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棱大麦部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统计分析



全 文 :莱 阳 农 学 院 学 报 6( 3 ) :2 3、 班 , 1 08 9
J O U R N A L O F L A IY A N G A G R IC U L T U R A I
J
C O L L E G E
二凌大麦部分农艺性状与单株
产量的统计分析
李健修 李秀负 袁玉清 张金政
( 农 学 系 ) 电算室
摘要 本文时 2 0个二棱大麦品种 ( 系 ) 的 10 个性状进行 了相 关 、 通 径 分 析 一玲
利 用通径 系数测验法建立多元 回归方程 。 提出 了高产二棱大麦的形 态 模 式 :
以增加抹穗数 的 “ 多袍型 ” 为主攻 目标 , 袭顾穗 江数和拉重 , 配 合适当的抹高
( 中、 矮行 ) 、 大旗叶 、 大旗叶鞘 、 短穗须和长 芒 等性状 。
关键词 二棱 大麦 ; 农 艺性状 ; 单株产量 。
近年来 , 啤酒工业迅速发展 , 优质啤酒大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 对大麦生产和科
研工作提 出了新的要求 。 许多学者对现有的品种 的性状和特性进行了深入研荟究 〔` ” 5 〕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结合品种 资源 的整理 , 对多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
行了初步探讨 。 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 试图明确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程度 , 以确定
高产二棱大麦的形态模式 , 旨在为选育高产二棱大麦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不同来源 、 不 同基因型的二棱大麦品种 ( 系 ) 20 个 : 五月二棱 、 皮浙 1
号 、 早熟 3 号 、 76 一2 、 科品 3 号 、 雨着二棱 、 甘木二条 、 驻选 、 京新 1 号 、 春 来 二
棱 、 甘木二条 、 驻选 、 韭崎二棱 10 一号、 实穗黄金 、 科品 4 号 、 京啤 3 2 1 、 京啤 3 4 4 、 京啤
3 9 8
、 皮穗玻 、 6 7 1 1一2 8 、 梅雨不知 、 五月晴 。
试验于 1 9 8 7年在本院实习农场进行 , 采用随机 区组设计 , 重复 2 次 , 4 行 区 , 点
播 , 行长 Z m , 行距 26 . c7 m , 株距 8 . c3 m 。 于分萦始期对中间两行麦苗主茎作标记 , 成
熟时于田间测定有标记的植株高度 、 旗叶面积 、 旗叶鞘面积 ( 旗叶旗面积 = 叶鞘鞘长 x
二 只旗叶鞘士处直径 ) 、 穗颈长 (穗颈长为穗基部至旗叶基部长度 ) 、 芒 长 (芒长为穗子中
部芒的长度 ) 、 穗长 、 单株穗数 , 每小 区随机测定 10 株 , 挂牌标记 。 收获后于室内测定
挂牌株的穗粒数 、 百粒重及单株产量等 10 个性状 。
以单株产量为依变量 , 其余 性状为 自变量 , 据公式 :
本文收到 日期 : 1 9 8 9一 04 一 08 。
莱 阳 农 学 院 学 报 6卷
x
)( 艺y )
r: 1二
卫 x y 一生( E
n
. . . . . . . . .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一 ~ ~ ~ ~ ~ .目` 目 . .卜 ~`一 ~ — — — 一
功产了 〔 三 x “ 一工 ` 三 x )〔 三y 一告( 艺y , 2 〕
求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 并据相关系数解联立方程组 :
t
`
3
= P
:
+ r
: :
P
: ,
+ r
1 3
P
3 ,
+ … + r : 。 P , 。
= r
: ,
P
, ,
+ P
: 、
+ r
2 3
P
3 ,
+ … + r : 。 P 。 :
~ r o x P l
,
+ r
3 : P :
,
+ P
。 ,
+ … + r , 。 P 。 :
,2`
r
y 。 ) = r 。 I P :

+ r
。 :
P
Z ,
+ r
。 。
P
3 y
+ … + P 。 ( 9
求得通径系数 , 同时求得逆阵元素 C i , 再对通径系数进行显著性测验 , 剔除作用 不 显
著性状 , 对作用显著的性状建立多元 回归方程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简单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l 。
表 1 二棱大麦部分农艺性状的平均数 、 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量株唯产Y项 目性状
株 高 旗叶 面积
X 1 X Z
放 叶鞘
而 积
X 3
秘茎长
X 4
芒 长 穗 长
X 5 X 〔玉
株 秘数
X 7
秘粒数
X 8
百粒重
X 9
X 2
X 3
入 盛
X 弓
X 几
X 7
X 8
X 9
Y
0
.
0 5之4
0 0 0 丁了 0
é及玫系栩
L ) 舀 `弓3 2 . U
0 3组6 2 . 0
f ) :刁2 36 . 0
一 0 3 0 5 8 0 2 6 5 0
0 10 1 0 0 下37 6 . ’ 0 . 4龙 2 ”
0
.
0 0 6 1 0 0 1 3 7 一 0 _ 0 8 14 0 . I 4 G
一 O 弓 ! 0 0 . 7 4 8吕二 0 . 2 0 了2
平均数 J 3

