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02]
李增平 男,1967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病理。电话:0898-23306864,E-mail:Lzping301155@126.com
收稿日期:2006-05-09 修回日期:2006-06-15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CHINESEJOURNALOFTROPICAL CROPS
Vol.27No.3
Sep.2006
第 27卷 第 3期
2006年 9月
海南岛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李增平 1 罗大全 2 王友祥 1 朱朝华 1
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 儋州 571737
摘 要 在 2003~2005年间对海南省儋州、澄迈、琼山、文昌、陵水、琼海、万宁、保亭、琼中、五指山、白沙、三
亚、乐东等 13个市( 县)的部分槟榔园内发生的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共调查到海南
岛槟榔茎腐及根腐病害及附生植物6类 21种。其中真菌病害 8种,非侵染性病害 4种,地衣类 3种,附生蕨类
植物 4种,寄生植物病害 1种,病原未明病害 1种( 丛枝病)。其中能引起槟榔全株枯死的病因有 2类 12种,真
菌8种,非侵染性病因 4种。
关键词 海南岛 槟榔病害 根腐病 茎腐病 病害种类
中图分类号 S435.67
槟榔( ArecaCatechuL.)是海南岛主要栽培的南药之一,在岛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海
南万宁、陵水、崖城等槟榔主产区的结果槟榔树因发生茎腐和根腐病,造成槟榔植株叶片黄化、枯死,
10~20龄的结果树因此类病害的为害而大量死亡。此类病害目前已成为影响陵水、万宁、崖城等地槟榔
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引起棕榈科植物茎腐和根腐病的病原至少有12种[1]。
引起槟榔茎腐和根腐的病原菌国外有 3种,国内有 3种,但所报道的病原各不相同。Rawther[2~3]等
( 1982)报道了 13种大田槟榔发生的病害,其中茎泻血病( Thielaviopsisparadoxa)、根腐病( Ganodermalu-
cidus)引起槟榔茎腐和根腐;美国的庇隆[4]( 1987)记述了棕榈科植物茎腐和根腐病的病原菌有 9种,分
别为:Pythium( 根腐)、Fusarium( 皇家棕榈茎腐、根腐)、Phymatotrichum( 根腐)、Armilaria( 海枣根腐)、Xy-
lariaschweinitzi( 根腐)、Gliocladiumvermoeseni( 茎腐)、Ganodermasulcatum(茎基腐烂)、Xanthomonassp.
( 椰子、古巴皇家棕棕榈细菌性枯萎)、Peniciliumvermoeseni( Cocosromanzofiana树茎溃疡)。1996年,
Sampathkumar[5]对Ganodermalucidus引起的印度槟榔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1988年 Rao[6]报道了一种引起印度槟榔茎干病害的病原菌为枝孢属真菌( Cladosporiumspongiosum)。
Kumar[7]等对引起槟榔根腐病的病原菌Ganodermaspp.进行了分离、致病性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
印度的 karnataka邦因此病造成槟榔产量损失达 4.71%。国内洪祥千[8]( 1987年)和戚佩坤[9]( 1994)报
道,海南根腐病的病原菌有Phelinusnoxius、Ustulinadeusta2种。1994年《 华南五省( 区)热带作物病虫害
名录》[10],记述了中国的槟榔病害虫共16种,其中引起海南结果槟榔茎腐的病害有:茎干泻血病( Cerato-
cystisparadoxa)和茎干褐腐病( 病原待定)2种。由于能引起棕榈科植物茎腐和根腐病的病因较为复杂,
加上笔者根据先前掌握的资料及初步调查发现,已报道的Phelinusnoxius和Ustulinadeusta引起的海南
槟榔根腐病仅占少数,而主要引起海南槟榔茎腐和根腐,造成槟榔大量死亡的病因尚有待研究鉴定。因此
笔者开展了针对能引起海南槟榔黄化枯死的根腐和茎腐病害的调查研究,以摸清引起海南槟榔根腐及茎
腐病害的病原种类及为害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进行生产上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以保障海南槟榔
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从海南省的儋州、澄迈、琼山、琼海、文昌、陵水、万宁、保亭、琼中、五指山、白沙、三亚、乐东等 13个
