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方鹿仙草糖浆的研制



全 文 :复方鹿仙草糖浆的研制
邓 泽 仓汉德 张绍云
(思茅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 , 云南 思茅 665000)
摘 要 报道的鹿仙草亦为蛇菰葛蕈 、 葛乳等 , 拉祜族称之为 “人头七” , 是民间拉祜族医生的一种常用药
材。复方鹿仙草糖浆的配制 , 使鹿仙草对神经衰弱和肝功受损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 剂型的改变使患者更乐于
接受。
关键词 复方鹿仙草糖浆 配制 剂型的改变
  鹿仙草亦称蛇菰 、葛蕈 、 葛
乳等 , 拉祜族医称之为 “人头
七” , 为蛇菰属植物 , 全株入药。
性味:甘 、苦 、 凉。《本草纲目》
中具有补肝益肾 、止血生肌 、 调
经活血 、 清热解毒以及醒酒 、 壮
阳等功效 。拉祜族医生常用其治
疗肝炎 、 肝硬化 、肝腹水 、消化
道出血 、 阳痿及头昏晕等症。
《中药大辞典》 中称之:性味苦 、
甘 、 凉 , 具清热 、解毒 、 醒酒功
效 , 治风热斑疹 、 肺热 、 咳嗽 、
吐血 、血崩 、痔疮等症。根茎和
花的脂质部分可分离出蒲公英甾
醇 、 β—香树脂醇和棕榈醇 。近
年来对鹿仙草的研究初步表明:
鹿仙草含有多糖 、黄酮 、 蒽醌及
强心甙等多种成分。在抗癌中草
药的筛选研究过程中发现鹿仙草
的提取物 (B)部分对小白鼠实
体型肝癌 (H22)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 。
鹿仙草中加入五味子流浸膏
制成复方鹿仙草糖浆 , 用于临床
后发现 , 复方鹿仙草糖浆具有益
气壮阳 、 舒肝利尿和调节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 , 在治疗神经衰弱和
肝功受损方面疗效显著。而剂型
的改变 , 去除了鹿仙草和五味子
的部分特殊味道 , 使患者更容易
接受 。
1 组方
鲜鹿仙 草 600g , 五 味 子
50g , 蔗糖 600g 。
2 制法
取鲜鹿仙草 600g , 加水煮
提 3次 , 第 1次 2h , 第 2次 1h ,
第 3次 1h。取五味子 50g 煮提 3
次 , 第 1 次 1h , 第 2 次 30min ,
第3 次 30min。两煮提液分别浓
缩 , 滤过。合并两浓缩液 , 加入
蔗糖与适量防腐剂 , 搅拌使其溶
解后 , 加水至1000ml , 搅均 , 灌
装 , 封口 , 100℃流通蒸汽灭菌
30min 后即可得到复方鹿仙草糖
浆 。
3 质量标准
3.1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粘稠
状液体 。味甜 、 微酸 。
3.2 鉴别:取复方鹿仙草糖浆
2ml , 时时振摇 、 滤过 , 滤液中
加入 5 倍量 75%乙醇 , 并强烈
搅拌 5min 左右 , 滤过 , 滤液回
收乙醇 , 加水稀释至 10ml , 加
活性碳少许 , 振摇后滤过 , 得无
色或粉红色澄清液体 , 取上述滤
液 2ml , 加氢氧化钠试剂中和
后 , 加入高锰酸钾试液1滴 , 然
后加热至沸 , 紫色即消失 , 并产
生白色沉淀 。
3.3 鹿仙草多糖的检测:称取
鹿仙草粉末 2g , 加水 25ml , 水
浴加热 5min , 滤过 , 滤液供试
验使用 。(1)取滤液 1ml , 置试
管中加入 5%α—奈酚乙醇液 2
滴 , 摇匀 , 沿试管壁缓缓加入
1ml浓硫酸 , 两液层接触面显紫
红色 。(2)取滤液 1ml , 置试管
中 , 加入碱性酒石酸铜试剂
2ml , 于沸水中加热数分钟 , 结
果出现大量砖红色沉淀 。
3.4 检查:复方鹿仙草糖浆为
棕黄色粘稠状液体 , 色泽均匀 ,
无异味 。比重 1.25 ~ 1.3g/ml
(韦氏比重法)。PH 值:4.5 ~
5.5 。
3.5 卫生学检查符合卫生部药
品卫生标准:
细菌数:每毫升不得超过
100个 。样品送检结果为:每毫
升 10个 。
霉菌数:每毫升不得超过
100个 。送检结果为:每毫升 20
个。
大肠杆菌:样品中不得检
出。实际送检产品也未检出大肠
杆菌 。
送检结果符合卫生部药品卫
生标准。
3.6  功能及主治:益气壮阳 、
舒肝利尿 、调节中枢神经。主治
神经衰弱 、肝功受损。
4 临床应用
(1)剂量及用法用量:口服
每日 3次 , 每次 10ml。
(2)利用复方鹿仙草糖浆临
36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3年总第 65期
床观察治疗神经衰弱患者 46例 ,
肝功能受损患者 27 例 , 共 73
例。结果:疗效显著 23例 , 明
显好转38例 , 好转 12例。
5 结论
由于复方鹿仙草糖浆融汇了
鹿仙草和五味子这两味药物的特
殊性能 , 从而使组方具有益气壮
阳 、 舒肝利尿 、 调节中枢神经等
功效 。达到了主治神经衰弱和肝
功受损的目的。本方中以性味
苦 、 甘 、 凉 , 具清热解毒 、补肝
益肾 、止血生肌 、调经活血以及
醒酒 、壮阳等功能 , 治疗肝炎 、
肝硬化 、 肝腹水 、 消化道出血 、
阳痿及头昏晕等症于一体的鹿仙
草为主药;再辅以性味酸 、 温 ,
