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弯喙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药学学报 cA t a p h a mr a e e u t ie a S in ie a 1 990 : 2 5 l( 6 ) : 4 1 一 44 4
弯嚎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丁立生 陈维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 100 15)
提要 从弯咏乌头卑co in ut m ca m yP ot r kr y nc h u m 冲分离出一个微量新生物碱 ,经光谱和了悄坊法证
明为 8一 乙酞嘟啦碱一 (8 一 ac e yt ldol ac o in ne ,I ) ,同时分离得到 2个已知生物碱 ;即嘟啦碱沮)和ac on os i朋 ,
(I )
,后者是该植物的主要生物碱成分 ,在非生物碱部分还分离得到刀一 谷幽醇 ,棕搁酸和香豆酸。
_ 关键词 弯嚎乌头 ;二菇生物碱 ; 8一 乙酞嘟啦碱
弯咏乌头 (A co in ut m ca m p川口r h yn ch u m aH dn 一 M az z )系毛蓑科乌头属植物 , 分布于四
川西部及甘肃西南部海拔 3 500 米左右的山地灌木丛或云杉林中`, )。 当地人常用该植物的根解
酒醉 ,并认为有一定的消炎和抗肿瘤活性 。 我们就其根部的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 ,
共分离鉴定出 6个化合物 .其中 3 个为二菇生物碱即碱 I , 碱 n 和碱 n l 。碱 I是一个新的微量
成分 ,经 I R ,M S , ’ H N M R , ” C N M R , D E p T , C H 一 C O S Y 一 N M R及化学方法鉴定 , 证明其
结构为 8一 乙酸嘟啦碱 。 碱 n 和碱 1份别鉴定为嘟啦碱和 ac o n os ine ,后者是该植物的主要生物
碱成分 。 在非生物碱部分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刀一 谷幽醇 ,棕稠酸和香豆酸 。
碱 1 的分子量为 4 61 (M S 测定 ) ,结合元素分析 ,给出分子式 C 26 H 39 N o 。 。 IR 无经基吸收 , 173 1 , 124 6 和 10 9 6 cm 一 ’ 强吸收示有醋基和烷氧基 。 ’ H N对 R 确证有两个乙酸基必1 . 8
及 1 . 9 8 ,各 3H , s )和两个甲氧基协3 . 22 及 3 . 2 6 ,各 3H , s ) , 此外还有一个氮乙基协 1 . 00 ;
3H
,
t :占2 . 3 5 , ZH , q ; J = 7 . o H )Z ,故有示性式 C , 8 H 2 2 (N C H ZC H 。 ) (。 C H 。 ) 2 (C H 3C o Z ) 2 。 根
据生源关系和二菇生物碱的特征 ,碱 I 应为 C . 9 一 二菇生物碱缺 C ! s ) 。 M S的墓峰为 M 十 一 o C H 。 ,
说明 C . 为甲氧基取代 。 ’ H N M R 甲 C . 4刀一 H 的化学位移为占4 . 7 4 ( I H , t , J = 4 . 6H z ) , 示
C 14为己酸氧基取代 。 D E P T 提示占86 . 1 为季碳 , 示 C S 为乙酞氧基取 代的化 学位 移 ( ’ ) ,
另一个甲氧基 ,根据该类生物碱的取代规律 ,可能在 C 。或 C I。位 ,由 C H 一 C O S Y 可知 ,与占82 . 9
相关的质子信 号为 占3 . 19 ( I H , m ) , 如果 甲氧 基 在 C 6 位 ,则 C 6一 H 的 占应为 一 4 . 0
l( H
,
d )(’ , ,与之不符 ,故该甲氧基应在 c .。位 。 以上分析推出碱 I 的结构为 8 一 乙酞嘟啦碱 。
碱 I 经碱性水解后 , 与碱 n l作 T L c 对照 ,为同一化合物 ,从而证明了碱 I 的结构 。
R t , 凡 = cA
R l , H
, 凡 二 cA
R I , 凡 = H
1x
碱 n 的 IR , M s 和 , H N M R 与文献 (2) 报道的嘟啦碱一致 , ,℃N M R 也与这一结构相符 ,
碱 n 水解后得碱 n l , 碱 n I C , 4位乙酞化后得碱 n ` , ’ , 以上均证明碱 n 为嘟啦碱 。 碱 n l 的
m p
,
I R
,
M S
, ’ H 和 ’ 3 C N M R 均与 a e o n o s i n e 的文献值。 )相吻合 。
本文于 198 9年 2 月 10 日收到 。
药学学报 cA at P h a mr a e e u t i e a S in ie a 1990 : 2 5 (6 ) : 4 1 一 4 4
T a b 1
.