市县的部分地区的槟榔园采集病害标本并拍照,参考方中达编著的《 植病研究方法》[11]中的病害研究方
法及病原鉴定技术进行病原菌制片镜检及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3期 李增平等:海南岛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1.1 茎干及根部病害病菌的分离
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11]从发生病变的槟榔根部及茎部病组织上切取小块病组织进行茎干及根
部病害病菌的分离,或从新鲜的担子果上经表面消毒切取小块组织移到 PDA平板上培养分离。
1.2 接 种
接种的材料为植保学院植保基地种植2年生的槟榔幼树,采用室内和室外田间接种 2方法进行致
病性测定。根腐病的接种主要采用室内离体接种,将健康槟榔根洗净,70%的酒精消毒后用束针刺孔,
之后接上病菌菌丝块;基本操作方法:敷上湿棉花保湿,置于消毒的塑料盒中,进行培养观察。茎腐病的
接种采用室外田间接种:在槟榔幼树茎干中部选择接种部位,70%的酒精消毒以后,用束针刺孔,然后
接上病菌菌丝块,敷上湿棉花保湿,再用保湿膜包住,从接种后第 3d定期观察记录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对海南省儋州、澄迈、琼山、琼海、文昌、陵水、万宁、保亭、琼中、五指山、白沙、三亚、乐东等 13个市
( 县)的部分地区发生的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结果共发现槟榔根部、茎部病害及附生
植物 6类 21种。其中真菌病害 8种,地衣类 3种,附生蕨类植物 4种,非侵染性病害 4种,寄生植物病
害1种,病原未明病害1种( 丛枝病)。其中能引起槟榔全株枯死的病因有 2类12种,真菌8种,非侵染
性病因4种,调查结果见表1。各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和为害情况分别描述如下:
鞘腐病 担子菌,微皮伞属,白微皮伞Marasmieluscandidus(Bolt.)Sing. 儋州 ++、琼海 +、陵水 +、琼中 +、乐东 +、三亚 +
红根病 担子菌,灵芝属、灵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Larst 儋州 ++、万宁 ++、琼海 +、三亚 ++、文昌 +、琼中 ++
褐根病 担子菌,木层孔菌属Phelinusnoxius(Corn.)G.H.Gunn. 儋州 +、陵水 +、万宁 +
黑纹根病 子囊菌,焦菌属,木材焦壳白腐菌Ustulinadeusta(Hofm.etFr.)Lind. 儋州 +、陵水 +、万宁 +
茎泻血病 子囊菌,长喙壳属,奇异长喙壳Ceratocystisparadoxa(Dade)Mor. 儋州 +、琼海 +、万宁 +
炭疽病 半知菌,剌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白沙 +、三亚 +、琼海 +、琼中 +
根颈腐烂病 半知菌,镰孢属Fusariumsp. 五指山 +、儋州 +
枝状地衣 Fruticoselichens 白沙 +、琼中 +、五指山 +、陵水 +、儋州 +、琼海 +、万宁 +
叶状地衣 Folioselichens 儋州 +、五指山 +、陵水 +、琼海 +、万宁 +、乐东 +
贴生石苇 Pyrosiaadnascens(SW)Ching
白沙 +、琼中 +、五指山 +、陵水 +、儋州 +、琼海 +、
万宁 +、白沙 +、文昌 +、保停 +
光石苇 Pyrosiacalvate(Bak)Ching 琼山 +、五指山 +、陵水 +、万宁 +
羽裂星蕨 Microsoriumdilatatum(Brdd.)Sledge
白沙 +、琼中 +、五指山 +、儋州 +、琼海 +、万宁 +、
白沙 +、文昌 +、陵水 +、保停 +
水害沤根 根部淹水时间过长 儋州 ++、琼海 ++、万宁 ++
肥害烧根 未腐熟牛粪、硫酸钾、硝酸钾等 五指山 ++、万宁 ++
药害 催花药害( 多效唑等) 琼海 ++、万宁 ++
病害名称 病原或附生植物 调查地点及发病程度
1
2
3
4
5
6
7
11
12
14
15
16
18
19
20
序号
表1 海南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种类一览表
种类
真菌
病害
附生
地衣
附生
蕨类
非侵
染性
病害
茎腐病 担子菌,裂褶菌属,裂褶菌SchizophylumcommuneFr. 白沙 ++、儋州 +8
藻斑病 绿藻门,头孢藻属,头孢藻CephaleurosvirescensKunze
儋州 +、陵水 +、万宁 +、白沙 +、三亚 +、琼海 +、
文昌 +、琼山 +、保停 +、琼中 +、五指山 +
9
寄生
植物
病害
丛枝病 未明 儋州 +10未明
壳状地衣 Crustoselichens
白沙 +、琼中 +、五指山 +、陵水 +、儋州 +、琼海 +、
万宁 +、三亚 +、乐东 +
13
狭基巢蕨 Neototerisantrophyoides(Christ)Ching.