具敛肺 、滋肾 、 生津 、收汗 、 涩
精作用 , 集治疗神经衰弱 、无黄
疸型传染性肝炎 、肺虚喘咳 、 口
干作渴等症以及改善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作用于一身的五味子 ,
两味药物配伍 、 相互协调 , 从而
使复方鹿仙草糖浆成为对神经衰
弱及肝功受损等症具有特殊疗效
的药物 。
参考文献
1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
科学出版社 , 1985:57 , 70 , 132 , 137 ,
536
2 王北婴.中药新药研制与申报.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5:189, 192
3 江苏新医学院等.中药大辞典.上
海科技出版社 , 1986:23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
国医院制剂规范.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5:62, 附录 16
5 思茅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拉
祜族常用药.云南民族出版社 , 1987:
325 , 327
6 张绍云等.拉祜族药 “密都拉此”
的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社 , 1998 ,
4:220 , 221
7 王海春等.拉祜族药麂仙草的生药
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社 , 1999
(收稿日期:2003年 6月 16日)
布依药岩豇豆本草学研究
张敬杰 胡成刚 杨立勇 潘炉台
(贵阳中医学院 ,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 通过对岩豇豆的本草学考证 , 结合现代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及布依族药用经验和药物使用等方面
的研究 , 表明布依族习用的岩豇豆药材有 2属 5种植物 , 石吊兰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为其正品 , 与本草文
献记载相符 , 并对 5种原植物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布依药 岩豇豆 本草学研究
  布依族药岩豇豆来源于苦苣
苔科 Gesneriaceae 吊石苣苔属石
吊 兰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uim., 药用全草 , 为布依族
习用品种 , 使用历史悠久 。分布
于贵州 、 云南 、 江西 、湖南 、 湖
北 、台湾 、 浙江 、 江苏 、 四川 、
广西 、 广东等省区 , 生于海拔
300 ~ 2000m 的丘陵或山地林中
石上或树生。近年来 , 随着对民
族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 , 我们对
岩豇豆在祛风除湿 、 化痰止咳 、
祛瘀通经等方面的功效有了进一
步认识。在布依族地区我们发
现 , 除石吊兰外 , 同为吊石苣苔
属的蒙自吊石苣苔 L .carnosus
Hemsl.、 齿叶吊石苣苔 L .ser-
ratus D.Don 、 黔桂吊石苣苔 L .
aeschynanthoides W.T.Wang 及
紫花苣苔属的滇黔紫花苣苔
Loxostigna cavaleriei (Levl. et
Van.)B.l.Burtt亦同作岩豇豆
入药 ,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岩豇豆药物资源 , 本文就岩豇豆
本草学考证研究 、 5种原植物比
较 、现代研究及布依医临床应用
等内容进行论述 。
1 历代本草对岩豇豆的记载
岩豇豆的品种之一石吊兰始
载于 《植物名实图考》 :“石吊兰
产广信 、 宝庆山石上。” 岩豇豆
的别名有:黑乌骨 《植物名实图
考》 , 石豇豆 《草木便方》 , 石泽
兰 、大姜豆 、小泽兰 《分类草药
性》 , 岩豇豆 、 岩荼 《贵州民间
方药集》 , 岩泽兰 《贵州民间药
草》 , 岩石兰 、巴岩草 、肺红草 、
蜂子花 、 瓜子草 、 石花 《湖南药
物志》 , 石彩兰 、 赶三九 《中草
药学》 , 少花石吊兰 《陕西中草
药》 , 少花吊石苣苔 《广西植
录》 , 石吊苣苔 《海南植志》 , 产
后荼 、山泽兰 《广西药用植物名
录》 。
对岩豇豆的性味 , 《草木便
方》 载:“甘 。” 《分类草药性》:
“味苦 , 有毒 。” 《贵阳民间药
草》 :“甘 、苦 , 平 , 有毒。” 《文
山中草药》 :“苦 , 凉。” 《广西本
草选编》 :“味苦 、 涩。” 《浙江民
间常用草药》 :“性温。”
36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3年总第 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