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杞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全 文 :第 33 卷 第 6 期 大 连 大 学 学 报 Vol.33 No.6
2012 年 12 月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Dec. 2012

黄杞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王永奇 1,宋明明 1,周 辉 2,尚志春 1,史丽颖 1,唐 玲 1,冯宝民 1
(1. 大连大学 药物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22;2. 广西钦州市农业机械学校,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对黄杞属植物的生药学、化学、药理学及毒理学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黄杞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
多酚类和皂苷类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抗炎、
抗癌、增强免疫力、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初步研究认为其有效部位为黄酮类成分。
关键词:黄杞属植物;黄杞;毛叶黄杞;齿叶黄杞;少叶黄杞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2)06-0081-05
收稿日期:2012-09-04
作者简介:王永奇(1946-),男,博士,特聘教授,大连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天然活性物质。


黄杞属 Engelhardtia Leschen. ex Blume 系胡
桃科 Juglandanceae 植物,约 15 种,分布于亚洲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 8 种,产西南部、南
部至东南部。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羽状复叶;
花单性同株;雄花为直立或下垂的穗状花序,由
4-12 枚雄蕊生于一全缘或不等的 4 裂的苞片上组
成;雌花为下垂的穗状花序,花无柄,生于一个
3-4 裂的苞片上;萼 4 裂,与子房合生;花柱 2;
果为一球形的坚果,与极扩大、膜质、3 裂、具
网纹的苞片合生,苞片的中裂片最大[1]。
本文拟就黄杞属植物研究概况做一综述,以
供参考。
1 黄杞(E. roxburghiana Wall.)
产于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
和云南。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生于
海拔 200~1 500 m 的林中。其叶和皮均为中华本
草所收载[2]。
1.1 生药学研究
半常绿乔木,高达 10 余米,全体无毛,被
有橙黄色盾状着生的圆形腺体;枝条细瘦,老后
暗褐色,干时黑褐色,皮孔不明显。偶数羽状复
叶长 12~25 cm,叶柄长 3~8 cm,小叶 3~5 对,
稀同一枝条上亦有少数 2 对,近于对生,具长
0.6~1.5 cm 的小叶柄,叶片革质,长 6~14 cm,
宽 2~5 cm,长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全缘,
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歪斜,两面具光泽,侧
脉 10~13 对。雌雄同株或稀异株。雌花序 1 条及
雄花序数条长而俯垂,生疏散的花,常形成一顶
生的圆锥状花序束,顶端为雌花序,下方为雄花
序,或雌雄花序分开则雌花序单独顶生。雄花无
柄或近无柄,花被片 4 枚,兜状,雄蕊 10~12 枚,
几乎无花丝。雌花约有 1 mm 的花柄,苞片 3 裂
而不贴于子房,花被片 4 枚,贴生于子房,子房
近球形,无花柱,柱头 4 裂。果序长达 15~25 cm。
果实坚果状,球形,直径约 4 mm,外果皮膜质,
内果皮骨质,3 裂的苞片托于果实基部;苞片的
中间裂片长约为两侧裂片长的 2 倍,中间的裂片
长 3~5 cm,宽 0.7~1.2 cm,长矩圆形,顶端钝圆。
5~6 月开花,8~9 月果实成熟[1-4]。
1.2 化学研究
1.2.1 黄杞茎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广西中医学院何际禅等[5]对黄杞茎皮的化学
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 6 个化合物,
分别是正十八碳酸 (stearic acid, )Ⅰ 、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Ⅱ 、3-表-白桦酸(3-epi-betulinic, )Ⅲ 、
狗 脊 蕨 酸 (woodwardic acid,Ⅳ)、 阿 福 豆 苷
(afzelin, )Ⅴ 和槲皮苷(quercitrin, )Ⅵ 。并对总黄酮
(主要成分是Ⅴ、 )Ⅵ 进行了降血糖试验,证明有良
好降血糖作用。化合物Ⅰ~Ⅴ是首次从该植物中
分离得到。

