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膜分离技术分离纯化朝鲜蓟叶中洋蓟素的工艺研究



全 文 :255
张孝友,陈文良,周 云,陈利琼,李良华
( 深圳劲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7)
摘 要:研究了膜技术分离纯化朝鲜蓟叶中洋蓟素的工艺过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膜通量及洋蓟素浓度为考察指标。
结果表明,10 万 Da分子量规格的膜为最佳选择,具有较大的膜通透性,产品洋蓟素的截留率低( 179% ) 。在产品的纳
滤过程,考察膜的透水通量、待测溶液纳滤前后的电导率及洋蓟素浓度指标。结果显示,选用合适的纳滤膜( 300Da) ,
浓缩效果好,洋蓟素的产品浓度提高到原液的 349 倍,同时浓缩液中电导率只为普通热真空浓缩的 1 /10 左右。研究
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在本实验研究中应用效果显著,适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洋蓟素,膜分离技术
Study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ynarin from
leaves of Cynara scolymus Lby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ZHANG Xiao-you,CHEN Wen- liang,ZHOU Yun,CHEN Li-qiong,LI Liang-hua
( BannerBio Nutraceuticals Inc,Shenzhen 518057,China)
Abstract: Membrane technology in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ynarin from Cynara scolymus L leaf was
researchedIn the ultrafiltration process,the membrane flux and cynarin concentration were used as the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lecular with weight of 100,000Da were the best choice of membrane size with greater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low retention rate of cynarin( 179% ) Taking the water penetration flux,the conductivity
of solution under test before and after nanofiltration,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ynarin as indexes in nanofiltra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appropriate choice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 300Da)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was good and cynarin concent increased to 349 times of the original liquidAt the same time,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ncentrate liquied was only 1 /10 of the one after ordinary vacuum concent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obvious in this study and suitabl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Key words: cynari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S2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2-0306( 2011) 04-0255-03
收稿日期: 2010-03-30
作者简介:张孝友( 1960- )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药品食
品的生物技术开发。
基金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07C26214421829) 。
朝鲜蓟( Cynara scolymus L) 又名洋蓟、菜蓟,为
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非和地中海
地区,有几千年的种植及应用历史。朝鲜蓟具有很
高的营养价值,其花蕾是一种高档的保健蔬菜,其叶
中含有的洋蓟素( 含量 1% ) 具有抗氧化、保肝、护肝、
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
的需求[1]。但目前限于技术的原因,朝鲜蓟叶大多被
当作饲料或肥料使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研
究开发朝鲜蓟叶中洋蓟素的提纯方法具有重要意
义。目前国内对朝鲜蓟中洋蓟素的提取分离大多还
局限于传统的醇提取、水沉分离的方法,也有报道采
用大孔树脂提取、微波提取的方法[2-3],尚未有报道应
用膜分离技术来进行朝鲜蓟中洋蓟素的分离纯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新鲜朝鲜蓟叶 由云南澄江雄磊食品有限责任
公司提供;洋蓟素对照品( 纯度≥980% ) 购自成都
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乙腈 HPLC 级,购自中
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磷酸 分析纯,购自
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
Ultra-flo中试平板超滤膜设备、中试卷式纳滤膜
设备 购自厦门三达膜科技有限公司; ZLPG-17 型
喷雾干燥器 常州市长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DDSJ
-308A 电导率仪 购自上海雷磁仪器厂; 沃特世
( Waters) 152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487 双波长
紫外检测器,Waters 515 泵,赛多利斯 ( Sartorius )