;
〔’ . 峨3 9
.
9 0
。 . 87 5 6二
10
.
36 5
.
2 6
尘J飞准 , 9 . 8
.
5 1 1了二
.
3 3 9 9
. 一 0 . 1 5 2 6
.
2 2 5 2 0
.
2 2从 一 0 . 0 9 4 了
.
0 8 4 1 〔2 . 4 4 6了 . 。 一 0 . 2 3 8 2 4 0了7 ` ,
.
o R 9 4 0
.
4 96 5 .
。 一 0 . 吸38 ’ 0 . 0 9 9 7 (]
.
2 3 9 4 0
.
6 9 9 5 . ’ 一 0 . 0 6 4 1 0 . 2 0 5 7 0
.
6 0 3 3 . ’ 0
.
5 4 5 3 ’ . 0
.
0 9 2 3 0
.
4 0 54 . ’ 0
.
2 6了2 0 . 7 4 1 4 . ’ 一 6 . 3 1 2 , 。 . 3 1了8 . 。
了 . ;左6 9 、 14 1 5 . 0 7 1 5 . 了了 了
.
5 9 :飞 1 . 5 6 ’ ` ;考 6 6 3 1 . 4 2 5 ] 了2 7 2 . 6 4 3
2 0
.
74
2
. 了0 1 0 . 乃 1 3
1 0 8 3
,
3 三了
V 一 3 8 r o . 0 5 一 0 . 3 1 2 r o . 0 ! = 0 . 4 0 3
在产量因素中 , 株穗数和穗粒数与单株产量相 关 ( r分别为 0 . 8了5 6和。 . 7 4 18 ) 达 极
显著水平 ; 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 ( r 二 0 . 2 0 7 2 ) , 但未达显著 水 平 . 其 它
性状中 , 旗叶鞘面积和穗长与单株产量相关 ( r分别为。 . 7 4 1 4和 0 . 4 3 9。 ) 均达极显 著 水
平 ; 芒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 ( r 二 。 . 3 17 8 ) 达显著水平 ; 旗叶面积与单株产量 呈一定 的
止相关 ( r = 0 . 26 7 2 ) , 未达显著水平 ; 而穗颈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 y 二 一 0 . 3 1 21 )
3 期 争触修等: 二棱 大麦部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统 计分析
株高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r ~一 0. 105 1) . 旗叶面积 、 芒 长、 旗叶鞘面积 、
穗 面积增大 , 对提高产量起较大作用 。
2
.
2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结果见表 2 。
表 2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株高
性 状
X l
旗 叶 而积 旗叶鞘
而积
X 3
穗茎长 .l’ 长 穗 长
X 5 X 6
株 穗数
X 1 0
.
0 4 3 一 0 . 0 0 2 3
X Z 一 0 0 2 一 0 35 1
X 3 0
.
0 0 0 4 0
.
0 2 6 4
X 4 0
.
0 0 5 6 0
.
0 0 5 5
X 5 0
.
0 3 2 一 0 . 0 2 0。
X 6 一 0 0 3 2 一 0 0 0。
X 7 一 2 2 0 4 0 . 0 6 4 4
X 8 0
.
0 3 5 3 0
.
0 8 3 8
X 9 0
.
0 0 1一 0 . 1 0 3
过阵元 索C i i o . o o x 6 0 . 0 0 6 6
0
.
0 0 0 3 0
.
0 2 3 0
.
0 1 4 0 0
.
0 1 3 0 一 0 1 3 2
-一 O { 9 6 一 . 0 1 3 一 0 86 一 . 0 3 2 一 . 0 0 3 4
0
.
0 5 1 2 一 . 0 (〕 78 0 . 0 0 1 7 0 . 0 2 2 9 0 . 0 2 5 4
一 . 0 0 2 压 0 . 0 {引 一 0 0 1 5 一 . 0 0 3 8 一 . 0 0 7 1
0
.
0 2 0丁 一 . 0 0 8 8 0 . 0 9 2 6 0 . 0 37 8 0 . 0 0 9 2
一 . 0 0 4 5 0 . 0 0 2 4 一 0 0 4 1 一 0 1 0 一 . 0 0 2了
0
.
3 5了9 一 0 . 3 1 6 0 . 0 7 1 0 0 . 1 9 t 0 . 7 2 0 8
0
.
