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浙江农业学报 Ac r aAg ri e o l`u re aZ he j勿。 g e s nO 7 (3 ) :1 3 7一 1 7 7, 一9 9 5
浙江省不同时期二棱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赵理清 陆美琴 黎 侠 杨文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杭州 3 10 0 2 1)
提 要 : 本文对浙江省 30 多年来 (60 年代以来 ) 不同时期生产上种植的有代表性的二棱大麦品
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籽粒产量平均每 10 年提高 8 . 1 % , 经济系数从早期
品种的 0 . 4 61 提高到 近期品种的 0 . 56 4 , 生物产量近期品种低 , 分典成秘率和有效穗数近期品种
高 , 每穗粒数 、 千粒重 、 单穗粒重近期品种低 , 株高趋向矮化 、 抗倒性增加 , 最后三叶面积变
小 , 生育期缩短 、 熟期趋早 .
关键词 : 二棱大麦 ; 农艺性状
P e r of r m a n e e o f m a i n a妙 o o o m ie e h a r a e t e r s o f t w o一 r o w e d b a r l e y e u l t iv a 邝 i n Z h e ij a n g a t di f e r e n t s t a g es :
Z h a o L iq i n g
,
L u M e iq in
,
L i X ia & Y a n g W
e n x i n ( C r o p B r e e id n g a ” d C u l t zv a zi o 月 火es e a r e h nsI z zr 。之e
Z h e沁 n g A e a de 川夕 o f A g r ic “ l l o r a l S e le n c e s , 万口叮 z h o “ 3 10 0 2 1 , P . R . hC i朋 )
A b s tr a e t : M a i燕 a g r o n o m ie e h a ar e t e r s w e r e s t u d ie d w iht t e n r e P er s e n t i n g tw o 一 r o w e d b a r ]e y e u l t iv a sr
(H o r de u m 而 t ze h o m L ) in Z h e ji a n g a t d ife r e n t s t a g e s d u ir n g [h i r t y y e a r s . I t s h o w e d th a t m o d e r n e u l t i v a r s
y ie ld ed m
o r e t h a n o ]d o n e s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in e r e a s e o f g ar i
n y ie ]d w a s o f s
.
l l %
e a e h t e n y e a r s ; H a vr e s t
in d e x i n e r e a s ed fr o m 0
.礴6 1 o f o 1d e u l t iv a r s t o 0 . 5 64 o f m o d e r n o n e s : M o d e r n e u l t i v a r s h a d h ig h e r P e 代e n -
t a g e o f e a r b e a r in g t i l le sr a n d n u m b e r o f p r o d u e t iv e e a r s
,
b u t 山 e y h a d lo w e r b io ]o g ie a l y i e ]d , k e rn e l n u m ·
b e r an d k
e r n e l w e ig h t p e r e a r a n d 1 0 0 0 k e rn
e l w e i g h t
.
W i t h t h
e r e p一a e m e n t o f e u l t iv a r s , t h e p la n t b ce a m e
s h o r t e r a n d m o r e r e s i s t a n t t o ]o d g in g
, th e a re a o f u p p e rn z o s t th r e e le a v e s b e e a m e s m a l le r
, a n d t h e g r o w ht
p e ir o d w a s s h o rt e n e d a n d m a t u r in g d a t e b ce
a m e e a r l ie r
.
K e y w o r d s : T w o一 r o w e d b a r le y ; A g r o n o m i e e h a r a e t e r
6 0 年代以来 , 浙江省生产上栽培的大麦
品种 , 早期以多棱大麦为主 , 以后二棱大麦
逐步扩大 , 19 74 年起二棱型大麦成为我省
大麦主要栽培类型 , 二棱大麦的老品种不断
被新品种所更替 , 品种的农艺性状也相应变
化 。 本文拟研究本省不同时期二棱大麦品种
农艺性状的变化与表现 , 为今后选育优良品
种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于 1 9 1一 19 9 2 年度在杭州浙江省
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进行 . 供试材料为浙江
省 6 0 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种植的有代表性的
二棱大麦品种 (H or de u m 而此 h u m )L . 早
期品种有萧山刺芒二棱 、 慈溪一夜齐 、 浙农
光芒二棱 、 矮 白洋 ; 中期品种有浙农 1 2 、
早熟 3 号 ; 近期品种有浙皮 1 号 、 浙皮 2
号 、 浙农大 3 号 、 沪麦 4 号 . 试验设立两种
肥料水平 , 高肥为亩施纯氮 g kg 、 低肥亩施
纯 氮 sk g 。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 重复 2 次 ,
肥 料为 主 区 , 品 种为辅 区 , 小 区 面积为
4
.
