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鲜大青木叶汁治疗乙型脑炎



全 文 :了 “ 但头汗出 ” , 虽然字眼一样 , 而其实揭示
不同的病机 。 第 1 1 条是太阳 中风误用火劫 发
汗 , 致阴阳俱虚竭 , 不能全身作汗 , 故 “ 但头
汗出’ 一 。 第 13 6条大陷胸汤证中的 “ 但头汗出 ” ,
是由于水气不得外越 , 上蒸于头所致 . 第 13 4条
与邵 6条所述之 “ 但头汗出 , ” 是因为湿热郁燕
于上 。 而第 2 28 条则揭示胸中邪热上燕 。 第 147
条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 “ 但头汗出 ” , 是由于
气机不畅 , 阳 气不能宣发 , 郁而上蒸造成 。 第
21 6条指出阳 明病热入血室 , 热气燕腾于 内 ,
损伤血分 , “夺血者无汗 ” , 故 . 但头汗出 . ,
而不能全身作汗 。
汗症既能揭示病机 , 是也能指导用药 。 如
第 38 条特意列出 “ 脉微弱 , 汗出恶风 ” , 与 “脉
浮紧” , “ 不汗出而烦燥” 形成强烈对比 , 告
诫见有前症者不可与服大青龙汤 。 第 17 0条 “ 伤
寒脉浮 , 发热 , 无汗 , 其表不解 , 不可与白虎
汤 。 ” 第 2 24 条 : 知 明病 , 汗出多而渴者 , 不
可与猪等汤 。 ” 均是有意识地用汗症来揭示病
机指导用药的 。
五 、 汗症充当鉴别证
《 伤寒论 》中有多处利用汗症来作为鉴别
证候要点 , 如下表所示 :
病 证 鉴肘任之一
又 , 第23 0条指出少阳 与阳 明合病 ,服小柴
胡汤后 “ 身裁然汗出而解 ” , 以及五荃散方后
注中说服药后 “ 汗出愈 ” 的汗 , 则是经治疗而
得出的汗 , 与前述的汗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 它
既不是病证和症状 , 又不是病理产物 , 而是祛
邪的结果 ,是病邪的载体 , 是病体康复的信息 ,
汗出无汗证汤枝黄麻桂太阳病
汗出无汗
啼 证
太阳病项背
强肌证
麻 黄 汤 证
葛 根 芬 连 汤 证
小 青 龙 汤 证
桂枝杏子厚朴汤证
桂枝加葛 根汤证
葛 根 汤 证
汗 出
无 , 汗


头汗出
无头汗
病阳阴
六 、 汗是治病的手段和结果
一 ( 伤寒论 } 第 46 条 : “ 太阳病… …表证仍
在 , 此当发其汗 。 ” 第 51 条 : “ 脉浮者 , 病在
表 , 可发汗 , 宜麻黄汤 。 ” 第 n 6条 : “ 脉浮 ,
宜以汗解… … 。 ” 第 1 41 条 : “病在阳 ,应 以汗
解之 · ·一 。 ” 这一系列的论述 , 都充分说明了
汗是一种治病的手段 。 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和
有汗的表虚证 , 都可用发汗的药物 , 使病体出
汗而愈病 。 取汗可治外感 , 也能治内伤 。 如荣
卫不和之 自汗证 , 先其汗出之时服桂枝汤复发
其汗 , 使汗出而荣卫和谐而止汗 。
只川中日 1 . 8 7 年第 8 拍
鲜大青木叶汁治疗乙型脑炎
福建清流县医院中医科 罗汉中
近几年来笔者用鲜大青木叶打烂绞汁内服
治疗乙型脑炎 , 对解除高热有显著的作用 , 通
常用药两三天即能退热 。 我们治疗此病除西医
常规用支持 、 对症疗法外 , 中医则单纯用鲜大
青木叶汁内服 , 收到 良好的退热效果 。