2 4 4 8 一 0 . 2 2 4 0 . 0丁2 0 . 1 8 8 1 0 . { 6 0 :二
0
.
0 9 3 1 0
.
0 L万8 0 . 0 6 9 2 0 . 0 0 2 3 一 . 0 1 3 9
0
.
1 4 0 9 0
.
0 1 3 8 0
.
0 G 3 3 0
.
0 4 3 0 0
.
0 1 9 4
穗粒数 百粒 玉
X 8 X g
0
.
0 0 4 4 0
.
0 0 0 3
一 . 0 0 9 [ 0 . 0 2 3
O
,
0 3 5 8 0
.
0 2 了9
一 0 0 1 0 . 0 0 1 5
0
.
0 玉9 0 . 0 3丁5
一 . 0 0 3 4 一 . 0 0 。 !
0
.
3 30 3 一 . 0 二8 丁
旦二圣些12 - 。 . 。川 1
0
.
0 2 4 9 0
.
} 丁0 7
0 0 2 0 3 0
.
8 1之乃
注 : 划 “ 一” 线者为直接通 径系 数
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 ( o ` 7 2 8 8 ) , 其次是穗粒数 ( 0 . 3理9 9 ) , 一再次为
百粒重 ( 0 . 1 7 0 7 ) ; 旗叶鞘面积和芒长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 ( 分别为。 . 0 5 1 2和 0 . 0 9 2 6 )
可忽略不计 , 其余性状无直接作用 。 上述性状直接贡献大小为 : 株穗数> 穗粒数> 百粒
重 > 芒长 > 旗叶鞘面积 。
除直接作用外 , 株穗数通过穗粒数 、 穗粒数通过株穗数对单株产量都有较大的间接
贡献 ( 分别为。 . 1 6 0 3和 0 . 3 3 0 3 ), 说 明株穗数和穗粒数是相互促进的 , 二者既要平衡发
展 , 又要有所侧重 , 百粒重通过株穗数起消极的间接作 用 ( 一 0 . 0 58 ) , 通过穗粒数 起
积极的间作接用 ( 0 . 0 51 ) , 二者作用相互抵消 ; 芒长和旗叶鞘面积均通过株 穗 数 、 穗
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起间接作用 , 而旗叶鞘面积的作用 ( 分别为 .0 3 5 7 9 、 0 . 2 4 8和
。 . 0 9 3 1 ) 虽对单远大于芒长的作用 (分别为 0 . 07 1 9 、 0 . 0 7 2 0和 0 . 06 9 2 ) , 穗长和旗叶面 积
株产量无明显直接作用 , 但却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 旗肠卜面积通过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间
接作用 ( 0 . 1 0 3 0 ) , 穗长通过株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产量的间 接 作 用 ( 分别为 6 . 9] 10
和 0 . 1 8 8 1 ) 都很明显 ; 株高和穗颈长均通过株穗数对单株产量有着较大的负效 应 (分 别
为一 0 . 2 2 0 4和一 0 . 3 2 6 3 ) 。
2
.
3 通径系数测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 ” 〕
9
据 相 关 系 数 和 通 径 系数求得相关指数 R Z ~ 三 i 、 p i 、 二 0 . 9 71 8 , 厂一 R “ / n一 /
盖= 1
( i 一 R “ ) / ( I n `一 n 一 i ) 一 1 1 4 . 5 7 , 而 F o . o s ( 9 , 3 0 ) = 2 . 2 x , 所以 I了> F o . o s , 回
归方程显著 , 对通 径系 数 进 行 F 测 验 , iF ~ iP / iP 空 / iC i / ( 1一 R ’ ) / ( l m 一 n 一
2 6莱 }盯 农 学 院 学 报 6卷
1 )
, 结果列于表 3 。
表 3 各性状通径系数 F测验
犷L, l人 X 1 X Z X 3 X 4 X S
一2 , 5 . !一 2 3 :弓. 9 3 户 . { 9 . 7 9 . ’ 1 9 . 9 8 二 1 4 3 . 6 3 ’ .
X 6 X 7
2
.
4 了 2 8 4 9 0 . 5 . ’ G Z
X 8 X g
8
` .
3 8 1 5 二
注 : F o . 0 5 ( l , 3。 ) 一 4 . 1 7 , F o . o 一 ( l , 3 0 ) = 7 . 5 6
