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扁蓄乙醇提取物杀虫活性初探



全 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565003);宁夏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目(NZ0719)。
作者简介 丁建海(1977-),男,宁夏中卫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植物源杀虫剂。*通讯作者,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
E!mail:yml@nxu.edu.cn。
收稿日期 2007!07!25
扁蓄(PolygonumaviculareL.)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
等地产量较大。全草可入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扁蓄全
草提取物具有利尿、降压、抗菌等作用[1]。扁蓄也是一种有毒
植物,有一定的杀虫活性[2-4],但关于扁蓄杀虫活性的研究报
道并不多见。张兴等报道扁蓄丙酮提取物对黏虫有拒食活
性[2],王春娟等报道了扁蓄提取物对棉蚜的杀虫活性[3],叶明
强采用滤纸药膜法研究了扁蓄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
性[4]。笔者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扁蓄活性物质,并测试了提取
物对桃蚜、白菜蚜虫、枸杞蚜虫、甜菜夜蛾、小菜蛾、黏虫的
触杀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扁蓄采自宁夏中卫市南部。采集时间为夏
季,采集全草。供试桃蚜采自宁夏大学校园内的桃树上,白
菜蚜虫采自银川市郊区白菜地,枸杞蚜虫采自银川市郊区
野生枸杞上,小菜蛾、黏虫均为人工饲养,甜菜夜蛾采自银
川市郊区甘蓝菜地。
1.2 仪器 人工气候箱、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植物样
品粉碎机、旋转蒸发仪、电热鼓风干燥箱、培养皿等。
1.3 方法
1.3.1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将扁蓄样品阴干,用粉碎机磨碎,
过40目筛,得到干粉。准确称取扁蓄干粉100g,放入 1000
ml锥形瓶中,加入 8倍量 95%乙醇溶液,浸泡 24h后,超
声提取 30min,抽滤,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得浸膏。将浸膏用
50%丙酮配制成0.05g/ml的溶液,放入4℃冰箱中,备用。
1.3.2 杀虫活性的测定。桃蚜、白菜蚜虫、枸杞蚜虫采用点
滴法,甜菜夜蛾、小菜蛾、黏虫采用浸虫法。
点滴法:挑选健康、大小一致的无翅蚜虫,用特细毛笔
蘸取供试液在虫体前胸背板处点滴约 1μl,然后将试虫转
入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饲喂新鲜叶片。分别于处理后
24和 48h记录幼虫的死亡情况。每处理 30头,重复 6次。
对照浸渍50%丙酮。
浸虫法:挑选健康、虫体大小一致的 3龄幼虫(甜菜夜
蛾、小菜蛾、黏虫),放入用纱网制成的圆柱形容器中,在供
试液中浸10s迅速取出,并用干净的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
然后将浸药试虫转入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饲喂新鲜
甘蓝叶片。分别于处理后 24、48和 72h记录幼虫的死亡情
况。每处理10头,重复6次。对照浸渍50%丙酮。
死亡率(%)=(死亡数/供试总数)×100;校正死亡率(%)[5]
=(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扁蓄乙醇提取物对3种蚜虫的杀伤活性比较 由表1
可知,0.05g/ml扁蓄乙醇提取物对枸杞蚜虫杀虫活性最高,
桃蚜次之,施药24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7%和87.7%,
48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5.4%和 91.0%。而 0.05g/ml扁
蓄乙醇提取物对白菜蚜虫的杀虫活性较弱,施药 24、48h
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7.8%、34.1%。
2.2 扁蓄乙醇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小菜蛾、黏虫的杀虫活
性比较 由表 2可知,0.05g/ml扁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
试虫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24h 48h 24h 48h
桃蚜 88.3(5.0) 91.7(8.0) 87.7 91.0
白菜蚜虫 32.1(6.0) 40.0(9.0) 27.8 34.1
枸杞蚜虫 92.0(4.0) 95.7(6.0) 91.7 95.4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对照(CK)处理的蚜虫死亡率。下表同。
表1 扁蓄乙醇提取物对3种蚜虫杀伤活性比较 %
扁蓄乙醇提取物杀虫活性初探
丁建海,杨敏丽 *(宁夏大学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目的]研究扁蓄的杀虫活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扁蓄活性物质,采用点滴法和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桃蚜、白菜蚜虫、枸杞
蚜虫和甜菜夜蛾、小菜蛾、黏虫的触杀活性。[结果]0.05g/ml扁蓄提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最强,桃蚜次之,白菜蚜虫最弱,施药24h
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1.7%、87.7%和27.8%,48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5.4%、91.0%和34.1%。0.05g/ml扁蓄提取物对小菜蛾杀
虫活性最强,对甜菜夜蛾、黏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施药48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6%、33.5%和43.8%,72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0.0%、38.0%和48.4%。[结论]扁蓄乙醇提取物对枸杞蚜虫和小菜蛾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关键词 扁蓄;乙醇提取物;小菜蛾;枸杞蚜虫
中图分类号 Q949.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5-11497-02
PrimaryDiscussiononthePesticidalActivityofEthanolExtractfromPolygonumaviculareL.