白沙 +、琼中 +、五指山 +、儋州 +、琼海 +、万宁 +、
三亚 +、文昌+、陵水 +、保停 +
17
烟害 砖瓦窑、石灰窑烟害 琼中 ++、万宁 ++、儋州 ++21
说明:+表示零星发生,危害程度轻,一般不造成整株死亡;++表示局部发生,部分发病重的植株会整株枯死,危害程度较重。
71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7卷
2.1 真菌病害
2.1.1 槟榔鞘腐病 病原菌为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的一种弱寄生的木腐菌。主要为害槟榔的叶鞘和
茎干,发病槟榔的叶鞘干枯死后紧贴在槟榔树干上,不能正常脱落,撕开枯死病叶后可见白色菌丝。多
雨潮湿季节在病部长出子实体( 担子果)子实体群生,单生或散生,初期伞形,后平展,膜质,纯白色,菌
肉薄,白色,菌褶稀疏,不规则排列。菌盖直径0.3~1.7cm,宽0.4~3.5cm。菌柄0.1~10mm×1~2mm。由
于在叶鞘间长有大量病菌菌丝,菌丝具有较强的粘性,粘住已干枯的叶鞘,使枯叶不能正常脱落,一直
包在茎干上直到全部被分解;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部深层菌丝在槟榔茎部向纵深扩展,使茎部组织
纵向开裂,形成深达0.5~2mm的纵裂缝,受害茎部表皮变粗糙( 图版1~3)。依据病菌担子果形态特征参
照文献[12]将其鉴定为微皮伞属的白微皮伞菌:Marasmieluscandidus(Bolt.)Sing。在儋州两院试验场六队
和二队槟榔园的发病率为3%~10%。此病在其它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子上也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病
害不会造成植株的整株死亡,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会对植株茎干造成一定程
度的破坏。采用简单的人工剥除发病枯死的叶片既可有效的防治此病。
2.1.2 红根病 病菌从根茎部侵入后,引起根茎产坏死,地上部的树冠从老叶开始发黄枯死,继而扩展
到新叶,树冠逐渐缩小,在发病数月后全株枯死,并在枯死植株的茎基部长出子实体( 担子果)。病菌子
实体直径3~16.5cm,宽3.6~11.0cm,无柄或有短柄,侧生于病树茎干基部的侧面,或从病树的表层病根
上长出;子实体有蘑菇香味,上表面呈锈褐色,有邹纹;边缘白色,略向上;下表面光滑呈灰白色( 图版
4,5)。病株根部海绵状湿腐,根表不粘泥沙。依病原菌子实体的形态物征及为害状对照文献[3,13]等的
描述将其鉴定为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属的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Larst。此病在
万宁的南林农场发病较重,部分槟榔园发病率达 10%~50%,特别是在一些荒芜失管的槟榔园发病较
重。此病在三亚的南宾农场、琼海及儋州的部分槟榔园也有零星发生,但发病率较低。
2.1.3 炭疽病 此病主要发生在 3~5龄槟榔树茎干中上部的绿色叶鞘部分,绿色叶鞘受害初期呈现长
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小病斑,稍下陷,继而扩大为约10cm宽,30~40cm长的大病斑,在病斑上密生
粉红色粘液状孢子堆或小黑点,引起所属叶片变黄枯死,病斑继续向茎干内和顶部嫩叶扩展,可导致植
株树冠枯死,最后导致整株槟榔枯死( 图版6,7)。病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3.5~7.5×
4.2~5.9μm,孢子内部可见 1~3个油滴。依病原菌形态大少参照文献[14,15]将其鉴定为为半知菌类黑
盘孢目剌盘孢属的胶孢炭疽菌: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此病的发病率不高,在调查点仅为
0.5%左右,不会同时为害叶片小叶引起叶斑,但发病严重则会引起槟榔整株枯死。
2.1.4 茎泻血病 病状出现在槟榔茎干的基部,初期为褪色的凹陷小斑。后期斑点扩展并在茎上形成
裂缝,流出暗褐色汁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纤维层解体,最后导致受害部位形成深度不等的空穴。受
侵染的成龄植株的树冠弱小,造成减产,病树易遭受风折或虫蛀。病菌子囊壳长颈瓶状,长颈顶端孔口
裂成须状,大小为 1000~1450×200~340μm,子囊孢子无色,椭圆形,大小为病原菌为 6~10×2.5~4μm
依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形态并参考文献[3,14]将其鉴定为子囊菌门核菌纲球壳目长喙壳属的奇异长喙壳
菌:Ceratocystisparadoxa(Dade)Mor.( 图版8)。此病在槟榔茎干受高温( 日光或烧火)灼伤或机械伤的情
况下易发生。不要在槟榔园内焚烧枯枝落叶及减少对槟榔茎干造成的人为机械伤,结合加强栽培管理,
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2.1.5 根颈腐烂病 被害植株树冠呈失水状快速凋萎,剖开病株木质部,可见维管束均变褐坏死。病根
