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峨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杨超 , 唐静雯 , 涂显琴 , 耿 耘* ,马超英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 峨参是峨眉山道地中药材 ,作用广泛。概述了峨参的药效及其作用机理 ,主要包括峨参的杀虫 、抗癌 、抗病毒、抗炎 、抗过敏、抗氧
化、抗哮喘、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以及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关键词 峨参;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7-09377-02
SummaryofPharmacologicalActionsofAnthriscusSylvestris(L.)
YANGChaoetal (SchoolofLifeScienceandEngineering, 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610031)
Abstract Anthriscussylvestris(L.)Hofm, asagenuineregionalherbofEmeiMountain,hasawiderangeofpharmacologicalefects.Thesum-
maryonthepharmacologicalactionsandtheactionmechanismsofA.sylvestriswascarriedout, includinginsecticidalactivity, anti-cancer, anti-vi-
ral, anti-inflammatory, anti-allergic, anti-oxidation, anti-asthmatic, improvingtheabilityofimmune, anti-senility, strengtheningthespleen, suppl-
yingqi, and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todissipatebloodstasis.
Keywords Anthriscussylvestris(L.)Hofm;Pharmacologicalaction
基金项目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07JY029-062)。
作者简介 杨超(1987-),女 ,四川绵阳人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
药及复方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0-03-19
峨参(Anthriscussylvestris(L.)Hofm)为伞形科峨参属植
物的根 ,是四川省峨眉山地道的中药材 ,它作为峨眉山特产
之一和民间常用的中药材而远近闻名 ,历史悠久。峨参 ,又
名田七 、金山田七 、萝卜七等。其性微温 ,味甘辛 ,微苦 ,无
毒 ,入脾 、胃 、肺三经 ,具有补中益气 、补肺平喘和祛瘀生新之
功效 [ 1] ,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体虚自汗 、脾虚腹胀 、乏力
食少和肺虚咳喘等病症。近年来国内外对峨参药效及其作
用机理的研究日益增多 ,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1 杀虫作用
日本的研究发现 ,峨参属植物的提取物中的峨参内酯
(木脂素类 ,又名去氧鬼臼毒素 Deoxypodophylotoxin)、峨参
醇甲醚(苯丙素类)以及 (Z)-2-angeloyloxymethyl-2-butenoic
acid(有机酸类 , 2-当归酰氧甲基-2-丁烯酸)等具有杀虫活
性 [ 2-3] 。 1979年 ,国外学者 Kozawa, M.等通过研究发现 ,从
峨参根部中分离出的上述 3种化合物有杀死 Blatelagerm-
manica成虫和 Cluexpipiens、Plutelaxylostela及 Epilachna
sparsaorientalis幼虫的作用 ,其中又以木脂素类成分峨参内
酯的杀虫效果最佳 ,当浓度为 5 ppm时对 Cluexpipiensmoles-
tus幼虫的致死率为 89%,但是其差向异构体异峨参内酯泡
则无杀虫作用 [ 4] 。
2 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陈泉生等对峨参做了初步的药理研究 ,结果发现 ,峨参
醇提取物具有强壮 、促进生长 、增强免疫 、抗炎 、耐缺氧 、提高
机体适应性及镇静等药理作用 [ 5] 。峨参用醇(如甲醇)提取
得到的提取物 ,配以药用载体和至少 1个适量的抗原即组成
免疫佐剂 ,它能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 ,提高疫苗的免疫活
性 [ 6] 。李莉等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 ,分组观察峨参对脾虚模
型小白鼠胸腺指数 、脾指数 、廓清指数 K及校正廓清指数 a
的影响 ,结果显示 ,高 、中 、低剂量组的峨参均能不同程度地
提高脾虚小鼠的体重及其脏器指数 、耐寒能力和存活率 ,高
剂量组的峨参还能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 [ 7] 。
3 抗癌 、抗病毒作用
有学者从峨参根 、叶 、花中分离获得峨参内酯(去氧鬼臼
毒素),发现其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 、抗病毒和抗有丝分裂的
作用 [ 2-3, 8] ,但由于其毒性大 ,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 ,因此还
有待于通过基因重组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或从其同属植物中
