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浙江地区萹蓄及其混伪品的形态组织鉴定



全 文 :第 27卷 第 2期
2 0 0 9年 2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7 No. 2
Feb. 2 0 0 9






中华中医药
384
学刊
浙江地区萹蓄及其混伪品的形态组织鉴定
潘亚琴 1,张 斌2,余亚敏 1,黄坚钦2,姚振生 1
( 11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1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目的: 对浙江地区萹蓄及其混伪品进行形态组织鉴定。方法: 调查浙江市场萹蓄的混伪品情况, 并从
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 萹蓄与大叶萹蓄形态组织相似, 与鸡眼草、短萼鸡眼草有明
显区别。结论:鸡眼草和短萼鸡眼草不能混作萹蓄使用。
关键词:萹蓄;混伪品; 鉴定
中图分类号: R282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7717( 2009) 02 -0384 - 03
TheM orphological and H istolog ical Identification ofPolygonum
Aviculare L. and Its Spur ious Breeds in Zhejiang Prov ince
PAN Ya-qin1, ZHANG B in2, YU Ya-m in1, HUANG Jian-qin2, YAO Zhen-sheng1
( 11Col lege of Pharm acy, Zhe jiang Ch inese M ed ica lUniversity , H angzh ou 310053, Zhejiang, Ch ina;
21Col lege of Forestry and B io technology, Zh ejiang Forestry C ollege, Lincan 311300, Zh ejiang, C hina)
Abstract:Ob jective: T o identify P. avicu lare L. and its spurious b reeds. Methods: Investiga 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spurious breeds o fP. av iculare L. in Zhe jiang P rov ince, the g ro ss appearance, descriptions and m icro structu re cha rac te ris-
tics o fP. av iculare L. and its spu rious b reeds we re stud ied. Resu lts: P. avicu lare L. var. vege tum Ledeb. som ewhat re sem -
bled P. aviculare L. , bu t Kumm erow ia str ia ta and K. stipu lacea abso lu te ly didnc.t Conclusion: K. striata and K. stipu lacea
canct be used as P. aviculare L.
Key words: po lygonum avicu lare L. ; spurious breeds; identifica tion
收稿日期: 2008 - 09 - 23
作者简介:潘亚琴 ( 1983 - ), 女,浙江绍兴人, 2006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讯作者:姚振生 ( 1946 - ),男,上海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
究方向: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药萹蓄为蓼科植物萹蓄 Po 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
燥地上部分,具有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
膀胱热淋,小便短赤, 淋沥涩痛, 皮肤湿疹, 阴痒带下等疾
病 [1 ]。经文献查考及实地调查, 目前浙江市场上常有其同
属植物大叶萹蓄 P. aviculare L. var. vegetum Ledeb.及豆科植
物鸡眼草 Kumm erow ia str iata ( Thunb. ) Schindl和短萼鸡眼
草 K. stipulacea( M ax im. )M akino等混作萹蓄入药 [2 ]。但有
关萹蓄及鸡眼草等混伪品的形态组织学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了更好地鉴别该药确保其质量, 笔者对萹蓄及其混伪品
进行了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等方面的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1 药材
萹蓄商品药材购自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 9个地区
的零售药店;萹蓄、大叶萹蓄、鸡眼草及短萼鸡眼草原植物
均采自杭州市临安西天目, 并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资
源与鉴定教研室姚振生教授鉴定。
112 仪器与试剂
OLYM PUS BX60荧光显微镜, Le ica RM 2265石蜡切片
机, WND -200A型高速中药粉碎机, 烘箱等;乙醇, 二甲苯,
FAA固定液 ,石蜡,番红和固绿染色剂等。
11 3 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 (水装片和水合氯醛液制
片 ),镜检, 并绘图。
2 浙江市场萹蓄混伪品调查
笔者对浙江中药萹蓄商品药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
查,共收集了杭州、宁波、温州等 9个地区零售药店的萹蓄
药材,发现除正品萹蓄外,还有大叶萹蓄、鸡眼草和短萼鸡
