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沙枣多酚与常用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的比较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0-03-25; 修订日期:2010-09-29
基金项目:教育部 “春晖计划 ”项目(No.Z2006-1-83003)
作者简介:刘丹丹(1986-),男(蒙古族), 内蒙古宁城人 ,现为石河子大
学化学化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
开发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李炳奇(1951-),男(汉族), 山东宁津人 ,现任石河子
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工
作.
沙枣多酚与常用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刘丹丹 1 , 刘 红1 ,马彦梅 1 , 李 红2 ,李炳奇 1*
(1.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2.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要:目的 研究了沙枣多酚与常用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及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 通过 HO· 、O2 -·和 DPPH·反应体
系 , 测定沙枣多酚 、VC、茶多酚 、TBHQ抗氧化能力。结果 当浓度为 0.5mg· ml-1时 , 沙枣多酚对 HO· 、DPPH·的清除能
力均高于其他抗氧化剂 ,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协同作用时 , 对 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大于单一组分的代数
和。结论 沙枣多酚与各抗氧化剂存在协同作用;沙枣多酚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沙枣多酚; 抗氧化剂; 协同作用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1.02.051
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02-0377-02
ComparisonAntioxidantActivitybetweenAngustifoliaPolyphenolandCommonAntioxi-
dantsanditsSynergism
LIUDan-dan1 , LIUHong1 , MAYan-mei1 , LIHong2 , LIBing-qi1*
(1.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 Shihezi, Xinjiang832003, China;2.NormalColege, Shihe-
ziUniversity, Shihezi832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tioxidanteffectandsynergism ofangustifoliapolyphenolandcommonantioxidants.
MethodsTheantioxidantcapacityofangustifoliapolyphenol, VC, teapolyphenolandTBHQwasexaminedthroughDPPH, hy-
droxyradicalandsuperoxideanionreactingsystems.ResultsThescavengingefectonhydroxyradicalandDPPHofangustifolia
polyphenolwasstrongerthanotherantioxidantswhentheconcentrationofangustifoliapolyphenolwas0.5 mg· ml-1 respectively.
Thescavengingeffectonfreeradicalswasgreaterthanthealgebrasumofsingleantioxidantwhensynergismofangustifoliapoly-
phenolwithVC, teapolyphenolandTBHQ.Conclusion Thereissynergismbetweenangustifoliapolyphenolandotherantiaxida-
nts;Angustifoliapolyphenolhasbetterantioxidantactivityasascavengeroffreeradicals.
Keywords:Angustifoliapolyphenol; Antioxidant; Synergism
  沙枣 ElaeagnusAngustifoliaL.被称为 “百宝树”, 是新疆的特
色植物资源 , 分布广 , 品种多 , 量大质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多
酚在抗氧化 、抗病毒 、抗癌变 、抑菌 、抗炎 、抗凝血 [ 1 , 2]等多方面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 茶多酚作为研究天然抗氧化剂的成功例子之
一 , 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沙枣多酚是沙枣的主要成分 , 含量
高达 8% ~ 10%,其结构中含有酚羟基 , 可作为供氢体与自由基
结合。本研究通过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 DPPH自由基
反应体系 , 对沙枣多酚与常用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 ,并
