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瓦韦的“胎生现象”



全 文 :18 生 物 学 通 报 2009 年 第 44 卷 第 10 期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有 2 种植物体, 即孢子
体和配子体。其中配子体是能自养的、独立生存且
有固定形态、发育模式、结构的植物体,它在蕨类
植物生活史中占据较长的阶段,但常常不占优势。
配子体世代通常是从孢子萌发开始, 孢子萌发后
发育为原叶体 (即配子体)。 在大多数蕨类植物
中,孢子以单个细胞从孢子囊散发出来,休眠一段
时间后再萌发; 少数种类, 像戟蕨[Christiopteris
tricuspis(Hk.)Christ]的孢子在散发出孢子囊时是
2 或 3 个细胞,此时可能再保持休眠一段时间;此
外,还有少数孢子几乎丝毫不需要休眠,在它们散
发之前 (如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和书带蕨科
Vittariaceae)或在脱落时立即散发 (如紫萁科 Os-
mundaceae)[1]。
众所周知, 胎生最早是指动物幼体在母体内
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脱离母体, 胚胎从母体获得
营养直到胎儿出生时为止的繁殖方式。 具有胎生
现象的植物,即胎生植物,它们是有胚植物中种子
于果实离开母株前就发芽或植物地上部营养体在
母株上发芽并能自然脱落、生长为新株的植物,即
分为种子胎生和营养体胎生。 红树科植物是典型
的种子胎生植物,风兜地钱、胎生狗脊、珠芽瓜叶
乌头和胎生紫堇等是属于营养体胎生 [2]。 如果种
子植物的繁殖体——种子在母体上发芽属于胎
生, 那象蕨类植物这样的孢子植物的繁殖体——
孢子在母体上萌发的现象是否也应被归属到 “胎
生现象”中?
作者在科研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蕨类植物瓦
韦孢子的 “胎生现象 ”。 瓦韦 [Lepisorus thunber-
gianus (Kaulf)Ching] 隶属于水龙骨科(Polypodi-
aceae)瓦韦属(Lepisorus),是瓦韦属的模式种。 瓦
韦植株高约 8~20 cm, 根状茎横走, 叶柄长 1~3
cm ,禾秆色 ;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 ,渐尖
头,基部渐变狭并下延,干后黄绿色至淡黄色,或
淡绿色至褐色,纸质。主脉上下均隆起,小脉不见。
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 幼时被圆形褐棕色的隔
丝覆盖。 附生山城林下树干或岩石上,海拔 400~
3 800 m [3]。
2007 年 8 月和 2008 年 8 月,分别在浙江西天
目山的向阳石壁上采集瓦韦, 将其叶片背面的圆
形孢子囊群剪下, 固定在 3%戊二醛溶液中带回
实验室,贮藏在 4℃冰箱中待用。 为了更清楚地观
察孢子在孢子囊内的发育情况,经蒸馏水冲洗后,
利用外力人为地将孢子囊打开,使孢子散发出来。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后的孢子囊内的瓦韦孢
子进行了观察并照像记录。 扫描电镜观察样品按
照常规方法处理。
瓦韦成熟而未开裂的孢子囊近圆形, 具纵行
环带,透过囊壁可隐约看见里面的孢子(图 1)。 孢
子囊在环带的唇细胞处开裂, 在部分开裂的孢子
囊中发现其中的孢子已经萌发, 即孢子在孢子囊
内已经长出假根(图 2)。 同时,还观察到了瓦韦孢
子囊中有不同发育时期的配子体。 瓦韦成熟孢子
黄绿色,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
半圆形或肾形,孢子极轴长 31~36 μm;赤道轴长
55~59 μm,具单裂缝 ,裂缝长度为孢子长轴的
3 / 4 或几达赤道线, 孢子表面具不规则波纹状纹
饰(图 3)。 孢子内壁膨胀,从裂缝中伸出第 1 条褐
色假根,标志着孢子开始萌发(图 4)。 这第 1 条假
根为初生假根,随着生长逐渐伸长,呈细长管状,
孢子壁宿存于基部(图 5)。 在初生假根长出后,第
2 条假根也随之长出(图 6,10)。 随后,出现原叶
体原始细胞,此时,孢子周壁和外壁可与内壁脱离
(图 7)。 原叶体原始细胞横裂为二,形成 2 个细胞
的丝状体(图 8)。 丝状体前端细胞再进行一次横
裂,成为 3 个细胞长的单列丝状体,细胞圆柱形或
瓦 韦 的 “胎 生 现 象”*
戴锡玲 王全喜 李新国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
中国图书分类号 :Q945.51 文献标识码:E
*基金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 (06DZ017)和上海师范大学理科科研项目 (SK200831)
2009年 第 44 卷 第 10 期 生 物 学 通 报 19
!!!!!!!!!!!!!!!!!!!!!!!!!!!!!!!!!!!!!!!!!!!!!