眼草等混伪品,并且有些地区药材中还有类似禾本科植物
的根、茎、叶等杂质。其中大叶萹蓄又称为 /大萹蓄 0, 鸡眼
草在浙江称 /白萹蓄0 [2], 上述两者与短萼鸡眼草常混作萹
蓄入药;而禾本科植物类似物可能是采收或炮制过程中混
入的一些杂质。调查结果见表 1。
3 原植物鉴别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采集萹蓄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 对
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及研究。具体鉴别结果为 [3 - 4]: ( 1)
单叶, 有托叶鞘。¹ 植株有时被白色粉霜,叶片长椭圆形,长
圆状倒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线形, 边缘全缘, 叶柄近无,为
萹蓄; º植株无白色粉霜;叶片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边缘全
缘或有褶曲,叶柄长 5~ 15mm为大叶萹蓄。 ( 2)三出复叶,
无托叶鞘。¹ 茎及分枝被下向白色长柔毛; 小叶倒卵状长椭
圆形, 先端圆钝, 有小尖头; 托叶长卵形 ,有长缘毛; 花梗无
384
DOI:10.13193/j.archtcm.2009.02.161.panyq.064
第 27卷 第 2期
2 0 0 9年 2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7 No. 2
Feb. 2 0 0 9
中华中医药
385
学刊
表 1 浙江各地中药萹蓄的混伪品情况
收集
地区 样品名
混伪品情况
鸡眼草 短萼鸡眼草
大叶
萹蓄
禾本科植
物类似物
杭州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宁波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温州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绍兴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衢州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样品 3 - - - -
样品 4 - - + -
样品 5 - - - -
样品 6 + + - +
台州 样品 1 - + - ―
嘉兴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富阳 样品 1 - - + -
样品 2 + - - -
样品 3 - - - -
样品 4 - + - +
样品 5 - - - -
样品 6 + + + -
温岭 样品 1 + - - -
注: ¹ 样品 1、样品 2, ,系指从同一调查地区不同零售药店所
购的萹蓄药材。º+系指含有相应的混伪品; -系指不含有相应
的混伪品。
毛;荚果宽卵形, 顶端有尖缘为鸡眼草; º茎及分枝被上向
的白色长柔毛,小叶倒卵形,先端常微凹, 托叶卵圆形,有短
缘毛;花梗有毛; 荚果宽椭圆形, 顶端无尖缘为短萼鸡眼草。
4 药材性状鉴别
取萹蓄及其混伪品的药材, 对其药材性状特征进行鉴
定,具体鉴别要点见表 2。
表 2 萹蓄及其混伪品的药材性状鉴别要点
特征 萹蓄 大叶萹蓄 鸡眼草 短萼鸡眼草
表面 有白色粉霜 无白色粉霜 茎及枝上有向
下倒生的白色
细毛
茎及枝上有向
上直生的白色
细毛
茎 圆柱 形 而 略
扁,有 细密微
突起的纵纹
同萹蓄 圆柱 形, 无纵

同鸡眼草
节部 有托叶鞘 无托叶鞘
叶 单叶,近无柄 单叶,具柄,长
约 5 ~ 15mm
三出 羽 状 复
叶, 小叶先端
有小尖头
三出 羽 状 复
叶, 小叶先 端
微凹
断面 髓部白色 灰绿色
质地 质硬,易折断 同萹蓄 质薄而脆 同鸡眼草
气味 无臭,微苦 气微,味淡
5 显微鉴别
511 组织构造
5111 1 萹蓄 根 (横切面 ) 木栓层由 3~ 4列扁平的类长
方形细胞组成。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较窄。木质
部宽广,导管大多单个散在,少数几个聚集。皮层及韧皮部
有分泌细胞散在,内含棕色物质。
茎 (横切面 )边缘具突起不等的棱脊。表皮细胞 1列,
类长圆形,内含棕色物质,外被角质层。在初生构造中可见,
维管束 10~ 15个不等。在次生构造中, 下皮纤维成束,几乎
都位于棱脊下。皮层外侧细胞呈柱状,内侧细胞呈类椭圆
形, 可见分泌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中柱鞘纤维成束,断续
排列成环。韧皮部较窄, 有少数分泌细胞散在。射线不明
显, 较窄。髓部宽广, 有分泌细胞散在, 含棕色分泌物。
叶 (横切面 ) 上下表皮均由一列大小不等的类长圆形
细胞组成。叶肉等面型, 海绵组织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
簇晶。主脉处上表皮微外凸。维管束上下两侧均有木化的
纤维束 [5], 周围有大型薄壁细胞散在。
51 11 2 大叶萹蓄 组织构造与萹蓄大致相同。
51 11 3 鸡眼草 根 (横切面 )木栓层由 4~ 5列扁平的长
方形细胞组成。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靠近木栓层处有分
泌细胞散在,内含棕黄色油状物质。韧皮部较窄。木质部
宽广,导管大多沿径向成束排列, 少数单个散在。见图 1。
11木栓层, 21分泌细胞, 31皮层薄壁组织 ,
41韧皮部, 51形成层, 61木质部, 71导管。
图 1 鸡眼草根横切面
茎 (横切面 )表皮细胞 1列,类圆形, 外被角质层。在初
生构造中,可见由 10个维管束组成。皮层与射线交接处有
3~ 5个分泌细胞聚集。韧皮部也有 1~ 3个分泌细胞聚集。
在次生构造中, 皮层外侧有 3~ 4层厚角细胞, 内侧有 2~ 3
层薄壁细胞。射线明显。髓部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 靠近
木质部处有分泌细胞散在,含棕黄色物质。见图 2。
11角质层 , 21表皮, 31厚角组织, 41皮层薄壁组织,
51分泌细胞, 61韧皮部 , 71形成层, 81木质部, 91导管, 101髓。
图 2 鸡眼草茎横切面
叶 (横切面 ) 表皮由一列类长圆形细胞组成。叶肉两面
型, 海绵组织的薄壁细胞内含棕黄色油状物质。主脉处上表
皮明显内凹。上下两侧均有木化的纤维束, 周围有薄壁细胞
385
