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全 文 :浙江农业学报 月 er a 月g ri c : `介u ra e z hj ei a 狱 e ns 招 2( 4 ): 1 51一 56 , 19 9 0 15 1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赵理清 陆美琴 李光明 . 王乃玲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杭州 3 10 0 2 1)
摘 要 : 采用半双列杂交法 , 将 10 个二棱大麦亲本配成 45 个组合 。 对 F I 代及其亲本 12 个性状
的配合力研究表明 : 除 G C A 和 S C A 各 l 个性状显著外 , 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准 G C A 较高的性
状 , 反映了亲本基因加性效应较大 , 易在后代遗传与稳定 。 选择应从 G C A 人手 , 再进行 S C A 选
择 。 判断组合的优劣 , 不仅要根据 S C A 的高低 , 还要根据双亲的平均表现 。 最后筛选出了优良
亲本及优良组合 。
关键词 : 二棱大麦 ; 农艺性状 ; 配合力
C o m bi n i n g A b iil ty A n a ly s i s o f A g r o n o m ie T r a i ts i n Z一 R o w e d B a r le y : Z h a o L iq i n g , L u M e iq i n g , L i
G u a n g m i n g & W
a n g N a i l一n g ( C r op Br e e d i刀g a ” d C u ir i v a r io n R e
,
, e a r c h nI s r i zu ze
,
Z h ej ia n g 月 c a d’. m少 Oj
A g r i c u i r u r a l S c ie n c e s
,
H
a 心 : h o u J 1 0 o Z I , p . 尺 . hC in a )
ó
.XaeVA b str
a e t : T h e e o m b in in g a b i l i ty fo
r 12 a g r o n o m ie t r a i t s w a s a n a ly s e d in a 1 0 x 10 d ia lle l e r o s s
,
e l u d in g r e e i P r o e a l
r ia n e e s o f g e n e r a l
C f O S S
、 o f Z一 r o w e d b a r le y ( H o r d e u nr d i s t ie h u m L
.
)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e o m b in i n g a b i l i t y ( G C A ) a n d s p e e i a l e o m b in in g a b i l i t y ( S C A ) fo r a l l t r a i t s w e r e
h ig h ly s ig n i if e a n t e x e e tP i
n v a r ia n c e o f G C A fo
r y ie ld P e r P la n t a n d S C A fo
r s t r a w w e ig h t P e r
s h o o t / P la n t h e ig h t w a s s i g n i if e a n t
.
S o m e P a r e n t s h a d o n e o r m o er t r a i t s w i th h ig h e r G C A w h ie h s u g
-
g e s t e d t h e t r a i t s b e c o n t r o l le d m a in l y b y a d d i t iv e g e n e ac t i
o n in t he
s e P a r e n t s a n d b e e a s i ly h e r i t a b le a n d
多t a b le in th e if l ia l g e n e r a t io n s . T h e G C A o f P a r e n t s s h o u ld b e t a k e n a s k e y e r i t e r io n a n d S C A a s s e e o n -
d a r y o n e fo
r s e r e e n i n g P a r e n t s
.
T h e e r o s s s h o u ld be j
u d g e d n o t o n ly a e e o r d in g t o i t s S C A b u t a ls o t o th e
a ve r a g e P e r fo rm a n c e o f b o th th e P a r e n t s
.
M o r e o v e r
,
s o m e o u t s t a n d i n g P a r e n t s a n d e r o s s e s w e r e s e le c t e d
O U t
.
K e y w o r d s : 2一 r o w e d b a r l e y ; A g r o n o m ie t r a i t : C o m b i n in g a b i l i t y .
杂交育种是国内外现阶段农作物新品种选
育中应用最广泛 、 最主要的一种方法 , 而亲
本的选配又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 实践表
明 , 亲本的表现与杂交后代的表现不一定有
直接的联系 , 这就给亲本选配工作带来很大
的困难 , 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
合能力的一个指标 , 因此 , 开展配合力的研
究 , 对正确选配亲本 、 尽早评定组合的优
收稿 日期 : 19 9 } 0 6一0 9
