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的稳定 ,是处理效果是否均匀 、稳定的关键。在实际
生产中 ,往往采用过量的氨或延长处理时间 ,来保证
处理达到预定效果 。熏蒸室的真空度直接影响氨的
渗透 ,但只要能使氨渗透至板材内 ,又不影响板材的
输送 ,对处理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
(3)为了增强处理效果 ,刚从生产线热压出来的
MDF 应存放一段时间后 ,当板材芯层温度降至 45℃
以下 ,待板内的胶完全固化后进行真空氨气处理。同
时 ,处理后的板材最好立即打包 ,使板内滞留的氨与
板内剩余的游离甲醛进一步反应 ,以提高处理效率 。
参考文献
[ 1] 向 前 ,张洪志 ,田学文.降低脲醛树脂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 J] .人造板通讯 , 2003(8):9~ 11
[ 2] 周定国.添加捕捉剂降低刨花板甲醛散发量的初步研究[ J] .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 ,1990 , 14(4):12~ 15
[ 3] 赵临五.减少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J] .林产化工通讯 , 2002 ,
36(4):23~ 28
[ 4] 陆 军 ,张吉先 ,柴文森.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
进展[ J].林产工业 , 2003 , 30(6):12~ 15
[ 5] 王雷梅 ,张显权 ,朱丽宾.简述刨花板中甲醛释放的机理及检测
[ 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 2001 , 29(6):6~ 10
(通讯地址:350009 ,福州市鳌峰路 118号)
福建永安丘陵地乳源木莲引种造林试验
刘国武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林业站)
摘 要 乳源木莲是福建省优良乡土用材绿化树种 , 通过研究不同地形地貌 、坡位 、坡向 、立地条件 、混交方式对
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认为宜选择阴坡或有自然荫蔽的阴湿 、土壤肥沃 、疏松的环境 , 特别是要重视营造混交林。
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能够促进两树种的生长 , 10 a生 2∶1 行间混交林比杉木纯林 、乳源木莲纯林林分蓄积量分别提
高了 29.0%和 133.4%。乳源木莲 10 a生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可达 0.80 ~ 0.85 cm ,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可达 0.71 ~
0.85 cm ,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同等条件下杉木林生长量。建议在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
关键词 乳源木莲;引种造林;生长规律
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系木兰科
木莲属树种 ,属古老孑遗树种之一。乳源木莲生长
快 、材质好 、用途广 ,为珍贵高级用材树种 ,是中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的优势树种之一[ 1] 。原分布
在海拔 600 ~ 800 m低山山地 ,原分布地山高而谷深 ,
气候较为寒冷 ,湿度大 ,多雾。而丘陵地人为活动多 ,
气候干燥 、土壤肥力不高 ,加上主要造林树种单一 ,多
为杉木 、马尾松等针叶纯林 ,林分结构简单 ,林地生产
力下降 ,病虫害严重 ,已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
必要营造阔叶林 ,以改善林分结构[ 2 ~ 4] 。为此 ,我们
从1994年起进行了丘陵区域引种乳源木莲造林试验
研究 。经过 10a 试验 ,林分已成林 ,生长状况良好。
现将引种主要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
提供生产实践经验。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永安市(东经 117°7′~ 117°17′,北纬
