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吴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全 文 :图 1 与醇沉法、直接过滤法比较直观分析图
从絮凝效果的角度分析,壳聚糖絮凝法和醇沉法对于提取液
的除杂纯化效果较之直接过滤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具有更低
的吸光度保留率、更低的得膏率,经除杂后的提取液澄清度具有
显著提高。而壳聚糖絮凝法能够保留提取液中的大部分多糖类
成分,其保留率在 95%以上,而醇沉法无法保留多糖。综上所
述,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及絮凝效果两方面因素,壳聚糖絮凝法作
为一种新型的除杂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3 讨论
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确定出壳聚糖絮凝的最佳工
艺,使得壳聚糖分子可以在提取液中有效地与杂质分子进行接
触,利用其独特的双重除杂结构与杂质分子形成絮状物,微小的
絮状物逐渐结合形成密实的絮状沉淀,通过高速离心等方式将杂
质去除,与传统的醇沉法除杂比较,具有有效成分保留率高、处理
后提取液澄明度高、稳定性强、价格便宜、适宜工业生产等不可比
拟的优点。
通过实验可知,无论是壳聚糖絮凝法还是醇沉法,均会对提
取液中的有效成分造成损失,与原提取液相比,其成分谱发生了
变化。这显著体现在提取液中的有效物质如果为酚酸类物质,其
结构性质与杂质鞣质相近,会与壳聚糖分子的游离氨基结合而有
损失,通过调节提取液的 pH 值,可以使酚酸类物质的保留率提
升,但扔有损失,在以后使用壳聚糖絮凝法作为中药提取液的澄
清工艺时,应该引起注意,可继续深入探究更适宜的壳聚糖絮凝
条件,提高酚酸类物质的保留率[9,10]。同时,经由壳聚糖絮凝后
的提取液,其在药理作用上的变化,也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 军,陈顺如,李晓军,等. 壳聚糖絮凝沉淀工艺糖对维康浸膏剂
疗效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2,54(5):901.
[2] 孙 姣,秦 莉,李桂水,等. 壳聚糖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絮凝
除杂效果研究[J]. 中草药,2013,44(2):174.
[3] 楚笑辉,唐路梅,夏新华. 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纯化乙
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对比[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7(21):
1.
[4] 代晓丽,张 伟. 壳聚糖作为药用辅料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4,15(11):210.
[5] 刘艳明,王雪芳,王 东. 丹酚酸 B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与大鼠心脏
缺血 /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17(4):1.
[6] 白 研,周娉婷,潘杰谦,等.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选择性絮凝双黄连
水提取液的工艺研究[J]. 中草药,2013,44(13):1761.
[7] 孙 星,盛华刚,张 超,等.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葛根芩连汤中黄
酮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
(20):12.
[8] 贾美娜,陈涛,李 进. 壳聚糖在丹芪偏瘫胶囊中的应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7):177.
[9] 吴大章,刘世琪,吴品江,等. 丹参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J]. 中
草药,2009,39(6):889.
[10] 朱 宁,张艳艳,高亚男,等. 丹参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J].
中成药,2008,30(10):1439.
国药鉴别
收稿日期:2016-01-06; 修订日期:2016-04-20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中心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忠华(1973-)男(汉族),江西余干人,长江职业学院副教授,
执业药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药开发及药学教学工作.
大吴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朱忠华1,肖梦媛2,王 波1,罗 超1
(1.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目的 对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L. f.)Kitam.)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大吴风草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且呈弯曲折皱状,叶下表面有大
量的不定式气孔,叶栅栏组织排列成二层,叶柄表皮细胞内布满油滴且散有气孔;根状茎中根迹维管束排列成一环;花粉
粒为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布满刺状纹饰;只有梯纹导管,根茎处的绒毛呈笔直状。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定大吴风草的依
据。结论 为大吴风草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吴风草;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6. 11. 037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6)11-2660-03
大吴风草 Farfugium japonicum (L. f.)Kitam.是原产中国东
部一些省份及日本,属于菊科(Compositae )大吴风草属(Farfugi-
um Lindl.)的植物,又名橐吾[1]。喜在林下或林边阴湿地,溪沟
边,石崖处生长,也是民间人们栽培在庭院观赏植物。喜半阴和
湿润环境;怕阳光直射;对土壤适应度较好,以肥沃疏松、排水好
的壤土为宜。福建、浙江一带人们常用大吴风草的全草及根可入
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瘰
疬,跌打损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张勇等[2]对大吴风草