皮层腐烂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长出一层薄霉。病菌分生孢子镰刀形,3至 4个分隔,大小为
23.1~42.6×3.3~6.27μm。依据病原菌的形态并参考文献[14,15]将其鉴定为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孢目镰
孢属的镰刀菌:Fusariumsp.( 图版9)。此病仅在个别调查点零星发生,为害不大。
2.1.6 褐根病和黑纹根病 褐根病和黑纹根病是危害槟榔根部的两种根部病害[16]。褐根病病根表面粘
泥沙,病根质轻,硬、脆。木质部剖面具有单线褐色纹,后期呈蜂窝状干腐( 图版10,11)。黑纹根病病根表
72
3期 李增平等:海南岛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面不粘泥沙,树头木质剖面具有波浪状单线或双线黑纹,有的黑纹闭合成小圆圈( 图版12,13)。此次调
查中虽在儋州、陵水、万宁有发现,仅零星发生,并不严重,但也会造成植株整株死亡。
2.1.7 茎腐病 病害发生于槟榔树茎干基部,离地面约 1~1.5m高的茎干上,引起槟榔茎干变褐色干
腐,也可为害叶柄。此病菌为弱寄生的木腐菌类,通常在槟榔茎干受到严重的人为烧伤或太阳灼伤的情
况下最易从伤口处侵入引起茎腐病害发生。受害槟榔长势逐渐衰弱,并在发病部位长出子实体( 担子
果)。子实体散生或群生于树杆的侧面,扇形,上披绒毛,边缘向下向内卷曲,具多数裂瓣,质地坚韧,初
期白色,后期变灰白色。菌盖直径 1.1~2.3cm,宽0.6~3.7cm( 图版14,15)。依病害症状及病原菌担子果
形态特征并参考文献[17]鉴定该病为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裂褶菌属的裂褶菌:SchizophylumcommuneFr.。
此病仅在个别调查点有零星发生。
2.2 槟榔丛枝病
病株矮小,单根主干上有 30多个直径 4~5cm的小枝条丛生呈扫帚状,叶片暗绿色,叶尖稍向下,
叶脉黄绿色。病梢上的叶片易干枯死亡,但不易脱落。病树长势衰弱( 图版16)。在儋州两院六队的20多
年生槟榔园调查时仅发现一株,据当地管理员介绍,此病株自定植后的头几年就已出现,现已有 15年
多的病史,但至今未见有同园槟榔植株被传染而发病的现象,推测可能为基因突变所致。
2.3 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引起槟榔根腐的主要病原之一,琼海、万宁个别槟榔园由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雨季园内长期淹水,造成水害沤根引起槟榔黄化枯死;万宁、五指山等地槟榔园,由于管理者施肥失误,
过于集中施用硝酸钾、硫酸钾或未腐熟的牛羊粪,导致施肥部位的槟榔根系被肥烧死,严重的引起植株
黄化枯死。在万宁等地调查时发现,部分承包给私人的国营槟榔园,由于承包人采取了掠夺性的生产,
大量使用催花药如多效唑等进行根部埋药催花,而忽视了合理的施肥管理,造成槟榔由于大量结果导
致养分过度消耗,抗性下降引发多种病害而衰弱死亡;在琼中,部分槟榔园靠近附近的石灰窑或砖瓦
窑,长期遭受有害气体的毒害而导致下层叶片干枯死亡,树冠逐渐缩小,抗逆性下降,在遭受强冷空气
的侵袭下也会造成整株枯死。另外,一些人为的损伤也会造成槟榔茎干受害溃烂,在儋州两院试验场六
队的一个20a生槟榔园,管理者在园内间种甘蔗,收获甘蔗后放火烧毁甘蔗枯叶,结果导致迎风面槟榔
树干被严重灼伤,被灼伤的部位易溃烂,组织变脆变褐色坏死,在 2005年达维台风的影响下,约有 15%
的槟榔树从离地约1.5m高的灼伤部位折断或茎干纵向开裂而死亡。白沙也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但不同
的是在槟榔树下焚烧枯枝落叶等灼伤其茎干,导致茎干后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淋而严重溃烂和枯死。
2.4 藻斑病
绿藻门头孢藻属的头孢藻[16]可侵染槟榔的树干、叶鞘和叶片引起藻斑病。且在茎干和叶鞘上的病
斑较多而密集,常汇合成不规则形的较大病斑,严重发生时可引起槟榔长势衰弱。在儋州两院试验场六
队的 5a生槟榔园内调查时发现极个别的植株发病较为严重( 图版17,18)。
2.5 附生蕨类和地衣
此次调查中发现在槟榔茎干上和根部有4种附生的蕨类和3种附生的地衣。根据其形态特征并参
考文献[18],将其鉴定为枝状地衣( Fruticoselichens)、叶状地衣( Folioselichens)和壳状地衣( Crustose
lichens)。3种地衣有时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株槟榔树干上,自下而上布满整株树干,荒芜的槟榔园发生率
高达 80%以上。4种附生的蕨类分别是:贴生石苇、光石苇、羽裂星蕨和狭基巢蕨。虽不会对槟榔生长造
成较大影响,但其附生于茎干上,为一些为害槟榔的害虫提供了避护所。
3 讨 论
根据国内外报道,能引起棕榈科植物茎腐和根腐病的病原有12种。而引起槟榔茎腐和根腐的病原
菌国外有 3种,国内有3种。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调查到发生于槟榔茎部及根部的病害有红根病、炭疽