25°48′~ 26°8′)小陶镇 ,主试验地设在小陶镇欧头村
林班 4大班 30小班 ,境内山脉纵横 ,丘陵起伏 ,山间
小盆地错落其间 ,地形变化复杂 ,区域差异较大。气
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兼内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年平
均气温 19.5℃,极端最低气温-9.0℃(永安),霜期
47 ~ 108 d ,霜日 11 ~ 31 d ,年平均降水量1 578 mm ,年
平均相对湿度 80%。土壤以红壤为主。试验林为
1995年春季营造 ,造林密度 2 m×2 m ,前茬为松杂
林 ,土壤肥力中上 。前 2 a每年锄草劈草各 1次 ,后 2
~ 3 a各劈草 1次。
2 试验方法
在同年营造的杉木 、乳源木莲纯林及其混交林中
选择不同地形 、地貌 ,不同坡向 、坡位 ,不同立地条件
的林分 ,建立20 m×20 m标准地 ,重复 3次 。随机区
组设计 。
不同混交方式对比试验于 1996 年设立 ,试验分
A:杉木纯林;B:乳源木莲纯林;C:杉莲 1∶1株间混
交;D:1∶1行间混交;E:2∶1行间混交;F:1∶1带状混
交;G:2∶1带状混交;H:3∶1 带状混交等 8种处理 。
建立 20 m×30 m 标准地 ,每一水平各重复 3次 ,随机
试验设计。
每年冬季进行每木调查 ,测定树高 、胸径等因子 ,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 18 卷第 6 期 41
并分析生长规律 。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形 、地貌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乳源木莲从野生驯化到人工栽培 ,从深山老林驯
化到开阔低丘 ,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乳源木莲其生长
状况存在差异(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 ,乳源木莲引
种丘陵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林地时 ,必须注意到林地的
湿润状况 、日照时数和土壤肥沃程度。
表 1 不同地形 、地貌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地点 海拔(m) 小环境 生长情况
胸径
(cm)
树高
(m)
横山
路下 150
暴露向阳的空
旷地 , 日照长。
水土流失严重 ,
土层较薄干燥
瘠薄。
植株 长 势
差 ,矮又细 、
叶黄 、叶量
少
5.8 6.4
八山坑 260
低丘开阔处 ,东
南向阳脊地 ,红
壤轻 粘, 土层
厚 ,土壤干燥较
板结。
植株生长一
般 ,介壳 、蚜
虫严重
6.4 6.3
小坑头 570
山地屏护 ,向东
南开口马蹄形 ,
红壤轻粘 ,土层
深厚 ,土壤湿润
较疏松。
林分茂盛 ,
生势好 , 冠
层 , 叶密而
绿
8.7 8.1
小密 320
丘陵缓坡 ,东北
坡荫蔽与杉木
混交 , 土层较
厚 ,质地疏松砂
壤土 ,保水保肥
好 ,湿润肥沃
林相整齐 、
生势好 , 叶
色浓绿 , 树
干笔 直 圆
满 , 生长量
超过杉木
9.1 8.6
小坪 610
山地崇山之中 ,
土层深层 ,表土
层疏松肥沃 、湿
润 、黄红壤
林相整齐 ,
长势好 , 叶
色浓绿 , 生
长量超杉木
8.9 8.3
注:造林时间为 1995年 ,调查时间为 2003年 11月下旬。
从栽植在不同海拔高度 、小环境的乳源木莲生长
状况分析 ,在海拔高度相对较高 ,水湿条件良好 ,风较
小 ,土壤湿润 、较肥沃的林地生长更好。例如:同一山
同一东南坡 ,10 a 生的人工乳源木莲纯林平均胸径 ,
在海拔 260 m低丘开阔处为 6.4 cm ,而海拔 570 m 斜
坡处为8.7 cm ,两处生长量差异较大。表明乳源木莲
属耐荫树种 ,在低丘光照强度大 ,相对湿度较小 ,土壤
干燥的林地能够适应 ,生长一般 ,但其生态环境制约
了丰产性的发挥 。说明乳源木莲在低丘驯化必须采
取必要的营林措施。例如营造混交林时 ,利用混交树
种的侧方或上方庇荫 ,为乳源木莲生长创造适宜的生
长环境 ,发挥其适应性和丰产性。
3.2 不同坡向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从坡向分析 ,乳源木莲在阴坡比阳坡生长为好
(见表 2),在屏障下的东北坡生长最好。同年栽植的
乳源木莲纯林 , 阴坡与阳坡比胸径 、树高分别增加
11.9%~ 13.1%和 10.9%~ 16.8%,表明在阴坡比阳
坡生长好。这说明了乳源木莲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