对沙枣多酚与各抗氧化剂协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 ,为新疆天
然抗氧化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沙枣(采于野外 , 经生命科学学院阎平教授鉴定)、丙酮 、无
水碳酸钠 、Folin-酚 、无水乙醇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
缓冲溶(pH=8.2)、邻苯三酚(7mmol· L-1)、PBS磷酸盐缓冲溶
液(pH=7.4)、硫酸亚铁(7.5mmol· L-1)、邻二氮菲(7.5mmol·
L-1)、双氧水(1%,现配现用)、DPPH(美国 Sigma公司生产)、茶
多酚(购于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VC、TBHQ(上海甘达工
贸有限公司),以上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RE52-05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CB型
循环水真空泵(河南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BS210电子分析天
平(德国 Sartorius公司);722N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有限
公司)。
2 方法
2.1  沙枣多酚的提取 称取完全干燥的沙枣粉末 50 g,以 1∶10
的料液比加入 50%丙酮浸泡 24 h, 过滤 , 滤渣再按上述方法提取
1次 , 合并滤液减压浓缩除去丙酮得到沙枣多酚提取物。
2.2  沙枣多酚含量的测定 多酚含量的测定采用福林 -酚比色
法(Folin-Ciocalteau)。
准确称取真空干燥至恒重的没食子酸标准品 44.3 mg置于
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 ml,摇匀 , 作为对照
品溶液。将配制好的没食子酸溶液配成浓度为 4.43, 8.86,
17.72, 35.44, 70.88, 88.60 μg· ml-1的溶液。分别取上述不同
浓度溶液 1 ml加到 10 ml容量瓶中 , 然后依次加入 1ml去离子
水 , 0.5 ml2mol· L-1Folin-酚试剂溶液 , 1.5 ml26.7%Na
2
CO
3
溶液 , 用水定容至 10 ml。室温下反应 2h,在 760nm下测定吸光
度。由吸光度对浓度进行回归 ,得方程:C=88.438A-2.926, 相
关系数 r=0.999 3。样品中多酚含量按下式计算:
P=[ C×V×n/W×106] ×100%   
式中:P-多酚含量(%)           
     C-由回归方程中计算出的多酚的浓度(μg· ml-1)
V-多酚提取液的总体积(ml)    
·377·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2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2期
n-稀释倍数    
W-沙枣样品重量(g)
2 .3 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率的测定 实验中沙枣多酚与各抗氧
化剂浓度均为 0.5 mg· ml-1 ,协同作用实验沙枣多酚与各抗氧
化剂的比例为 7∶3。
2.3.1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 [ 3] 精确量取 5.0 mlPBS磷酸盐缓冲
溶液(pH=7.4,下同)于 25 ml容量瓶中 ,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混
匀作空白;精确量取 5.0 mlPBS、 1.0 ml邻二氮菲(7.5mmol·
L-1 , 下同)、1.0mlFeSO4(7.5 mmol· L-1 ,下同)于 25 ml容量瓶
中 、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 混匀作未损伤管;精确量取 5.0 mlPBS、
1.0 ml邻二氮菲 、1.0mlFeSO4、1.0 mlH2O2(0.1%)于 25 ml容
量瓶中 , 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 混匀作损伤管。精确量取 5.0 ml
PBS, 1.0 ml样品液于 25 ml容量瓶中 , 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 混匀
作样品参比管。精确量取 5.0 mlPBS、 1.0 ml邻二氮菲 、 1.0 ml
FeSO4、1.0 ml样品液和 1.0 mlH2O2 于 25 ml容量瓶 ,蒸馏水定
容至刻度 , 混匀作样品管。将上述容量瓶置于黑暗处 , 放置 1 h,
在 536 nm处测吸光度(A)值 ,每处理重复 3次 , 用其平均值按下
式计算羟自由基清除率:
羟自由基清除率(%)=(A样品 -A损伤)/(A未损 -A损伤)×100%
2.3.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 [ 4] 精确量取 Tris-HCl缓冲
溶液(50mmol· L-1 , pH=8.2)4.5 ml和 0.1 ml样品液于试管
中 , 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 4 min, 然后于 325 nm处测定样品吸光
度 B值。精确量取 Tris-HCl缓冲溶液 4.5 ml和 3 ml邻苯三酚
(7 mmol· L-1), 立即开始计时 ,于 325 nm处每隔 30s测其吸光
度 A0值 ,共记录 3 min。依上法 , 精确量取 Tris-HCl缓冲溶液
4.5 ml和 0.1 ml样品液 , 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 4min, 立即加入 3
ml邻苯三酚并开始计时 ,于 325 nm处每隔 30s测样品与邻苯三
酚反应后的吸光度 A值 ,共记录 3 min;此实验重复 3次 , 求其平
均值。空白管用 10mmol· L-1HCl代替 3ml邻苯三酚。用每组
