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苣菜的生药鉴别



全 文 :中国药事 2015 年 8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 859
摘要 目的:对苦苣菜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药材基原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
结果:苦苣菜主要鉴别特征:药材茎黄绿色,具纵棱,基部略带淡紫色,断面中空。叶互生,皱缩破碎,
羽状深至全裂,裂片边缘有小尖刺;叶表皮以不等式气孔为主;叶柄中为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周围细
胞含棕色颗粒物;粉末中非腺毛、方晶、乳汁管、具缘纹孔等特征明显。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乙醇提
取液在 206、232 和 333 nm 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结论:性状和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苦
苣菜,为制定苦苣菜的质量标准和有效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关键词: 苦苣菜;生药学鉴定;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R9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777(2015)08-859-06
doi:10.16153/j.1002-7777.2015.08.016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f Sonchus oleraceus L.
Zhu Yun, Li Peng* (School of Pharmacy, Shihezi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Phytomedicine Resources &
Modernization of TCM, Shihezi 832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Sonchus oleraceus L. by pharmacognosy. Methods: The means of
morphological, macroscopical, microscop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were adopted for the
pharmacognostic study. Resul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de drug are as follows: The stem of herbs
is yellowish green, with longitudinal ribs, and the base of crude drug is lavender, with hollow fracture surface.
Leaves grow alternate, shrunken and broken, feathered deep to the whole crack, lobe margin with small spikes.
Anisocytic stomata apparatus distribute in leaf epidermis. Petiole vascular is collateral bundle. The cell contains
brown particles around the phloem. There are obvious non-glandular hairs, columnar crystal, secretory cavity and
pitted vessel in powder form. The herb mainly contains flavonoid compositions, the alcohol extract has obvious
ultraviolet absorption at 206.5, 232, 333 nm. Conclusion: The means of morphological, microscop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crude drug, and the pharmacogno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rb can provid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Sonchus oleraceus L.
Keywords: Sonchus oleraceus L.;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rigin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phys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苦苣菜的生药鉴别
朱芸,李鹏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 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河子 8320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 2012BAI30B02)
作者简介:朱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研究;E-mail:whitecloud2002001@163.com
通信作者:李鹏,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研究;E- mail:lp_pha@ shzu.edu.en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L. 为菊科(Compositae)
苦苣菜属(Sonchus)两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苦
苣菜在全世界约有 50 种,主要分布于欧、亚、非
等洲。在我国除气候和土壤条件极端严酷的高寒
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盐漠等地区外,几乎遍
布全国各省区,生于山坡路边荒野处 [1-3]。味苦,
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排脓、祛瘀止痛、清