BS110S电子天平。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1.04.010
256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处理 将鲜朝鲜蓟叶切成条状,80℃以
下烘干,在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后续的工艺如下:
122 提取液的超滤 将朝鲜蓟叶用乙醇或丙酮溶
液提取,回收溶剂后,水沉过滤,再将滤液进行超滤
处理。选用合适的膜除去大分子物质及胶体物质,
如蛋白质、多糖、鞣质等。用固定体积的提取液进行
膜过滤实验,记录膜操作压力、超滤时间等指标,得
到其膜通量和透析液中洋蓟素的浓度等数据。
123 层析 调节所得透析液的 pH 至微酸性( 6 ) ,
采用大孔树脂层析柱吸附,水洗分离,用体积百分比
浓度为 10%~18%的乙醇溶液洗脱层析柱,得含多酚
的洗脱液;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 50%~70%的乙醇溶
液洗脱层析柱,得含洋蓟素的洗脱液。
124 产品溶液的纳滤 将含洋蓟素的洗脱液纳滤
浓缩,喷雾干燥,得洋蓟素产品。通过计算其透水通
量、浓缩倍数指标,比较提取液与浓缩液中洋蓟素浓
度及电导率,来确定合适的纳滤工艺。
13 测定方法
131 朝鲜蓟中洋蓟素的测定 参照文献[4]中方
法。采用高效液相( HPLC) 的测定方法,色谱条件:
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检测波长 ( λ) 为 330nm。
流速 10mL /min,进样量 10μL,柱温 25℃。流动相
A:乙腈; 流动相 B:磷酸 /水( 02∶998,V /V) 。洋蓟素
标准品及提取物产品的 HPLC图谱见图 1、图 2。
图 1 洋蓟素标准品的 HPLC图谱
图 2 朝鲜蓟提取物中绿原酸与洋蓟素的 HPLC图谱
132 膜通量的测定 按下式计算:
J = vt × s
式中: J为膜通量; v 为透过液的体积; t 为超滤
所用的时间; s为膜的面积。
133 电导率的测定 用电导率仪分别测定膜分离
过程中纳滤前后溶液的电导率,其数值表示相应的
溶液中盐类物质的相对含量。
134 透水通量与浓缩倍数 分别称取提取液和浓
缩液的重量。记录纳滤膜分离时间,并分别测定相
应的提取液和浓缩液中洋蓟素的含量。
透水通量: V =
W0
t
浓缩倍数: N =
W0
W
式中: V表示透水通量; N 为浓缩倍数; W0 指提
取液的重量;W为浓缩液的重量; t为纳滤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压力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在料液温度为室温( 25℃ ) ,进料液体积 20L,洋蓟
素样品的浓度 2226mg /L 的条件下,采用 10 万 Da 分
子量的膜,膜面积为 01m2。多次进料,考察操作压力
分别为 010、015、020、025、030MPa 时对膜通量的影
响,为后续的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操作压力数据。
表 1 结果显示,025MPa 为最佳的膜操作压力,
此时具有较大的膜通透性,且产品洋蓟素的截留率
低( 179% ) 。
表 1 不同压力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操作压力
( MPa)
时间
( s)
平均膜通量
( mL /m2 s)
透过液中洋蓟素
浓度( mg /L)
010 2200 909 2127
015 2160 119 2135
020 1280 1563 2143
025 940 2128 2186
030 920 2174 2189
22 不同超滤膜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分别选取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 2、5、10、20 万 Da
的超滤膜,在 025MPa 的固定操作压力下,膜面积为
01m2,料液为室温( 25℃ ) ,进料液体积 20L,洋蓟素
样品的浓度为 2274mg /L,对朝鲜蓟料液进行了超滤
纯化。
表 2 结果显示,随着超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量
的增大,膜通量相应增加。10 万 Da规格的膜具有较
佳的膜通量,产品的截留率低,可供生产中使用。
表 2 不同超滤膜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截留相对分子量
( 万 Da)
时间
( s)
平均膜通量
( mL /m2 s)
洋蓟素浓度
( mg /L)
2 4560 438 1845
5 4350 459 1906
10 860 2325 2206
20 880 2273 2197
23 纳滤膜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纳滤膜,除去提取液中的水分及小
分子无机盐类物质,既可避免真空热浓缩对目标产
品的破坏,又可控制产品的灰分指标,在产品的工艺
流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实验研究选取了四种规格
的纳滤膜,对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从表 3 可知,使用分子量 300 的 NF2 膜可以达
到对提取液 372 倍的浓缩倍数,完全满足喷雾干燥
的需要。随着膜分子量规格的增大,提取液的浓缩
257
表 3 不同纳滤膜对纳滤效果的影响
截留相对分子量
( Da)
透水通量
( kg /h) 浓缩倍数
洋蓟素浓度( mg /L) 电导率( μs /cm)
提取液 浓缩液 提取液 浓缩液
NF1( 150) 532 264 2347 60726 343 252
NF2( 300) 940 372 2546 89042 320 138
NF3( 500) 925 364 2381 78683 320 112
NF4( 800) 1053 380 2517 74203 357 118
真空热浓缩 - 245 2368 47352 326 135
倍数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大。但是对洋蓟素产品的
截留率大大减小,产品的流失明显增多。因此,综合
考虑,选用 300Da分子量的膜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浓缩液的除盐方面,纳滤过程效果显
著。相比于传统的真空热浓缩,浓缩液的电导率数
值均大幅减少,提示纳滤后浓缩液中的盐类物质含
量大幅下降。
3 讨论
朝鲜蓟是目前国内开发较多的一个产品,但大
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其作为初级的食品加工品上,将
朝鲜蓟花蕾加工成罐头、果脯等出口。将茎叶进行
深度开发,提取其中的洋蓟素、绿原酸等有效成分有
一定的技术难度。其一,因为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产
品灰分等指标在原材料来源上差异比较大,保持各
批次产品的质控有难度; 其二,产品所含的洋蓟素、
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的结构不太稳定,在特定环境