劣 , 提高育种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在杭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场进
行 。 19 8 8 年春 , 将农艺性状有差别的 10 个
亲本 (表 l) 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成 45 个
组合 。 19 8 8一 19 89 年度将 F l 和亲本一起种
植 。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 3 次重复 , 单
行区 , 行长 2 米 , 行距 3 厘米 , 株距 1 厘
米 。 试验田土壤为粉砂壤土 , 肥力中等 , 前
1 5 2浙江农业学报 第 2卷 ( 19 9 0 )
表 1 二棱大麦 10 个亲本 1 2个农艺性状平均值
T a bl e1 Ma e nv a lu es o f t w el v ea g r o o ni ni e tr a i ts o f t e n Pa r e n ts i n two 一 r o w ed ba r l ey
抽穗期
H D
〔d a y s )
撇sL掀 训H P训器充 n t编号 生物产 鼠 单株产量 李屯 · 单株穗数 敏德粒数 千粒重 收 获指数 克草粒数 草重系数N u m 一 B i o r na s s G Y Pr e SW p r e S Pi ks e Gr a i s n1 0 0 0一 H a r v s e tN o .o f SW Pr e
br e Pr s e ho o 吃 p l a n ts ho o ` Pr ev la n tp r s e P宜 k e GW i nd x cg ra 居 s n /s ho o 艺 /p H
( g ( )g )夏g )(g ) SW 《m g / em )
功671 3晰溯 8劫功珊姗1 8 3州让以 5脚790护麦 8号H u m a l N o s
护麦 O }号
H u m a i N o 10
7 8一 1 37
6 8一 】 49
舟麦 2号
Z ho u m a 一 N o Z
沪麦 4号
H u m a i N o 4
旱熟 3号
Z a o s hu N o 3
浙皮 l 号
Z h ei N Po
.
l
浙农大 3号
Z h eo n ng d a N o 3
8 4一 0 31 4
1 2 3 41 6之 8】 2 21 3 .5 5
2 2之 1 17 1 0 1 .0 1 1 8 5 5
0 3
.
6 8 42 39 49 7 0 2 5 2 3
0 3 35 40 8 21 5
.
0 42 8 2 2
{ 0 2 8
日 .1 4
】0 】0 】
9 8 48
4 4】 87 3
7 6 1 9 7 4
6 51 5 8 4
! 1 2
( )0 8
一 26
4
.
0 4
5 8 4
1 45
9 0 2 56 47 9 5 3
.
8 4
0 5 36 6 30 1 5 4名 7
2 3
.
0 5 47 5〔 )9 5 2 3
6 2
.
9 }
38万0
2 5 80
日 6礴
7 7 8
1 1 89
9 6 2 4
9 ( ) 8 8
1 0 9 59
6
7
8
9
l 0
20 1 2兮0
217 】勺 38
1 7 51 5 3 3
0 7 21 9 5 2
0 2 31住 2 8
0 月6 】 2 38
】0 0 1 40 5
0 7 I 4J之 7
0 9 81 4{ 4
( )9 31 8 4】
7 2
.
7 0 39
.
1 8 50 2 2 29
.】 29石 7
29 7 51 46 45 37 7 9 7 26 9 7 1
9 2夕 4〕7 .6 37 6 51 0 4 48 8 56
29 6 0 42
.
51 1 5 2 3 40 1 1 10 名 5
2 56 4 45
.
0 2 5 42 57 6 0 2 8 5 5
9 9 7 9
1 0 2
.
29
8 39 7
9 0
.
6 0
1 0 8 5】
以 4月 8日为零计算 ( 1 c司 )
T a ki ng t h ev a lu o e n 8 Ap r 主1 a s 0 d a y ( ths a em e b el o w )。 GW = Gr a i n w eig h t ; G Y二 Gr a i ny l eld ;H D= H a ed
l一19 d a y s ;H P= Pla n t hi eg h t ;L S一 S Pl k el e ng h t ; SW = S tr a w w eig h t
作大豆 。
生育期间以及收获后观察测定 了抽穗期 、
株高 、 穗长 、 单株穗数 、 每穗粒数 、 千粒
重 、 单株产量 、 生物产量 (克 /单茎 )、 草
重 (克 /单茎 ), 收获指数 、 克草粒数和草
重系数 (单茎草重 、 毫克 / 株高 , 厘米 ) 等
12 个性状 。 各重复每一小区选择 7 株进行
考种 。 对杂种 F I 及其亲本的农艺性状的考
种数据在随机区组差异显著性测验基础上 .
按 G ir m n g 的方法 2 、 模型 工 (固定模型 )
进行配合力分析 。
结果与讨论
配合力方差分析 (表 2) 表明 , 12 个性状
的一般配合力 ( G C A ) 除单株穗数显著 ,
特殊配合力 ( S C A ) 除草重系数显著外 ,
其它性状的两种配合力均达极显著水准 。
(一 ) 一般配合力
G C A 是由亲本中的加性效应基因所决定
的 。 由于加性效应易于遗传与固定 , 所以研
究各性状 G C A 大小在选配亲本中具有重要
意义 。
试验结果 (表 3 、 4) 指出 , 同一性状 ,
不同亲本间 , G C A 大小不同 , 有正向的 ,
也有负向的 , 差异较大 , 同时各亲本的杂种
F , 代诸性状实际表现也不一样 。 表 3 、 4 表
明亲本 9 、 10 早抽穗的 G C A 为好 (效应值
分 别为 一 2 . 8 4 4 、 一 1 . 6 7 8) , 后代抽 穗也较
早 , 故此两亲本宜作早亲用尤其是亲本 9 。
矮生性的 G C A 以亲本 8 、 9 、 4 为好 (效应
值分别为一6 . 3 6 3 、 一4 . 8 3 7 、 一 3 5 4 ) , 它们
的后代也比其它亲本的后代为矮 , 所以这 3
个亲本宜作矮化植株用 。 千粒重以亲本 3 、
5