肺止咳、利尿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黄疸、
·药物研究·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中国药事 2015 年 8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860
zhgysh
咽喉肿痛、吐血、尿血等症。研究表明:苦苣菜
含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倍半萜及
其苷类、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含有丰富的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
等 [4-7]。药理学研究表明苦苣菜具有护肝、抗肿瘤
和抗炎作用 [8-12]。
本研究对采自新疆的苦苣菜(地上部分)进
行较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苦苣菜
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FW-100 型高速万能粉碎机(上海金鹏分析仪
器有限公司)、UV-2401 紫外分光光谱仪(日本
岛津)、数码显微镜(德国 ZEISS Primo Star)、
CX21 型显微镜(日本 OLYMPUS 公司)、E200 型
显微绘图仪(日本 Nikon)、Powershot 数码相机
(佳能公司)等。
1.2 材料
苦苣菜采自新疆石河子市,经李鹏老师鉴定为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L.。部分置于福尔马林 -
醋 酸 - 酒 精(Formalin-acetic acid-alcohol,FAA)
固定液;部分干燥后粉碎,过 60 目筛,备用。
1.3 试剂
水合氯醛、稀甘油、间苯三酚、盐酸、镁粉、
氢氧化钠、乙醇、石油醚、α- 萘酚、三氯化铝、
无水乙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基源鉴定 [3]
一 至 两 年 生 草 本, 全 株 具 有 白 色 乳 汁。 茎
直立、中空,高 30~100 cm,茎不分枝或于上部
分枝,有纵沟,下部无毛,中上部及顶端有腺毛
或 无; 叶 长 圆 状 倒 披 针 形, 长 10~18 cm、 宽 2~
全缘或羽状深裂,边缘有小齿,中部叶无柄
而成耳状抱茎;头状花序数个着生于茎顶而成伞房
形;总苞钟形,长 1.0~1.2 cm、宽 0.6~1.9 cm,总
苞片 2~3 层,外层小,卵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
长约 1.6 cm。瘦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扁平,亮
褐色或肉色,成熟后红褐色,每侧有 3 条隆起的纵
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长约 6 mm,基部
连接成环,易脱落;花果期 5~9 月。见图 1。
图 1 苦苣菜
2.2 性状鉴定 [2]
全体皱缩、卷曲。茎表面黄绿色,具纵棱,
基部略带淡紫色,上部有的有暗褐色柔毛;质脆,
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皱缩破碎,完整叶
展平后呈椭圆状或倒披针形,一回羽状深至全裂,
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小尖刺,顶端裂片较大,基
生叶叶片下延略呈翅状,叶面光滑无毛,表面黄
绿色,叶背灰绿色。有的在茎顶可见头状花序,
舌状花淡黄色,有的可见果实。气微,味微苦。
见图 2。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中国药事 2015 年 8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 861
zhgysh
图 2 苦苣菜药材
2.3 显微鉴别 [13-14]
2.3.1 叶表面观
下表皮细胞波状弯曲;气孔椭圆或类圆形,多
为不等式和不定式,以不等式常见,有时两个不等
式共用一个副卫细胞。见图 3。
2.3.2 横切面
2.3.2.1 叶柄 ①表皮细胞 1 列,排列紧密,外
侧具角质层。②栅栏组织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和
海绵组织细胞差别不明显,内含叶绿体。③叶端主
脉维管束 1 个,叶中基部主脉维管束多为 2~3 个,
为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周围细胞含棕色颗粒物;
导管木化。见图 4~5。
1. 上表皮; 2. 栅栏组织; 3. 韧皮部; 4. 木质部; 5. 乳汁管; 6. 海绵组织; 7. 下表皮。
1. 上表皮; 2. 栅栏组织; 3. 海绵组织; 4. 木质部; 5. 韧皮部; 6. 乳汁管; 7. 下表皮。
图 5 苦苣菜叶的横切面详图(摄影图)

1. 角质层;2. 上表皮;3. 栅栏组织;4. 海绵组织; 5. 木质
部; 6. 韧皮部;7. 乳汁管;8. 下表皮。
图 4 苦苣菜叶的横切面详图(×85)
图 3 苦苣菜叶的表面观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中国药事 2015 年 8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862
zhgysh
2.3.2.2 茎 ①表皮为一列扁平类长方形的细胞,
排列整齐而紧密,外壁稍厚,外被角质层。②皮层
狭窄,含叶绿体。③内皮层明显,细胞垂周壁加
厚。④外韧型维管束常 15 个排列成环状,韧皮部
新月形,外侧乳汁管含棕黄色分泌物;木质部三角
形,导管木化,木薄壁细胞多角形,稍木化,相
互连接。⑤髓大,边缘排列疏松,中心中空见图
6~8。
图 6 苦苣菜茎的横切面(摄影图)
1. 角质层; 2. 表皮; 3. 皮层; 4. 内皮层;5. 乳汁管; 6. 韧
皮部;7. 导管;8. 髓。
图 7 苦苣菜茎的横切面局部详图(×90)
1. 角质层; 2. 表皮; 3. 皮层; 4. 内皮层; 5. 乳汁管; 6. 韧
皮部; 7. 木质部 ; 8. 髓。
图 8 苦苣菜茎横切面局部详图(摄影图)
2.3.3 粉末
深绿色。①单细胞非腺毛多见,多破碎不完
整。壁薄,有的弯曲,长 30~78 μm。②气孔不定
式或不等式,直径 7~12 μm,副卫细胞壁波状弯
曲。③方晶多见,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块状及柱
状等,大小不一,6~13 μm。④具缘纹孔导管直
径 21~52 μm,螺纹导管较小。⑤花粉粒类球形,
直径 14~19 μm,外壁上具多角形加厚,边缘具细
刺状突起。⑥乳汁管碎片易见,内含棕黄色乳汁
颗粒,直径 8~10 μm。⑦冠毛常见,甚长,多不
完整,冠毛的直径长 31~89 μm,表面呈短刺状突
起。此外可见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呈连珠状增厚。见