I3C N M R e h e而 e a l s h孔 o f l , 11 a n d 111
l
2
3
4
5
6
7
8
9
l 0
l l
l 2
l 3
I 4
l 5
! 6
l 7
l 9
N 一亏H ,
C姚
85
.
8
29
.
8
37
.
8
36
.
6
4
.
8
29
.
8
4 5
.
3
86
.
1
`
4 2
.
3
3 8
.
6
4 8
.
7
2 7
.
0
4 1
.
6
7 5
.
3
28 9
82 9
62
.
3
5 0
.
0
4 9
.
4
13
.
4
56
.
3
5 6 .4
169
.
5
2 2一
17 1
.
0
21
,
3
归E P T )
CH
C E Z
C H Z
C H
C H
C H Z
C H
C
C H
C H
C
CH Z
C H
CH
C H 2
.
CH
CH
CH Z
C H Z
CH 3
CH 3
CH 3
C
CH 3
C
C H 3
85
.
5
28
.
8
35
.
9
35
.
6
4 5
.
0
28
.
5
4 6
.
3
73
.
7
4
.
7
36
.
4
4 8
.
6
2 6
.
0
4 1
.
2
7 6
.
7
29 2
8 1
.
8
62
.
3
50
.
0
4 9
.
3
13
.
0
5 6
.
1
56
.
2
8 6
.
2
2 9
.
3
39
.
8
36
.
6
46
.
0
28
.
2
4 6 4
73
.
2
4 7
.
2
38
.
6
4 8
.
8
2 6
.
2
4 5
.
3
7 5
.
6
30
.
0
82
.
4
63
.
0
5 1
.
0
4 9
.
8
13
.
6
5 6
.
4
5 6
_
4
170
.
5
2 1
.
1
叭OcH .溉黑
实 验 部 分
熔点用柳本M p 一 50 0型显撇棘仪狈嚏 。 缈污廿普用N ie o le t 200 s X v 型汇娜嚏 :核磁热局普用
B rIJ k e r AM 一 40 0 和 V a ir a n FT 一 80 A 型仪测定 ,溶剂为C D C 1 3 :质谱用 V G 70 70 和 F i俪 g a n
45 10 型仪测定 。 层析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 ,氧化铝为上海五四农场出品 。实验样品采
自四川木里 。
一提取和分离
-(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取弯咏乌头根粉 4 . 2 k g ,用 10 % N H 40 H湿润 , 加苯冷浸 s d ,渗池 , 再重复冷浸两次 。 合
并渗波液 ,适当浓缩 , 用 1% H CI 萃取 , 酸液加浓 N H户 H 至p H 10 ,再用 E t ZO 萃取 , 回收溶剂
后得粗生物碱 10 . 1 9 , 含量 0 . 25 % 。
取粗碱 10 9 , 用中性 A 12o 3 ( l : 50 )柱层析 , E t Zo 洗脱 , 每组份收集 s o m l , 80 组份后改用
E t
Z
o 一M e o H ( 50 : l )混合溶剂洗脱 。 用碱性 A 12o 。 作 T L C 检查 , 展开 flJ I为 E t Zo , 11 为
E t Zo 一 C H C I。 一 M e o H (2 o : ] o : l ) 。 16 、 2 1 组分合并 ,蒸干后得碱 1 4 0 m g 。 2 5 一 40组
份合并 ,用中性 1A 20 3 干柱层析 , E t Zo 洗脱 ,进一步纯化 ,经 tE Zo 重结晶后得白色片状结晶
城 11 ) 2 50 m g 。 1 11 一 125 组份合并 , 蒸除溶剂 , 经 E t Zo 一M e ZC o 重结晶 , 得白色棱柱状结晶
药学学报 cA ta P h an cae u ti e a S i n ci a 一990 ; 2 5 (6 ) :料 l 一 科魂 4 4 3