10 的 G C A 效 应 值 为 高 ( 分 别 为
3
.
1 12

1
.
7 6 3

1
.
5 6 3 )
, 后代千粒重以亲本
3 最高 , 亲本 5 、 10 次之 。 单株 产量的
G C A 效应值以亲本 3 为高 , 其后代单株产
量也最高 。
表 3 还表明 , 同一亲本的诸性状的 G C A
效应值大小也有不同 , 这是与亲本的特点有
关 。 据分析 , 在本试验 中亲子关系比较密
切 , 亲子相关除单株穗数为不显著正相关 、
单株产量为显著正相关外 , 其余 10 个性状
均达极显著正相关 , 说明通过选配不同优良
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 , 有可能在其后代选得
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品系 。 从表 3 各性状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1 53
表 2
Ta l b e
二棱大麦 0 1个品种半双列杂交 1 2个农艺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
Va r i a n ea e na ly si o s feo m i b
ni nga i l i by to fr tw elv a egr o o nm i e tr a i to s ft e n一 Pa r e n t ha l d i fa l l el r o e s si n
t wo 一 r o w ed ba r l ey
性状
Tr a i t介
59 十 5 5
生物产量
Bl o m a s sPr e sho o t
单株产量
Gr a i ny i eld P er Pla n t
草重
S tr a w w ei g h t P er sho o t
单株穗数
S Pi k e sPr e Pla n t
每穗粒数
Gr a i n sPr e sPi k e
千粒重
00 0 1一 gr a i n w ei g h t
收获指数
H
a r v e sti nd ex
克草粒数
No 乃 fgr a i n s/ S tr a w w ei g h t
草重系数
S tr a w w ei g h t Pr e sho o tl / Pa n tl l ei g h t
株高
Pla n t h ei g t h
穗长
S Pi k el e ng t h
抽穗期
Ha ed i ngd a t e
一般配合力
C G A
(d f=9 )
0
.
2 5
*申
特殊配 合力
SC A
(d f= 4 5 )
0
.
0 2
冲 今
机误
Er r o r
(d f= 0 1 8 )
0乃 0 87 1. 4 5
1 2 2 84 1
.
6 8
0乃 870 .0 0 550 .0 0 2 27 5.9 0
2
.
6 6
-
6
.
1 5
*古
13 2
咖 *
0
.
59
率 抽
2 8
.
70
7 6刀 3
40
.
4 3 7 7
,
8 6
14
.
7 1 5 8 9 1
6 9
.
] 4
2
.
0 5
甲 牢
3
.
2 7
幸 *
0
.
7 8
1 0 3 8 0
.
8 7
78
.
6 5
18 0
.
6 3 19
.
9 3 6 4

4 4
0
`
0 9 4 0
.
0 2 4 7 9 37
2 6
.
5 2 8 6
.
2 2
* * 分别达到 0刀 5 、 0 . 0 1 显著水平 。 , 、 , * S i g n i if c a n t a t o刀 5 , o 刃 l , r e s p e c t : v e ly
(生物产量 、 草重 2 个性状除外 ) 的 G C A
效应值大小排列位次综合分析看 , 亲本 2 、
3

8

5 名列前 4 位 , 表明它们主要农艺性
状的 G C A 是好的 , 因而可考虑作为丰产亲
本 。
从表 1 、 3 看出 , 亲本值的高低与 G C A
效应值的大小有一致性 , 也有不一致性 。 因
此 , 在选配亲本时 , 既要注意亲本的 G C A
表现 , 又要注意优 良亲本的作用 。 G C A 较
高的性状 , 表明亲本基因加性效应较大 、 因
而易在后 代稳定 , 选择效果一般也较佳 ;
G C A 中等的 , 则可从亲本表现估算出后代
的大致表现 ; G C A 低的 , 一般从亲本表现
不易对后代作出正确估计 。
(二 ) 特殊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是基因非加性效应 (显性和上
位性 ) 以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结果 , 在
优良组合的选配上具有特殊意义 。 不同组合
的 s c A 效应有一定的差异 (表 5) 。 5 4 : 株
高的 S C A 效应值为一4 . 69 , 而 S : }。 株高的为
10
.
4 5
, 两者相差 1 5 . 14 ; 5 2: 草重的 S C A 效
应为一 .0 07 , 而 5 3: 草重的为 0 . 16 , 二者相
差 .0 23 。 说明这些组合的亲本的遗传背景
不一 。
同一组合不同性状的 S C A 效应也有差
异 。 如 5S , 单株穗数 、 单株产量的 S C A 效
应值居 45 个组合中首位 , 但收获指数的比
较低 。 另外 ,具有一共同亲本的组合间 ,同一
性 状的 S C A 效应也 有一定差异 。 如 5 38
千粒重的 SC A 为 2 . 92 , 在 4 5 个组合 中为
最高 , 而 53 9 千粒重的 S C A 则为一 1 . 4 。 这
也表明这些组合诸亲本遗传背景的复杂性 。
据统计 , 在 45 个组合中 , 10 个性状 (不
包括生物产量 、 草重 2 个性状 ) 中有 1一4
个性状的 S C A 效应值居前 5位的组合有 29
个 , 其 中 3一4 个性状居前 5 位的有 6 个 。
单株产量的 s C A 效应值居前 6 位的计有
5 5 8

