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的技术



全 文 : 收稿日期:2010-06-17
基金项目:新疆兵团科技局“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2009GG05)
作者简介:王雪玉(1980-),女,硕士生,专业方向为六倍体小黑麦育种;e-mail:wxy75@126.com。
通讯作者:孔广超(1970-),男,副教授,从事麦类作物育种研究;e-mail:kgch001@126.com。
第29卷 第3期
2011年6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29 No.3
Jun.2011
文章编号:1007-7383(2011)03-0273-05
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的技术
王雪玉,魏凌基,殷稳娜,聂石辉,杨玉玲,孔广超
(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石河子832003)
摘要:为探索利用玉米花粉和化学试剂诱导产生小黑麦单倍体技术,采用了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结合化学诱导
剂两种方式,对其诱导六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胚的效率,及1/2MS和改良B5 两种培养基对单倍体胚进行拯救的效
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5个冬性小黑麦组合中,各组合经两种诱导方式诱导所形成的单倍体颖果率
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组合经玉米花粉和化学诱导剂协同诱导后所形成的单倍体颖果率略高。在1/2MS和改良
B5 培养基上进行胚拯救时,其总体单倍体胚成苗率间未检测到显著差异,但不同小黑麦组合的单倍体胚拯救效率
在这两种培养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对进一步指导六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胚诱导以及加倍单倍体小黑
麦的培育与加速小黑麦育种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玉米花粉;化学诱导剂;单倍体;胚拯救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Haploid Triticale Induction by Maize Polilation
and Chemicals in Hexaploid Triticale
WANG Xueyu,WEI Lingji,YIN Wengna,NIE Shihui,YANG Yuling,KONG Guangchao
(Institute of Triticeae Crops Research,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the technique of induction tritciale haploid with chemicals and maize polen-chemicals,15hexaploid triticale
hybrids were used to produce the haploid embroys by induction with chemicals and maize polen-chemicals,and the haploid em-
broys were rescued on 1/2MS and modified B5 mediu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caryopsidsi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15triticale hybreds with the two different induction means,and higher frequencies of caryopsidsis
were found in most of the tritical combinations induced with the maize pole-chemicals.An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cuing
haploid embroys effects were detected between 1/2MS and modified B5mediums,However,some preferences to certain medium
were detected in different triticale combinations.These results wil help to direct the haploid embroy induction and haploid em-
broy rescue in hexaploid trticale.
Key words:hexaploid triticale;maize polen;chemical medicament;haploid;embroy rescue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属间人工杂交及染色
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一个新物种,不仅具有小麦籽粒
高产、优质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黑麦生物产量高、
耐逆性强的特性。目前,小黑麦已成为了一种重要