DINGJian!haietal(KeyLaboratoryofEnergySourcesandChemicalEngineering,Ningxia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750021)
Abstract [Objective]TheaimoftheresearchwastostudythepesticidalactivityofPolygonumaviculareL.[Method]Ethanolwastakenas
solventtoextracttheactivesubstancefromP.aviculare.AndthecontactingactivitiesofextracttoMyzuspersicae,Chinesecabbageaphid,
ChinesewolfberyaphidandSpodopteraexigua,Plutelaxylostela,Metarhiziumanisopliaweretestedbyspotdrippingmethodandinsect!soaking
method. [Result]ExtractfromP.aviculareattheconcentrationof0.05g/mlhadthestrongestpesticidalactivitytoChinesewolfberyaphid,
folowedbyM.persicae,anditspesticidalactivitytoChinesecabbageaphidwasweakest.Thecorectedmortalityratesafterapplyingpesticidefor
24hwere91.7%,87.7%and27.8%respectivelyandthatafter48hwere95.4%,91.0%and34.1%resp.ExtractfromP.aviculareatthe
concentrationof0.05g/mlhadthestrongestpesticidalactivitytoP.xylostelaandhadcertainpesticidalactivitiestoS.exiguaandM.anisoplia.
Theircorectedmortalityratesafterapplyingpesticidefor48hwere76.6%,33.5%and43.8%resp.andthatafter72hwere90.0%,38.0%
and48.4%resp.[Conclusion]ethanolextractfromP.avicularehadstronginsecticidalactivitiestoChinesewolfberyaphidandP.xylostela.
Keywords PolygonumaviculareL.;EthanolExtract;Plutelaxylostela;Chinesewolfberyaphid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35):11497-11498 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王 淼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07.35.041
!!!!!!!!!!!!!!!!!!!!!!!!!!!!!!!!!!!!!!!!!!!!!!!
杀虫活性最高,施药 48h后校正死亡率为 76.6%,72h后
校正死亡率为90.0%。同时,0.05g/ml扁蓄乙醇提取物对甜
菜夜蛾、黏虫也有一定的杀虫活性,施药 48h后校正死亡
率分别为33.5%和43.8%,72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8.0%
和48.4%。
3 讨论
(1)该试验以扁蓄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杀虫活
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对同翅目的枸杞蚜虫和鳞翅目
的小菜蛾杀虫活性较高,可将枸杞蚜虫或小菜蛾作供试
虫,通过活性跟踪测试,逐步分离出扁蓄中的杀虫活性成分。
(2)试验过程中所采用的点滴法和浸虫法都属于触杀
活性的测试方法。对于扁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虫是否还有
其他的作用方式,如胃毒、拒食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30.
[2]张兴.西北地区杀虫植物的筛选[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
(2):22-28.
[3]王春娟,谢慧琴,王肖娟.新疆 15种植物粗提物对棉蚜的杀虫活性
筛选[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5):595-596.
[4]叶明强.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联合毒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
业大学,2003.
[5]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49-56.