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得到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萜类(倍半萜、
二萜、三萜)、酚类、生物碱类、甾体类以及脂肪酸类等;并具有广
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对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作用以及
杀螨除虫作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大吴风草的文献资料进行检
索,但未见大吴风草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研究报道。在《福建
民间草药》和《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都有大吴风草收录,且在浙
江、福建两省的民间大吴风草使用量大,其分布也广泛。因此本
·0662·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年第 27 卷第 11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6 VOL. 27 NO. 11
文对大吴风草的植物性状和显微鉴别进行研究,为大吴风草的生
药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2015 年 6 ~ 9 月采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清江山水小区内,
经笔者鉴定为大吴风草 Farfugium japonicum (L. f.)Kitam.的全
草,标本存放于长江职业学院(西校区)中药鉴定室。SONY数码
照相机(1410 万有效像素,4 倍光学变焦,26mm广角焦距),不锈
钢双面刀片(白金涂层,上海吉利有限公司),ZSA0745 型体视显
微镜(重庆澳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UB100i生物显微镜(重庆澳
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分别采用马铃薯包埋徒手切片法、粉末制片法、表皮撕裂法。
2. 1 基源鉴定 大吴风草 Farfugium japonicum (L. f.)Kitam.为
菊科(Compositae)大吴风草属(Farfugium)植物,多年生草本植
物。全株密被的淡黄色柔毛,异形叶,花轴上叶为线状披针形,基
生叶叶片肾形,叶序 1 ~ 3,具有长柄,柄长达 30 cm,基部扩大为
短鞘的抱茎状,鞘内被密毛,先端圆形,全缘或有小齿至掌状浅
裂,基部弯缺宽,叶片较厚,几乎革质,两面幼时被灰色柔毛,成长
后脱毛;根状茎较粗壮,直径达 2. 3 cm,呈结节状。花葶高达 60
cm,头状花序辐射状,花序梗长 2 ~ 13 cm,被毛;总苞钟形背部被
毛,内层边缘褐色宽膜质。舌状花 8 ~ 13 片,管状花多数,黄色;
瘦果圆柱形,长达 7 毫米,表面有 10 条纵行的肋,表面被有短
毛[1]。见图 1。
A.植株 B.花序 C.根状茎 D.基生叶 E.花序轴上的叶
F.唇形花冠 G.管状花冠 H.成熟的果实
图 1 植物形态
2. 2 显微鉴别
2. 2. 1 基生叶柄的横切面图 叶柄的横切面一般呈半圆形,向茎
的一面凹下,背茎的一面凸出。叶柄的最外面为一层表皮,表皮
附有非腺毛,且覆盖有蜡被;表皮以内为皮层,靠近表皮大约有 4
~ 5 层细胞排列较紧密而整齐,皮层有 8 个维管束,其中 7 个维
管束排列成一环,环中有一维管束。见图 2。
2. 2. 2 基生叶柄表皮撕裂法的显微图 叶柄表皮细胞大约成长
方形,表皮覆盖了黄色的油滴,在其叶柄表皮也散有少量气孔。
见图 3。
2. 2. 3 基生叶的横切面显微图 大吴风草叶上表皮及下表皮都
是由一层细胞组成,在其上下表皮上都可见覆盖了非腺毛;其栅
栏组织排列成两层。见图 4。
1.非腺毛 2.表皮 3.皮层 4.木质部 5.韧皮部
图 2 叶柄的横切面详图
1.油滴 2.气孔
图 3 叶柄表面图
1 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维管束 4.海绵组织 5.下表皮 6.毛茸
图 4 叶横切面详图
2. 2. 3 基生叶下表面撕裂法的显微图 表皮细胞为长方形,表皮
上覆盖有大量的非腺毛,表皮上气孔为不等式。见图 5。
图 5 叶表皮图
·1662·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6 VOL. 27 NO. 11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年第 27 卷第 11 期
2. 3 根状茎的横切面体视显微图及简图 大吴风草根状茎横切
面呈圆形,皮层占整个面的 1 /4,紧贴皮层的是散在的根迹维管
束明显,且排列成一较规则圆环,髓部宽广,占整个横切面的3 /5。
见图 6。
2. 4 根的横切面图 根横切面皮层为 1 ~ 3 列表皮细胞,排列紧
密,略呈波形弯曲,有的突出,伸长成为根毛。皮层外部为 10
层左右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由 12 层左右细胞组
成,木质部被韧皮部包围,两者之间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束呈
星状间隔排列在中柱内,中央为髓部。见图 7。
1.木栓层 2.韧皮部 3.木质部 4.侧芽 5.髓部 6.皮层
图 6 根状茎的横切面体视显微图(A)
和根状茎横切面简图(B)
1.髓部 2.木质部 3.形成层 4.韧皮部 5.皮层 6.表皮
图 7 根的横切面详图
2. 5 大吴风草全草的粉末水合氯醛透化显微 粉末黄绿色。薄
壁细胞细胞为椭圆形;导管为梯纹;花冠的附属物带刺;花粉粒椭
圆形,三孔沟,表面布满刺状纹饰[2];气孔为不定式;非腺毛为弯
曲折皱状,根茎处的绒毛为笔直状;纤维束。见图 8。
A.花粉粒 B.花冠附属物 C.导管 D.导管 E.气孔
F.非腺毛 G.薄壁细胞 H.绒毛 I.纤维束
图 8 大吴风草全草粉末图
3 结论
通过对大吴风草根、叶柄及叶形态、性状、显微进行了系统的
研究,大吴风草为异形叶,叶柄表皮中富含油滴,叶柄中有 8 个维
管束,嫩叶上布满非腺毛,大吴风草的叶的栅栏组织排列成二层;
根状茎呈结节状,其横切面和见髓部宽广,根迹维管束排列成一
环;根中维管束单一。大吴风草粉末中可见气孔为不定式;花粉
粒为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布满刺状纹饰;只有梯纹导管,叶的
非腺毛呈弯曲折皱状;根茎处的绒毛呈笔直状。
以上特征明显,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大吴风草的显微鉴
别。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4.
[2] 张 勇,曾 鹏,贾 琦,等.大吴风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
展[J].中草药,2012,5:1009.
[2] 刘建全,何亚平,孔宏智.大吴风草属、假橐吾属花粉表面纹饰及其
分类学意义[J].西南植物学报,2002,22(1):33.
·2662·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年第 27 卷第 11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6 VOL. 27 NO.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