粮食与饲草等多种用途的作物[1]。
孤雌生殖与花药培养均属于单倍体育种的方
式,是育种过程中加速世代稳定的重要途径之
一[2-4]。自1964年人们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
体后,应用单倍体技术进行的品种改良进入了迅速
发展的时期。但对于普通小麦而言,这种产生单倍
体的方法,不仅成苗率低,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白化
苗。1975年Barely利用普通小麦与球茎大麦杂交
获得了高频率的小麦单倍体[5],Zenkteler[6]最早报
道了六倍体普通小麦与玉米之间的远缘杂交,随后
Laurie[7]证明了小麦与玉米杂交后,在最初的3次
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本玉米的染色体被完全排除,
从而形成了仅有21条母本小麦染色体的单倍体胚。
自1984年Zenkteler等首次开展了小麦与玉米
远缘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以来[8],国内外开展小麦
与玉米杂交研究的报道较多[9~16],但在利用玉米花
粉刺激小黑麦雌蕊以获得六倍体小黑麦单倍体方面
还鲜有研究[17]。然而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
倍体时因玉米开花期与小麦、小黑麦开花期等难以
相遇,给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带来了技术障
碍[18-19]。
本研究拟开展利用化学药剂单独使用与化学药
剂结合玉米花粉来诱导小黑麦孤雌生殖以形成的六
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加速小黑
麦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提高杂交育种效果奠定
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六倍体小黑麦材料均为石河子大学麦
类研究所培育的冬性小黑麦杂交组合F1。玉米品
种为普通玉米早熟品种农家种哈密六十黄。
1.2 方法
1.2.1 试验材料的种植
2008年9月将供试的冬性六倍体小黑麦播种
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采用人工点播,株距5
cm,行距20cm。
为确保玉米与小黑麦开花期相遇,将所用玉米
品种分别于2009年3月9日、16日、23日分三期播
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育种家种子库温室,以实现玉
米花粉散粉期和六倍体小黑麦的开花期相遇。
1.2.2 试验材料的处理
1)化学药剂处理。在小黑开花期,先采用常规
去雄方法,对即将开花授粉的穗子进行整穗、剪颖、
去雄、套袋。次日采用小花滴注法利用化学诱导剂
(二甲基亚砜40mL/L,秋水仙素4g/L,肌醇100
mg/L,吲哚乙酸20mg/L和2,4-D 20mg/L)[17]处
理已去雄麦穗。处理后套袋、挂牌,标明处理日期。
48h后再用同样化学药剂重复滴注1次。共处理
15个F1 组合,每个组合处理5穗。
2)玉米花粉与化学药剂的复合处理。按前述方
法对未开花授粉的六倍体小黑麦进行去雄、套袋。
在去雄后的次日,采集新鲜玉米花粉用毛笔蘸花粉
涂抹于去雄小花上,以进行授粉杂交,而后进行套
袋,挂牌,标明处理日期。第2天同一时间用上述化
学药剂再滴注1次。处理的六倍体小黑麦F1 组合
及每组合的穗数均同化学诱导方法。
1.2.3 胚拯救
经化学诱导剂以及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复合
处理后得到的单倍体胚大部分都不具有胚乳,因此
必须采取培养基培养等方法对其进行胚拯救。
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第16天分别采集上述两种
方法诱导过的六倍体小黑麦麦穗,带回实验室,剥离
出已膨大的子房,统计颖果数。并将其用质量浓度
为0.1%升汞溶液灭菌6~8min,用无菌水充分冲
洗3次。在超净工作台上,借助于立体解剖镜剥出
幼胚,统计单倍体胚数,并将其分别接种于1/2MS
培养基和B5 改良培养基(B5 基础培养基添加30%
蔗糖)上。将幼胚在25℃下暗培养1周后,再移入
25℃光照培养下至长成幼苗。分别按以下方法计
算颖果率、得胚率、萌发率及成苗率。
颖果率(%)=(各处理颖果数/各处理授粉小花
数)×100%;
颖果得胚率(%)=(各处理颖果得胚数/各处理
颖果数)×100%;
得胚率(%)=(各处理所得单倍体胚数/各处理
授粉小花数)×100%;
萌发率(%)=(各处理接种单倍体幼胚数/萌发
胚数)×100%;
成苗率(%)=(各处理成苗数/各处理接种单倍
体幼胚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导方式对小黑麦单倍体胚形成效率
的影响
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结合化学诱导剂复合诱
导冬性小黑麦后,其单倍体得胚率见表1。
由表1可见,经化学药剂单独处理的小花总数
为3120个,其颖果率为5.90%,颖果得胚率为
7.03%,总的得胚率为5.89%。经玉米花粉与化学
药剂复合诱导共处理的小花数为2545个,其颖果率
为12.84%,颖果得胚率为10.12%,总得胚率为
12.90%。这说明经花粉与化学药剂复合处理诱导
六倍体冬性小黑麦单倍体较化学药剂单独处理的效
果好。
472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表1 两种诱导方式下六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胚形成率
Tab.1Efect of diferent produced methods on haploid embryo formation of wheat