制法与用量 : 取新鲜大青 木叶 4 0 0克 , 洗
净 , 分两次放石臼治捣烂 , 纱布过滤 , 绞汁内
服 (不得煎煮) ,昼迷者用鼻饲法 ,上为一 日量 。
病例: ’ 一 杨 x X , 男 , 7 岁 。 19 8 4年 7 月 7
日下午入院 , 住院号 3 7 8 17 。 患病已四天 , 头痛
发热不退 , 今天上午 9 时许 , 突发四肢抽搐 ,
双眼上翻 , 牙关紧闭 , 神志昏迷 , 大便两天未
解 , 尿短赤 , 舌质红 ,舌苔薄黄而干 , 脉浮数。
体温 39 . 4 ℃ , 握拳 , 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
颈稍抵杭 , 腹壁反射及提攀反射 (左侧 )消失 ,
克氏征 ( + ) , 巴氏征 ( 十 ) , 布氏征 ( + ) ,
欧喷氏征 ( 十 ) 。 脑脊液检查 : 无色 、 清 , 蛋
白阴性 , 糖 1 ~ 5阳性 , 白细胞 39 个 /毫米 ` ,其
中单核 19 , 多核 20 。 血液检查 : 白血球 l 7 5 o 0’
中性91 舜 。 西医诊断 : “ 乙型脑炎 (重型 ) ” ,
中医辨证 : 暑温邪陷营血 , 热入心包 。 治疗 :
①西医用支持 、 对症疗街 给降低颅压 、 输液等处理 。 ②中医单纯用鲜大青木叶 ( 用量法同
前 ) , 两天后体温降至 37 ℃ , 随之神志转清 ,
为巩固疗效, 续服三天 ,痊愈出院 , 无后遗症。
【讨论】鲜大青木叶汁性味苦条 无毒 ,
功能清热解毒 、 凉血 , 祛风除湿 。 乙脑属暑温
病毒引起的疾病 , 常见高热不退 , 神昏抽搐 。
大青木叶汁对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显著 。 对暑
温夹湿 , 舌苔白或略兼白腻者仍可应用 。 如果
夹湿而兼有痰声晚液 , 痰涎奎盛者则不宜用 ,
偏虚寒型者禁用 。
大青木叶是马鞭草科翻桐属植物木本大青
一 挂, 一
口其针开冷
一 在 《金殷要略 》痉
湿喝病篇, 有这样一个
条文 : “ 太阳中喝 , 发
热恶寒 ,身重而疼痛 ,其
脉弦细乳退广小便钮 ,
潜瓣然毛耸 , 一争足 逆
,小有劳 ,身即热 ,
盲立
汗 f ’厕搏夔攀
、 芳发
恶寒甚 , 一加温
则发热甚, 数下之则淋
甚 。 ” 张石顽曾说 : “ 此
段经文 , 本无方治 , 东
垣特立清暑益气汤 , 足
补仲景之未逮 ` ” 少 《伤
寒论选录 》也说拦徐戎
曰 ,此条无治法 , 东垣以
清暑益气肠主之 , 所谓
发千古之秘也 . ” 必 但也
有~ 些援象特一对间看
法 , 如沈目南牲带金厦
浙江上县皮中医院柴元
太阳踢中用清暑益气汤商兑
要略注 》说 : ,当用 辛 凉甘 寒 。 ”⑧喻嘉言在
《 医门法律 》说 :
针 , 许则伤其阳奋
内攻 , 故禁之也 。
“ 仲 丫景 于 、中 ’喝 , 一禁汗下温
下则伤其阴, 温今吻引次热
而其用药奋但 取 甘寒 生津
玺鹭》黑恕留赢荔黔一 t嚣蘸欲霎奎几森霎警豁纂号
时 , 采录了这奋条文 , 并认为 “ 细按此证 , 恰
可与清暑益气汤 。 , 对沈目南的观点 , 则知以
驳评 , 说 : “ 辛凉甘寒 , 实于此证不音。 盖身
重疼痛, 证兼寒湿也、 即有南自注 , 一翔爱热恶寒身重疼痛犷其脉弦细礼迟 , 内餐而兼阴龄之
变也 。
阴湿 ,
岂有阴湿而用甘寒柔以济柔之理? 既日
岂辛凉所能胜任 , 不待辨而自明 。 一 ” 但
王孟英认为 : “ 观此治法之三禁
立方 , 1苗材寒撤热存津之当用 ,
