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外农学一麦类作物 9 185年第 4 期
海气候条件下的小黑麦植株群体
W
.
K
.
A nd o s ro n
小黑麦是生长在北非和西亚地区地 中海气
候条件下的新作物 。 在此地区所作的许多试验
( 每年在 2 0处以上 ) 表明 :无论在雨养还是水
浇地上 , 小黑麦品系的产量都比普通小麦和硬
粒小麦高 , 此外 , 小黑麦还具有耐寒性 , 比较
适宜在较寒冷地区生长 。 这一地 区适于小黑麦
生产的地点虽未确定 , 但着手研究其田间群体
播种量还是很有意义曰 。 因为在地中海气候条
件下 , 冬作物灌浆期间降水少 、 大 气 蒸发量
大 , 加上小黑麦籽粒本身的皱缩特性 , 就更易
引起籽粒皱缩而降低容重 。
对小黑麦播贵的研究 , 加拿大的曼尼托 巴
省和美目几亚拉巴马州的实验表明 , 它应比小
麦汀播览大 , 因为它分孽不好 , 皱缩 种 子太
多 。 _《
本试验旨在确定 : ( 1 ) 地中海条件下小
黑麦 最佳群体结构 ; ( 2 ) 检验与最佳群体有
关的一些作物性状 。
项 目
表 1 综合因素试验
飞荡万一落滩可一一不蔽百犷
1 9 7 9一 8 0 1 9 8 0一 8 1 1 9 8 1一 8 2恶斤 /狐 ) 。 8丁一 80
施 P
(公
品
, , O
斤 /
.公顷种
6 0
B e a g l e
6 O
B e a g卜
4 0
B e a g l e ( V l )
,
醉: A / B妙
D r i r a M
( V Z )
,
: A
播种量
(公斤 /公顷 )
播种期
6 0
,
9 0
,
1 2 0
5
1 8 0
1 1月 2 0日
( V 3 ) ,
M
:
A / U P 30 1 /
B g 卜二
C r o s s ( V 4 )
5 0
,
1 0 0
,
5 0
,
1 0 0
,
1 5 0
,
2 0 0
,
1 5 0
,
2 0 0
,
2 5 0
2 5 0
1 2月 2 2 日 1 1月 2 2日
( T i )
1 2月 2 6日
( T : )
2 月 3 日
( T . )
0
5
1
,
2 0
8 3
9 4
06
1`
合
.综数”次境溉复环素灌重“因
材料和方法
在叙利亚阿勒颇省南部约三十公里的特勒
海德亚作了三个试验 。 距试验地 5 0 米处 有一
个气象站为试验提供降雨 、 温度和蒸发记录 。
试验小区为 10 x l . 6米 , 每小 区 种 8 行 ,
行距 20 厘米 。 所有观察 、 测量和收获都在除过
两边行的 6 行中进行 。 产量组成分析 、 植株和
分菜的数量是随机在三个样段上进行 (每个小
区中每 2 行 x Z 米为一个随机样段 ) 。 植株在
4 叶期时计数 , 在茎秆伸长末期计分禁数 , 由
于不可能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所以千粒
重的测定是从每个处理的大批样品中抽样进行
的 。 灌浆期是从抽穗到蜡熟期的时 间 估 算来
的 。
本试验 1 9 7 9一 80 年是随 机 完 全 区 组 ,
.试验 2 中的 1 ,表示在 3 月进行第一次漫灌 , 水
量约80 。毫米 , 2 , 表示 4 月进行第二次灌溉 , 水量
为 5 0毫米 。
1 9 8。一 81 年是复式裂区区组 (即播种期 、灌溉和
播种量分别在主区 、 裂区和再裂区 ) 1 9 8 1一 82 年
是裂区区组 (播种量在主 区 , 品种在裂 区 ) 。
本试验的基本情况与试验处理列入表 1 。 表 1中
的 “环境” 综合因素是指那些试验处理中的其他
综合因素而不是指播种量 。 尽管一些因素如播
种期 、 灌溉和品种对试验没有重要意义 , 但却
在同一试验地上提供了大范围的不同的试验条
件 。
结 果
试验各年的气象观察表明 , 小黑麦抽穗后
大气蒸发量和温度都是上升 「;勺, 是典型的地中
海气候年份 。 但在 1 9 8 0一 81 年第一期播种的小
黑麦灌浆期间 , 最高气温 比其他两年都低 。 该
国外农学
-
麦类作物
验的三年中 , 灌浆期间的降雨量都比生长前期 期同时到来 , 而冻害很轻微或没有 。 由于三年
的降雨低 。 三年试验中 , 生长期的总降雨量分 中每年的播种量不同 , 以及在各播量间测出的
别是 : 2 8 0 , 3舰和 26 0毫米 。 株数有颇大的差异 , 所 以将植株 密度 分 为六
在 1 9 7 9一 5 0年和 1 9 8 1一 8 2生产年度 , 最低 级 , 即每平 方 米 5 0一 1 0 0株 , 1 0 0一 1 5 0 株 , 「
平均气温低于零度的时间较长 , 但 1 9 8。一 81 年 1 50 一 2 0 株 , 2 0 一 2幼株 , 25 0一 30 。株和 3b0 -
度无此现象 。 三年试验 中寒冷季节大致与分菜 3 50 株 ( 结果见表 2 ) 。
表 2 小照套不同植株密度下各处理的产 t 比较
产量 (公斤 /公顷)
植株群体分
级 (每平方
米植株数 )
环境 ” 条件
1习7 8一 8 0
R F
1
1 9 8 0一 8 1 ] 9 8 1一 8 2
T I R F
`
r : R F T s R F
8 4
`
r : P T : P T s P I
’ x
5 6 7 8
C T : C
9
T 3 C
1 0
V t V : V : V
1 1 1 2 1 3 1
.
