素,差
异显著 (P < 0. 05),酸碱比为 1∶1 和 1∶1. 125 时对溶
出时间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合生产适应性,确定
最佳工艺方案为 A2B3C3,即酸碱比为 1∶1,糊精淀粉
比 2∶3,不添加包合材料,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4。
3. 3 正交验证试验结果
按照已经确定的较优制备工艺制备泡腾颗粒
3 份,测量 3 份泡腾颗粒的有效成分含量(以芦丁计)
761《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表 3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因素
A B C
溶出时
间处理 1 /s
溶出时间
处理 2 /s
合计 / s
1 1 1 1 178 158 336
2 1 2 2 211 43 254
3 1 3 3 56 50 106
4 2 1 2 91 43 134
5 2 2 3 27 18 45
6 2 3 1 19 111 130
7 3 1 3 62 14 76
8 3 2 1 45 50 95
9 3 3 2 83 31 114
K1 696 546 561
K2 309 394 502
K3 285 350 227
R 411 196 334
表 4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F(0. 05) F(0. 01) P
A 17 737. 00 2 8 868. 50 4. 21 4. 10 7. 56 < 0. 05
B 3 525. 33 2 1 762. 67 0. 84 4. 10 7. 56
C 10 592. 33 2 5 296. 17 2. 55 4. 10 7. 56
单位组 3 584. 22 1 3 584. 22 1. 70 4. 96 10. 04
模型误差 2 358. 33 2 1 179. 17 0. 56
试验误差 18 686. 78 8 2 335. 85
合并误差 21 045. 11 10 2 104. 51
和溶出时间。3 份样品中黄酮含量分别为 112. 75,
113. 36,113. 16 mg /g,相对标准偏差为 0. 27%;溶出
时间分别为 24. 7,23. 8,24. 0 s,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见表 5。最终确定的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配
方见表 6。
表 5 3 批样品验证试验结果
编号
供试品
质量 / g
总黄酮 溶出时间
含量 /(mg·g - 1) RSD /% 时间 / s RSD /%
1 10. 0 112. 75 24. 7
2 10. 0 113. 36 0. 27 23. 8 1. 8
3 10. 0 113. 16 24. 0
表 6 配方组成
成分 重量 /g 成分 重量 /g
赶黄草浸膏粉 400 糊精 160
柠檬酸 100 淀粉 240
碳酸氢钠 100 90%乙醇 适量
制成颗粒 1 000
3. 4 泡腾颗粒的质量检测(结果见表 7)
由表 7 可知,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4 讨论
表 7 泡腾颗粒质量检测结果
项目 指标要求 测定值
外观
颗粒松散、均
匀、无粉尘
颗粒呈棕色、松散、
均匀、无粉尘
有效成分含量 /(mg·g - 1) ≥100 112. 954
粒度 /% ≤8 6. 08
水分 /% ≤6 1. 15
溶出时间 / s ≤300 45. 7
肝苏颗粒以赶黄草为主药,对各类肝炎疗效显
著,降酶退黄快、滴度下降快、症状改善快、食欲增进
快、精神恢复快,临床上治疗急性肝炎的治愈好转率
为 93. 65%[9 - 10]。赶黄草水提取物能抑制血清谷草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酶的活性[11]。没食子酸和槲
皮素为已知的赶黄草保肝作用的主要有效成
分[12 - 13]。没食子酸可水解鞣质,有抗病毒作用[14];
槲皮素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
化等药理作用 [15 - 16]。
水、乙酸乙脂、乙醇、甲醇等常作为黄酮类化合物
的提取溶剂,但不同原料或成分提取效果差别很
大[17]。综合考虑宜用乙醇提取,既得到较完全的有
效成分,且杂质含量相对较少,又可以满足药物制剂
要求。
泡腾颗粒有产气、膨胀、润湿和毛细管等作用,酸
碱崩解剂遇水快速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帮助颗
粒润湿瓦解分散。为避免酸碱提前反应,失去泡腾效
果,需包合碱性泡腾剂。不包合药物泡腾效果更好,
溶出更迅速,原因可能是干燥浸膏粉的含水量极少,
各辅料均是干燥粉末,干燥的酸碱接触不会提前反
应。固定辅料总量,选择适宜比例设计正交试验,结
果酸碱比为 1∶1,糊精淀粉比为 2∶3,不包合碱性崩解
剂时药品溶出效果最好。
综合分析,按照最终优选配方制备出赶黄草保肝
泡腾颗粒,质量稳定可控,对大批量工业生产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属检索表[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9.