67 澎 . 试 验 田 土 壤 为 粉 砂壤 土 , 肥
收稿日期 : 1 994 司 7阅 8
浙江农业学报 第 7卷 ( 19 95)
为中等 , 前茬甘薯 . 生育期间及收获后 , 先
后观察测定了有关农艺性状 。 各重复每小区
取样 10 株进行考种 , 小区收获计算籽粒产
量 。
结果与讨论
(一 ) 产量表现
品种更新换代中 , 籽粒产量逐步提高 (表
1 )
. 两种施肥水平试验 , 增产趋势一致 ,
但高肥增产幅度大 . 高 、 低肥试验结果平均
表明 , 近期品种比中期 、 早期品种分别增产
8
.
26 % 和 16 . 87 % , 中期品种比早期品种增
产 7 . 96 % , 即品种的产量潜力平均每 10 年
可提高 8 . 1 % . 新 品种 比老 品种产量高 ,
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 (1, 2 , ’ , 5 · `〕 . 表
1指 出 , 生物产量以中期品种为高 , 近期品
种低 . 在高 、 低肥两种水平下 , 近期品种比
早期品种分别下降 12 . 61 % 和 8 . % % . 经济
系 数在 品种更替 中逐步提高 , 从早期的
。 . 4 61 提高到近期 的 0 . 5 64 . 不 同时期品种
的经济系数 , 在高 、 低肥条件下保持相对稳
定 . 籽粒产量是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的乘
积 , 因此近期品种产量的提高 , 主要由于经
济系数的提高 .
(二 ) 穗粒重的变化
1
. 品种 的有效穗数 在每亩基本苗数相
同条件下 , 有效穗数的多少与分蔡数和分靡
成穗率高低关系密切 . 在品种更替中 , 分孽
数和有效穗数变化较大 (表 2) . 高 、 低肥
两种水平试验结果 , 近期品种年前分孽较
快 , 越冬苗数 比早期品种增加 5 . 1% ; 早期
品种春季分爽多 , 最高苗数也较近期品种
多 , 增加 l & 30 % . 由于近期品种的分萦成
穗率比早期品种提高 52 29 % , 因此 , 近期
品种的有效穗数也多 , 比早期品种每亩增加
8
.
71 万 , 即提高 30 . 39 % . 相关分析表明 ,
有效穗数与籽粒产量 、 分靡成穗率均呈极显
著正相关 ( r 二 0 . 8 6 74 ” 、 0 8 4 0 7二 ) , 而
表 1 不同时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二棱大麦品种的生物产星 、 经济系数和籽粒产量
T a b le 1 B io l o g ie a l y ie ld
,
h a r v e s t in d e x a n d g r a i n y ie ld o f t w o一 r o w e d b a r le y e u l t iv a r s a t d ife r e n t s t a g e s u n d e r tw o
拍 t r o g e n a P P l ie a t io n r a t e s
施肥水平 品种 生物产量 ( k g / 亩) 经济系数 籽粒产量 ( k g / 亩 )
低肥 早期品种
中期品种
近期品种
早期品种
中期品种
近期品种
5 2 5 52 士 5 1 0 1 0 .4 6 1 土 0 0 19 2 2 3 5 8 土 15 . 9 8
5 3 7 9 6土 3 6 .7 5 0 4 8 3 土 0 . 0 7 1 2 3 4 7 5 士 2 9
.
5 7
4 7 8
.
4 1土 4 5 . 1 1 0 5 6 3 士 0 . 0 2 0 2 4 2 . 4 2 土 1 1 . 7 9
高肥 6 7 8 . 9 3土 4 1 .3 8 0 4 6 0 士 0 .0 1 7 22 9 . 9 1土 2 4 ` 68
7 0 9
.