5 32 1
_
3 2 4 2 2 1 1 7 57 7 4 4 9 7 7 2 9 1 7 5 8 3 5 4 1 08 3 0 3 6 3 2 9 7 3 1 8 9 3 8 0 3 2 6 92
208362930ù”Uù,人. .山八O斤一了n甘,之6口血J一浦认óù日`上.4一月任J“
叨改介臼一ó口汽O
32:500.1司11阮口O自9一8nJ月hà37一)8
5 0一 1 0 0
1 00一 1 50
1 5 0一 2 00
2 00一 2 5 0
2 2 7 1
2 65 6
3 2 7 7 5 39 9 3 9 09 6 4 96 5 2 6 1 32 9 1 5 58 4 39 52
2 5 0一 3 0 0
6 1 12
5 2 4 2
5 088
38 4 6 2 79 0
3 7 7 0
30 0一 3 5 0
2 78 6
2 8 3 2
2 8 2 8
7 03 2 6 3 9 9 5 7 1 4
6 85 2 5 4 7 0 3 4 4 6 5 1 3 8
5 68 0 5 58 3 3 5 6 8 5 9 9 8 5 0 3 3 3 94 6
4 2 8 2
旦盛丝
4 2 5
3 6 65 5 0 7 1 3 5 5 4 5 4 0 8 5 3 40 4 4 1 2
L S D ( 5 % )
原文注 : R F表示只靠降雨 , 不加灌溉 , T l 、 T : 、 T . 为播种期 , V l一 4为品种 (见表 1 ) ,
P为灌溉一次 , C为灌溉二次 , 划线的数字是接近于最佳群体的产量 ;
L S D数值表示相同环境条件下植株群体之间的差异 。
编者注 : 据文中介绍 , 本表数据经过二元回归方程式检验而来的 。
草等 ) , 一般要 比通过试验得米 刁最佳播量高讨 论
在本试验所处的条件下 , 小黑麦最佳植株
群体约为每平方米 80 一 1 90 株 。 1 9 8 0一 81 年度
的产量分析中 ,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之间的互作
是显著的 ( P > 95 % ) 。 然而 , 把所有试 验的
资料放在一起考虑时 , 似乎主要关系是最佳群
体与最佳产量之间的关系 。 一般说来 , 产量水
平较高时 , 最佳群体密度也较高 , 这表明较高
的群体密度需要给予较好的生长条件 。 产量水
平也反映出了其他许多因素如年份 、 播期 、 供
水和品种等的作用 , 但本试验对这些方面的反
应并不十分显著 , 甚至可以排除这些作用 。
从实践的意义上来说 , 达到特定的植株群
体所要求的播种量受田 间出苗状况和种子大小
的影响。 因此 , 根据所播种子出苗的百分数和
千粒重可预计出一定产量下所要求的播种量范
围 。 然而 , 农民选择的实际播种量取决于所估
J产的作物生长条件 `包括土` 肥力 、 降雨和杂
( B o l t o n
, 1 9 7 9)
。
小麦最佳植株密度和供水的关系已 由 F a -
w c e t ( 1 9 6 4 ) 予以证实 , 即小麦的生 长 在很
大程度上依靠土壤的贮水量 。 地 中海气侯下的
作物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长季节的供水 ,
除非具前茬是有效的冬季休闲 地 ( F er n c h,
1 9了8) 。 在本试验的各年中 , 生长季节的供水
(生长季节降雨加补充灌溉 ) 与小黑麦最佳群
体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 R“ 二 0 . 41 ) , 而生长
季节的供水与在最佳群体上所获得的产量之间
的关系却很大 : 产量 (吨 /公 顷 ) = 一 0 . 97 十
O
。
0 1 7 (供水以毫米计 ) , R么二 0 . 81 . ’ 。 这一
关系表明 , 当群体结构最佳时 , 每公顷供水 1
毫米可得到平均 17 公斤籽粒的用水效率 。 可以
假设 : 如果群体 (和产量 ) 次于最佳 , 那么水
的利用就不太有效或不太完全 ; 群体密度应与
预计供水相适应 。
各种最佳群体结构的分巢数 是 每 平方米
2 0 0一 5 0 0个以上 , 穗数是 1 7 0一 3 0 0个 。 这个关
国外农学一麦类稚杨! 1 9 85年第 4期
系说明 : 在最烤群体中 , 一 每株大约产生三个分