寻找同系物 ,以期获得生理活性强而毒性低的抗癌新药。
4 抗炎 、抗过敏作用
峨参内酯化合物作为峨参的一种活性成分 ,具有很好的
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对炎症或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
用 ,如类风湿关节炎 、支气管哮喘 、急性痛 、慢性痛 、神经性疼
痛 、或关节痛 、肠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皮
炎 、过敏性哮喘。此外 ,某些含有峨参内酯化合物的保健食
品也显示有对炎症或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 9] 。
5 抗哮喘作用
峨参提取物中的去氧鬼臼毒素(DPT)是环氧化酶-2/5-
脂肪氧合酶的双重抑制剂 ,具有抗过敏和抗哮喘活性。Lin
Cx等人的体内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从峨参中分离的去氧鬼
臼毒素具有平喘功效。他们在试验中将 DPT(1.0 ~ 5
mg/kg)给因卵白蛋白 /明矾诱导产生哮喘的小鼠口服 ,以地
塞米松(5 mg/kg)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二者均可强烈抑制浸
润的嗜酸性细胞数量 ,并且 DPT是以剂量依性减少浸润在支
气管肺和灌洗流体的嗜酸性细数量的。该试验结果通过
RT-PCR证实 , DPT对哮喘鼠类模型的转录进程有影响 , DPT
能降低 Th2细胞因子的 mRNA浓度;通过 RNA印迹分析亦
表明 , DPT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
和精氨酸酶的 mRNA浓度 [ 10] 。
6 抗氧化作用
峨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 Dal′AcquaS等通
过 DPPH(2, 2-联苯 -1-picrylhydrazyl)试验得到峨参地上部纯
天然甲醇提取物 ,试验证实 ,该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 ,其抗氧
化活性的组分主要含毛地黄黄酮-7-o-葡萄糖苷和绿原酸。
他们通过 Briggs-Rauscher(BR)oscilatingreaction研究也证
明 ,峨参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性 [ 11] 。
7 抗衰老作用
李莉等以小鼠为试验动物 ,通过测定小鼠服用峨参后小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17):9377-9378 责任编辑 章炼红 责任校对 况玲玲
鼠的活动次数 、跳台 、迷宫 、脏器指数及脑组织中 SOD和
MDA含量 ,观察峨参对因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 ,结果
显示 ,高剂量峨参水煎液组能显著增加衰老小鼠的自主活动
次数 ,提高其学习和记忆能力 ,增加脏器指数 ,提高 SOD活
力 ,降低 MDA含量 ,因此说明峨参水煎液对减缓衰老有一定
的作用 [ 12] 。
8 健脾益气作用
马超英等首次从健脾益气的角度考察了峨参的药效。
他们以小鼠为试验动物 ,通过测定服用峨参小鼠的摄食量 、
活动次数 、游泳时间 、耐寒机能及脏器指数 ,观察峨参对因食
醋所致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结果显示 ,高 、中 、低剂量组的
峨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脾虚小鼠的体重及其脏器指数 ,延
长脾虚小鼠的游泳时间 ,增强其食欲 ,提高其耐寒能力 ,增加
其活动次数以及提高其存活率 。该研究表明 ,峨参水煎液对
食醋所致小鼠脾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说明峨参具有明显的
健脾益气的作用 [13] 。
9 活血化瘀作用
李莉等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Adr)造成大鼠瘀
血模型 ,并且分别以生理盐水 ,高 、中 、低剂量峨参水煎液 ,以
川牛膝水煎液为对照 ,测定大鼠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结果
显示 ,峨参水煎液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动物全血粘度 、血浆
粘度 、红细胞压积 、血浆压积和血沉方程 K值 ,改善血瘀动物
模型的血液流变性障碍 ,使血瘀症状得以缓解 ,血流状态得
到改善 ,表现出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 ,其中高 、中剂量组的效
果要强于低剂量组。因此 ,峨参作为活血化瘀药也具有良好
的开发前景 [ 14] 。
10 展望
综上所述 ,峨参作为峨眉山地道的中药材 ,具有广泛的
药理作用 。国内外对峨参的研究过去偏重于植物和化学成
分方面 ,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得到加强 ,并取得
一定进展 ,尤其是对于峨参所有的抗癌作用 ,已引起学者的
高度关注 。由于对其缺乏深入研究 ,使得峨参的应用受到一
定的限制。因此笔者认为 ,应加大对峨参的深入研究 ,从药
理和化学两方面 ,特别是对峨参的药效及其机理 、主要化学
成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这对扩大四川省药材峨参的
临床应用 ,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峨参 ,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1] 王凤岐,吴大真.峨眉神效验方 [ 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42.
