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1卷 第 2期
2 0 0 3年 4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1 No.2
Apri1, 2003
陕西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肖 玲 赵先贵
(陕西师范 大学旅游与 环境学院 西安 710062)
摘 要 根据 自然条件和农 业资源将 陕西省划分为 陕北风沙滩地 区、陕北黄土 丘 陵沟壑 区、渭 北旱塬 区、关 中平原
区、秦 岭大 巴山区、汉 中盆地 区共 6个 农 业分 区,分别 提 出土地 沙 化综 合治 理 型、水土 流失 综合 治理 型 、沙 漠绿 洲
型、农一林一牧型、粮一果型、种一养一加型、产业化绿色食品生态工程型、林特产品开发生态工程型、种桑一养蚕一蚕茧加工
一 体 化 、种一养一沼物质循环利 用型等 12种 生态农业发展模 式。
关键词 生态农 业 模式 经济 效益
Developmental models of eco—agriculture in Shaanxi Province.XIAO Ling,ZHAO Xian—Gui(Co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aanxi Norma1 University,Xi’an 710062),CJEA,2003,11(2):162~164
Abstract According tO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gricultural resource,Shaanxi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6 agricultural geogra—
phy zones including aeolian sand zone in the north of Shaanxi,loessial hill ravine zone in the north of Shaanxi,droughty
plain zone in the north of Weihe River,the centra1 Shaanxi plain zone,the zon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 and the Daba
Mountain,as well as Hanzhong basin.The 12 developmental models of eco-agriculture are put forward respectively,such
as the model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n land degradation or soil erosion,the oasis mod el in desert,the combinative mod e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wel as livestock farming,the combinative mod el of grain and fruit,the combinative mod el of
farm ing and breeding as wel as machining,the ecological proiect model of green foodstuff industrialization,the ecological
proiect model of special forest product exploitation,the model of cultivating mulberry and sericicuhure as well as pod ma—
chining,the substance circle utilization mod el of farm ing and breeding as wel1 as marsh gas,etc.
Key words Eco—agriculture,Mod e1,Economic benefits
生态农业是我 国西部大开发 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主导战略和模式 ,国家首批生态农业试点
县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引。为推动陕西省生态农业县建设的步伐,笔者根据陕西省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发
展的实际需要,按照陕北风沙滩地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渭北旱塬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大巴山区、汉中盆
地区6个农业分区 ,提出各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及相应技术措施,为因地制宜、合理实施该省生态农业
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陕北风 沙滩地 区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包括定边 、靖边 、横山 、榆林 、神木和府谷 6个县 ,总土地面积
3.38万 km ,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 16.5%,其 中约有 1.4万 km2的地 面广泛覆沙 ,年均气温 8~9℃,年无霜
期 140~160d,年降水量 350~500mm,≥10℃年积温 2700~3100℃ ,该 区南部为黄土丘 陵沟壑 区,北部为平
坦沙区,地面由质地疏松的沙性物质组成 ,在干旱多风气候下沙粒不断移动 ,淹没农 田、村庄 ,但沙 区间有滩
地、海子分布,是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场所。该区生态农业模式一是实施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模式 ,即将植
树造林种草、防风固沙的生物措施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同发展水利、改良土壤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
式 ,在沙区主要河流两侧营造沿河林带,滩地四周及内侧营造护田林带林网,并继续大面积推广飞播造林种
草。沙区天然降水较少 ,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十分重要 ,故今后 沙区应 以发展井
灌为主,辅以渠、库、塘灌,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水资源。沙区主要耕作土壤为风沙土,土层薄,腐殖质含量极
低 ,土壤结构差 ,保水保肥能力很低 ,应采取掺土改沙、结合绿肥压青或施用其他有机肥 ,改变土壤理化性能 ,
同时应推广农民创造的“麦草方格”控制沙漠化技术。二是实施农一林一牧结合模式,沙区滩地有丰富的农耕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SM27)资助
收稿 日期 :2002—06—18 改回 日期 :2002—07-2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肖 玲等:陕西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63