34 土 20 7 . 7 3 0 , 4 9 1士 0 .例9 2 54 . 8 4 土 2 5 9 2
5 9 3
.
3 2土 24 50 0
.
5 6 5 士 0 0 2 1 2 8 7 . 5 9 土 17 4 0
表 2
T a b le Z
品种
不同时期二棱大麦品种的分孽数和有效穗数
N u m b e r o f t i l ]e r s a n d P r o d u e t i v e e a r s o f tw o 一r o w e d b a r le y e u l t iv a sr a t d i瓜 r e n t s t a g e s
早期品种
中期品种
近期品种
基本苗 〔万 / 亩 )
12 6 8 土 0 . 8 4
越冬苗 〔万 / 亩 )
3 4
.
3 9 士 6 , 18
最高苗 〔万 / 亩 )
7 2
.
5 4 士 1 5 . 8 7
有效穗 (万 / 亩 )
2 8
.
2 9 士4 . 4 3
成穗率 (% )
3 9
.
8 0 士 5 . 7 1
12刀 7 士 0 , 6 8 3 4 . 0 3 土 0 . 5 6 6 2 ` 2 9士 5 . 0 2 2 8 8 4 士 5 , 4 8 4 6 3 9 士 5 一 6 4
12
.
52 士 1 . 7 4 3 6 . 1 4 土4 . 13 6 1 . 3 2 士 5 . 1 3 3 7 . 0 0 士 2 . 0 5 60
.
6 1 士 5 . 0 7
注 : 表中数据系高 、 低肥两种水平试验的平均值 ,
浙江省不同时期二棱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17 5
与最高 苗数成负相关 r (二 一 。 . 1 20 9 ).因
此 , 近期品种籽粒产量的增加与有效穗数增
加关系密切 . 至于分靡成穗率的高低 , 则与
品种间分孽特性有关 。
2
. 品种 的穗邵性状 穗部性状与籽粒产
量间的关系是密切的 。 据试验 (表 3) , 在
品种更替中 , 穗部性状变差 , 高 、 低肥两种
水平试验趋势一致 . 不同时期品种的穗长 、
每穗实粒数 、 千粒重 、 单穗重均以近期品种
为差 , 分别 比早期品种缩短 0 . 9 1 c m 、 减少
3 0 4 粒 、 降低 。 . 87 克和 0 . 12 克 . 在这些性
状中 , 千粒重以 中期品种为高 , 每穗粒数 、
单穗粒重以早期品种为优 。 由于近期品种株
高趋向矮化 、 单株生物产量降低 , 因此穗部
性状随着变差 , 但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
加 , 故每亩籽粒产量有所提高 .
(三 ) 株高与倒三叶性状的变化
1
. 株高结 构 的 变 化 在 品种更新换代
中 , 株 高及 其结 构发生 了明显变化 (表
4)
. 株 高趋 向矮 化 , 各 节间相 应缩 短 ,
高 、 低肥两种水平条件下趋势一致 。 以株高
而言 , 不同时期品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
准 , 近期品种的平均株高 比早期品种降低
29
.
54 c m
. 株高的降低 , 是茎秆各节间长度
相应缩短 的结果 , 但各节问缩短的幅度不
同 。 近期品种倒一至倒六节间依次分别较早
期 品种 平 均 缩 短 17 . 5 0 、 1 8 . 7 9 、 15 · 7 6 、
1 9 2 7
、
4 3
.
41 和 6 9 . 4 7% 。 说明基部节间缩
短最明显 , 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类似 〔 2 ) .
研究还表 明 , 在品种更替 中 , 茎长 / 茎基
粗 、 倒伏指数也有较大差异 , 高 、 低肥两种
水平试验结果趋势一致 (表 5) 。 不同时期
表 3 不同时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二棱大麦品种的穗部性状
T a b le 3 E a r e h a r a e t e r s o f t w o 一 r o w e d b a r ]e y e u l t iv a r s a t d ife r e n t s
施肥水平 品种 穗长 ( cm ) 甸穗实粒数
低肥 早期品种 6 3 3 士 0乃9 2 4 2 一士 4石 2
中期品种 5 . 5 1士 0石一 2 2 2 1 士 1 . 8 3
近期品种 5 . 5 1士 0 2 9 2 2 t 0 4 土 0 , 8 3
高肥 早期品种 6 , 3 6士 0 . 7 6 24 乡 2 士 4乃8
中期品种 5 6 4 土 0 7 1 2 3 2 3 士 3刀9
近期品种 5 . 3 6 士 0 3 9 2 1 . 0 2 土 1 . 2 1
t a g e s u n d e r t w o n i t r o g e n a P P I一e a t i o n r a t e s
千粒重 〔g ) 单穗粒重 (助
4 0
.