平均值按下式计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1-[ (A-B)/A0] }×100%
式中:A0 -未加样的邻苯三酚的吸光度    A-样品与邻苯三酚反应后的吸光度
B-样品的吸光度    
2.3.3 DPPH自由基的清除 [ 5] 取 2 ml样品液及 2×10 -4 mol·
L-1DPPH溶液 2 ml加入同一具塞试管中 , 摇匀。 30 min后测定
其在 517 nm处的吸光度 Ai,同时测定 2 ml2×10-4mol· L-1DP-PH溶液与 2ml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 Ac, 以及 2 ml样品液
与 2 ml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 Aj。每处理重复 3次 , 求平均
值 ,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沙枣多酚对 DPPH的清除率:
清除率(%)=[ 1 -(Ai-Aj)/Ac] ×100%
式中:Ac-未加抗氧化剂时 DPPH溶液的吸光度 Ai-加抗氧化剂后 DPPH溶液的吸光度
Aj-抗氧化剂在测定波长的吸光度 
3  结果
3.1  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由图 1
可知 , 4种抗氧化剂对 HO· 、O2 -· 、DPPH·均具有较好的清除
作用 , 清除率都高于 60%。其中除沙枣多酚清除 O2 -·的效果
低于其他 3种抗氧化剂 , 沙枣多酚对 HO· 、DPPH·的能力均高
于其他 3种抗氧化剂 , 当沙枣多酚浓度为 0.5 mg· ml-1时 , 对
HO·的清除率高达 90.31%。结果表明 ,沙枣多酚在体外实验中
能有效的清除 HO· 、O2 -· 、DPPH· ,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3.2  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协同抗氧化作用 将沙枣多
酚与 VC、茶多酚 、TBHQ按 7∶3比例混合 , 通过 HO· 、O2 -· 、DPPH·反应体系 ,测定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协同抗氧
化能力 。结果见图 2。由图 2可知沙枣多酚与各抗氧化剂协同
作用时对 HO· 、O2 -· 、DPPH·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 清除效果
均大于单一组分的代数和 ,沙枣多酚与各氧化剂存在协同抗氧化
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 , 在协同抗氧化剂中 , 次抗氧化剂可以
再生具有强抗氧化性能的氧化剂 ,从而表现出抗氧化协同作用。
图 1 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TBHQ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对本研究中几种抗氧化剂抗氧化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
沙枣多酚与 VC协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抗氧化剂 ,
沙枣 、VC都容易得到 , 而且经济。因此 , 沙枣多酚与 VC协同可
作为理想的协同抗氧化剂。
图 2 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协同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 ,沙枣多酚与常用抗氧化剂 VC、茶多酚 、TBHQ
及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协同对 HO· 、O2 -· 、DPPH·
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沙枣多酚对 HO· 、DPPH·清除能力高于
其他抗氧化剂 ,对 O2 -·清除作用虽低于其他抗氧化剂 , 但差距
不大。而沙枣多酚与 VC、茶多酚 、TBHQ协同作用时 , 清除效果
均大于单一组分的代数和 ,说明沙枣多酚与各抗氧化剂间存在协
同抗氧化作用。
沙枣在新疆蕴藏量大 ,纯天然绿色野生沙枣中多酚含量高, 具
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沙枣多酚结构中富含酚羟基 , 可以作为供氢
体 , 从而对多种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因此沙枣作为一
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  常艳艳 ,蒋秋燕.茶多酚的药用价值 [ J].食品与药品 , 2007, 9(8):
72.
[ 2 ]  蒋 勤.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 J].中国药师 , 2006, 9(1):63.
[ 3 ]  谢建将 ,黄达德 ,陈伟民.氧自由基清除剂对供心的保护作用 [ J]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9(2):163.
[ 4 ]  李明静 ,庆伟霞 ,杨玉霞 ,等.七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 J].化学研究 , 2006, 17(40):70.
[ 5 ]  付 荣 ,朱蓓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分光光度法测定川芎 、
红景天和黄芪的抗氧化活性 [ 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 2004, 23
(2):114.
·378·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2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