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3-12-12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11FZ159)
作者简介:周成蕾(1986-),男,硕士,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和生药学;Tel:15208858686,E-mail:eargle741@ 126. com。
* 通讯作者:杨竹雅,Tel:13888636169,E-mail:13888636169@ 163. com。
珠芽乌头根的生药鉴定
周成蕾1,2,杨树德1,张 洁1,赫 伟1,张彬若1,杨竹雅1*
(1.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 德宏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德宏 678400)
摘要 目的:对珠芽乌头根(母根与子根)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方法。结
果:发现珠芽乌头根的皮层内有石细胞;母根上段和中段裂生的维管束被木栓组织隔开,下段木质部排成两轮;子
根多个维管束散在;母根与子根均有自立内皮层;得到药材的薄层色谱图。结论:珠芽乌头根的显微特征明显,可
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珠芽乌头;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4)05-0792-03
珠芽乌头 Aconitum bulbilliferum Hand. -Mazz. 为
毛茛科乌头属乌头亚属植物〔1〕,产地为四川西南部
(会理)。但笔者在野外采样时发现,云南部分地区
也有野生居群分布。通过民间走访调查发现,在云
南也有部分地区将珠芽乌头的根用作草乌,药食同
源,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
痛等疾病,以及麻醉止痛。
乌头属植物中主要含有二萜类生物碱,这类成
分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和极大的毒性〔2〕。由于植
物形态和入药部位形态的相似性,使得草乌类药材
在使用上较为混乱,严重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民
间常有草乌中毒事件发生。本实验通过对珠芽乌头
根进行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为该药材正确使用及
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实验材料采自云南省曲靖师宗县,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雷立公研究员鉴定为毛茛科
乌头属植物珠芽乌头 Aconitum bulbilliferum Hand. -
Mazz. 的根。
对照品:草乌甲素、查斯马可宁定、滇乌碱(云
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实验室自提,质量分数均大于
98%),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实验所用试剂均
为分析纯。
1. 2 仪器 Nikon 80i 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日本
Nikon);TP1020 全自动组织脱水机、Leica RM2235
轮转切片机(德国 Leica);101A-2 电热干燥箱(宁波
自动化仪表厂);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
器有限公司);SK3300L 超声仪(上海科导超声有限
公司)。
2 方法
2. 1 显微组织切片的制备 分别取珠芽乌头根靠
近根茎部位(上段),根中间部位(中段)和临近根尖
部位(下段),切成一定规格,经 FAA 固定→脱水→
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封藏→标
注,制备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2. 2 粉末材料的制备 取适量干燥的珠芽乌头根
样品打粉,粉末过四号筛,备用。
2. 3 薄层色谱鉴别
2. 3.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草乌甲素对照品 0. 5
mg,精密称定,置 5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使
其溶解,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制备
查斯马可宁定和滇乌碱对照品溶液。
2. 3.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的珠芽乌头根
样品粉末 1 g,加甲醇 10 mL,超声(300 W,40 kHz)
30 min,放冷,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溶
解至 2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 3. 3 薄层色谱条件:点样量:对照品溶液 5 μL,
供试品溶液 15 μL;展开系统:石油醚-丙酮(1∶ 3);
检测方式:喷洒碘化铋钾试液显色。
3 结果
3. 1 性状鉴别
3. 1. 1 母根:倒长圆锥形,长 4. 5 ~ 9. 2 cm,直径
0. 4 ~ 1. 8 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纵沟及须根痕。
质较坚硬。断面黄棕色;角质状,平坦;皮部多有裂
隙;形成层环类圆形,彼此不套合,多见有中空。气
微,味苦,麻舌。
3. 1. 2 子根:倒圆锥形,长 3. 5 ~ 11. 4 cm,直径 0. 3
~ 1. 4 cm,饱满。表面棕褐色,有纵沟及细皱纹,有
须根痕。质较坚硬。断面木质部淡黄色,韧皮部棕
黄色,具多个维管束,彼此不套合,各形成层环呈类
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微,味苦,麻舌。
3. 2 显微鉴别
·297·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5 期 2014 年 5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4.05.016
3. 2. 1 母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 1 ~ 2 列棕色扁圆
形细胞,外壁隆起,微栓化。皮层窄,由 4 ~ 7 列薄壁
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内皮层不甚明显,为 1 列
类长圆形细胞,在内皮层外侧有石细胞呈带状排列,
石细胞大小不一,类长方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常见
小圆形壁孔,石细胞数量从上段到下段逐渐减少。
母根上段和中段具数个被木栓组织隔开的裂生的维
管柱,1 个较小,在中心,其余排成一轮,大小相似,
各形成层环呈类椭圆形;韧皮部较宽,筛管群不甚明