病、根颈腐烂病、鞘腐病、茎腐病、褐根病、黑纹根病、茎干泻血病以及很少见的丛枝病。另有 4种生理性
病害引起槟榔根腐和枯死。发生较为严重、对槟榔产业影响较大的病害有红根病、炭疽病、茎干泻血病
73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7卷
及4种生理性病害。丛枝病是在儋州两院试验场六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到目前已经有超过 15年的
发病历史,但尚未发现传染到同园的其它的植株,可能不具侵染性,或者说它仅仅是由于基因变异而引
起的遗传性疾病。对于丛枝病的病原,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红根病对槟榔是一个危害极大的病害,
为此次调查中新发现的国内槟榔病害之一。在国外红根病又叫茎基腐病并且有详细的报道。此病害在
海南的儋州、琼海、万宁、三亚、琼中都有较为严重的发生,造成整株槟榔枯死。另外芽腐病也能引起槟
榔死亡,但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未发现这种病害,或许是因为调查的范围有限,或许是因为时期不是发病
季节。据报道拟青霉( PaecilomycesvariotiBain.)[17]也能引起棕榈科植物的茎腐病,本次调查从采回的病
害标本虽然分离到类似的真菌,但是接种却没有成功。鞘腐病国外没有详细的报道,在调查的过程中发
现鞘腐病多发生在荒芜失管的槟榔园,并且发病率比较高,其实此病的防治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枯死的
叶鞘剥落即可,但因其危害轻而未能引起管理者重视。炭疽病在相关资[3,16,20]报道中,只为害槟榔的叶、
花、果,能引起小苗枯死,但调查中发现的炭疽病主要为害槟榔的叶鞘及上部茎干,能引起成株槟榔枯
死,但不同时为害叶片引起叶斑等症状,其病原菌是否为不同的小种,有待进一步研究。头孢藻、4种附
生的蕨类和3种附生的地衣可发生在槟榔的茎干,虽不会对槟榔生长造成较大影响,但其寄生或附生
于茎干上,降低了槟榔的抗病性或为一些为害槟榔的害虫提供了避护所。可通过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
给予控制和清除。
近年来,海南槟榔在琼海、万宁、陵水等地大面积发生黄化,甚至枯死,其病因说法不一,罗大全等
报道海南屯昌药材场槟榔黄化枯死是由植原体引起,前人研究认为是缺钾可引起黄化。笔者在此次进
行调查时发现,肥害、催花药害、水害沤根等栽培管理不当也可引起槟榔的黄化症状。加上根腐真菌、缺
素及植原体引起的黄化。引起海南槟榔发生黄化的病因至少有 6种之多,不同地区发生黄化的病因不
同,较为复杂,其相关研究将另作详细介绍。
4 结 论
从此次病害调查中可以看出,引起海南岛槟榔根腐及茎腐的主要病害是红根病和 4种生理性病
害,其次是炭疽病和茎干泻血病。红根病、鞘腐病、茎腐病及肥害、催花药害、水害沤根、烟害 4种非侵染
性病害为本次调查中新发生的国内槟榔病害,而且其中大多为害较严重,应引起有关生产部门的重视,
指导农民与近年来发生的槟榔黄化病区分开来,分别对待。贴生石苇、光石苇、羽裂星蕨和狭基巢蕨是
槟榔茎干上的4种附生蕨类而非寄生植物。要想使槟榔病害得到较好的控制,首先就要抓好槟榔园的
科学管理,尽管槟榔是一类耐粗生的作物,但是最基本的水肥管理还是需要的,要改变种下就完事的观
念。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大部分槟榔病害的发生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 考 文 献
1Bavappa,KVA,Nair,-MK,kumar,TPetal.Thearecanutpalm(ArecanutCatechuLinn.)ICAR,1982(2):351
2RawtherTSS.槟榔病害( 上).(陈锦平译)热带作物译丛[J].1987(4):19~24
3RawtherTSS.槟榔病害( 下).(陈锦平译)热带作物译丛[J].1987(5):25~28
4庇隆 PP著.花木病虫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41~342
5SampathkumarSN.Anabediseaseofarecanutpalm (Arecacatechu)isolationandpathogenicitytestswithGanodermalucidum[J].Scientific
Horticulture,1996(5):63~66
6RaoSC.AnewdiseaseofarecanutstemcausedbyCladsporiumspongiosum[J].CurentScienceIndia,1988,57(19):1074
7KumarSNSetal.Ganodermadiseaseofarecanutpalm:isolation,pathogenicityandcomtrol[J].Journalofplantationcrops,1990( 181):14~18
8洪祥千.海南岛南药病原微生物鉴定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87,8(1):121~132