3 5 士 2 . 0 3 0 . 9 6 土 0 一 0 9 6
4 1
.
4 5 土 1
.
9 4 0
.
9 3 士 0 . 0 8 5
3 8 7 8 士 2 . 14 0 . 8 6 士 0 . 0 5 7
3 8
.
9 9 士 3 4 9 0 9 5 士 0 . 15
4 2
.
4 3 土 0 9 3 0
.
9 2 士 0
.
2 3
3 8
.
8 1士 1 . 7 9 0 . 8 1土 0 . 39
表 4 不同时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二棱大麦品种的株高结构变化
T a b je 4 p la n t h e ig h t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t w o 一r o w C d b a r l e y e u l t】v a r s a t d irfc r e n z s t a g o s u n d e r t w o n l t r o g e n a p p l ie a t io n
段 t e s
— . 一 - . ~ - ~ ~一一一-一一一施肥水平 品种 株高 (c m ) 节问长度 (c m )俐巴 早期品种中期品种近期品种早期品种中期品种近期品种 倒一节10 8 . 5 8 士 1 , 6 7 2 9 . 5 5士 2 , 1410 6 .2 3 土 2 3 . 10 2 9 , 5 5 土 1 9 08 1 0 5 土 6 .4 9 24 . 3 9 士 2 . 0 9高肥 1 1 3 . 8 2 士 5 2 5 2 9 . 7 7 士 4 , 4 51 0 8 . 16 士 2 0 , 9 4 2 9 64 土 3 . 0 68 2 . 2 6 土 6 . 6 6 2 4 . 54 士 】6 2 倒二节18 . 3 9 士 0 8 217 . 0 2 土 0 . 5 714 . 9 7 土 0 . 9 81 8 .4 2 土 1 . 8 517 . 5 2 土 1 . 1214 . 9 2 士 0 . 7 5 倒三 节1 3 . 7 4 士 1 2 913 5 3士 2 刀81 1 ` 7 7士 1 . 7 014 ` 4 土 1 . 5 114 . 2 6 士 2 . 0 41 1 9 6 士 1 . 5 7 倒四节13 2 3 士 1 , 4 012 . 8 6 士 1 0 910 8 0 土 1 . 8 414 ,0 6 士 1 . 8 013 . 9 1 士 l , 0 31 1 2 4 士 2 . 0 7 倒五节1 2 . 1 2 士 1 . 8 61 1 . 1 8 士 4 . 4 16 . 97 士 1 6 713 0 7 土 1 9 212 . 5 1土 4 . 2 97 . 2 9土 1 . 9 4 倒六节7 . 8 7 土 1 . 8 28 . 2 3 士 7 , 5 12 . 5 1土 0 . 5 99 . 2 2 士 2 . 527 9 3 士 6 . 2 22 . 7 0 士 0 . 6 7
7 16 浙江农业学报 第7 卷( 1 9 9) 5
表 5不同时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二棱大麦品种
的茎长 /茎基粗 、 倒伏指数变化
Table 5L od gin g一n d e x an d s te l men gt h/s te m be s a
t hi
e kn e so s ftw o 一r ow ed br ale ye u l tivr s a a td ie fr en t
s ta ge sn ud er twn o i tr o gn e apP l ie a tion r a te s
施肥水平 品种 茎长 /茎基粗 倒伏指数
咭邸巴 早期品种 20 3刀8 士146 31 . 2 5士0 . 5 5
中期品种 2 20 21 土1 1 80 8. 1 5士0 1 2