山表 3 可知 : 只有性状 x 。未达显著水平 , 淘汰 x 6 , 其余性状予以保留 .
对保留的性状重新编号 , 据相关系数矩阵求得新的通径系数 iP ` 和逆阵元素 iC i尸 , 对
iP l 进行显著性测验 , 结果列于表 4 .
表 4 各性状新的通径系数 、 逆阵元素及 F测验
原编号
新 编 号
X 1
X l
X 2 X 3
X Z , X 3
,
X 4 X 5 X 7 X S
X 4
1
X 6
, X 6 , X 7 ,
P 1 1
C 1 1 1
I了 i ,
0
.
0 3 9 1
0
.
0 0 以
1 2 0 0
.
4 3二
一 0 . 0 3 9 9
0
.
0 0 6 4
2了3 . 4 5二
0 0 4 8 1
0
.
1 3 5 5
8
. 了了二
0
.
0 2 0 9
0
.
0 1 1 8
0 6 9二
0
.
0 9 0 4 0
.
7 2 2 6 0
.
3 7 0
0
.
0 6 0 2 0
.
0 ! 8 8 0
.
0 1 9 4
z峨9 . 2 3 . ’ 3 0 5 5 2二 6 5 2 2 . 9 1 ’ .
X 9
X 8
l 了4 4
7 4 18
万 0 了 . ’
之! , : F o . 〔〕5 ( 1 , 3 x ) = 4 . 1 6 , F o . o l ( l , 3 1 ) = 7 . 5 3
由表 4 知 , 保留性状新的通径系数 F 测验均达极显著水平 。 8 个性状的相对重要性
为 : x 。 ` > X 7 ` > x , ` > x : ` > X S , > X : 尹 > x 4 ’ ) x 3 ` 。
二 、 :
s y 。 二 一 母 , _ : _ _ : , 、 。 .r ~ , 。 ` ,、 ~ .、 , ` , _ ~ .、 ~ ~姑 ` , , 一 I 一 ` 一 , 一汉 U ~ y 一 ` 以 入 ` ” 力 ,水份行佃四归示戮和四归俄此 ,一 1 ~ 1
10
1 ,
= 0
.
0 1 3 1 7
,
b
“ `
~ 一 0 . 0 2 5 9 , 1〕 。 ` 二 0 . 1 0 2 4 , b 4 , = 0 . 1 9 0 , b 。 ` = 0 . 2 1 1 2 ,
1)
。 , 一 0 . 9 0 9 6 , b 7 ` = 0 . 7 4 , b : , ~ 一 1 3 2 1 , b o = 一 z 8 . 7 r 2 9 ,
所以多元回归方程为 . y ~ 一 1 5 . 7 1 2 9 + o . o 1 3 i 7 x ; ` 一 o . o 2 8 9 x : ` + o . l o 2 4 X 3 `
+ 0
.
1 9 o x
` 尸
+ o
.
2 1 z x 。 , + o
.
g o 9 6 x
。 `
+ o
.
4 2 7 4 x
7 ’
+ 1
.
1 3 1一x s 尸
即 : y = 一 1 5 . 7 1 2 9+ o . 0 1 3 1 7 x , 一 o . o Z s g x Z + o . l o 2 4 x 3 + o . 1 9 o x `
+ 0
.
2 l l x 5 + o
.
9 0 9 6 x
:
+ o
.
4 2 7 4 x : + 1
.
1 3 l l x 。
新的相关指数 R Z ’ 一。 . 9 7 1 8 , 说明方程包含了大部分的产量构成因素 , 具有较大的
可靠性 .
3 结论与讨论
1 ) 相关分析说明 : 旗叶 、 旗叶鞘和芒对单株产量作用都比较大 , 这与 S t r e be y k 。
和 C ol · a 的观点一致 〔 ” 〕 , 但通径分析则说明 : 上述各性状并非对单株产 量 起 直 接 作
用 , 而是通过株穗数 、 穗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起间接作用 。 因此 , 适 当增 加 旗 叶
面积 、 旗叶鞘面积和芒长可相对地提高单株产量 , 而株高和穗颈长无论从相关 分析还是
通径分析来看 , 对单株产量均有着较大的负效应 , 且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 . 因此 , 高产
3期 李健修等 :二彼大麦部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 量的统 计分析
二棱大麦形态应该是 :株高适中 (中 、 矮秆类型 )、 旗叶面积大 、 穗下节间相对较长 、
穗颈相对较短的长芒类型 。
2)在产量因素中 , 株穗数 、 穗粒数 、 百粒 重直接决定产量的高低 ( 三 因素包含了
总信息的 92 . 85 肠 ) , 同时三者又是相互促进 , 相互制约的 。 这一结论与hc a u d h ar y
( 1 9 7 1 )
,
Y

