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藨子叶孔菌(金芝)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全 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年 9月第 28卷第 9期 J Environ Health, September 2011, Vol.28, No.9
作者简介:卢连华(1972-),男,副主任技师,从事毒理和功能检验工作。
茶藨子叶孔菌(金芝)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卢连华 1,姚文环 1,徐凌川 2,杨非 1,颜燕 1,秦国培 2,殷法杰 2
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所,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茶藨子叶孔菌;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中图分类号:R994.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5914(2011)09-0830-02
茶藨子叶孔菌(Phylloporia ribis)又名金芝、忍冬蛾子,为忍
冬科植物忍冬的茎基部寄生的锈革孔菌科褐孔菌属真菌,可清
热解毒、消肿利咽,具有抗炎、抗病毒、抑制肿瘤的作用[1]。茶藨
子叶孔菌在民间药用的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扁桃
体炎等口腔炎症,临床疗效确切。目前,关于茶藨子叶孔菌化学
成分的报道较多,而关于其安全性的报道较为少见。笔者采用
茶藨子叶孔菌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及小鼠骨髓微核、精子畸形
和 Ames遗传毒性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安全性评价,为茶藨
子叶孔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主要仪器与试剂 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
TA97、TA98、TA100、TA102菌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
与食品安全所);体外活化系统为多氯联苯诱导大鼠肝匀浆制
备的 S-9混合液(本试验室自制)。试验前对二者进行鉴定,各
项特征全部合格后使用。
1,8 - 二羟蒽醌(1,8-dihydroxyanthraquinone,美国 Merck-
Schuchardt 公司,批号为 7238243) ,丝裂霉素 C(mitocycin-C,
MMC,韩国 Kyowa Hakko Kogyo公司,批号为 046ACE),2-氨基
芴(2-aminofluorene,2-AF,美国 Fluka Chemie AG 公司,批号为
252361,689),环磷酰胺(CP,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
茶藨子叶孔菌(菌种经发酵培养、过滤,得到菌丝体,干燥、
粉碎后过 100目筛;为乳白色固体,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
供)。
茶藨子叶孔菌染毒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适量的茶藨子
叶孔菌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相应浓度的茶藨子叶孔
菌溶液。
1.2 试验动物 选择健康成年 SPF级 ICR小鼠,由北京华阜康
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09-
0004;饲养环境为屏障级,合格证号:SYXK(鲁)2008-0005。实
验期间,动物房环境温度为 22~24 ℃,相对湿度为 50%~60%。试
验动物可自由摄食[标准饲料,山东省试验动物中心康大试验动
物标准饲料,许可证号:SCXK(鲁)2009-0014号]、饮水。
1.3 试验方法[2]
1.3.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按照最大耐受量(MTD)法进行试
验。选择雌雄小鼠各 10 只,体重为 18.1~21.3 g,试验前空腹
16 h(不限制饮水)。采用灌胃方式分两次进行染毒,茶藨子叶
孔菌溶液满足最大浓度(0.250 g/ml),两次灌胃间隔时间 4 h,
染毒容量为 0.02 ml/g。记录动物的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连续观
察 14 d。
1.3.2 遗传毒性试验
1.3.2.1 Ames 试验 分别设立 8、40、200、1 000、5 000 μg/皿
5个剂量茶藨子叶孔菌染毒组,同时,设立自发回变组(未处理
对照组)、溶剂对照(蒸馏水)组和阳性对照(TA97-S9、TA98-S9
均采用 50.0 μg/皿敌克松,TA97+S9、TA98+S9、TA100+S9 均采
用 10.0 μg/皿 2-氨基芴,TA100-S9、TA102-S9均采用 1.0 μg/皿
甲基磺酸甲酯,TA102+S9采用 50.0 μg/皿 1,8-二羟蒽醌,溶剂
均为二甲基亚砜)组。依据文献[2]进行 Ames试验。37℃培养 48 h
后,计数每皿菌落数。试验在加 S9与不加 S9混合液的条件下
进行,每组设 3个平行。若受试物的回变菌落数为自发回变组
菌落数的 2倍以上,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则判定为阳性。
1.3.2.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将 50只体重为 25~30 g 的
小鼠随机分为 5组,分别为低(2.50 g/kg)、中(5.00 g/kg)、高
(7.50 g/kg)剂量茶藨子叶孔菌染毒组和阴性对照(蒸馏水)组、
阳性对照(40 mg/kg环磷酰胺)组,每组 10只,雌雄各半。采用间
隔 24 h两次经口灌胃法进行染毒,低、中剂量组灌胃容量为
0.02 ml/g,高剂量组以茶藨子叶孔菌溶液最大浓度(0.250 g/ml)
灌胃容量为 0.03 ml/g。依据文献[2]进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
验。光学显微镜下,每只动物计数 1 000 个嗜多染红细胞
(PCE),并计算微核率(微核率=微核细胞数/嗜多染红细胞数×
1 000‰)。同时,观察 200个 PCE,计数观察到的正染红细胞
(NCE)数目,并计算 PCE/NCE值。
1.3.2.3 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将 25只体重为 29~32 g 的雄性
小鼠随机分为 5组,分别为低(2.50 g/kg)、中(5.00 g/kg)、高
(7.50 g/kg)剂量茶藨子叶孔菌染毒组和阴性对照(蒸馏水)组、
阳性对照(40 mg/kg环磷酰胺)组,每组 5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
染毒,低、中剂量组灌胃容量为 0.02 ml/g,高剂量组以茶藨子叶
孔菌溶液最大浓度(0.250 g/ml)灌胃容量为 0.03 ml/g,每天