近期品种 2( 0 ). 31 士 5, 5 8 0 J 3 土 0 .2 5
高肥 早期品种 2 5 1 0 8 土 13 . 7 4 2 . 1 1士 0 3 8
中期品种 2 3 0 . 0 3 士 6 . 0 4 1 42 土 0 2 6
近期品种 2 13 . 7名土 6 3 6 0 4 1 土0 3 5
表 6 不 同时期二棱大麦品种的最后三叶性状的变
化
T a b le 6 L e n g t h
,
w id 山 a n d a r e a o f th e u p p e r m o s t
ht r e le a v e s o f t w o 一r o w e d b a r l e y e u l t iv a r s a t d i晚 re n t
s t a g e s
早期品种 中期品种 近期品种
长 ( e m ) 13 . 7 0土 2 . 1 1 1 2名8士 1 12 1 1 . 6 6 士 0 . 8 7
宽 ( e m ) 1 2 6 士 0 . 17 12 0 土 0 . 13 1 . 1 5士 0 . 16
面积 (cm 勺一4 . 5 4 土 3 . 9 5 23 . 0 2 士 2 . 50 x l . 1 8士 2 . 12
品种的茎长 / 茎基粗 、 倒伏指数均以近期品
种为低 , 说明了近期品种的抗倒性较早期品
种要强 . 总之 , 近期品种的株高趋矮 , 基部
节间短 , 植株重心低 , 单穗粒重轻 , 所以早
期品种的抗倒性不如近期品种好 . 当然 , 品
种的抗倒性还与茎秆坚韧程度 、 根系发育状
况等有关 .
2
. 最后三叶性状的 变化 最后三叶是大
麦抽穗后的重要光合作用器官 , 对产量形成
具有重要作用 。 在品种更替中 , 最后三叶发
生了变化 , 高 、 低肥两种水平试验趋势一致
(表 6) . 不同时期品种的旗叶 、 倒二叶 、 倒
三叶的长 、 宽 、 面积 , 均以早期品种为大 .
近期品种为小 . 以叶面积而言 , 近期品种的
旗叶 、 倒二叶 、 倒三叶的叶面积 , 依次分别
占 早 期 品 种 的 76 , 89 % 、 7 5 . 8 5% 和
72
.
53 %
. 这主要由于叶片的长度缩短而引
起 , 如近期品种的旗叶 、 倒二叶 、 倒三叶的
长度依 次分 别 占早 期 品 种 的 85 . 1 % 、
80
,
56 % 和 78 . 21 % ; 宽 度 依 次 分 别 占
91
.
27 %
、
94
.
4 % 和 92 . 9 % 。 由于近期品
种的株高趋矮 , 所以叶面积也相应有所缩
小 , 因此也影响到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的增
加 . 同一时期的最后三张叶片 , 以旗叶的
长 、 宽 、 面积为最小 , 以倒三叶的叶面积为
大 , 这与前人研究倒二叶的叶面积较倒三叶
倒二叶 长 ( e m ) 2 3 . 8 7 土 1 . 5 4 2 2刀6 土 2 . 6 8 1 9 . 2 3士 0 .7 0
宽 ( e m ) 1 . 6 2 土 0 . 0 7 1 . 60 土 0刀5 7 1 . 5 3土 0 . 12
面积 ( e m勺 3 2 . 2 7土 3 . 3 9 2 9 .4 2 士 4 . 6 1 2 4 4 0 士2一。
倒三叶 长 ( e m ) 2 6 .4 3土 1 . 5 3 2 3 5 1士 2名0 2 0 . 6 7 士 0月 3
宽 ( e m ) 1 . 5 7士 0刃 6 6 1 ,5 4 士 0刀9 2 1 4 6 士 0 . 1 1
面积 ( cm勺拼 . 5 1士 3 . 1 3 3 0 . 1 5士 5沸0 2 5 . 0 3 士 0 . 9 5
注 : 表中数据系高 、 低两种水平试验的平均值 .
略大的结论有所不 同 闭 , 这可能是地区和
早期 、 中期 、 近期的代表性品种不同所致 .
为使近期品种的穗部性状有所改善 , 可否通
过育种途径扩大旗叶面积 , 这有待于进一步
试验 .