R

R u r i等 ( 1 9 5 1 ) 和殷殿忠 ( 1 9 5 2 ) 的观点基本一致 〔 ’ 〕 三种分析方
法都说明了这一点 。 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对多分孽 ( 多穗 ) 、 大穗型品种的选育 , 这与
赵清玉 、 殷殿忠 ( 1 9 8 3 ) 提出的以增加穗粒数 、 主攻大穗的 “ 穗重型 ” 育种目标的观点
并不矛盾 . 通径分析又表明 , 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相对较小 , 这是因为二棱大
麦粒重普遍偏高 , 从提高粒重入手提高单株产量似乎难度较大 。 分析结果说明 , 穗长增
加能相对地提高单株产量 。 因此 , 高产二梭大麦 的产量模式应该是 : 多分孽 ( 多穗 ) 配
合较大的穗重 ( 穗粒数 x 粒重 ) 。
参 考 文 献
〔 1 〕 赵理抽 . 影 响二棱大麦产量的若干因子的探讨 。 浙江农业科学 , 1日8 1 ; ( 5 ) : 2 2
〔 2 〕 赵理清 。 二棱大麦部 分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 浙江农业科 学 , 1 9 8 3 : ( 5 ) : 2 2 5 。
〔 3 〕 叶信璋 等 。 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研 究 . 江苏农业科学 , 19 8 3 ; ( 1 1) : 2 5
〔 4 〕 林 平生 . 二棱 大麦主要性状 相关分析 。 广 东农业科 学 , 19 8 5 , ( 2 ) : 7
〔 5 〕 顾 双平等 。 大 麦主要性状 的遗传相关剖析 . 遗传 , 19 8 6 : 1。 ( 2 ) : 比 4
〔 6 〕 赵永新等译 . 大麦 。 上 海科技 出版社 , 1 0 5 6 ; 16 0 、 16 5
〔 7 〕 殷殿忠 . 啤酒 用二棱 大麦产 量构成性状 的遗传研究 . 中 国大麦文集 。 中国农业科学 出版 社 。 1 9 3 6 ; 3 3G
〔 8 〕 乔春贵 . 建立作物产 量最优回 归方程 的新方法一通径系数侧验法 . 吉林农大学报 。 19 86 : 8 ( 3 ) 26 ” n
2 8莱 阳 农 学 院 学 报 6卷
S T AT IS T IC ALR L ET I AO NO F AGR O O NM IC AL
C H R A AC T ER S N AL D P八 NT Y J EL D T I NW O
R OW ER L D B AE

Y (H
.
D S T IC H O N
.
L
.
)
L 1J ia n x i
u
L i Xi
,
u z h e n
(D
e p t
.
o f A g r o n o m y
,
Y u a n y u q i n g
L A C )
Z h a n g J i n z h e n g
( C
o m p u t e r L a b
. ,
L A C )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P a p e r e o r r e l a t i o , 1 a n d p a t h
一 w a y s t u d y 从
·
a s m a d e o f t li e l
·
e l a t i o r: s
a 111 o n g t e n e h a r a e t e r s f r o n : t w e n t j t从
·
o 一 r o w e d b a r l e y e u l t i
、一 a r s a n d s t r a i n ;
a l i d a m u l t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e q u a t i o n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a s e d u p o n t } l e p a t h从

a y
p a r a m e t e r o
.
T h e m o r p li o l o g i e a l m o d e o f a h i g h

y i e l d i n g t 、 、 o 一 r o \、

e d l一a r l e y
w a s e o n s i d e r e d a s nI o r e s p i k e n u m b e r p e r u n i t a r e a a e h i e
、 , 。、 1 卜丁 i n e r e a s o d
s p i k e s p e r p l a n t w i t h p r o p e l’ s p i k e k e r n e l n u m b e r a n d k e r n e l 、 、 e i g h t , s u i t -
a 毛〕 1 e s t a t o r e ( d w a r f o r s e m i 一 d w a r f ) , a l a r : e f l a g l e a f a n d s h e a t h , l o n g a 二 : 飞。
a 11 d 5 1: o l t s p i k e n e e k
.
K e y w o r d s
:
t 从 。 一 r o 认 , e d b a r l e y ; a g : o n o l i e a l e h a r a e 土e x s j g r a i i一 3一 i e l d
p e r p l a n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