5 2 7

S t s

S t s

S S L小 5 2 3 等 6 个组合 ,
浙江农业学报 第 2卷 ( 19 9 0 )
表 3二棱大麦 10 个亲本品种 1 2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醉 )及位次
G e n er a le om i b ni ng a bi i lty v a lu s a e nd t h eir s e qu e n e e of tw e lv ea g r n o om i e tr a i ts i n t e n Pa r e n ts of tw o一r ow ed
亲本 生 物产量 单株产量 草重 单株德数 每德粒数
Pa r e n* B i om a s s Gr a r n S tr a w SPi ks e Gr a s n l
Pr s e h o oty i e ld Pr e w eig h t Pr e P la n t P er s i P k e
P la n t Pr s e h o ot
千毅重
】识 0 )一
器 t
收获指数 克草粒数 草重系数 株高
H a r v es tN o of S tr a w w eg i h t P la n t
i nd x e
,
g r a i n s / p e r s h 0 0 t / h e i g h t
S t r a w P l a n t h e i g h r
w e ig h t
抽德期
H e a d i n g
d a t e
l 0
0
.
1 1 6
( 3 )
0
.
0 5 0
(4 )
0之 1 9
( l )
一 0 1 8 8
万10 )
0
`
2 0 3
(2 )
一 0

0 9
( 7 )
一0 0 4 4
( 6 )
一 0
.
14 5
( 9 )
一0
.
1 2 7
〔8 )
0
.
0 0 6
( 5 )
一0
.
2 3 4
(6 )
0 9 8 3
(2 )
1 8 5 7
( l )
一 0 7 3 8
〔8 )
0
.
5 5 6
( 3 )
一0名4 8
(9 )
一 0
.
2 56
《7 )
0
.
0 0 7
(5 )
一 1 7 1 8
( 1 0 )
0
.
3 9 0
(4 )
0
.
0 7 6
(3 )
0 0 5 0
硬4 )
0 1 10
(2 )
一 0 1】2
〔9 )
0 日 2
( l )
一 0
.
0 5 3
(8 )
一 0
.
0 2 0
〔6 )
一 0
.
1 2
( ; 0 )
一 0
.
0 4 6
(7 )
0
.
0 0 2
(5 )`
一0

6 6 7
( 1 0 )
0 名0 9
( I )
0 2 3 2
灭4 )
0 3 2 4
〔2 )
一0
.
5 6 4
(9 )
一 0
.
2 8 9
(7 )
0
.
0 9 0
( 6 )
0
.
2 2 4
( 5 )
一 0
.
4 4 6
(8 )
0
.
2 8 6
(3 )
0
.
14 1
( 5 )
0
.
2 4 2
( 3 )
一 0
.
1 1 7
( 7 )
0
.
5 4 6
〔2 )
1 2 0 7
( l )
一0 4 5 4
( 9 )
一0 14 7
( 8 )
0
. 【4 3
(4 )
0
.
0 2 6
( 6 )
一 1
t
5 8 7
( 10 )
0
.
8 0 3
( 4 )
一 0 3 0 4
(5 )
3 1 1 2
( l )
一 3
.
1 2 6
( ] 0 )
1
.
7 6 3
( 2 )
一0 7 2
(7 )
一 0巧3 9
(6 )
一】. 7 8 0
(9 )
一0 7 7 2
( 8)
1
.
5 6 3
( 3 )
一0
.
9 3 5
(9 )
一 1 . 】5 0
(1 0 )
一 0 3 5 9
(6 )
】0 9 3
(2 )
一0
.
6 8 2
(7 )
0 3 3 4
(3 )
一 0 . 1 3 1
(5 )
2