碱 111 3 . 5 9 。
位 )非生物碱部分
经酸水萃取后的苯层溶液回收苯后干燥得非生物碱粗提物 02 9 。 取粗提物 6 . 0 9经 A1 2O 。
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和纯化后得方一谷幽醇 90 m g ,渤即骏2 . 5 9 ,香豆酸 10 m g 。
二 . 结构鉴定
碱 I 腊状固体 ,分子式 C 2 6H 3 9N o 。 ,元素分析理论值 o(/ ) C 6 7 . 6 6 , H 8 . 5 2 , N 3 . 0 4 ;
实测值 (% ) C 6 7 . 4 5 , H S . Z I , N 2 . 96 。 M S m / z (0/ ) 4 6 1 (M + , 1 . 5 ) ,4 46 何忆 C H 3 ,0 . 8 ) ,
4 30何 斗 一 o C H 。 , 10 0 ) , 4 18州 十 一 C H 3C o , 0 . 5 ) , 4 .0 2 拟 + 一 C H 3C o Z , 30 ) , 3 70何 十 一 o C H 3
一 C H 3C O ZH , 2 0 ) , 4 3 (C H 3C o + , 100 ) 。 I R ( M e ZC o , f i lm ) cm 一 ’ : 173 1 , 124 6 ( C H 3 C O Z ) ,
10 9 6 (C H
3O )
,
29 18
,
28 13
,
14 54
,
13 67
,
129 1
,
1198
,
1 15 1
,
10 65
,
10 15
。 ’
H N M R (4 o 0M H z )
咨 : 1 . 0 0 (3H , t , J = 7 . 0 H z , N C H ZC H 3 ) , 2 . 3 5 (2 H , q , J = 7 . OH z , N C H ZC H 3 ) , 1 . 88 , 1 . 9 8
(3 H
,
s
,
2 x C H 3C o Z )
,
3
.
22
,
3
.
2 6 (各 3 H , s , 2 x o C H 3 ) , 3 . 0 6 ( I H , d d , J , = 10 H z , J Z =
6
.
S H z
,
l 一刀H ) , 1 . 85 ( IH , m , 2 一 , H ) , 1 . ] 6 (I H , m , 2 一刀H ) , 2 . 73 ( IH , d d , J 。= 15H z ,
J Z = g H z
,
3 一 , H ) , 2
.
0 4 (I H
,
d d
,
J , = 15H z
,
J Z = 7H z
,
3 一刀H ) , 1 . 5 5 ( IH , s , b r , 4 一 H ) , 1. 85
( ] H
,
s
,
b r
,
5一 H ) , l
,
69 ( I H
,
d
,
J = 12 H z
, 、
6 一 : H )
,
1
.
38 ( I H
,
d d
,
J , = JZ = 12 H z
,
6 一方H ) ,
1
.
6 8 ( I H
,
s
,
b r
,
7 一 H ) , 2
.
54 ( I H
,
s
,
b r
,
9 一 H ) , 2
.
2 9 ( I H
,
s
,
b r
,
10 一 H ) , 2
.
13 ( I H
,
d
b r
,
J = 9
.
SH z
,
12 一 , H ) , 1
.
93 ( IH
,
d
,
b r
,
J = 9
.
S H z
,
12 一刀H ) , 3 . 20 ( IH , s , b r , 13一 H ) , 4 . 74
( I H
,
t
,
J = 4
.
6 H Z
,
14 一刀H ) , 1 . 84 ( IH , m , 15一 : H ) , 2 . 30 ( I H , m , 15 一胆 ) , 3 . 19 ( IH , m , 16
一 , H ) , 2
.
77 (IH
,
s
,
17一 H ) , 2
.