表2 扁蓄乙醇提取物对甜菜夜蛾等的杀虫活性比较 %
试虫
死亡率
24h 48h 72h
甜菜夜蛾 30.3(0) 35.7(3.3) 40.0(3.3)
小菜蛾 73.3(0) 76.6(0) 90.0(0)
黏虫 40.6(3.3) 45.7(3.3) 50.1(3.3)
校正死亡率
24h 48h 72h
30.3 33.5 38.0
73.3 76.6 90.0
38.6 43.8 48.4
(上接第 11469页)
牢固树立居群理念,并坚持贯彻于整个考察收集过程,就
失去了入圃保存标准准确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入圃标准实
施应扩展到野外考察收集开始的时候,把居群的划分、居群
编号记录清楚后,才开始取样,并把这些资源分群记录资料
作为入圃材料最原始记录。对各居群的材料也应有居群内
的编号记录。居群内取材应从栽培作物对应的品种类型上
差异标准来取样,并给出采集编号,为今后入圃保存和进入
数据库提供最基本的信息。
3.2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取样 传统的取样方法强调梅花
形分布随机取样,或者是等距离取样。而引进居群概念后,
经过形态特征以及分子标记验证,发现野生稻资源居群内
多样性比居群间多样性更丰富。因此,取样时应以遗传多样
性的表型差异为基础,即具有作物品种间差异的单株均应
取样,而不去考虑它们是否存在等距离,是否梅花形分布,
即使两个植株紧邻,只要有品种间的性状差异都应取样收
集,这样才能把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尽量收集入圃保存,拯
救更多濒危的种质资源。收集回来的材料整理归类也以居
群为集团进行,凡是在居群内表型一致的应考虑归类或取
消,将其视为重复材料;而居群内有品种级差异的材料应入
圃保存,每单株或其营养繁殖系应与栽培作物品种一样被
视为一份资源,入圃保存以其为基础。草本种质资源每份应
保存到30~50个植株;木本植物种质资源每份保存3~5株。
3.3 入圃保存以每份资源为基础 圃内保存资源以份为
基础,一份资源只有一个圃号、一个采集号。进行形态特征
特性鉴定、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以及编写目录、名录均以
每份资源的信息为基本单位,提供信息与实物共享也以此
为最小单位。
4 建立农业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样入圃标准的意义
4.1 是种质资源采集保存研究工作的基础 农业野生植
物种质资源是长期在野外自然生长的,与栽培作物种质资
源有很大差别。首先,人们不完全了解其亲本来源以及区域
试验结果;其次,没有很明显的品种区分标准,在种质资源
收集时很难达到统一的采集(收集)标准;再次,随着科学技
术与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又有新的要求,
标准又有新的发展。目前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工农业
用地、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加速,农业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
原生地与种群被破坏程度不断加剧,建立统一的采样入圃
标准能规范采样行为,提高采样水平,为保存利用研究打下
良好基础。
4.2 提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水平 从野外考察收集起就
考虑到入圃保存,以及今后研究的需要,这样真正使种质资
源收集成为种质资源今后研究的基础;使收集为今后植物
学、生态学、进化学的理论研究积累实物材料,也积累最原
始的自然群落数据资料。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种质资源的收
集保存水平,为种质资源的后续多学科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4.3 有利于种质资源研究相关学科的交流 随着科技发
展学科研究的深入,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丰富,联系
越来越密切。农业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不单是为作
物育种服务,也为植物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
服务,这就要以新的要求,从新的角度来制定种质资源收集
保存标准,而这个标准既优先考虑原有种质圃保存资源的
标准因素,满足育种学科需要,又要符合植物学、生态学、基
因组学理论研究的需求,应有利于各学科的合作交流,有利
于相关学科的数据信息互用,促进学科间共同繁荣。
4.4 有利于鉴定评价数据质量控制 种质资源入圃集存
标准的制定使用要有利于种质资源整理、归类和鉴定评价,
在居群内整理归类工作量相对较少,易于整理、归类,也有
利于鉴定评价的数据质量控制,逐一居群进行鉴定评价工
作也更易深入,更能保证质量,而不分居群的整理有丢掉多
样性材料的可能性,在数据质量控制上难度更大,居群作为
保存集团能深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精确采集数据
的质量控制。
4.5 有利于数据信息库的建立 确立科学入圃保存标准
有利于数据采集以及数据信息库的建立,以及网络交流应
用,提高共享水平。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教司.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现状调研报
告[M].北京:中国气象出版社,2000.
[2]方嘉禾.中国作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与保护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
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2003.
[3]董王琛,刘旭.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4]袁隆平.杂交水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稻种资源目录[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1.
[6]盖红梅,陈成斌.广西武宣濠江流域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多样性及
保护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2):156-162.
[7]任民,陈成斌.桂东南地区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
资源学报,2005,6(1):31-36.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1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