5 2 2
( l )
一 0 7 3 8
(8 )
0
. 〔)礴7
( 4 )
一2 0 2 1
(9 )
一 1 . 1 7 7
(6 )
一 2 9 4 2
( 10 、
3
.
8 9 6
`] )
一 l
`
8 2 8
(8 )
0
.
6 7 0
(4 )
0 10 2
(5 )
3
.
8 9 1
`2 )
1
.
0 1 4
(3 )
一盆. 6 0 5
(7 )
0 6 8 3
(3 )
0 4 2 9
(4 )
0 7 4 7
(2 )
一0 6 8 0
〔j o )
0
.
84 5
( l )
一 0 6 1 7
(9 )
一0
.
3 6 1
(6 )
一0 石8 4
( 8 )
0
.
0 7 1
(5 )
一0
.
5 3 3
(7 )
0 7 8 6
(5 )
0名 1 1
(4 )
3力 3 】
(9 )
一 4 3 5 4
(3 )
2
.
2 6 2
(8 )
】. 18 4
(6 )
1
.
7 8 7
(7 )
一 6 3 6 3
( l )
一 4名 3 7
( 2 )
5 6 9 6
( 10 )
一0 3 0
(8 )
0
.
7 3 0
( l )
0
.
2 7 3
(2 )
一 0
.
4 3 3
` 9 )
0
.
2 5 1
(3 )
一 (】. 6 0 4
《1 0 )
0
.
0 3 6
(6 )
一 0 . 1 4 6
〔7 )
0
.
0 7 8
(5 )
0 1 16
(4 )
2
.
8 2 2
( 1 0 )
一0
.
4 0
(3 )
0 3 5 2
(6 )
0 3 2 2
f s )
0
.
54 4
(9 )
0 0 7 2
(4 )
0 4 3 3
(8 )
0
.
3 7 8
`7 )
一 2
.
8今 4
( l )
一 【 6 7 8
(2 )
括号内数字为一般配 合力位次 , 按效应值从大到 小 (抽穗期 、 株高从小到大 ) 。
T h e n u m b e r in b r a e k e t s r e P r e s e n t e d th e r a n k o f g e n e r a l c o m b i n in g a b ili ty a r r a n g e d i n d e s e e n d i n g o r d e r o f g e n c r a l
e o m b in ln g a b il i t y v a lu e (H e a d in g d a t e a n d P la n t h e ig h t w e r e o P P o s i t e )
表 4 各亲本 , 个组合杂种 F , 12 个农艺性状平均值
T a b l e 4 M e a n v a lu e s o f t w e lv e a g r o n e m ie t r a i t s i n n in e F 一` s c r o s s e s o f e v e r y p a r e n t
亲本 千粒重
10 0 U一
P a f e n t
生物产最 单株 产量 草重 单株穗数 每穗粒数
B lo m a s s G r a一n S tr a w S P i k e s G r a一n s
P e r s h o o t y i e ld P e r w e i g h t P e r P la n t P e r s P ik e
(g ) P l
a n t P e r , h o o t
( g ) (g )
g r a ln
w e l g h t
(g )
收获指数 克草粒数 草 1 系数
H a r v e s t N o
.
o f S r r a w w e i g h吸
In d c x g r a i n s / P e r s h o o t /
S , r a w P l a n t h e i g h r
w e ig h t (m g /
e m )
株高
P l a n t
h e ig h t
(
em )
穗长
S P 、k e
le n g t h
(
e m )
抽穗期
(天 )
H e a d一n g
d a t C
内 ,
(d a y s )
2
.
4 3
2 3 9
2 5 6
2 】7
2
,
4 9
::{:
1 1 1 1
】0 9 8
1 1
.
2 9
】0 . 0 2
1 1 3 6
】0
2 2 5
2
t
2 7
2

