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7种山慈菇药材的比较鉴别



全 文 :7种山慈菇药材的比较鉴别
阮小丽1 , 施大文 2
(1.杭州诺泰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8;2.复旦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0032)
  摘要 目的:对 7种山慈菇药材进行比较鉴别。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山慈菇药材的性状 、组织
构造和细胞形态等特征进行观察描述。结果:山慈菇药材的性状可从药材形状 、大小 、突出环节数 、有无心芽等特
征来鉴别;显微鉴别可采用有无大型黏液细胞 、草酸钙针晶长短 、导管种类及大小 、淀粉粒及脐点形状等特征作为
鉴别依据。结论:山慈菇药材在来源 、性状和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显著差别。
  关键词 山慈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07-1077-03
收稿日期:2009-11-04作者简介:阮小丽(1973-),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化学合成及药物制剂;Tel:0571-81522760, E-mail:shelyru2001@yahoo.com。
  山慈菇系兰科植物杜鹃兰 Cremastraappendicu-
lata(D.Don)Makino、独蒜兰 Pleionebulbocodioides
(Franch.)Rolfe以及云南独蒜兰 Pleione.yunnanen-
sisRolfe的假鳞茎 ,功能解毒散结 , 用于治疗淋巴结
核 、毒蛇咬伤等〔1〕。笔者深入到浙江 、四川山区等
地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民间作山慈菇使用的药材众
多 , 除现行药典规定的 3种兰科植物外 , 还有百合
科老鸦瓣 TulipaedulisBaker、丽江山慈菇 Iphigenia
indicaA.Gray、防己科金果榄 Tinosporacapilipes
Gagn以及马兜铃科箭叶细辛 Asarumsagitarioides
C.F.Liang等多种植物。目前对山慈菇的鉴别已
有过一些研究〔2, 3〕 ,但是笔者认为中药山慈菇的正
品确定尚需进一步探讨 ,故本文对山慈菇原植物的
调研及药材鉴别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报道 , 以期为山
慈菇的鉴别提供参考 。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光学显微镜(Nikon), 粉碎机 ,切片
机 , 固定液 。
1.2  材料 杜鹃兰 Cremastraappendiculata采自贵
州雷山县及四川峨嵋山 , 独蒜兰 Pleionebulboco-
dioides采自贵州雷山县及浙江天目山 , 云南独蒜兰
Pleioneyunnanensis采自贵州 , 老鸦瓣 Tulipaedulis
采自南京及江西 , 丽江山慈菇 Iphigeniaindica采自
云南鹤庆县 , 金果榄 Tinosporacapilipes购自贵州 ,
箭叶细辛 Asarumsagitarioides购自广东;以上植物
均由复旦大学生药教研组施大文教授鉴定 。
2  药材分布情况调研 对山慈菇药材分布区域情
况调研结果见表 1。
3  性状鉴别
3.1  杜鹃兰 假鳞茎入药。呈不规则扁球形 ,高
1.8 ~ 3 cm, 膨大部直径 1 ~ 2 cm。顶端渐突起 , 有
叶柄痕 ,其旁或有花葶痕;基部呈脐状 ,有须根痕 。
 表 1  山慈菇药材分布区域情况调研结果
药材 收集地 样品数
杜鹃兰 上海 ,江西 , 南京 ,四川 8
独蒜兰 江西 ,山西 , 成都 ,浙江 , 北京 ,苏州 ,湖北 , 云南 ,上海 , 贵州 15
云南独蒜兰 贵州 2
老鸦瓣 安徽 ,陕西 , 南京 ,新疆 , 福建 ,湖北 ,江西 7
丽江山慈姑 云南 1
金果榄 贵州 ,江西 3
箭叶细辛 广东 2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 , 凹凸不平 , 有皱纹与纵沟;
膨大部多数有三条微突起的环节 , 故民间有称三条
箍;节上有时具鳞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维管
束。质坚硬 , 难折断 , 断面灰白色 , 略呈粉质。加
工品表面浅棕色 , 断面黄白色 , 角质。气微 、味淡 ,
带黏性。
3.2 独蒜兰 假鳞茎入药。呈长颈瓶状 , 高 1 ~ 2