1次,连续 5 d。依据文献[2]进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每只动物计
数 1 000个结构完整的精子,记录畸变类型和数量,计算精子畸
形率(精子畸形率=畸形精子数/观察精子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以 x±s进行表示。采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检
验,率间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采用 10.0 g/kg茶藨子叶孔菌溶
液染毒的雌性和雄性 ICR小鼠均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观察 14 d
无死亡。观察期间小鼠的体重增加正常(表 1)。观察期末处死动
【卫生安全与评价】
830· ·
DOI:10.16241/j.cnki.1001-5914.2011.09.023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年 9月第 28卷第 9期 J Environ Health, September 2011, Vol.28, No.9
表 1 茶藨子叶孔菌染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
性别


染毒前
19.4±1.0
19.8±0.9
染毒后
33.9±1.8
30.3±1.3
(n=10,x±s,g)
表 4 各组小鼠精子畸形类型构成比
剂量(g/kg)
阴性对照组
2.50
5.00
7.50
阳性对照组
畸形精子数(个)
117
121
107
130
342
无钩
11.2±2.4
12.4±2.6
13.0±2.6
13.2±4.3
15.6±3.3
香蕉型
9.5±2.2
10.0±2.2
11.1±4.2
10.7±2.5
19.0±2.9
胖头
7.5±2.5
4.9±1.7
6.5±2.1
6.0±2.9
14.6±2.0
无定型
70.2±4.7
71.1±2.5
68.3±7.2
67.7±6.3
45.1±3.3
双头
1.0±2.1
0.0±0.0
0.0±0.0
0.7±1.6
1.8±0.6
双尾
0.7±1.5
1.6±2.2
1.1±2.5
0.7±1.5
2.4±1.0
尾折叠
0.0±0.0
0.0±0.0
0.0±0.0
1.0±2.1
1.5±1.2
(n=5,x±s,%)
物进行大体解剖,肺、肝、胃、肠、肾脏等主要脏器未见肉眼可见
的异常改变。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显示,茶藨子叶孔菌对雌性
和雄性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大于 10.0 g/kg。根据急性毒
性分级标准,茶藨子叶孔菌属实际无毒级。
2.2 遗传毒性试验
2.2.1 Ames试验结果 无论是否加 S9,阳性对照的平均回变
菌落数均为阴性对照的两倍以上,说明此试验系统对致突变物
敏感。溶剂对照的平均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组(未处理对照
组)的回变菌落数相近,说明所用的溶剂无致突变作用。各茶藨
子叶孔菌染毒组的平均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阴性对照组的
2倍,表明茶藨子叶孔菌对四种菌株无诱变作用,亦无剂量-反
应关系。这提示,无论是否加 S9,茶藨子叶孔菌对鼠伤寒沙门菌
株 TA97、TA98、TA100、TA102均未呈现遗传毒性。
2.2.2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 茶藨子叶孔菌
染毒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和 PCE/NCE值的变化见表 2。
由表 2可见,各茶藨子叶孔菌染毒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
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阳性对
照组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茶藨子
叶孔菌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各组 PCE/NCE值
均在正常范围内。
2.2.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茶藨子叶孔菌染毒小鼠精子
畸形率的变化见表 3。
各类精子畸形构成比见表 4。
表 2 茶藨子叶孔菌染毒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微核率和 PCE/NCE值的影响
剂量
(g/kg)
阴性对照组
2.50
5.00
7.50
阳性对照组
微核率(‰)
2.2±0.84
2.0±1.00
2.0±1.41
2.2±1.30
26.8±4.32a
PCE/NCE
1.39±0.25
1.36±0.24
1.37±0.28
1.39±0.27
1.19±0.25
微核率(‰)
1.8±1.48
1.8±0.84
2.2±1.30
2.0±0.71
26.0±5.83a
PCE/NCE
1.37±0.24
1.39±0.30
1.35±0.25
1.38±0.24
1.22±0.22
雄性 雌性
(n=5,x±s)
注:a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注:a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表 3 茶藨子叶孔菌染毒对小鼠精子畸形率的影响
剂量(g/kg)
阴性对照组
2.50
5.00
7.50
阳性对照组
畸形精子数(个)
23.4±3.29
24.2±2.17
21.4±4.39
26.0±3.16
68.4±6.54
精子畸形率(%)
2.34±0.33
2.42±0.22
2.14±0.44
2.60±0.32
6.84±0.65a
(n=5,x±s,%)
由表 3和表 4可见,各茶藨子叶孔菌染毒组小鼠精子畸形
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阳性对照组高
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茶藨子叶孔菌
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
3 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茶藨子叶孔菌急性经口灌胃染毒小鼠的
LD50>10 g/kg,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
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茶藨子叶孔菌对原核细
胞、体细胞、生殖细胞具有遗传毒性作用。提示茶藨子叶孔菌为
一种基本安全的真菌。
参考文献:
[1]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中药材标准〔S〕. 2002.
[2]GB 15193—2003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S〕.
(收稿日期:2011-05-18 修回日期:2011-07-31)
(本文编辑:韩威)
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