图 9、10。
2.4 理化鉴别和紫外光谱 [15]
2.4.1 理化鉴别
称取粉末 2 g,加入石油醚提取,至提取液无色。
过滤,滤渣挥尽溶剂,加入 70% 乙醇 15 mL 回流
提取 1 h,滤过,取滤液进行理化鉴别试验。结果
见表 1。
1
2
3
4
5
6
7
1. 非腺毛; 2. 气孔; 3. 方晶 ; 4. 导管; 5. 花粉粒; 6. 乳
汁管; 7 冠毛。
图 9 苦苣菜粉末图(×340)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中国药事 2015 年 8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 863
zhgysh
1. 非腺毛;2. 非腺毛;3. 非腺毛;4. 气孔; 5. 方晶;6. 方晶;7. 导管;8. 花粉粒; 9. 花粉粒;10. 冠毛;11. 乳汁管;12. 导管。
图 10 苦苣菜粉末摄影图
表 1 理化鉴别反应
鉴别试验 现象
盐酸 - 镁粉反应 橙红色
1%NaOH 显深黄色
滴于滤纸上,挥去溶剂,
紫外灯下观察后,氨熏
呈紫红色荧光(紫外灯)
黄绿色荧光(氨熏)
1% 三氯化铝 1 滴紫外灯下 黄绿色荧光
2.4.2 紫外光谱的扫描
取苦苣菜粉末,加入 95% 乙醇 25 mL,浸泡
过夜,过滤,备用。
吸取供试品溶液适量,适当稀释,以 95% 乙
醇作空白,于 200~400 nm 波长处进行扫描,结果
显示提取液在 206 、232 和 333 处有明显的吸收峰。
见图 11。
0
0.2
0.4
0.6
0.8
200 250 300 350 400
λ
A
B
S

图 11 苦苣菜的紫外吸收图谱
3 小结与结论
基源鉴定:一至两年生草本,全株具有白色
乳汁。茎直立、中空,茎不分枝或于上部分枝,有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中国药事 2015 年 8 月 第 29 卷 第 8 期864
zhgysh
纵沟,下部无毛,中上部及顶端有腺毛或无;叶长
圆状倒披针形,全缘或羽状深裂,边缘有小齿,中
部叶无柄而成耳状抱茎;头状花序数个着生于茎顶
而成伞房形;总苞钟形,外层小,卵状披针形;舌
状花黄色。瘦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扁平,亮
褐色或肉色,成熟后红褐色,每侧有 3 条隆起的纵
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基部连接成环,易
脱落。
性状鉴别要点:茎中空,基部略带淡紫色,
具纵棱。叶浸泡展开后呈圆形至倒披针形,一回羽
状深裂至全裂,边缘有不规则小尖刺,顶端叶片较
大;花全为舌状花,冠毛柔软,单毛状。显微鉴别
要点:横切面特征中叶主脉中下部外韧型维管束多
为 2~3 个,栅栏组织细胞不明显;茎的中柱鞘明
显,平周壁加厚,维管束环状排列,木薄壁细胞多
角形,相互连接;韧皮部外侧细胞含乳汁管,具棕
黄色分泌物。非腺毛、方晶、乳汁管、冠毛碎片易
见。理化鉴别显示苦苣菜中含有黄酮类化学成分。
以上特征构成了苦苣菜药材重要的生药学鉴定特
征,为苦苣菜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资源利用提供了
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
八十卷:第一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1-6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主编 . 中华本
草:第七卷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80-881.
[3] 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新疆植物志 [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434-436.
[4] 霍碧姗,秦民坚 . 苦苣菜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J]. 国 外 药 学: 植 物 药 分 册,2008,23(5):203-
207
[5] 马祥忠,曾阳,吴旸,等 . 苦苣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及药理作用研宄进展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1,23(2):49-50.
[6] 徐燕,梁敬钰 . 苦苣菜的化学成分 [J]. 中国药科大学学
报,2005,36(5):411-413.
[7] Gonzalez A G. Cytostatic Activity of Sesquiterpene Lanones
from Compositac of the Canary Islands[J]. Planta Medica,
1978,33(4):356-359.
[8] Zeinab Mahmound,Swaan EI-Masry,Masounda Amer.
Sesquiterpene Lanones from Sonchus macrocorpus[J].
Phytochemisitry,1984,23(5):1105-1107.
[9] Miyase T,Fukushima S. Studies on Sesquiterpene
Glycosides from sonchus oleraceus L. [J]. Pharmball,
1987,35(8):2869-2874.
[10] 牟艳玲,解砚英,周玲,等 . 苦苣提取物的心血管保
护作用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
(11):1241-1243.
[11] 卢新华,唐伟军,谢应桂 . 苦菜提取物抗炎作用的实
验研究 [J]. 中国新医药科技,2006,13(4):240-
241.
[12] Mc Dowell A,Thompson S,Stark M,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uha(Sonchus oleraceus L.)as Assessed
by the 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Assay [J].
Phytother Res, 2011,25(12):1876-1880.
[13] 顾茂辉 . 黄芪及其伪品药蜀葵根的生药鉴别 [J]. 中国药
事,2006,20(9):574-575.
[14] 许华,杨怀镜,余学仙,等 . 大理地区市售玉竹药材
鉴定 [J]. 中国药事,2010,24(7):700-704.
[15] 姜琳琳 . 槐花及其炮制品的紫外谱线法鉴别 [J]. 时珍国
医国药,2013,24(12):2929-2931.
(收稿日期 2015 年 2 月 8 日 编辑 钟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