诱导方式 授粉小花数 颖果数 颖果率/% 得胚数 颖果得胚率/% 得胚率/%
化学诱导剂 3120  185  5.90  18  7.03  5.89
玉米花粉+化学诱导剂 2545  326  12.84  33  10.12  12.9
  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化学诱导剂所处理
的15个六倍体冬性小黑麦组合中,其颖果率为0~
30.45%,平均为5.89%,可见不同组合的六倍体小
黑麦经化学药剂诱导后的颖果率存在明显差异,即
不同基因型在化学药剂诱导下其颖果的形成能力存
在差异,其中诱导颖果率最高的组合是 WH08-7/
07H519-520,可作为良好的单倍体胚诱导源。而在
玉米花粉与化学药剂复合诱导的15个冬性六倍体
小黑麦组合中,其颖果率为0%~39.80%,平均为
12.84%,其中颖果率最高的组合为07H261-62/
NTH2146-2。可见玉米花粉与化学药剂复合处理
对不同六倍体小黑麦组合的颖果率具有明显的差
异,同时玉米花粉与化学诱导剂复合诱导的颖果率
总体上略高于单一的化学诱导剂的颖果率。
表2 两种处理方式下的六倍体冬性小黑麦颖果率 %
Tab.2Frequencies of caryopsidsis of hexaploid winter Triticale
induced by chemiclas vs maize polen and chemicals
组合名称 化学药剂 玉米花粉+化学药剂
WH06-6/07H389-90  0.00  2.42
07H449-50/07H237-38  12.02  1.37
WH08鉴2/07H255-56  0.00  0.00
WH08鉴2/07H453-54  10.85  5.20
NSDW57-3/07H259-60  6.18  33.80
WH08鉴6/07H351-52  1.62  37.50
07H447-48/SDWT-4  3.03  4.95
07H399-400/WT-1   6.03  9.16
07H239-40/WH07鉴12  6.78  11.40
07H261-62/NTH2146-2  4.44  39.80
WH08-6/07H389-90   0.00  9.50
WH08-7/07H597-98   1.53  3.68
WH08-7/07H519-520  30.45  2.00
WH08鉴2/NSDW57-3  0.72  25.26
WH07-2/07H453-54  4.66  6.56
变幅 0.00~30.45  0.00~39.80
平均 5.89  12.84
方差 60.44  194.41
  所处理的15个组合中有11个组合在玉米花粉
和化学药剂的复合诱导下其颖果率有所提高。从两
种诱导方式下的最高颖果率和15个小黑麦组合的
平均颖果率来看,玉米花粉与化学药剂的复合处理
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均较化学药剂较高。但对两种诱
导方式下的颖果率进行成对数据的平均值分析表
明,颖果率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差异(t=2.14,P=
0.145),但玉米花粉与化学药剂复合作用诱导的颖
果率的变幅、平均值和方差均大于化学药剂单一诱
导作用。
2.2 不同小黑麦组合对颖果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经玉米花粉与化学
药剂复合处理的15个小黑麦组合中,颖果率最高的
组合07H261-62/NTH2146-2与最低组合 WH08
鉴2/07H255-56的颖果率相差39.80%,差异达极
显著水平,这说明不同小黑麦基因型在诱导单倍体
性能上具有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小黑麦组合与玉米杂交的颖果率
Tab.3Frequencies of caryopsidsis in diferent
Triticale×maize crosses
小黑麦组合
授粉小
花数
发育子
房数
颖果率
/%
07H261-62/NTH2146-2  136  54  39.80aA
WH08鉴6/07H351-52  273  102  37.50aAB
NSDW57-3/07H259-60  202  68  33.8bAB
WH08鉴2/NSDW57-3  186  47  25.26cB
07H239-40/WH07鉴12  200  23  11.40dC
WH08-6/07H389-90  167  16  9.50dCD
07H399-400/WT-1  118  11  9.16dCD
WH07-2/07H453-54  198  13  6.56eC
WH08鉴2/07H453-54  88  46  5.20eC
07H447-48/SDWT-4  114  56  4.95eD
WH08-7/07H597-98  165  61  3.68fD
WH06-6/07H389-90  206  50  2.42fD
WH08-7/07H519-520  250  50  2.00fD
07H449-50/07H237-38  146  20  1.37fD
WH08鉴2/07H255-56  96  0  0.00fD
  注:数字后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和0.05水平上
的差异显著性。
2.3 培养基对六倍体冬性小黑麦幼胚成苗
率的影响
由于经玉米花粉或化学诱导剂诱导形成的幼胚
缺乏胚乳,在发育过程中会夭亡,因此需对其幼胚进
行拯救培养。将上述两种诱导方式下所诱导出的幼
胚剥离出来,分别接种于1/2MS培养基和改良B5
培养基上进行胚拯救,不同小黑麦组合在这两种培
养基上的幼胚成苗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组