82 大 连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1.2.2 黄杞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 分析
胡东南等[6]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杞叶中
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
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
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黄杞
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 55 个组分,鉴定了其中 33
个化合物,占总量的 95.0%,主要成分为十六烷
酸(hexadecanoic acid,44.73%)、叶绿醇(phytol,
14.71%)、十八碳-9,12,15-三烯醛(9,12,
15-octadecatriena,12.24%)等。
1.3 药理学研究
1.3.1 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1)黄杞总黄酮降血糖作用
钟正贤等[7]研究了黄杞总黄酮对四氧嘧啶糖
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通过将注射过四氧嘧
啶水溶液的 60 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
甲双胍组、总黄酮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给药后
1 h,取血测定血糖值的实验, 结果发现总黄酮大
小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均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
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这表明黄杞总黄酮具有
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2)黄杞水提物及聚酰胺组分对 α-葡萄糖苷
酶及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
李晨岚等[8]研究了黄杞叶提取物对 α-葡萄糖
苷酶活性以及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将黄杞
叶水提物,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得到水洗脱组
分(Fr-1)、20%乙醇洗脱组分(Fr-2)95%乙醇洗脱组
分(Fr-3)和 90%丙酮水洗脱组分(Fr-4)。采用体外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测试黄杞叶水提物
和各组分样品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通过
测定小鼠空腹血糖以及糖耐量,发现黄杞叶水提
物和Fr-3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在小鼠体内实验
中,黄杞叶水提物和 Fr-3 对小鼠空腹血糖没有显
著影响,但能使负荷高糖的小鼠血糖水平显著降
低。因此黄杞叶水提物和 Fr-3 能显著提高正常小
鼠的糖耐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α-葡萄糖苷
酶活性相关。Fr-3 为富集黄杞叶水提物的活性成
分,是代表黄杞叶水提物相关作用的有效部位,
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富含黄酮类成分。

1.3.2 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1)黄杞总黄酮降血脂作用
钟正贤等[7]通过对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安
妥明组、总黄酮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对高胆固醇
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实验发现,与模型组比较,
总黄酮大小剂量组和安妥明组均能降低蛋黄乳
液引起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
高,总黄酮大剂量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含量。这给我们以提示:黄杞总黄酮有一定的降
血脂作用。
(2)黄杞总黄酮抗凝血作用
陈学芬等[7]对黄杞总黄酮对小鼠凝血时间的
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对照组、阳性药阿司匹林
组、总黄酮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 4 组中,结果总
黄酮大小剂量组能非常显著地延长小鼠的凝血
时间。由此我们可得知黄杞总黄酮具有抗凝血作
用。
(3)黄杞总黄酮抗急性肺栓塞作用
在黄杞总黄酮对 ADP 诱发小鼠急性肺栓塞
影响的实验中,周桂芬等[7]通过比较对照组、阿
斯匹林组和总黄酮大小剂量组对小鼠呼吸喘促
时间的影响,发现总黄酮大小剂量组和阿斯匹林
组均明显缩短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肺栓塞所
引起的呼吸喘促持续时间。因此,黄杞总黄酮具
有抗急性肺栓塞的作用。
(4)黄杞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

潘照斌等[9]研究了黄杞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
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他们将 Wistar 大鼠,随机分
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杞叶总黄酮组(500,250,
125 mg·kg-1)和三七通舒胶囊(50 mg·kg-1)组,采用
线栓法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复制大鼠脑缺血
模型,观察黄杞叶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
经功能症状、脑梗死面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大鼠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 SOD 活性、MDA
和 NO 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黄杞叶总黄酮对局
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运动障碍有明显改善作
用,也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同时能减轻急性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大鼠脑水肿,提高损伤
脑组织的 SOD 活性,降低 MDA 以及 NO 水平。
这说明黄杞叶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有一
定的保护作用。
(5)黄杞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
郑楚等[10]探讨了黄杞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
第 6 期 王永奇 等:黄杞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83