下( 偏碱) 受热容易分解。采用现有的简单水沉、热
浓缩工艺操作,在产品品质上无法满足当前主流市
场的要求:洋蓟素≥5%,绿原酸≥15%,灰分 < 1%。
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
术,在制药、海水淡化、环保、现代农业等行业均有应
用。目前,膜分离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被称
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
膜分离具有操作温度低,耗能少; 适用面广,兼具分
离、浓缩等多项功能的特点,也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天
然产物分离提取研究中[5-7]。我们采用膜技术结合
层析的方法,有效地从朝鲜蓟叶中提取分离洋蓟素。
每批次的朝鲜蓟叶提取物产品,能确保其洋蓟素的
含量高( ≥5% ) ,灰分含量控制在 05%以下,产品水
溶性佳。并且膜分离技术的工艺相比起现有的传统
提取分离工艺方法,具有耗能小、效率高、绿色环保
的优点,适于产业化的规模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曙辉,赵霖 朝鲜蓟的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8
( 8b) : 5-8
[2]邵敏,张俊,程绍南 大孔吸附树脂对朝鲜蓟茎叶多酚类
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 7) : 151-153
[3]霍超,宋曙辉,徐桂花 正交法微波提取朝鲜蓟总多酚的
工艺优化[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 2) : 86-88
[4]杨海英,杜刚,杨阳,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蓟叶中洋
蓟素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3) : 573-576
[5]姜忠义,吴洪 膜技术在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提取分
离中的应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 2) : 185-192
[6]孙福东,王淑玲,王英姿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提取与制剂
研究中的应用[J]齐鲁药事,2008( 4) : 226-228
[7]马利华,秦卫东,陈学红,等 膜技术分离纯化牛蒡多糖的
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 1) :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231-232
( 上接第 254 页)
pH9,浸提温度 60℃,浸提时间 6h,在该提取条件下,
费菜总黄酮的得率为 5822%。结合单因素实验结
果,在生产上浸提时间可以缩短为 4h,并不影响总黄
酮得率。
本实验仅对费菜叶中的总黄酮进行了粗提,接
下来要进行纯化,并对其功能性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玮,王琳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
报,2002,4( 2) : 115-119
[2]李巧玲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进展[J]山西
食品工业,2003( 4) : 6-7
[3]姚渭溪 银杏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测定及其进展[J]中
草药,1995,26( 3) : 157
[4]杨新河,吕帮玉,毛清黎 槐花中芦丁的碱提酸沉法研究
[J]食品工业科技,2007( 4) : 183-185
[5]姚新生 天然药物化学[M]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202
[6]张玉祥,邱蔚芬 CO2 超临界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工艺
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 4) : 255-256
[7]贾韶千,吴彩娥,李艳霞 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
强化提取[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 5) : 130-133
[8]董华强,宁正祥,崔志新,等 微波辅助提取多穗柯嫩叶黄
酮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 2) : 213-217
[9]XIAO Weihua,HAN Lujia,SHI Bo Microwave - assisted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Radix Astragali[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8,62: 614-618
[10]苏东林,单杨,李高阳 酶法辅助提取柑桔皮总黄酮的工
艺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 4) : 240-245
[11]Malene S,Jan H C,John NPressurised liquid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in onions[J] Metho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Talanta,2009,80: 269-278
[12]陈华珍,陈建伟 费菜不同器官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及
其薄层鉴别[J]中医药学刊,2003,21( 11) : 1867
[13]林维宣,孙学谦,俗绍芳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碴中总
黄酮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3,12( 2) : 42-50
[14]杨喜花,陈敏,朱蕾,等 超声循环提取沙棘叶中总黄酮
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 3) : 166-168
[15]李忠红,胡浩彬,廖学威,等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景天
三七挥发性成分[J]医药导报,2007,26( 10) : 122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