[2] 何述敏,李敏,吴众,等. 扯根菜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2,
33 (6):5 - 6.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0.
[4] 宋丽,臧志和,廖洪利,等. 赶黄草的研究进展[J]. 西南中医,
2007,9(2):87 - 88.
[5] 田秀峰,杨健,杜守颖,等. 肝苏泡腾片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
选[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603 - 605.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10.
[7] 刘飞,高志贤,刘中文,等. 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果茶中总黄酮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18 - 119.
861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12 2014
2014 年 12 月(上)
[8] 朱英,周旭侃,杜群明,等. 正交试验法优化忍冬叶中总黄酮的
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 (2):167 - 170.
[9] 杨明,谢兴亮,邱雪兰,等.赶黄草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
2005,27(8):971 - 973.
[10] 冯浩,王智民,董歌扬,等. 赶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
药杂志,2001,26(4):260 - 261.
[11] 张中贤,黄剑臻.赶黄草水提取物利胆退黄作用的研究[J]. 热
带医学杂志,2008,8(2):125 - 127.
[12] 张旭,杨明.赶黄草有效成分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25(4):46 - 47.
[13] VRIJSON R. Antiviral activity of flavones and potentiation by ascor-
bate[J]. The J Gen Virol,1998,69(7) :1749 - 1751.
[14] JOHNSON M K,LOO G. Effects of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nd
quercetin on oxidative damage to cellular DNA [J]. Mutat Res,
2000,459(3) :211 - 218.
[15] TIEPPO J,VERCELINO R,DIAS A S,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ro-
tective effects of quercetin in the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J].
Food Chem Toxicol,2007,45(7) :1140 - 1146.
[16] 辛秀,袁琳,王兴,等. 槲皮素对肝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增刊):102 - 104.
[17] 刘飞,谢镇远.吸光光度法测定荞麦花叶中总黄酮[J]. 理化检
验:化学分册,2005,41(2):93 - 94. (011)
收稿日期:2014-05-12;修回日期:2014-10-11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B2012179)
作者简介:张锦红(1978 -),女,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
为实验动物学,gdpuzjh@ 163. com.
高脂高糖联合氧化剂 tBHP 诱导胰岛素抵抗
2 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与稳定性观察
张锦红1,曾昭智1,夏 恒2
(1.广东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广州 510006;2.广东药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080)
中图分类号:S856.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14)12 - 0169 - 03
关键词: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高脂高糖;稳定性
摘 要: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胰岛素抵抗 2 型糖尿病(T2DM)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的稳定性,试验以高
脂高糖联合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0. 005 mL /g 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 T2DM模型,测定 SD大
鼠不同时间点的体重、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
感指数(ISI),将 24 h FBG≥10. 0 mmol /L及 ISI≤正常动物平均值的大鼠定为 T2DM模型大鼠;然后
连续 3 d给 T2DM模型大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片 75 mg /kg,研究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4 周后,
与对照组、双高组相比,tBHP 组大鼠体重、FBG、TG、CHO、FINS、ISI 均差异显著(P < 0. 05);该 T2DM
模型在 4 周内非空腹血糖(NFBG)水平较高;盐酸二甲双胍片能降低该 T2DM模型的 NFBG。说明建
立的胰岛素抵抗 T2DM模型具有易行、稳定的特点。
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
发布的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患病人群以 2 型糖尿病
(T2DM)为主,占 90%以上。T2DM 及其并发症的病
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预防和治疗仍不理
想,因此建立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研究该病及其并发症
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胰岛素
抵抗(IR)与 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T2DM 的糖代谢
紊乱产生糖毒性的根源为脂代谢异常,甚至将 T2DM
称为“糖脂病”[1]。胰岛素抵抗是 T2DM 发病的主要
特点之一,同时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的共同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被定义为胰岛素靶组织
对胰岛素反应能力的缺陷。近年来有关于此造模方
法的报道[2],但未见此种模型稳定性的研究报道。
为此,广东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模型研发小组从
2012 年 6 月份—2013 年 12 月份对胰岛素抵抗的
T2DM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该模型的稳定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
1. 1 试验动物
SPF 级 8 周龄 SD 大鼠 24 只,雄性,体重为
(200 ± 10)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
物质量合格证号为 4408501465,动物试验证号为
00062336,饲养在广东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SPF级动
物房。
1. 2 药品与主要试剂
链脲佐菌素、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Sigma 公
司生产;盐酸二甲双胍片(批号为 130352),北京京丰
961《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4.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