(四 ) 生育期的变化
为了适应水 田麦 、 稻 、 稻一年三熟制的需
要 , 在品种更替中 , 熟期趋早 , 生育期缩
短 , 高 、 低肥两种水平试验趋势一致 (表
7 )
. 不 同时期 品种 的生育期 以近期 品种
短 , 分别比早期 、 中期品种缩短 8 、 5 天 ,
中期品种 比早期品种缩短 3 天 . 从各生育阶
段看 , 出苗一分蔡所需天数 , 不同时期的品
种接近 ; 分蔡一拔节 、 拔节一抽穗所需天
数 , 近期品种 比早期品种依次分别缩短 5 、
5 天 ; 抽穗一成熟所需天数 , 近期品种比早
期品种平均延长 4 天 . 也就是说 , 近期品种
生育期短的原因 , 主要是分糜至抽穗所需天
数比早期品种明显减少之故 .
结语
对本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 可得出以下几
浙江省不同时期二棱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17 7
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表 7不同时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二棱大麦品种的生育期变化T a b一 e 7 Gr o w山 per iod s or t w o一r o w ed e ult i var s atd if er en t污t a gn e s ud r et wn o it r o g en a p p1ie at ion r at e s施肥水平了翻巴 出苗至分芡(天 )分芡至拔节(天 )拔节至抽秘(天 )抽穗至成熟 (天 )生育期( 天 )24 7 54 6 3 5 18 024 74 14 8 3 17 7,一x公U叮沙06,月月,几.`且17 6óXé`UOJ,`几J,、飞óJ峙61444八U加、J,孟0臼产J勺J炸了,才IJJ斗,、守ù2介`高肥 品种早期品种中期品种近期品种早期品种中期品种近期品种
注 : 播种期为 1 9 91 年 曰 月 9 日 .
点结论 :
(一 ) 在品种更新换代中 , 籽粒产量逐步
提高 , 平均每 10 年可提高 8 . 1 % ; 经济系
数从早期 品种 的 0 . 4 61 提高到近期品种 的
。 , 56 4 , 同一品种的经济系数在高 、 低肥条
件下保持相对稳定 ; 生物产量以近期品种为
低 , 中期品种为高 .
(二 ) 在不同时期品种中 , 近期品种年前
分孽较快 , 早期品种春季分靡多 , 近期品种
的分粟成穗率 、 每亩有效穗数均高于早期品
种 , 每穗粒数 、 千粒重 、 单穗粒重均以近期
品种为低 .
(三 ) 在品种演变过程 中 , 株 高趋 同矮
化 , 抗倒性增强 , 各节间长度相应缩短 , 荃
部节间缩短最明显 ; 旗叶 、 倒二叶 、 倒三叶
的长 、 宽 、 面积趋 向缩短或变小 , 同一品种
的最后三叶的长 、 宽 、 面积以旗叶为最小 .
(四 ) 在品种更替中 , 熟期趋早 , 生育期
缩短 , 分葵至抽穗阶段所需天数明显缩短 。
参考文献
〔 l 〕
( 2〕
〔3 〕
〔4 〕
〔5〕
〔6〕
赵理清 19 84 . 我省近期种植二棱大麦新品种的
表 现和今 后选育 品种的要求 . 浙江农业科学
( 5 ) : 2 3 0一 2 3 4
李承道 丁守仁 19 92 .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大
麦的高产育种 上海农业学报 8 ( 3) : 72 一75
赵理清 陆关琴 19 93 浙江省大麦品种改良的
回顾 . 大麦科学 (3 ) : 1一 3
李承道 丁守仁等 19 1 .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
大麦理想 株型育种的分析 . 上海农业学报 7
(3 ) : 2 3一 2 8
R 19 9 5 T J 1 9 8 1
.
C o m p a ir s 一o n o f s p r一n g b a r le y
g r o w n r n E n g l a n d a n d W a le s b e tw e e n 18 8卜 19 8 0
J A g r i
.
S e了. ( 9 7 ) : 5 9 9一 6 10
H e s s e lb a e h J 19 8 5
.
B r e ed in g P r o g r e s s w i ht w i n l e r
b a r le y
,
Z e i zs c h r沪 户 r 子,刀a n : e o z u e六t u 叮 ( 9 4 ) :
10 1一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