572 第3期           王雪玉,等: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的技术
合的幼胚成苗率见表4。
  由表4可见,经1/2MS培养基培养的幼胚成
苗率为0~100%,组合间的成苗率方差为926.05,
平均为25.16%,其中有3个组合幼胚未诱导成苗,
组合 WH08 鉴 2/07H255-56 的幼胚 成 苗 率 为
100%,可见不同基因型其幼胚成苗率之间具有较大
差异。在改良B5 培养基上进行胚拯救中,共有4个
组合未拯救出幼苗,而幼胚成苗率最高组合为
WH08鉴2/NSDW57-3,其幼胚成苗率为94.28%,
15个组合的平均幼胚成苗率为31.41%。组合间的
幼胚成苗率方差为933.79。从其15个组合的平均
幼胚成苗率来看,经改良B5 培养基拯救的幼胚成苗
率要略高于 MS培养基,但经成对数据的t检验分
析表明,两种培养基在幼胚拯救中对其成苗率的影
响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t=2.14,P=0.49)。
表4 两种培养基下的六倍体冬性小黑麦幼胚成苗率 %
Tab.4Seedling rate of hexaploid winter triticale
on two mediums types
组合 1/2MS 改良B5
WH06-6/07H389-90  0.00  0.00
07H449-50/07H237-38  13.04  20.00
WH08鉴2/07H255-56  100.00  0.00
WH08鉴2/07H453-54  14.00  75.00
NSDW57-3/07H259-60  18.92  27.78
WH08鉴6/07H351-52  25.00  25.00
07H447-48/SDWT-4  60.00  53.85
07H399-400/WT-1  17.65  20.00
07H239-40/WH07鉴12  8.57  55.00
07H261-62/NTH2146-2  33.33  11.00
WH08-6/07H389-90  0.00  0.00
WH08-7/07H597-98  0.00  0.00
WH08-7/07H519-520  10.00  34.37
WH08鉴2/NSDW57-3  76.92  94.28
WH07-2/07H453-54  0.00  70.00
变幅 0.00~100.0 0.00~94.28
平均 25.16  31.41
方差 926.05  933.79
3 讨论与结论
1)本试验结果表明,六倍体冬性小黑麦不同组
合在化学诱导剂及玉米花粉和化学诱导剂复合诱导
下,其形成单倍体胚的能力有所不同,其颖果率分别
为0%~30.45%和0%~39.8%,可见基因型效应
对六倍体冬性小黑麦颖果率具有明显差异。同时不
同组合在两种胚拯救培养基上的幼胚成苗率也具有
有明显差异,15个组合的单倍体幼胚成苗率分别为
0%~100.0%和0%~94.28%。这些均表明不同
的六倍体小黑麦组合在接受化学诱导剂和玉米花粉
与化学药剂的复合诱导后形成单倍体胚的能力有明
显差异,同时不同组合的幼胚在拯救培养基上的成
苗率也有差异。这与前人[20]在小麦方面的研究结
论相似。这表明选择具有较高单倍体胚诱导能力和
较高单倍体胚成苗率的基因型是六倍体小黑麦单倍
体形成及其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基础。
2)在本研究所采用的两种单倍体胚诱导方式
中,尽管玉米花粉与化学诱导剂复合处理与单一化
学诱导剂对所检测的15个冬性小黑麦组合的颖果
率平均数间无显著差异,但大部分组合在玉米花粉
和化学诱导剂的复合诱导下其颖果率较高。这与在
有关小麦报道[21]的玉米花粉与激素配合使用来诱
导小麦产生单倍体的效果较好的结论基本一致,但
也有部分组合化学诱导剂处理的颖果率较玉米花粉
和化学诱导剂复合处理的颖果率高,这可能是由于
不同的基因型所致。这表明不同六倍体小黑麦组合
在选择较高颖果率时诱导方式的复杂性,需要针对
不同杂交组合来选择较优的诱导方式。然而,在实
际应用中,选用玉米花粉和化学诱导剂的复合诱导,
必须调整玉米散粉期与小黑麦的开花期相遇,而不
同的播种期和不同发育速度造成了这种花期调整的
困难[22],而相比之下,化学药剂诱导不存在季节和
花期不遇的限制,具有更方便的应用价值。
3)本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改良B5 培养基和1/2
MS培养基对获得的单倍体幼胚进行拯救。在这两
种胚拯救培养基上,各组合的幼胚成苗率存在明显
差异,尽管在两种培养基间15个组合的幼胚成苗率
平均值略有差异,但未检测到显著的差异。相同组
合在两种培养基上的幼胚成苗率间的变化也无统一
规律。这些均反映出了基因型与胚拯救培养基选择
的复杂性,应针对每种基因型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
的拯救培养基方可取得最优的成苗率。
4)长期以来,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的
研究较多[7-13,17-18,20-22]。而作为小麦与黑麦人工远缘
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培育的新物种小黑麦,在自然情
况下因其染色体来源不同,在常规育种中,分离严
重,稳定需要的世代数多,延缓了小黑麦常规育种的
进程。本研究初步比较了化学诱导剂和玉米花粉与
化学诱导剂复合处理对不同组合六倍体冬性小黑麦
单倍体胚的诱导和1/2MS和改良B5 培养基对小
黑麦单倍体胚幼苗成苗能力的影响,其结果将会对
小黑麦孤雌生殖单倍体育种具有指导意义,进而为
672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更好的获得DH(double haploid)群体,缩短育种年
限,推动小黑麦的育种进程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元枢.中国小黑麦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M].杭州:浙