硬化(AS)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脂质过氧化
物的影响。他们采用维生素 D 高脂饲料法复制
AS 大鼠模型,观察黄杞总黄酮对 AS 大鼠血脂、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发
现黄杞叶总黄酮可显著降低 AS 大鼠血清总胆固
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
白;显著降低 AS 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
细胞压积;显著降低 AS 大鼠血清的 MDA,升高
AS 大鼠血清的 SOD。由此说明了黄杞总黄酮可
改善 AS 大鼠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脂质过氧
化物,对 AS 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6)黄杞叶总黄酮的活血化瘀作用
袁阿兴等[11]对黄杞叶总黄酮的活血化瘀作
用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兔血浆复钙试验、大鼠
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血栓形成方法、大鼠急性
“血瘀”证血液流变学指标、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含
量和常压耐缺氧时间等,观察总黄酮的活血化瘀
作用;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总黄酮的毒性情
况。结果表明总黄酮具有体外抗凝、抗血小板聚
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能降低血液粘度和血脂水
平;延长耐缺氧时间。其急性毒性的最大耐受量
为 19.8 g/kg。
1.3.3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钟正贤等[7]还在黄杞总黄酮对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的实验中,研究了其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的
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 总黄酮大剂量
组和三七总甙组能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对碳粒廓清的功能。这提示我们黄杞总黄酮具有
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
1.3.4 抗炎作用
在探讨黄杞总黄酮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
性影响的实验中,陈学芬等[7]发现三七总甙组能
明显拮抗醋酸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总黄酮大
小剂量组略有拮抗作用,但不明显。这结果表明
总黄酮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其作用较弱。
2 毛叶黄杞(E.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叶民间常外用治疗脚癣;根和茎皮用于治疗
痢疾、腹泻、脱肛、外伤出血。为《中华本草》
所收载[2]。该植物在广西各地均有分布,资源十
分丰富。
2.1 化学研究
2.1.1 毛叶黄杞茎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许瑞等[12]从毛叶黄杞茎皮中分离出 4 个化合
物,并运用理化鉴别与光谱分析相结合鉴定其结
构,分别为 β-谷甾醇、槲皮素、槲皮苷、β-胡萝
卜苷。
2.1.2 毛叶黄杞营养成分的研究
章小丽等[13]对野生植物毛叶黄杞的营养成
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叶黄杞中含有多种
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 β-胡萝卜
素。毛叶黄杞中至少含有 17 种氨基酸。
2.2 药理学研究
2.2.1 降血糖作用
许瑞等[14]采用同钟正贤等相似的方法研究
了毛叶黄杞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
糖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前各给药组与模型组
小鼠血糖含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高低剂量治
疗组小鼠血糖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亦明显
低于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血糖
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
叶黄杞叶总黄酮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2.2 毛叶黄杞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
制作用
李刚等[15]采用 MTT 法观察毛叶黄杞提取物
对人肝癌 BEL-7404 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发现毛叶黄杞终浓度为 50、33.33、22.22、14.81、
9.88 μg/mL 时,均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
BEL-7404 细胞的生长,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
有显著性意义(P<0.01),MTT 法 IC50 为 27.05
μg/mL。
3 齿叶黄杞(E. serrata Bl.)
分布于我国云南一带。其树皮在民间常用于
解气化湿、导滞、收敛、消炎、治疗腹泻[1]。
刘宏伟等[16]从其茎皮的 60%乙醇-水提取物
中分离得到了 4 个化合物,依次为没食子酸、
phlorizin、(-)儿茶素、β-谷甾醇。
84 大 连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4 少叶黄杞(E. fenzelii Merr.)
产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
生于海拔 400~1000 m 的林中或山谷中。用途同
黄杞。
本种和黄杞 En.eoxburghiana Wall,区别点在
于:本种的枝条灰白色;羽状复叶的小叶仅 1~2
对,小叶的侧脉 5~7 对;果实的苞片较小,中间
裂叶长 2~3.5 cm。而黄杞的枝条暗褐色或黑褐色,
羽状复叶的小叶通常 3~5 对,即使有时有 2 对者
则在同一枝[4]。
4.1 化学研究
李家升等[17]从少叶黄杞茎皮的乙醚提取液
中分离到 3个脂溶性成分。鉴定为 β-谷甾醇( )Ⅰ ,
3-表白桦脂酸( )Ⅱ ,3-表白桦脂酸乙酸醋( )Ⅲ 均为
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其中Ⅲ为一新的天然
产物。
4.2 毒理及致突变研究
赵毓梅等[18]对海南绿仙健康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生产的袋泡茶,称绿仙茶,为少叶黄杞叶的
毒性和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动物结果表明,绿
仙茶对雌雄大、小鼠经口 LD50>21.50 g/kg.bw,
属无毒级物质。Amis 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未显示致突变性。30 天
喂养试验结果显示,绿仙茶对雌雄大鼠体重、总
食物利用率、血常规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
响,肝、肾、胃及十二指肠均未见病理组织学改
变。初步估计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 15.00 g/kg.bw,
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 300 倍。认为其为安全性食
品。
黄杞属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作为茶饮料而广
泛应用。通过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多样药理
作用,与其他茶饮料最大的不同点是具有非常好
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和有效成
分尚不清楚。为了将黄杞属植物研发成系列产品,
我研究组正在对其降血糖、降血脂的有效成分和
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侯宽昭.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1998: 176, 25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五卷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371-373.
[3] 朱家柟. 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2001: 291.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二十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12.
[5] 何际婵, 韦松, 兰树彬, 等. 黄杞茎皮化学成分的研
究[J]. 中草药, 2006, 37(12): 1788-1789.
[6] 胡东南, 蒋才武, 黄健军. 黄杞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 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21):
49-51.
[7] 钟正贤, 周桂芬, 陈学芬, 等. 黄杞总黄酮的实验研
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6): 495-496.
[8] 李晨岚, 王大鹏, 蔡兵, 等. 黄杞叶提取物降血糖作
用的研究[J]. 中草药, 2008, 39(11):1696-1698.
[9] 潘照斌, 李棐朝, 廖月娥, 等. 黄杞叶总黄酮对大鼠
实验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2011, 17(5): 223-226.
[10] 郑楚, 杨冬业, 徐勤. 黄杞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
鼠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0, 16(10):
75-76.
[11] 钟正贤, 周桂芬, 陈学芬, 等. 黄杞总黄酮活血化瘀
作用研究[J]. 广西中医药, 1999, 22(4): 45-48.
[12] 许睿, 韦松. 毛叶黄杞化学成分的研究 [J]. Ⅰ 广西中
医药, 2007, 30(4): 56-57.
[13] 章小丽, 钟惠民, 许泳吉, 等. 野生植物毛叶黄杞营
养成分的研究及应用[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4,
25(1): 25.
[14] 许睿, 郑作文, 韦松. 毛叶黄杞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
实验研究[J]. 中成药, 2007, 29(7): 1068-1069.
[15] 李刚, 郑作文, 唐云丽. 毛叶黄杞提取物对人肝癌细
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 广西中医药, 2007,
30(2): 54-55.
[16] 刘宏伟, 姚新生. 齿叶黄杞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
药物化学杂志, 2001, 11(39): 51-52.
[17] 李家升, 姜志宏, 母泽波, 等. 少叶黄杞茎皮的脂溶
性成分[J].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3, 2(1): 7-9.
[18] 赵毓梅, 郑定仙, 黄业宇, 等. 绿仙茶的毒性及致突
变性研究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01, 11(11):
第 6 期 王永奇 等:黄杞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85