程中形成了喜阴湿环境的特性 。
表 2 不同坡向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坡向 栽植时间
栽植
密度
(株/ hm2)
南
树高
(m)
胸径
(cm)
东南
树高
(m)
胸径
(cm)
西南
树高
(m)
胸径
(cm)
阳坡 1995年 3 000 6.1 6.0 6.2 6.3 6.1 6.1
1997年 2 700 4.1 4.0 4.2 3.9 4.3 4.1
坡向 栽植时间
栽植
密度
(株/ hm2)
北
树高
(m)
胸径
(cm)
东北
树高
(m)
胸径
(cm)
西北
树高
(m)
胸径
(cm)
阴坡 1995年 3 000 6.7 6.6 7.1 7.0 6.9 6.8
1997年 2 700 4.4 4.5 5.0 4.8 4.8 4.7
3.3 不同坡位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从坡位分析(见表 3)可知 ,同一林段 ,下坡因热
量 、水分和土壤肥力条件较好 ,一般生长最好 ,中坡次
之 ,上坡较差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 ,坡位间的生
长量差异更明显 。
表 3 不同坡位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调查株数
(株)
上坡
树高
(m)
胸径
(cm)
中坡
树高
(m)
胸径
(cm)
下坡
树高
(m)
胸径
(cm)
100 6.5 6.1 6.8 6.6 7.3 7.1
100 4.2 4.1 4.4 4.2 4.9 4.7
注:栽植时间 、密度相同表 2;调查时间 2003年 11月下旬。
3.4 不同立地条件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乳源木莲在不同立地条件下 ,生长量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见表4)。
表 4 不同立地条件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地点 立地等级
胸径
(cm)
树高
(m)
年均胸
径生长量
(cm/ a)
年均树
高生长量
(m/ a)
备注
横山路下 Ⅲ 6.4 6.7 0.64 0.67
横山路下 Ⅱ 7.6 7.8 0.76 0.78
横山路下 Ⅲ 6.7 6.2 0.67 0.62
横山路下 Ⅱ 8.1 7.5 0.81 0.75 杉木
小坪 Ⅰ 8.6 8.2 0.86 0.82 混交
小坪 Ⅰ 10.5 0.97 1.05. 0.97
小坪 Ⅰ 7.8 0.81 0.78 0.80
注:造林时间为 1995年。
按武夷山戴云山山间立地区亚区立地质量划分等
级在肥沃Ⅰ级和较肥沃Ⅱ级乳源木莲 10 a生年均生长
量 ,胸径0.80 ~ 0.85 cm ,树高 0.71 ~ 0.85m ,生长良好。
中等肥沃Ⅲ级10 a 生年均生长量 ,胸径0.61~ 0.66 cm ,
树高0.54 ~ 0.62 m ,生长一般。表明乳源木莲喜肥沃 、
疏松 、湿润的立地条件。与杉木比 ,在Ⅰ、Ⅱ级立地质量
下生长接近甚至超过 ,在Ⅲ级立地质量下生长量不及
技术开发
42 林业科技开发 2004 年第 18 卷第6 期
杉木 ,表明乳源木莲是一种速生树种。
杉木和乳源木莲均为速生树种 ,在速生期需要从
土壤中吸取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在丘陵地经过长期
开发利用 ,地力消耗严重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应该适当施营养元素 。
3.5 不同混交方式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表5是不同混交方式生长量调查结果。从试验
结果看 ,杉莲混交无论是杉木还是乳源木莲胸径 、树
高均生长较好 ,林相整齐 ,种间关系比较融洽 。C 、D 、
E 、F 、G 、H 混交方式中杉木与杉木纯林比较 ,胸径分
别增加 9.8%、8.0%、8.9%、9.8%、7.1%、8.0%, 树
高分别增加 10.7%、17.4%、15.2%、17.4%、14.1%、
15.2%。混交林总林分蓄积量与杉木纯林比分别增
加 29.2%、31.9%、29.0%、35.5%、15.4%和 28.0%。
表 5 不同混交方式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混交方式 树种 经营密度(株/hm2)
现存株数
(株/ hm2)
胸径
(cm)
树高
(m)
林分蓄积量
(m3/ hm2)
总林分蓄积量
(m3/ hm2)