44 ( IH
,
d d
,
J一 1 1 . 4 H Z , J Z = 7 H z , 19 一 “ H ) , 2 . 49 ( I H ,
d d
,
J一 11 . 4 H z , J Z二 S H z 注9一刀H ) 。 ” C N M R ( 100M H z灿见表 l 。
碱 1 的水解 取碱 1 Z m g加入 10 % N a O H一M eO H 5 ml 溶液 ,加热回流数刁对 ,取反应
液与碱n l 作 T L C 对照 , R植及色斑均相同 ,混合点样未见分离 。
碱 11 白色片`状结晶 , m p 8 1 一 3 ℃ 。 M S m / z : 4 19 (M + , 0 . 5 ) , 4 04 ( M 十 一 C H , , l ) ,
38 8似 + 一 o C H 3 , 10 0 ) , 3 76卿 + 一 C H 3C O , l ) , 372 (14 ) , 9 1 Q 3 ) 另4 雌6 ) , 7 1 e o ) , 56雄6 ) , 4 3
(C H
3C O
,
100 )

IR (K B r ) em
一 ’ : 34 80 (o H )
,
174 1
,
12 5 1 (C H
3
C O Z )
,
10 94 o( C H
3
)
,
2 92 2
,
28 11
,
14 4 5
,
137 5
,
98 9
,
9 10
。 ’ H N M R (s o M H z )j : 1
.
06 (3 H
,
t
,
J二 7H z , N C H ZC H 3 ) , 3
.
2 2
,
3
.
2 6洛 3 H , s , 2 x O C H 3 ) , 24 0 (3 H , s , C H 3C O : ) , 4 . 79 ( IH , t , J = S H z , 14 一刀H ) 。
,’ C N M R (2 OM H z ) 占p p m 见表 l 。
碱 1 的水解 取碱 1 Zm g 加人 10 % N a O H一 M e 0 H 5 m l 溶液 ,加热回流数刁咐 , 取反
应液与碱 1 1作 T L C 对照 , R暄及色斑均相同 。 ·混合点样未见分离 。
碱 111 白色棱柱形结晶 , m p 149 一 5 1℃ 、 M S m / z : 3 77 拟 十 , 4 ) , 3 62拟 十 一 C H 3 , 1. 5 ) ,
34 6 (M
十 一 O C H 3 , 10 0 ) , 3 30 (3 ) , 3 14 (2 ) , 9 1 (1 2 ) , 84 (l 3 ) , 7 1 l( 6 ) , 5 6 (14 ) 。 IR 很 B r ) e m 一 ’ :
3 534
,
33 69 (O H )
,
109 1 (O C H
3
)
,
2 8 89
,
2 8 18
,
2 78 4
,
14 64
,
14 4 1
,
13 85
,
1 364
,
122 7
,
10 36
,
9 83
,
9 10
。 ’ H N M R (80M H z )占: 1 . 0 4 (3 H , t , J = 7 H z , N C H ZC H 3 ) , 3 . 2 1 , 3 . 29 ( 各 3 H , s ,
2 x o C H

)
,
3
.
50
,
4
.