cm, 膨大部直径 1.5 ~ 2 cm。上部尖 , 有一环状齿
纹;下部呈盘状 , 盘底有众多须根痕 。表面浅黄或
棕黄色 , 具纵沟及皱纹;凸起环节 1 ~ 2或不明显。
质坚硬 , 难折断 , 断面黄白色 , 略呈粉质。加工品
断面角质 。气微 、味苦 , 带黏性 。
3.3 云南独蒜兰 假鳞茎入药。呈瓶状 , 高 2 ~
3.5 cm, 膨大部直径 2 ~ 3 cm。顶部有一杯状环。
表面棕褐色 , 凹凸不平 , 有扭曲的纵沟 , 且有众多
须根痕 , 有 1 ~ 2条微突起的环节或不明显。质坚
硬 , 难折断 , 断面灰白色 。加工品断面角质 。气
微 、味苦 , 略带黏性。
3.4 老鸭瓣 鳞茎入药 。呈卵状圆锥形 , 高 1 ~ 2
cm, 直径 0.5 ~ 1 cm。顶端渐尖 , 基部圆平 ,中央凹
入;一侧有纵沟 , 自基部伸向顶端 。表面黄白色或
·1077·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7期 2010年 7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0.07.022
粉白色 ,光滑 。质硬而脆 , 断面白色 , 粉质 , 内有一
圆锥形心芽 。加工品表面呈浅黄或淡棕色 , 断面呈
角质。气微 ,味淡 。
3.5  丽江山慈菇 鳞茎入药。呈不规则短圆锥
形 , 高 1 ~ 1.5 cm, 直径 0.7 ~ 2 cm。顶端渐尖 , 基
部常呈脐形 , 凹入或平截;一侧有纵沟 , 自基部伸
向顶端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 , 光滑。质坚硬 ,
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 , 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
而微麻 。
3.6  箭叶细辛 全草入药。全草常卷曲成团;根
状茎呈不规则圆柱状 , 有短分枝 , 长 1 ~ 10 cm, 直
径 1 ~ 4 cm;表面灰棕色 , 粗糙;环节明显 , 下部节
间较短 , 上部节间较长 。根细长 , 密生节上 , 长 6
~ 20 cm, 直径约 1 mm, 表面灰黄色 , 常有细密纵
皱纹 , 质脆易断 , 断面黄白色。叶有长柄 , 15 ~ 30
cm, 叶片卵状心形或肾形 , 全缘 , 先端急尖或钝 ,
长 4 ~ 9 cm, 宽 5 ~ 13 cm, 表面淡绿色。气辛香 ,
味麻辣 , 有麻舌感。
3.7  金果榄 块根入药 。呈不规则圆块状 , 高 5
~ 10 cm, 直径约 3 ~ 5 cm。表面棕褐色或淡棕色 ,
具众多皱纹 , 凹凸不平 , 有时可见横长的皮孔 。质
坚硬不易击碎 , 横断面黄白色 。气无 、味苦。
4  显微鉴别
4.1 杜鹃兰 表皮细胞 1列 ,扁平 , 其内为 2 ~ 3
列浅黄色厚壁细胞;再向内为大型类圆形薄壁细
胞 ,含粘液质和淀粉粒 , 近表皮的薄壁细胞多含草
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 , 约 15个 , 散在。粉末
浅棕色;具大型黏液细胞 , 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 针晶
长 50 ~ 100μm;螺纹或网纹导管长 25 ~ 100μm;直
径 25 ~ 50 μm;淀粉多已糊化 , 充满整个薄壁细胞 ,
未糊化淀粉粒长圆形 , 单粒 , 长 15 ~ 25 μm, 直径 12
~ 55μm;脐点多成点状。见图 1-A,图 2-A,图 3。
4.2 独蒜兰 表皮细胞 1列 ,类圆形 , 排列紧密 ,
其内为宽广的薄壁组织;有大型黏液细胞;薄壁细
胞内含淀粉粒;维管束外韧型 , 约 40个 , 散在。粉
末浅棕色;具大型黏液细胞 , 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
针晶长 40 ~ 50 μm;螺纹导管长 40 ~ 80 μm, 直径
12 ~ 50μm;淀粉粒少数 , 三角形 , 单粒 , 长 20 ~ 50
μm, 直径 25 ~ 75 μm;脐点多成三叉状 、星状或裂
隙状 。见图 1-B,图 2-B。
4.3 云南独蒜兰 表皮细胞 1列 ,类圆形 , 排列
紧密 , 其内为宽广的薄壁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 众
多 , 约 150个 , 散在 。粉末浅棕色;具大型黏液细
胞 , 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 针晶长 50 ~ 100 μm;螺纹
或网纹导管 , 长 40 ~ 225 μm, 直径 25 ~ 45μm;淀
粉多已糊化 ,充满整个薄壁细胞 ,未糊化淀粉粒为
图 1 山慈菇药材横切面简图(×5)
A.杜鹃兰 B.独蒜兰 C.云南独蒜兰 D.老鸦瓣