A 杉 木 3 000 2 850 11.2 9.2 135.504 2 135.504 2
B 乳源木莲 3 000 2 957 8.6 8.2 74.879 1 74.879 1
C 杉 木 1 500 1 470 12.3 10.2 92.054 7 175.066 1
乳源木莲 1 500 1 478 12.0 9.7 83.011 4
D 杉 木 1 500 1 480 12.2 10.8 95.995 5 178.670 8
乳源木莲 1 500 1 480 12.1 9.5 82.675 3
E 杉 木 2 000 1 960 12.2 10.6 125.549 5 174.783 3
乳源木莲 1 000 965 11.8 9.1 49.233 8
F 杉 木 1 500 1 468 12.3 10.8 96.749 3 183.572 3
乳源木莲 1 500 1 455 12.0 10.3 86.823 0
G 杉 木 2 000 1 936 12.0 10.5 118.555 1 156.367 4
乳源木莲 1 000 975 10.2 9.1 37.812 3
H 杉 木 2 250 2 196 12.1 10.6 138.421 0 173.497 2
乳源木莲 750 742 11.2 9.3 35.076 2
C 、D 、E 、F 、G 、H混交方式中乳源木莲与乳源木莲
纯林比 ,胸径增加 39.5%、40.7%、37.2%、39.5%、
18.6%、30.2%。树高增加 18.3%、15.6%、11.0%、
25.6%、11.0%、13.4%。混交林总林分蓄积量与乳
源木莲 纯林比增加 133.8%、 138.6%、 133.4%、
145.2%、108.8%、131.7%。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
交既能促进杉木生长 、又能促进乳源木莲生长 ,这与
两树种幼林时的侧方庇荫相关 。两树种混交后 ,创造
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乳源木莲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
间。由此可见 ,保护和发展乳源木莲 ,尤其是在光照
较强 、林地干燥的丘陵地人工栽植采用营造混交林是
很好的发展途径 ,值得在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
4 小 结
(1)乳源木莲是珍贵用材树种 ,长期处于山地野
生状态 ,从低山引种到丘陵地人工栽培树种必须顺应
其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 ,采取相应的经营技术 。
(2)乳源木莲属偏阴性亚热带树种 ,忌强光直射 ,
喜湿润的生长环境 。阳坡或无荫蔽的丘陵地区栽培
乳源木莲生长受抑制 。因此 ,丘陵地营造乳源木莲生
长宜选择阴坡或有自然荫蔽的阴湿 、土壤肥沃 、疏松
的环境较好 。特别是要重视营造混交林 。杉木与乳
源木莲混交能够促进两树种的生长 ,试验结果表明
10 a生 2∶1行间混交林比杉木纯林 、乳源木莲纯林林
分蓄积量分别提高了 29.0%和 133.4%。
(3)在丘陵地区人工栽培的乳源木莲 10 a 生年
均胸径生长量可达 0.80 ~ 0.85 cm ,年均树高生长量
可达 0.71 ~ 0.85 cm ,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同等条件
下杉木林生长量 ,是丘陵地区大有发展前途的珍贵阔
叶树。建议在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1]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分会等编著.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M] .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 1992
[ 2] 杨玉盛 ,等.杉木幼林地水土肥流失的研究[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3 , 7(3):32~ 36
[ 3] 周东雄.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J] .福建林学院学
报, 1994 , 14(3):220~ 224
(通讯地址:366000 ,福建省永安市)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 18 卷第 6 期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