地和草场资源 ,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农林 牧结合型生态农业 ,以草养畜 ,以畜粪养农 ,大力提倡草场划
管 、种植牧草和圈养牲畜 。除利用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弃耕地 、滩地种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外 ,还应在农耕区
种植部分饲料作物,推广粮草轮作 ,建设以牧羊为中心的畜牧基地,并建设好各种防护林带,防风固沙,改善
气候,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保证。三是实施沙漠绿洲模式,沙区沙漠面积较大且生态脆弱,但在沙漠中水分条
件好的地区亦可发展绿洲型农业 ,即林、草、农 、牧复合型生态农业,人工造林,种植防风固沙的灌木和草本植
物,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修建水渠等水利工程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在提高经济效
益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该区包括延安市、子长、延川、延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洛川、富县、黄陵、黄龙、宜川、宜君、佳县、吴堡、
米脂、绥德、子洲、清涧等20个县市,总土地面积4.76万km2,约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23.2%,是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脆弱、经济贫困地区。全区平均海拔 900~1300m,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组成部分 ,尤其是延安以北 ,地形
切割破碎 ,沟壑密布,植被稀疏 ,土质松散 ,侵蚀剧烈;延安 以南分布有破 碎塬 、残塬 ,侵蚀稍轻 ,年均气温 8~
10℃,年降水量 500 600mm,年无霜期 150~170d,≥10℃年积温 2900~3400℃,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开发十
分困难 ,仅有较大河流两岸的部分地区可打井利用地下水 。该区生态农业模式一是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
式 ,即综合治理土水林 ,改变生产条件。该区以旱坡耕作为主,改变坡地耕作条件,采取综合措施保持水土 ,是
发展生产的首要任务和基本保证 。水土保持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大量植树造林种
草,林草能滞蓄径流,涵养水源,削减洪峰,拦淤泥沙,改变小气候条件,增加降水,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
境 ,缓解干旱,比工程措施更有作用 ,原则上 25。以上陡坡地一律退耕还林还草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且造林时采
取简易措施如挖鱼鳞坑、修水平阶、水平沟等,基本可控制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主要是在缓坡面上修建水平梯
田,在梯 田上植树或种植农作物 ,在沟和川道中打坝淤地 ,并建设各种规模 的蓄水 、提水工程 ,生物措施与工程
措施相结合,基本可控 制黄土丘 陵沟壑区水土流失 ,改 善生态环境 ,发展农 业生产。二是实施 以农为 主的
农一林一牧结合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并种好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适当压缩粮田种植面积,扩大林、果、
草种植面积,调整种植结构,农林牧全面发展。针对该区大部分是旱作农业,天然降水少,地下水开发困难的特
点,应大力提倡修筑水窖,收集天然降水,发展节水灌溉型农业,林业建设除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外,应发展果
业如苹果、红枣等,据试验苹果在海拔 lO00m以下山地,即使在 25。以上坡地均生长良好,较川地有成果早、果味
好、病虫少的优点,又不与粮食争地,现已在洛川县等地建立了一批苹果基地,供外贸出口。该区畜牧业 比例
10%~30%,其发展方向是封山禁牧,种植牧草,舍饲养羊,逐步发展成为仅次于沙区的畜牧业基地。
3 渭北旱塬区
该区位于关中平原的北部,包括陇县、千阳、麟游、长武、彬县、旬邑、永寿、淳化、白水、澄城、合阳、韩城、
铜川市、耀县等 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 1.73万 km ,约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8.5%,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的粮
食产区,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 800~1200m,塬面较完整、平坦,但塬边沟壑发育,并伸入塬区中部
破坏塬 面 ,除有 零 星分 布林 区外 ,植 被 稀少 ,水 土流 失较 严 重,塬、沟 相对 高 差一 般在 lOOm 左 右 ,最 高
>200m,地下水位埋深一般>lOOm,人畜饮水较困难,年均气温 9~12℃,年降水量 500~600mm,年无霜期
160~180d,≥10℃年积温 2700~3500℃,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不足,成为制约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
区实施粮一果结合生态农业模式 ,由于昼夜温差大 ,生产的水果品质极好 。发展水利灌溉是缓解干旱 的根本
措施,但由于水源不足,在一定时期内要减轻干旱危害,必须从多方面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并注意把当前利益
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目前应采取植树造林种草,涵养水源,改善农业气候条件;加强农 田基本建设,防止水
土流失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大力发展各种规模的蓄水 、引水工程 ,推广节水灌溉 ,如近年兴起 的“水窖工
程”,有计划地实施抽黄工程等,将该区建成该省第二大粮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
4 关中平原区
该区包括潼关、华阴、华县 、渭南、临潼、蓝 田、大荔 、蒲城、富平 、泾阳、三原、高 陵、兴平 、武功、扶风、岐山、风
翔、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礼泉、乾县、长安、西安、咸阳和宝鸡等27个县市,总土地面积 3.04万 km2,约占该省
总土地面积的 14.8%,是该省最重要的粮棉集 中产区,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全区海拔 360~700m,年均气温
12~14℃,年均降水量 540 750mm,年无霜期 190~210d,水利灌溉设施完善且水源较充足。该区生态农业模