图 2 山慈菇药材粉末图(×240)
A.杜鹃兰 B.独蒜兰 C.云南独蒜兰 D.老鸦瓣
1.导管 2.淀粉粒 3.草酸钙针晶 4.薄壁细胞(内含糊化淀粉粒) 5.石细胞
·1078·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7期 2010年 7月
图 3 杜鹃兰维管束详图(×70)
1.韧皮部 2.木质部
圆球型单粒 , 直径 5 ~ 25 μm;脐点多成点状或人字
形 。见图 1-C,图 2-C。
4.4  老鸦瓣 表皮细胞 1列 ,类圆形 , 排列紧密 ,
其内为宽广的薄壁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 约 6个 ,
散在。粉末浅黄色;螺纹导管长 60 ~ 100μm, 直径
12 ~ 50 μm;淀粉粒众多 , 单粒 , 多为类三角形 , 也
有梨形 、椭圆形 ,长 15 ~ 60 μm, 宽 15 ~ 50 μm;脐
点形状多样 , 点状 、人字形 、三叉状 、星状或裂隙状 。
见图 1-D,图 2-D。
4.5  丽江山慈菇  表皮细胞 1列 ,扁平 ,切向排
列 , 其内为宽广的薄壁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 约 15
个 , 散在。粉末浅黄色;螺纹或网状导管长 55 ~
125μm, 直径 15 ~ 30 μm;淀粉粒众多 , 多数单粒 ,
偶见 2、3分粒组成的复粒 , 圆形 、类圆形或盔形 ,
直径 6 ~ 20 μm;脐点形状多样 , 人字形 、三叉状 、点
状或弧状。
4.6  箭叶细辛 粉末棕褐色;可见油细胞;多厚
角细胞 , 近正方形 , 边长约为 25 μm;栅栏组织数
列 , 下为宽广的海绵组织;淀粉粒众多 , 多数单粒 ,
偶见 2、3分粒组成的复粒 , 半球形或盔形 , 直径 6 ~
24μm;脐点点状 、人字形 、三叉状 、点状或裂隙状。
4.7  金果榄 粉末深棕黄色;石细胞类圆形 , 直
径 20 ~ 50 μm, 孔沟明显 , 层纹少数可见;导管缘
纹 、梯纹或网状 , 长 50 ~ 125 μm, 直径 12 ~ 40μm;
淀粉粒众多 ,多数单粒 ,偶见 3分粒组成的复粒 ,
半球形或盔形 , 直径 6 ~ 30 μm;脐点人字形 、星状 、
圆点状或裂缝状。
5 讨论
5.1 山慈菇的来源相当复杂 。除了药典中收集的
杜鹃兰 、独蒜兰及云南独蒜兰之外 , 《中国药学大辞
典》将老鸦瓣作为山慈菇收载 〔4〕。笔者经本草及实
地考证认为该收载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 。远至宋
代 , 老鸦瓣已开始作为山慈菇使用 , 宋 《大观本草 》
中记载有一种产于湖南永州的山慈菇 , 根如小蒜。
从明代开始 ,本草对山慈菇的描述更偏向于老鸦瓣 ,
《本草蒙筌 》云:“山慈菇根 , 味辛苦 , 有小毒;初春
萌檠 , 叶似韭菜 , 长青;二月开花 , 状似灯笼 , 色
白”。该描述与老鸦瓣极为相似。李时珍虽将山慈
菇与石蒜的形状有所混淆 , 其对山慈菇的描述也偏
向于老鸦瓣:“山慈菇 , 处处有之 , 冬月生叶 , 似水
仙花之叶狭 ,二月中抽一茎 , 如箭杆 , 高尺许 ,茎端
开白花 , ……三月结子有三棱 , 四月苗枯 , 即掘其
根 , 状若慈菇与小蒜 , 迟则苗腐难寻也 , 根苗与老
鸦蒜极为相似 , 但老鸦蒜无毛 , 慈菇有毛壳包裹为
异尔 , 用之去毛壳”。 《质问本草 》中记载山慈菇为
“释名朱菇 , 与石蒜相似 , 唯石蒜叶上无毛 ,
……”, 其附图与老鸦瓣极为相似。
5.2 随着中药界对山慈菇药用价值的深入认识 ,
对山慈菇药材的需求将增加 , 但因目前山慈菇资源
枯竭 , 其流通及混用情况将更复杂 。掌握有效的山
慈菇鉴别方法将成为山慈菇应用及研究的首要任
务 , 以便于最终确定山慈菇的正品及找到合适的代
用品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S] .一部.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628.
[ 2] 何顺志 , 陈俊华.五种山慈菇的显微鉴别 [ J] .中药材 ,
1986, 9(1):32-33, 45.
[ 3] 张星五 .山慈菇及其混淆品鉴别 [ J] .中药通报 ,
1982, 7(5):14.
[ 4] 世界书局 .中国药学大辞典 [ M].北京:北京人民医学
出版社 , 1956:130.
《中药材 》杂志为美国 《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期刊
·1079·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7期 2010年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