4 5 洛 I H , s , b r , D Zo 交换消失 , 2 x O H ) , 4 . 0 3 OH , t , J = S H z , 14 一刀H ) 。
,’
C N M R (2 OM H )z j 见表 1。
碱 1 1的乙酸化 碱 U l 10 m g 加人 3 m l 醋醉 一 毗咤 ( 2 : l) 中 , 室温放置 s d 后倾入
10 湘水中 ,用浓 N H 4O H调至 p H n , E t Zo 萃取 , 萃取液与碱 n 共薄层 , R f 值一致 , 混合点
样未见分离 。
刀一 谷 踏醇 白色针状结晶 , m p 138 一 4 0 ℃ 。 M s m / z : 4 ] 4 ( M 十 ) , 3 96 , 39 3 , 3 8 1 ,
44
药学学报 cA ta p h a rm ca e u t j e a S in ie a 19 90 :2 5 (6 ) : 4 1 一 4 4
32 9
,
3 03
降 。
27 3
,
25 5
,
23 1
,
21 3
。 与 方一谷出醇标准品共薄层 , 哥值相 同 。 混 合熔 点不 下
棕搁酸 白色片状结晶 , m p 59 一 6 0 ℃ 。 M S m z/ : 2 56 (M 十 ) , 2 13 , 199 , 182 , 172 ,
157
,
129
,
113
,
73
,
57

I R (K B r ) c m
一 ’ : 3 3 19 , 2 9 18
,
28 49
,
170 3
,
14 6 7
,
14 33
,
140 9
,
129 3
,
94 0
,
7 2 3
。 ’ 3
C N M R (2 OM H z )占: 14 . 6 , 2 3 . 2 , 2 5 . 1 , 30 . 5 , 3 2 . 4 , 34 . 6 , 18 1 . 1 。
香豆酸 淡黄色 固体 , M S m / z : 164 (M + ) , 14 7 , 119 , 10 7 , 9 1 , 7 7 , 65 。 I R ( K B r )
c m
一 百: 3 34 0 , 29 26
,
2 85 3
,
25 79
,
16 72
,
162 8
,
1602
,
15 13
,
14 50
,
13 14
,
1284
,
12 45
,
12 15
,
1172
,
9 7 8
,
8 33
。 ” C N M R ( 2 0M H z )占 : 113 . 9 ( d ) , 115 . 5 ( d ) , 12 5 . 6 ( s ) , 129 . 8 ( d ) ,
14 5
.
1 d( )
,
159
.
6 s( )
, 169
.
8 s( )

致谢 植物样品由本所李伯刚与葛绍彬采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教授鉴定标本 。 口一 谷幽醇标样
由本所孟庆长提供 . 元素分析 , I R , M S 和 N M R承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测试中心 、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测试
中心 、 昆明植物研究所测试中心和 Br u k er 公司 so n d er ge g er 先生测试 。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王锋鹏先生对本
文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参 考 文 献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27 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 7 9 : 2 50 。
2
. 罗仕德 、 陈维新 . 木里嘟啦的生物碱研究 . 化学学报 198 ;1 39 : 8血 。
3
. 王锋鹏 . 二枯生物碱的 . 3C 核磁共振谱 . 有机化学 1982 (3 :) 16 1 。
4
.
P e lle t ie r SW
, e t a l
.
lA k a lo id s
o
f 肠妙 in u m s r甲h “ a g iar . T h e s t r u c tu re a n d s te re o e h e m is t r y o f d e lPh is in e , n e o li.n e ,
e h a s m a n i n e a n d h o m o e h a s m a n in e
.
J Am hC e脚 OS e 197 7 ; 9 8 : 2 6 1 7
。 ·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C H E M I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A C O八7 .
T U几J C A几f P Y L 口R R H YN C H U 几f
L S D in g a n d W X
`
C h e n
(以e n g du nI s t ir u te 了 B ot lo g 厂 ,月e a 决珊妇 inS ic a , hC e 刀gdl J 石z 0 0 I J )
A B ST R A C T S i
x e o m P o u n d s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fr o m t h e r o o t o f A e o
n i t u m ca 渊少y l o戚 -
y n c h u m
.
O n e o f t h em i s a n e w a lk a l o i d
.
I t h a s b e e n e lu c id a t e d a s 8 一 a c e t y ld o l a e o n i n e b y
m e a n s o f I R
,
M S
, . H a n d
13
C N M R w i t h D E P T
,
C H 一 C O S Y t e c h n iq u e s a n d o n th e b a s i s
o f id e n t i if c a t i o n w i t h a c o n o s i n e by s a P o n i if e a t io n
.
T h e o t h e r if v e c o m P o u n d s
.
w e er
id e n t i if e d a s d o la c o n i n e
,
a e o n o s in e
,刀一 s i t o s t e r o l , P a lm i t ie a e id a n d P一 c o u m a r i e ac id .
K e y w o r d s A c o n i t u m e a 刀欲少lo 犷kr 夕n c h u m : D i t e印 e n o id a lk a l o id ; 8 一 A e t y ld o l a e o n i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