9戚佩坤编著.广东省栽培药用植物真菌病害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37~41
10农业部农垦避热带作物处等编.华南五省( 区)热带作物病虫害名录[M].儋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文印中心,1994.66~67
1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2~66,110~195
12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85,98,114
13赵继鼎,张小青.中国真菌志,第十八卷,灵芝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6,44~47
74
3期 李增平等:海南岛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14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63~164,436~459
15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408~476,607~638
16黄朝豪主编.热带作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49~157,169~170
17岑炳沾,苏星主编.景观植物病虫害防治[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52
1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07~226
19罗大全,陈慕容,叶沙冰,等.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鉴定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1,22(2):43~46
20洪祥千.海南岛南药病原生物鉴定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87,8(1):121~131
SurveyandPathogenIdentificationofDiseasesonArecanut
RootsandStemsinHainanIsland
LiZengping1 LuoDaquan2 WangYouxiang1 ZhuChaohua1
1EnvironmentandPlantProtectColege,SCUTA Danzhou Hainan 571737
2EnvironmentandPlantProtectionInstitute,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China
Abstract Thesurveyandpathogenidentificationofdiseasesontherootsandstemsofarecanut(Arecacatechu)
werecariedouton13cities/countiesinHainanProvince,includingDanzhou,Chengmai,Qiongshan,Wenchang,
Lingshui,Qionghai,Wanlin,Baoting,Qiongzhong,Wuzhishan,Baisha,SanYaandLedongfromApriltoJune
2003~2005.Atotalof6categoriesincluding21diseasesandaerophyteswerediscovered,amongwhich8were
fungusdiseases,4physiologicaldisorders,3lichens,4ferns,1parasiticdisease,and1unknown(witchesbroom).
Thesefungusandphysiologicaldiseasescouldresultinwiltofarecanutplants
Keywords HainanProvince arecanut disease rootrot stemrot
75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7卷
李增平等:海南岛槟榔根部及茎部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图 版
图版说明
1~2槟榔鞘腐病受害状;3槟榔鞘腐病病菌担子果;4槟榔红根病病树全株状;5槟榔红根病病树头长出的病菌担子果;6槟榔炭疽
病受害状;7槟榔炭疽病病菌分生孢子盘及孢子;8槟榔茎泻血病;9槟榔根茎腐烂病;10槟榔褐根病病根症状;11槟榔褐根病病菌担
子果;12槟榔黑纹根病病根症状;13槟榔黑纹根病病菌产生子囊果的黑色子座;14槟榔茎腐病病茎上的担子果;15槟榔茎腐病叶柄上
的担子果;16槟榔丛枝病;17槟榔藻斑病受害状;18槟榔藻斑病寄生藻。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