巢 、 两个穗 。 当最佳植株群体密度较高时 , 分
粟的死亡率也较高 {每平方米1 9D 株时 , 死亡
率为42 % , 每 平 方 米 80 株 时 , 死 亡 率 为
1 5肠 ) 。
每穗粒数与最佳群体或产量的 关 系 不大
(表 3 ) 。 而籽粒大小和分葵数量却与最佳群
体的产量呈正相关 。 通过观察得知 , 本试验中
小黑麦的产量所受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在分菜期
前 、 分萦期和籽粒灌浆期 。 分粟的存活数并不
像分荣的死亡率那样随最佳群体密度的增大而
增未以致成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 千粒重与
产量之词强烈的互作意味着这些试验中籽粒的
大小至少与籽粒的数量一样严重地影响着小黑
麦的产量 。
表 3 植株群体、 产 t 和产且组成与
报佳群体之间的关系
— 一一耀潺毓几藉荡了翩而奄晒厂千葱重米 2 米 : 米 2 穗 (克 )分栗数 /米 : 0 . 8 9二穗数 /米 2 0 . 6 9二 O。 7 4二粒数 /穗 0 。 1 8 0 。 3 2 0。 1 8千粒重 (克 ) 0 . 6 1 . 0。 6 2 . 0。 35 一 0 。 1 1产量 0 . 8 1二 0。 6 0 . 0。 6 0 . 一 0。 1 7 0 。 8 1 .
(公斤 /公顷 )
. , 二表示概率分别为 O。 05 和 O。 01 的显著水平
产量与植株群体和产量组成之 间 的 关系
(表 8 ) , 代表了作物生长末期存在的相互联
系 。 这些联系不说明产量变化的动态过程 , 仅
仅应该把它解释为 : 在地中海气侯条件下 , 分
集死亡率的增加和穗子的变小对于小黑麦籽粒
产量所造成的损失 , 是可以由它的粒重的增加
来补偿 的 。
本试验所观察到的籽粒大小的不同也与灌
浆期的长短有 关 ( Y = 18 . 59 + 0 . 51 X , R : =
0
.
81
. ’
)
, 而籽粒 的大小又影响产量的变化 。
在同一生产年度 、 同一生长条件下 , 与适应当
地生产犷小麦和大麦品种比较而言 , 小黑麦的
灌浆期是相当的长 , 例如 1 9 8 1一 82 年度小麦的
灌浆期为 30 一 35 天 , 大麦为27 一 37 天 , 而小黑
麦为 39 一 57 天 (未发表的资料 ) 。
由于地中海环境下灌浆期的水分胁迫常能
导致作物减产 , 如能选择一种遗传方面灌浆期
短 , 籽粒灌浆速率快 , 干物质积累多的小黑麦
品种是可能减低其产量变化 , 减少种植小黑麦
的风 险的 ; 假若冻害不太严重 , 提早小黑麦的
开花期也同样能够达到这一 目的 ; 简单选择产
量方面广泛适应地 中海典型气候下的品种 、 在
植株群体不明显低于不同环境最佳群体的情况
下 , 也能够达到这一 目的 。
〔魏 莉摘译 自F i e ld C r o p s R e s e a r c h ,
1 9 5 4 , 瓦 8 , 2 8 1一 2 9 5 , ( 英文 ) ,
王春华校〕
六八%o 六0 %0 人 o 八六%0 %0 0 0 0 %0 人 0 0 %0 0 八几六六八 0 0 六 oc 几八八 o9 六ot oa0 s0 六六六六
(上接 第 12 页 )
染色体上 。 为了决定 p xo a及 尸介 a所 在 的染色
体 , 研究了单体系列 x C o m p a c at 的 单体 F ;的
表现型 。 结果发现 , 单体 一 1 8的 F ;及 单体一 6的
F :
, 各自表现出高活性第 。 条 带的存在 (尸朴 a
一 ) 及缺少第 9 条带 (P 丸 b一 ) ’的 表现型 。 因
此 夕 得到了 p气 a 及尸丸 a分 别位于第 18 条 染 色
休及第 6 条染色体上解`结论 。
对控制密穗 、 双芒特性的基 因及过氧化物
酶基因进行单体分析的结果 , 决定了所有基 因
所在的染色体 。 因此 , 可 以 说 K a n of a 燕麦的
单体系列作为成功的实用鉴定系统具有实用价
值 。
〔金炳浩译 自染色体工学的手法长 止人有
用变异 O 作出 乏奄仍利用 , 2 3一 28 ( 日文 ) ,
李登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