第 27卷 第 2期
2 0 0 9年 2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7 No. 2
Feb. 2 0 0 9
中华中医药
386
学刊
不规则排列。表皮、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有分泌细胞散在,
内含棕黄色油状物质。见图 3。
51114 短萼鸡眼草 组织构造与鸡眼草大致相同。
512 粉末特征
51211 萹蓄 粉末灰绿色,草酸钙簇晶较多。木纤维多, 常
成束, 有稀疏的单纹孔。导管多为螺纹,少为孔纹、网纹。淀
粉粒多为单粒,少为复粒, 单粒淀粉粒类圆形或卵圆形,脐点
11角质层 , 21上表皮, 31栅栏组织,
41海绵组织, 51分泌细胞 , 61气孔, 71纤维束,
81木质部, 91韧皮部, 101厚角组织, 111下表皮。
图 3 鸡眼草叶横切面
短缝状、点状或飞鸟状,层纹不明显; 复粒淀粉粒由 2~ 5分
粒组成 [ 5]。偶见花粉粒。
51212 大叶萹蓄 粉末特征与萹蓄大致相同。
51213 鸡眼草 与萹蓄的区别, 纤维常成束, 含草酸钙方
晶,形成晶鞘纤维;单粒淀粉粒类圆形, 脐点点状或短缝状,
层纹不明显;含大量的石细胞,多紧密排列在一起; 螺纹导管
及单细胞非腺毛。见图 4。
11草酸钙方晶, 21淀粉粒, 31晶鞘纤维,
41石细胞, 51导管, 61非腺毛。
图 4 鸡眼草粉末
51214 短萼鸡眼草 全草粉末中与鸡眼草一样, 也含有晶
鞘纤维、草酸钙方晶和淀粉粒,但其他组织结构略有不同, 如
石细胞多单个散在; 梯纹导管; 非腺毛由 2~ 3个细胞构成。
见图 5。
6 小结与讨论
通过浙江中药市场调查,有大叶萹蓄俗称 /大萹蓄0、鸡
眼草俗称 /白萹蓄0及短萼鸡眼草混作萹蓄使用。
萹蓄植株有白色粉霜,叶柄近无; 大叶萹蓄植株无白色
粉霜,具叶柄; 鸡眼草、短萼鸡眼草是豆科植物,无托叶鞘,为
11草酸钙方晶, 21晶鞘纤维, 31石细胞,
41导管, 51淀粉粒, 61非腺毛。
图 5 短萼鸡眼草粉末
三出复叶。从显微结构上看, 萹蓄为等面叶、具草酸钙簇晶、
无晶鞘纤维、维管束 10~ 15个不等;鸡眼草及短萼鸡眼草为
两面叶、具草酸钙方晶和晶鞘纤维、维管束常为 10个。
萹蓄具有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之功效。鸡眼草及短萼
鸡眼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功效。在临床上应分别使
用, 不能混作中药萹蓄使用。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1部 ) [S ].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 2005: 235.
[ 2 ] 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 (第 2版中册 ) [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1994: 225 -229.
[ 3 ] 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中药志 (第 2卷 ) [M ].合肥:安
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54 - 455.
[ 4 ]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 (第 2、3卷 ) [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5 ] 赵会礼.川产萹蓄的生药学研究 [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1.
美国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率大幅下降
美国心脏学会等机构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
示,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 美国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率
近年来大幅下降。
据美国心脏学会等机构联合发表的年度报告, 从 1999
年至 2006年,美国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率分别下降了 3017%
和 2912% , 从而提前 4年完成了到 2010年将心脏病和中风
死亡率降低 25%的目标。这份报告已发表在 5循环6杂志
网络版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赫芬医学院心脏病专
家格雷格# 弗纳诺认为, 造成美国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率大
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如下 3点: 一是大幅加强了对心脏病
和中风高危群体的预防工作; 二是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水
平;三是对那些有过一次心脏病发病史的患者进行了有效
监护, 从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降低了心脏病或中风再次发
作的危险。
但弗纳诺同时提醒人们, 目前心脏病依然是美国男性
和女性的第一和第三杀手, 在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方面还有
许多工作要做。
美国心脏学会发言人苏珊# 斯泰讷鲍姆说, 虽然心脏
病和中风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但一些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
素仍然存在,如肥胖症、糖尿病和运动过少等。
据统计, 2006年, 美国死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人数
有近 83万,占总死亡人数的 3412% , 这意味着每天几乎有
24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