2 3
2
.
18
2
.
3 7
1 7 7 3
19 17
2 0 乃5
1 7 3 5
1 8
.
8 8
1 7石 6
】7石 8
1 8 7 0
启5刀 7
18 5 6
1
.
16
1 , 6
1
.
2 3
{ 0 1
1
.
2 0
1 0 5
1
.
0 8
l 加
1
.
0 5
1 1 3
1 4刀 2
1 5乃 3
1 5
.
1 1
{ 4 9 1
14石3
14
_
7 9
14
.
9 2
】5 2 7
14 18
1 5
.
0 1
3 0 19
3 0 4 3
3 0
t
] 8
3 0 7 9
3 1
.
24
3 0乃 9
3 0
.
0 5
3 0 3 9
3 0 3 】
2 9
,
0 8
4 7 3 ,
4卜 4 7
4 5
.
8 4
4 3
.
8 4
4 3
.
6 7
4 2
.
9 1
4 3 1 7
4 5
.
7 2
5 2
.
14
5 1 5 6
5 1
.
9 9
5 3 7 0
5 1 8 8
5 3 3 1
5 2
.
3 1
5 4 9 9
5 1
.
8 0
5 2 4 4
2 6
.
17
2 6
.
6 5
2 4
.
7 4
3 1
.
13
2 6 3 2
2 8
.
9 1
2 8 0】
3 0
.
6 8
2 9 15
2 6
.
2 1
9
.
9 3
10 2 4
1 0 13
】0万 6
1 0
.
2 7
10 4 7 0
10 5 3 0
10 8
.
7 1
10 0
.
1 0
10 5
t
5 6
10 5
.
5 0
10 5
.
5 3
9 8
.
9 6
9 9 5 2
10 9
t
5 8
7
.
8 8
8 9 1
8 5 0
7 8 7
8
.
4 9
7
.
7 2
8
.
2 2
8
.
15
8 3 3
8 4 8
8
.
8 5
5名 1
6石 7
6
.
33
6 7 8
6
.
0 7
6 7 0
6
.
7 0
3 5 9
5
.
1 5
一棱大 麦农 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1 5 5
表 5二棱大麦 10 x lo 半双列杂交部分组合 1 2个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T abl e 5 S P e ei fi eo em bi r l i ng abl l i一y v al u s 0 e1 一 w el、 c 毛1 9 1劝一1、 、一1 1 一 e tr奋1 1 ts i 0 n 5 [r o s n e e、 s e〔, f 10 x l《) ! 1 : 一11、 d 一a l l e { 。 1 0 5 5 、 ) f
tw o一 r「 o w e d b 次 r le y
红L合 生物产战 单株 六 欲 华币 午株德数 认 穗粒 数 千专洲获 收 获指数 女 ,’: 粒数 +.,’ 讯系数 殊泊〕 秘 长 抽 憾期
C l劝 5 5 B lo ll l a s , G r a 一1 1 5一I a w S p 月k ` 5 G r之士I n s 10 (、0 一 卜I J r y “ L N o 、 ) f % t一 ,、 、 认 c卫g {z£ I ,】; 1一1 5 1 上l“ 止 卜于c · 1 1一11 9
p er hs
o ot yl d d p c 「 w el 创1七 p cr p加以 户“ % p汰 c , 4讯门 m d己 犷泪 s1 p以 s h 川 t h u 井至 仙 1到 11 止日 c
( g ) 州an L p er s h o o t 叭山山 趁 , 角八 」v\ 以川 l h cl 川I t ( l) `曰 川 川朴 、 、
〔g ) ( g ) 叉g ) w 亡任g h 〔 ( .1飞g ` e一飞1 )
S】2
5 16
5 t 7
5 1 8
5 1 9
5 1 } 0
5 2 5
5 2 6
5 2 7
5 2 8
5 2 9
5 3 8
5 3 9
5 4 8
5 5 8
5 6 7
5 6 8
5 6 9
5 7 8
5 7 9
5 8 9
幅度
( R a n g e 》
S E`S 飞1)

一0 力屯
0
.
0 1
0 0 2
0
. 】2
一0 1 1
一0 0 4
0 ( ) 2
一0 4 3
0 30
2 2 5
一0 3 4
一 1 2 4
0 2 7
} 9 6
2 6( )
0 1 1
一 2 2 4
】. 2 3
一 0 2 6
( ! 8 8
3 6 6
1 2 2
2 1 2
1
.
5 5
一 1 5 9
一 0 6 4
1
.
2 7
一 2
.
2 4
一 3 6 6
0 9 6
0 0 1

一0 8 6
0 12
一 0 . 0 2
2
.
0 3
一 () 6 0
一 】 4 6
0
.
6 6
1 9 8
一 0 ! 5
0 2 3
一 0 3 8
1 6 6 哎J从4
_洋
}
.
8 3
( )
.
{ 4
1 1从
一住 9 3
( ) 5 5
一 () 6 6
〔) 7 3
0 0 5
0 1 4
0 4 4
一 ( ) 2】
一 1 3 8
一 0
.
7 6
1
.
3 6
一 ( ) 6 6
0 8 3
一 ( ) 4 9
} 2 9
一 0 3 1

3 9 7
} 12
一 3
.
9 7
~ 卜9 5
0 7 2
0 2 6
】 3 4
0 4 7
一 ! 】7
一0之 7
一 1 3
2
.
1 1
0 5 6
一 2 0 0
一O Ob
t J 4 3
一 4 4 8
一 { 3 }
1 0 8
一 1 5 3
0 0 7
一3 0 1
t ] 3〔J
一 【 l下
一0 5 6
l ! 3
一 4 t 4 3
一 2 . 】l
0 8 3
0 0 飞
一 0 5 ()
一 0
.
(互3
0 19
( ) 14