式一是实施种一养一加结合模式,实行立体种植,间作套种,作物合理布局,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4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1卷
种植业为主结合发展农区养殖业如养猪、鸡、奶牛、肉牛等,提倡秸秆过腹还田,形成以农作物养畜禽,以畜禽粪
肥农 田的良性循环 ,并利用农畜产品发展挂面加工厂、粉条加工厂 、肉鸡加工厂、乳品加工厂 、果汁加工厂等加
工业,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二是实施产业化绿色食品生态工程模式,此模式适合城郊及距城市较近、交通便利
的地区,该省主要工厂和城市多集中于该区,副食品如菜、蛋、奶等需求量很大,且是商品性生产,急需建立副食
品生产基地,副食品生产 以设施栽培蔬菜为主,应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大规模
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同时建立奶畜、肉畜、禽蛋、水产养殖等生产基地,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如转基因技术、
航天育种技术生产高产优质无污染农产品 ,逐渐形成绿色食品开发产业化规模 ,如宝鸡市扶风县与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畜牧专家合作研究开发的“秦川牛”已形成规模化品牌肉牛产业基地,经济效益显著。
5 秦岭、大巴山区
该 区包括商洛地 区和安康地区的全部 ,汉 中市的略阳、宁强 、佛平 、留坝 、镇 巴,宝鸡市 的凤县、太 白等 24
个县 ,总土地面积 6.18万 km ,约 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 30%,自然条件较复杂 ,是发展林业和多种经 营条件
最好、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秦巴山区海拔高低悬殊,平均海拔多在 lO00m以上,并有很多 2000m以上的高
峰 ,河谷地带仅 200~600m,具 有暖温带 与亚热带 2个气 候特征 ,大 巴山区年均 气温 13~16℃ ,河 谷川道
≥10℃温度年 日数 210-230d,是该省热量资源较好的地区,年降水量 790~1200mm。秦岭高山区寒冷湿
润,年均气温 6~8℃,年降水量 800~950mm,年无霜期 120~180d,主要农业活动的低山、河谷和山间盆地
温和多雨,年均气温 11~14℃,年降水量 800mm,年无霜期 200~240d。秦岭、大巴山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
生产虽有差异 ,但改造利用措施和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大致相似。该 区生态农业模式一是实施林特产 品开发
生态工程模式 ,利用得天独厚的丰富水热资源、林业资源、无污染的山区生态环境等优势 ,大力开发 当地林特
产品如香菇、木耳、茶叶、人参、天麻等中药材以及核桃、板栗、柑橘、生漆、竹子等经济林产品,将生态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 ,建立稳定发展的林特产品基地。二是实施种桑一养蚕一蚕茧加工一体化模式 ,安康等地 自古 以
来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习惯 ,丝绸加工业有一定基础但规模较小 ,今后应在低山区及退耕地扩大种植桑树面
积,大力发展传统养蚕业和丝绸加工业,引进高新技术,使丝绸产品向高档化、精品化发展。三是实施农·林一
牧发展模式 ,该 区山地面积一般 占总土地面积的 80%~90%,河谷 和山间盆地约 占 10%~20%,“八 山一水
一 分 田”,河谷 山间盆地 占比例较小 ,坡耕地 比重 大而分散 ,约 占总耕地 面积 的 80%,且坡度多为 20。~40。。
该区应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多施有机肥,适当种植绿肥,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该区林地植被覆盖度达
70%~80%,是该省最重要的林区和木材产区 ,今后应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现象 ,25。以上 山坡地退耕还林还
草 ,封山育林 ,保护森林 良好 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农牧业奠定基础。该 区畜牧业较单一 ,以养牛为主,辅养猪
羊 ,饲草资源非常丰富,除耕地、林地外,占总面积 1/2以上的荒山草坡基本为灌丛、草丛所覆盖,四季常青 ,
应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 ,以缓和畜力不足和扩大肥源 ,支援平川和其他地区耕畜。
6 汉中盆地
该区包括汉中市的勉县 、南郑、汉 中、城 固、洋县 、西乡 6县 ,总土地面积 1.42万 km ,约 占该省总土地面
积的6.9%,区内平坝是该省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和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盆地以汉中附近最宽阔,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汉江横贯其中,不少支流汇集于盆地,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事业,海拔一般为 500
~ 700m,气候温暖湿润 ,年均气温 14~15℃ ,≥10℃年积温达4500~4800℃,年降水量750~900mm,年无霜
期达 235~245d,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该区实施种一养一沼物质循环利用生态模式,种植业在保持水稻、油菜
高产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和多熟制,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同时发展农区养殖业,主要包
括养猪 、鱼 ,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 ,解决农户生活能源问题 ,沼液沼渣作优质肥料肥 田。
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因此形成的
生态农业类型较多 ,各种模式共 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将有力地促进西部山
川秀美工程建设 的实施 。
参 考 文 献
1 胡人荣,余长义.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生态农业研究,2000,8(3):95-98
2 吴文良.我国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县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研究,2000,8(2):5-9
3 西北大学地理系<陕西农业地理》编写组.陕西农业地理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