116-118.

Research of Engelbardtia Leschen. ex Blume
WANG Yong-qi1, SONG Ming-ming1, ZHOU Hui2, SHANG Zhi-chun1,
SHI Li-ying1, TANG Ling1, FENG Bao-min1
(1.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2.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lege of Qinzhou, Qinzhou 535000, China)
Abstract: To review the research summary 4 species Engelbardtia Leschen. ex Blume on the pharmacognosy,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poison. Engelbardtia Leschen. ex Blume contain flavones, polyphenols and
saponins, and its effects of pharmacology are lower the blood sugar, lower the blood fatty, anti-coagulant,
anti-platelet coagulant, anti-thrombosis, anti-inflammation, anticancer, rising the immunity and
anticardi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Its effective constituents are flavones.
Key words: Engelhardtia Leschen. ex Blume plants; 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Wall.; Engelh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Engelhardtia serrata Bl.; Engelhardia fenzelii Merr.



[上接第 80 页]

Current Progress in ERIC-PCR Techniqu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WANG Fang1,2, LUN Yong-Zhi2,*
(1. Dali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116622, China;
2. Dalian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Liaoning Provinci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Biophysics, Dalian 1166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progress in ERIC-PCR technique for featur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RIC-PCR technique not only has the feature of high resolution, 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repetition but also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and rapid detection. ERIC-PCR finger printing can reflect
the composition of bacterial genomes, the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It
shows a wide prosp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RIC; ERIC-PCR; clinical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