一 、 卜 气 {刃
:
。 , 0 2 0
一 0 2 0
0 1 8
0 2 6
一 1 18
0 0 7
一 0 0 7
一 0 0 2
0 1( )
一吸j 0 4
一0
.
0 2
0 16
0 0 6
一 0 . 0 1
U () 2
〔) () l
O乃 1
0 】3
0 3 8
一 0 凡6
{ 2 6
0名 9
一 1 7 8
1 ` ) 5
住 8 6
0 4 3
一 t〕 4 8
2 9 2
一 1
.
4
一 0 14
O 】9
( )月 5
卜 2 6
0 7 4
() 6 8
一 0 8 6
U 6 3
一 2 3 1
~ 2 9 2
0 8 {
北 犷
() 5 1
0 2 2
一 0
.
0 4
一 0 0 5
0 3
0 1
叮) ( ) 3
: ::
砚言
一 1. 5 5
一 0石 l
一 0 5 5
一 1 . 2 8
2乃 ,
0 3 9
()
.
4 4
0 0 2
一 { 7 4
1 3 6
1
.
3 4
一 1 8 6
一 2 . 6 9
0 7 0
一 (j 2 2
0 ( ) 3
l)鸿 4
0 4 7
0 亡巨9
一 0 . 4 0 :
.
: )

0
.
0 4
0 0 6
0 2 3
0
.
1 5
0
.
0 7
一 0 12
一 0
.
0 7
一 0 1 3
~ () 3 5
0 0 7 3
《 ) 1 1
( j U S
O U3
0刀 3
一 0 0 5
一 (含( 17
一 0 1 6
〔 )刀3 8
0 1 5
( ) 2吕
0 79
1 5 1
(}
. 】6
0 3 5
一 O t》 l
( ) 2 5
《) 7 2
一〔j (冬升
2闷 2
8 8 3
3 了9
一 4 6 9
3 2 4
一 卜亏3
0 3 ,
0 1 2
一 0万 9
一毛. 19
~ 2 53
0 4 3
f ) 】I )
0 3 5
一 () j g
一 Q 7 2
~ 1 5吕
0 3 4
4 4 (J
5百) 5
2 卜2
一 { 1 1

一 ( ) , 7
一 } 7 2
卜 1 2
一日 2 2
一 1 7 4
0 2气
0 2卜
O { 7
() 5 飞
一 ( ) 2 4
一 2 】I
一 (务 3 1
(1 4 2
〔) 今卜
() 3 7
一 () 8吕

! 3 3
】 O八
~ 1 (j 4 5

0 0 ,
O 门`
一七卜飞嘴、
一习 〔日
吸飞2 (飞
0 3 4
一 《) 2 2
0 2 (、
0 3 2
0 2 ()
一 0 0 3
(飞` )】
( ) () 5
(j 16
0 1 1
0 0 3
一 0 0 2
〔 ) (、 ,
一 0 . 1 2
一 0 I J6
0 2 2
0 4 8
一 〔 ) 5 9
0 1飞
少l `{2
、 , 了) 气飞
( l ) 表中的幅度和 s E (亏ij ) 按 4 5少组 合计算 ( 2 ) 为 节约篇幅 , 还 有 2 4 个组 合末夕{ l人此 表仆、 ’ r 、1。 : ; 1 ,、 g 。
a n d S E ` S , J ) I n t a b l e w e r o e a l e u l a t e d 乏, a s e d o n a l l 4 5 e r o s s e s . O t ll e 、· 2 4 e r o s s e 、 w e r e l一。 1 2: l e l u一d 。。 t i ,飞 一11 r、 t: Lb l c 111 。、 , d e r
t o s a v e S Pa c e
而且这些组合实际表现也较好 , 单株产量依 大穗获高产 。 在矮生性方面 , S C A 居前 5
次为 2 1 . 9 5 、 2 1 . 0 5 、 19 . 74 、 2 0 . 2 6 、 2 0 . 8 4 、 位的有 5 4 8 、 5 59 、 5 . 、 、 s 、 }。 和 S : : 等 5 个组
2 2
.
6 3 克 , 分别 比平均值 ( 45 个组合平均 , 合 ,它 们 实际 表现 比 平均 值 为矮 ,尤 其是
下 同 ) 增加 2 0 . 74 、 15 . 7 9 、 8 . 5 8 、 11 . 4 4 、 5 4 8 、 5 5 9 和 S 、 ! 、 , , 分别比平均值 10 4 . 3 5 厘米
14
.
6 3