[ 2] 小泽贡,森田生子 ,秦清之.シャクの根の成分(第一報 1))エステルカ
ルボン酸および新フェニルブロパノイドェステルAnthriscusの構造[ J] .药学杂志 , 1978, 98(11):1486-1489.
[ 3] 栗原藤三郎,菊地正雄.シャクAnthriscussylvestrisHoFFM.の成分研究
(第 2報 1))花および枼の成分について[J] .药学杂志, 1979, 99(6):
602.
[ 4] KOZAWAM, MORITAN,HATAK, etal.Structureofanthriscusinanew
phenylpropanoidesterfromtherootsofAnthriscussylvestrisHofm[ J].
ChemPharmBul, 1978, 26(4):1337-1338.
[ 5]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 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06.
[ 6] HONGSM, PARKSH.Immunologicaladjuvantcontainingextractfromanthriscussylvestrisforactivatingimmunesystem ofhost:China,
KR2006032925-A[P].2006-04-18.
[ 7] 李莉.峨参益气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7-29.
[ 8] 天然药物化学编写组.天然药物化学 [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337.
[ 9] CHANGHW, LEESH.Compositions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n
inflammatoryoralergicdiseasecontainingananthricincompoundisolated
fromanthriscussylvestrishofm:China:KR2005084724-A[P] .2005-08-
29.[ 10] LINCX, LEEE, JINMH, etal.Deoxypodophylotoxin(DPT)inhibitse-
osinophilrecruitmentintotheairwayandTh2cytokineexpressioninan
OVA-inducedlunginflammation[J].PlantaMedica, 2006, 72(9):786-
791.
[ 11] DALLACQUAS, GIORGETTIM, CERVELLATIR,etal.Deoxypodophyl-
lotoxincontentandantioxidantactivityofaerialpartsofAnthriscussyl-
vestrisHofm[J].ZeitschriftFurNaturforschungC-AJournalofBiosci-
ences, 2006, 61(9):658-662.
[ 12] 李莉.峨参益气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 2007:
35-40.[ 13] 马超英 ,李莉,耿耘 ,等.峨参对食醋所致脾虚小鼠的作用观察[ J].四
川中医, 2008, 26(9):12.
[ 14] 李莉,高雅蓉,马超英,等.峨参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J].江西中医药, 2007, 38(6):78-79.
(上接第 9349页)
防治模块 。通过广泛收集珠海斗门大宗水产品常见病害和
常见鱼病资料 ,采用关联规则经典的 Apriori算法结合人工
发现和提取的方法 ,从收集的病害资料中提取出了水产品常
见病害和常见鱼病的关联规则。通过应用提取的关联规则
进行大宗水产品常见病害和常见鱼病的诊治和预防 ,对于减
少病害发生 ,促进科学规范用药 ,降低药物残留有重要作用。
采用数据挖掘结合人工发现和提取的方法来提取水产
病害的关联规则 ,利用水产病害关联规则来进行病害的诊断
与防治 ,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然而实际应用中 ,
实践经验是进行病害诊断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根据可能发
生新的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探索新的病害诊断与防
治方法。
参考文献
[ 1] 李凯年,逯德山.水产品药物残留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 J] .世界农业 , 2007(9):53-55.[ 2] 王正健.浅谈水产品安全问题及与农户自身利益的关系 [ J].科学养
鱼, 2007(8):78.
[ 3] 赵领娣,王秋芳.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及对策 [ J].
中国渔业经济 , 2007(3):44-47.
[ 4] 宋余风,杨宝圣,施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措施 [ J].中国水
产, 2005(3):24-26.
[ 5] 李晓莹,王茂波,李国忠,等.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 J] .职业与健康 ,
2006, 22(24):2168-2170.
[ 6] 苏新宁,杨建林,邓三鸿,等.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 [ 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 2003:88-124.[ 7] 张云涛,龚玲.数据挖掘原理与技术 [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4:
25-36.
9378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