显,其间具多轮自立内皮层,韧皮部组织常木栓化,
脱落后形成裂隙。母根下段木质部排成两轮,为 2
个套合的同心环,小的同心环在大的同心环里面,内
皮层在其外方排成多轮,根的中心具空腔,木栓组织
出现在根的内外两缘。母根各段导管多为长锥状排
列。母根各段的髓部常栓化脱落呈中空。见图 1 和
图 2。
图 1 珠芽乌头根横切面简图(×40)
1. 后生皮层 2. 皮层 3. 石细胞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筛管群 7. 形成层 8. 木栓组织 9. 空隙 10. 木质部
11. 髓 12. 自立内皮层
3. 2. 2 子根横切面:与母根相比。上段具 2 个维
管束,较小维管束的形成层呈类圆形;较大维管束的
形成层呈不规则形。中段具 9 个维管束,大小不一,
排成一轮,各形成层环为类椭圆形。下段为 5 个维
管束,大小相似,排成一轮,各形成层环呈类圆形。
根各段亦有自立内皮层。韧皮部微木栓化,筛管群
图 2 珠芽乌头根横切面详图(×400)
1. 后生皮层 2. 皮层 3. 石细胞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筛管群 7. 形成层 8. 木栓组织 9. 空隙 10. 木质部
11. 髓 12. 自立内皮层
多呈放射状排列。母根各段导管多为长锥状排列。
子根各段的髓部小。见图 1。
3. 2. 3 根粉末:棕褐色。后生皮层细胞棕黄色,呈
类长方形或扁圆形,壁稍增厚,内含棕色物质。石细
胞较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类方形、类长方形或
椭圆形,长径为 50 ~ 176 μm,宽径为 30 ~ 70 μm,壁
厚 5 ~ 15 μm;薄壁细胞壁薄,呈类长方形、类圆形或
类椭圆形;淀粉粒少,单粒,呈类圆形、类椭圆形或水
滴状,长径为 6 ~ 20 μm;导管多呈孔纹,宽径为 20 ~
38 μm,端壁及侧壁上均具穿孔;纤维少,散在,壁稍
厚,胞腔小,宽径为 15 ~ 37 μm;含少量色素块,棕褐
色。见图 3。
图 3 珠芽乌头根粉末图(×400)
1. 后生皮层细胞 2. 薄壁细胞 3. 石细胞 4. 导管 5.
纤维 6. 色素块 7. 淀粉粒
3. 3 薄层色谱鉴别 在珠芽乌头根的提取液薄层
·397·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5 期 2014 年 5 月
色谱中,与对照品草乌甲素、查斯马可宁定和滇乌碱
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 4。
图 4 珠芽乌头根薄层色谱图
0. 珠芽乌头 1. 草乌甲素 2. 查斯马可宁定 3. 滇乌碱
4 讨论
因植株多见珠芽腋生,故名为珠芽乌头,在原植
物上特征性较强,易于辨别,但其药用部位根与同属
其他种相比,外观性状上未显示出突出鉴别特征。
在组织构造方面,珠芽乌头根最外一层为后生皮层,
内皮层外侧有连续的带状石细胞分布,母根维管束
被木栓化细胞分裂,母根与子根均具有明显的自立
内皮层,即具有裂生维管束,根据李鸣等〔3,4〕的研
究,该特征主要出现在原始的牛扁亚属植物中,而珠
芽乌头为乌头亚属植物,但具有牛扁亚属植物的特
征,较为特殊。因此,珠芽乌头根的组织结构具有易
辨性,可作为珠芽乌头药材真伪辨别的参考依据。
根据薄层色谱的初步对比,珠芽乌头根提取液
薄层色谱中,与草乌甲素、查斯马可宁定和滇乌碱相
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初步表明珠芽乌头根
中可能也含有这些活性较强的二萜类生物碱,但其
确切的化学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珠芽乌头根药材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
等方面的研究,能较好的鉴别该药材,为今后建立珠
芽乌头根药材质量标准奠定基础,也为今后开发该
品种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王文采 . 中国植物志[M]. 第 27 卷 .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241.
[2]李娅萍,田颂九,王国荣 . 乌头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分
析方法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59-662.
[3]李鸣,冯毓秀,肖培根 . 中国乌头属药用植物比较解剖
学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1,29(2):97-112.
[4]李鸣,冯毓秀 . 乌头属根部导管群的异常结构[J]. 植
物学报,1990,32(9):670-673.
收稿日期:2013-12-06
作者简介:黄茂春(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生药学教学工作。
* 通讯作者:谈远锋,E-mail:45677293@ qq. com。
槭叶秋海棠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黄茂春1,张太伦2,宁小清3,谈远锋3*
(1.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 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3.
广西中医药大学医药会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 目的:对槭叶秋海棠进行性状与显微鉴别,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槭叶秋海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
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槭叶秋海棠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槭叶秋海棠性状特征为根状茎残留
的茎痕呈碗状;茎有纵棱;叶片两面主脉均可见绒毛。显微特征为根状茎维管束间断排成环状,内有异常维管束、
石细胞和草酸钙簇晶;茎维管束尚未完全成熟,相连成环;叶主脉维管束 5 个,外韧型,木质部外侧有石细胞散在。
叶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气孔众多,为环式;上表皮有非腺毛;主脉的上下表皮均有绒毛。粉末中可见
纤维、石细胞、草酸钙簇晶等特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槭叶秋海棠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槭叶秋海棠;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4)05-0796-04
槭叶秋海棠 Begonia digyna Irmsch. 为秋海棠
科秋海棠属植物,野生于林下阴湿处或山谷石壁上。
槭叶秋海棠在广西主要分布于龙州、德保、大新等壮
族地区〔1〕;同时也分布于福建、湖南、浙江南部〔2,3〕。
·497·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5 期 2014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