江科技出版社,2000.
[2]蒋迪军,牛建新,张珏.草莓花药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研究
[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17-21
[3]吴志苹,马兵钢,鲁晓燕.番茄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剂
不定芽形成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8(2):167-171.
[4]孙娜,石培春,魏凌基,等.冬春性小黑麦花药愈伤组织
诱导的影响因素[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7(1):1-5.
[5]Barely I R.High frequencies of haploid production in wheat
by chromosome eliminiation[J].Nature,1975,256(5516):
410-411.
[6]Zenkteler N W.Hybridization experiments in cereals[J].
Theor Appl Genet,1984,68(4):311-315.
[7]Laurie D A.Wheat×maize hybridization[J].Can J Genet
Cytol,1986,28(2):313-316.
[8]陈新民,徐惠君,陈孝,等.小麦×玉米单倍体植株的产
生[J].北京农业科学,1993,11(3):7-8.
[9]陈新民,陈孝.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的研究
进展[J].麦类作物,1998,18(3):1-4.
[10]孙敬三,路铁刚,辛化伟.通过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
体[J].植物学报,1995,37(6):473-478.
[11]顾坚,刘琨,李绍祥,等.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
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J].麦类作物学报,
2006,26(4):23-26.
[12]王子宁,郭北海,方仁,等.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
性状变异[J].华北农学报,1996,11(4):1-6.
[13]来长凯,王成社,闫林.冬小麦×玉米远源杂交产生小
黑麦单倍体胚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
193-196.
[14]Laurie D A,Bennett M D.The timing of chromosome eli-
miniation in hexaploid wheat×maize crosses[J].Genome,
1989,32:953-961.
[15]Pratap A,Sethi G S,Chaudhary H K.Relative efficien-
cy of different Graminea genera for haploid induction in
triticale and triticale × wheat hybrids through the
chromosome elimination technique[J].Plang Breeding,
2005,124,147-150.
[16]蔡华,马传喜,司红起,等.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
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6,
26(4):154-157.
[17]Pratap A,Sethi G S,Chaudhary H K.Relative efficiency of
anther culture and chromosome elimination techniques for
haploid induction in triticale×wheat and triticale×triti-
cale hybrids[J].Euphytica,2006,150,339-345.
[18]蔡东明,吉万全,任志龙,等.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与玉
米杂交花期调节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5(3):
57-58.
[19]王金凌,田成军,周洪华,等.化学药剂诱导棉花孤雌生
殖的研究初报[J].棉花学报,2005,17(6):378-379.
[20]程睿钰.小麦×玉米诱导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
展[J].小麦研究,2008,29(4):1-4.
[21]闫林,来长凯,王成社,等.提高小麦×玉米杂交产生单
倍体胚的频率[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2):
350-351.
[22]顾坚,刘坤,李绍祥,等.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
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J].麦类作物学报,2006,
26(4):23-26.
772 第3期           王雪玉,等:化学诱导剂与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