圆球形,宽度略大于长度(图 9~11)。 瓦韦孢子的
上述发育过程与乌苏里瓦韦 Lepisorus ussuriensis
(Regel et Maack)Ching 非常相似 [4]。 3 个细胞长的
单列丝状体是观察到的发育最快的, 这可能与采
集固定的时间有关。如果在晚一时间进行固定,可
能还会观察到片状体,甚至原叶体;也或许孢子只
能在孢子囊内发育到丝状体阶段, 后面的发育要
在离开孢子囊后完成(本文显微照片见封三)。
植物具有的胎生现象表现出对自然生态环境
的较强适应特性,是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如红树
科植物的胎生是为了适应海滨环境。作者认为,瓦
韦孢子的“胎生现象”也是为了大量、及时而有效
地繁殖后代的一种“策略”,这可能与瓦韦的附生
生活方式有关。 至于其他产地或生境中的瓦韦孢
子是否也具有这种萌发方式, 以及瓦韦利用这种
孢子萌发方式来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 Nayar B. K., Kaur S..Gametophytes of homosporous ferns. Bot
Rev,1971,37(3):295—396.
2 戴锡玲,庞婉婷,王全喜 . 我国胎生植物概述 .生物学教学,
2008,33(4):4—5.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 6 卷第
2 分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1.
4 包文美,敖志文,陈发生 .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Ⅰ.水龙骨科 .植物研究,1985,5(4):101—114.
(E-mail:daixiling80@sohu.com)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基于转基因技术
平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
动物乳腺组织,通过回收奶就可以提取有重要价值
的生物活性蛋白的方法。利用转基因动物的乳房代
替生物发酵, 大规模地生产人类所需的药用蛋白,
开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途径。用来生产药用蛋白
的生物反应器除了乳腺生物反应器外,还有血液生
物反应器、 膀胱生物反应器和精液生物反应器等。
然而,乳腺生物反应器较其他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制
药中有更大的优势。本文对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制
药的优越性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动物乳腺反应器在生物制药中的优越性
1.1 动物乳腺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由于乳汁不
进入血液循环, 故乳腺组织表达的药用蛋白绝大
部分不会回到血液中, 这样就避免了外源性药用
蛋白对动物生理代谢过程造成影响, 因而不会对
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1.2 乳腺组织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合成器 动
物乳腺每年产奶量多,因而目的蛋白表达量多。一
头奶牛一年可生产乳蛋白 250~300 kg, 一只绵羊
或山羊一年可生产乳蛋白 25~30 kg,一只家兔一
年生产的乳蛋白也可达到 3~5 kg, 如果把 1%的
乳蛋白替换成药用蛋白,其产量将十分可观 [1]。用
动物乳房生产外源蛋白 ,目前在初乳中已达到
70 g/L,在常乳中达到 35 g/L [2]。此外,乳汁中蛋白
质的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是酪蛋白、乳球蛋白、白
蛋白和从血液中扩散出来的少量血清蛋白及免疫
球蛋白,因此易于分离纯化目的蛋白,且生产工艺
简单。
1.3 表达产物生物活性稳定 乳腺组织有能力
对表达的蛋白进行大规模复杂而专一的翻译后修
饰,并且可折叠成有功能的构象,所以生产出的药
用蛋白活性非常接近于天然蛋白质,具有高活性、
低抗原性和高稳定性的优点。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制药
刘玉梅 张自强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 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药用蛋白, 在制药领域展现出了广阔前
景。 综述了应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制药的优越性和应用进展。
关键词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生物制药 转基因动物
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