24
.
4 8%
。 它们的产量构成 3 因素的 矮 16 , 5 9 、 8 . 0 2 和 4 . 9 9 厘米 。 但 S C A 居第
SC A 效 应值除 5 38 单株穗数 、 S , 5 每穗粒 39 位的 5 68 , 其实际株高也比平均值矮 ! .%
数 、 lS : 千粒重的为负值外 , 余均为正值 , 厘米 。 早抽穗的 S C A 居前 5 位的有 S、
它们的实际表现一般也较佳 , 除 5 1 5 、 5 3 8 单 5 2 6 、 5 19 、 5 2 4 和 5 7 9 等 5 个组合 , 它们的实
株穗数和 5 5 {。 每穗粒数及 lS , 、 5 27 、 5 5 8 千 际抽穗期均比平均值为早 , 尤其是 5 7 9 为最
粒重稍低干平均值外 , 余均高于平均值 。 这 早 。 但 s c A 居第 4 位的 5 89 , 其实际抽穗
也说明有些组合以多穗获高产 , 另一些则以 期也比平均值为早 。 总的来说 , 鉴于各亲本
1 6 5浙江农业学报 第 2卷 ( 19 9 0 )
性状表现优劣与 C S A的高低不一定一致 ,
所以 , 判断组合的优劣 , 不仅要根据 S C A
的高低 , 还要根据双亲的平均表现 。
最后 , 将 G C A 和 S C A 结合起来分析
表明 , 除单株穗数 、 单株产量外 , 其余 10
个 性状 的 5 9 / ( 5 9 + sS ) 之 比值 均 大 于
5() % (表 2) , 表明加性效应是主要的 , 亲
本在有较大的加性效应存在时 , 可望通过常
规育种程序 , 在杂交后代中选择优良材料 ,
以达到改 良之目的 。 表 2 还表明 , S C A 方
差均达极显著或显著 , 就是说还有相当的非
加性 ( 显性和 卜位性 ) 效应存在 。 对 S C A
效应高的性状 , 除可利用杂种优势外 , 如果
是 “ 加性 x 加性 ” 的 上位性影响 , 则还可从中
选出能稳定遗传的优异材料 。 由 于G C A 反
映的 墓因加性效应能在后 代 中固定 , 而
S C A 中的基因显性效应将随着后代的纯化
而减退 , 只有基因的 _ [ 位性效应能部分地保
留 。 因此 , 育种时 , 应首先注重于 G C A 的
选择 , 在此基础 卜再进行 S C A 的选择则为
吏好
G C A 较高的性状 , 反映了亲本基因加性效
应较大 , 易在后代稳定 , 选择效果也较佳 。
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和同一组合不同性
状间的 S C A 大小均有差异 。 各亲本性状表
现好坏与 S C A 的高低不一定一致 。 S C A 较
高的性状 , 除利用杂种优势外 , 如是 “ 加性
X 加性 ” 的上位性影响 , 则可在后代稳定 。
选择时应首先从 G C A 入手 , 在此基础上再
进行 S C A 选择 。
亲本 9 (浙农大 3 `号 ) 是早抽穗最好亲
本 , 亲本 8 (浙皮 1号 ) 是矮化植株最优亲
本 、 且又是较优丰产亲本 , 亲本 2 (沪麦 10
号 ) 、 3 ( 8 7一 13 7 ) 、 5 (舟麦 2 号 ) 也是较
优丰产亲本 。 5 5 8 (舟麦 2 号 / 浙皮 1 号 ) 、
5 2 : (沪麦 10 号 / 早熟 3 号 ) 、 5 2 3 (沪麦 10
号 / 87 一 137 ) 等为较优丰产组合 。
参考文献
结语
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
力的一个指标 , 因此开展配合力的研究 , 对
于正确选择亲本及判定组合优劣均有重要意
义 。
在所研究的 12 个性状中 , 除 G C A 和
S C A 各 l 个性状为显著外 , 其他性状的两
利酒己合力均达极显著水准 。
同 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
状间的 G C A 大小均有差异 。 亲本值的高低
与 G C A 大小有一致的 , 也有不一致的 。
〔 l〕 庄巧生等 19 63 . 冬 小麦亲本选配的研究 . 作物学
报 2 : (2 ) 1 1 7一 12 9
(2 〕 余毓君等 1 9 78 . 小麦六个常用亲本品种双列杂
交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 遗传学报 5 ( 4) : 28 1一 2 91
〔3 〕 黄志仁 1 9 84 . 六 棱大麦杂种优势与配合 力的研
究 . 作物学报 10 ( 2 ) : 12 3一 1 3 1
〔4 〕 黄培忠等 1 9 87 . 大麦抗黄花叶病的配合 力分析 .
上海农业学报 3 ( 4) : 1一 8
〔5〕 彭俊 华 19 87 . 几个玉 米白交系某些数量性状 不
同生 长阶 段 的配 合力分析 . 四 川农 业大 学学报 5
( 3 ) : 2 15一 2 2 0
〔6 〕 G r i if n g J B 19 56 . C o n e e P t o f g e n e r a l a n d s P e e i fl e
e o m b i n in g a b i l i t y in r e l a t i o n t o d ia l l e l e r o s s i n g s y s
-
t e m s
.
A u s t r a l l a n J
.
B i o lo g , c a l Se ie ll c o g ( 4 ) :
4 6 3一 4 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