, 则仲豪虽未
已不讨 言 喻
, 、 “ , . . `尸 , , 日、
~ ~
, 、 产 . 、 沪 , 以“ 勺 喃益, 、 J .曰 、 沪 . 洲`产州、 产侧、 J气“ , 廿、 . , 尹叭日咚` ` 户扣沪 ,
的川 。 学名 c l袱碑 。润 r o n
T ur
。 z 。 「地方名一 : 野地 J冷,
C犷rt Up卜贝蛋u 组
山皇后 、 路边青 、 臭大青 。
叶对生 , 长 4 ~ 6 厘米 ,
生于低丘陵地的草丛中 ,
土中。
士卜地骨皮 、 鸡骨达 、
本品为落叶小灌木 、
宽2 . 5~ 5 . 5厘米 , 野
尤多生于公路边黄泥
矣 , 赵氏方氏, 主以白虎加人参汤 , 殆从三阳
合病 , 比例而出 , 似亦近理 。 ” 又说 : “ 细玩
经文 , 可见其为热炽津枯之候 , 虽身重恶飘岂可再投清暑益气汤等辛温燥烈 , 重劫其律与夜
乎 。 ” 、 ⑥ 但孟英著不及 《 温病 条 辨 》 流传 之
广,一初学者只知此条当主以清暑益气汤 ; 积学
之士虽知·医界对此有不同意见 , 但亦多以吴氏
之学为宗 。 有识之士 , 有见子此 , 乃时此进行
抨击 , ·如沈仲圭先生 , 彼虽崇尚叶吴之学 , 但
对此大有意见 , 故特撰文批评说: ` 东垣所定
清暑益气汤 , 真离经叛道之方也 , 盖方中升 、
葛之升 , 茂 、 术之补 , 青锢邪增热之品 , ’若持
此温补中州之弥 治暑热弥漫之症 , 吾恐一剂而病危 , 再剂而人夭 , 操刀杀人 , 罪将安归 :
奈何高叨如若顽、 鞠通 ,不加订正 ,反加采用 ,
柜震子大医之名 , 而并信其方耶? 善夫徊溪之
言日 , 清暑益气汤 , 杂出不伦。 ” ⑦ 贾绝清对
此种观点表示赞同, 故他在驳议 《温病条辫》
上焦篇二三条时引录了王 盖 英之论 , 并 加按
说 : “ 沈氏目南 , 亦有甘凉甘寒之议 , 鞠通自
注 , 谓证兼阴湿 , 而疑甘凉甘寒之不可用 , 实
与经 、件相反 。 又按: 如果发热恶寒 , 身重疼痛 ,
手足逆冷 , 确系证兼阴没者 , 亦宜以白虎汤 ,
酌加桂枝 , 或苍术 、 厚朴之类 , 清暑益气汤殊
属不合 , 学者勿为所 误。 ” ⑧ 宫曙园有鉴 “ 世
之读吴氏书者多 , 恐靡音乱正 ” , 特地写了卜一
篇 《 评太阳 中喝与清暑益气汤 》 , 说 : “ 太阳
主通体之阳 , 伤之者不独于寒 ,暑亦能中也 。 ”
“ 太限中喝者 , 酷暑骤中入阳也… … 乃东垣、
石顽 、 鞠通辈 , 必欲以杂乱之清暑 益 气汤 予
之 , 意何居乎 ? 石顽沼因暑而伤风露之邪 , 鞠
通以为兼有阴湿之变 , 二家于中喝之义 , 且未
了解 , 无惑乎用药鲜当也。 ” 。 总之 , 这一回
题 , 注家人言言殊 , 迄今未取得一致认识 , 看
起来好象疑莫能明 、 很复杂 。 但说穿了其实很
简单。
二 4 . 根据桂林 一占本 《 伤寒朵痛论 》 , 此条
哪数下之则淋甚 ” 之后 , 尚 .仃 “ 自虎加钵枝人
参芍药汤主之” 一句 , 其方为: 知毋六两 , 石
膏一斤 , 炙甘 一草二两 , 粳 米六台 , 桂枝 , 两,
人参三两 , 芍药二两 。 在罗初竹手抄本未行世
之前 , 诸家所见者系王氏从嗽注中 发 见 之 残
本 , 故各凭揣度膝测 , 致议论纷纷 , 待抄本问
世, 真相大白 , 如仍登此不顾 , 继续 “ 各承家
一 。 毛~ · 旗州币班 ! 协色 7 早察母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