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液态苦荞醋酿造过程中糖化及醋化工艺优化



全 文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生 物 工 程
2015年第8期
液态苦荞醋酿造过程中糖化及
醋化工艺优化
张素云1,李 谦1,秦礼康1,*,党 娟1,韦柳燕1,夏辅蔚2
(1.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满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 要:在同一条件下采用麸皮和糖化酶分别对苦荞碎米及皮粉进行糖化,以还原糖利用率、糖醇转化率、总黄酮保
留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优的糖化方法,再以总酸和总黄酮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液态苦荞醋醋酸酿造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麸皮糖化法比酶糖化法黄酮保留率高0.5%,还原糖利用率分别为76.8%和83.1%,糖醇转化率分别为45.6%
和33.8%,从经济方便性考虑,选择麸皮糖化进行实验优化。麸皮糖化酿造的液态苦荞醋最佳醋化条件为:瓶装量1/2,
醋酸菌接种量0.6%,培养温度31℃,在此条件下测得总酸值达3.65g/100mL,总黄酮为3.53mg/g。
关键词:糖化,液态苦荞醋,优化
Technological optimization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acetification in the
brewing process of liquid buckwheat vinegar
ZHANG Su-yun1,LI Qian1,QIN Li-kang1,*,DANG Juan1,WEI Liu-yan1,XIA Fu-wei2
(1.School of Liquor and Food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2.Manqu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mpany,Ltd.,Liupanshui 553000,China)
Abstract:In the same condition,the broken rice and skin powder of tartary buckwheat were saccharification
compared. Respectively,using bran and glucoamylase,then the saccharification technology was screened out,
based on the consumption ratio of substrate,the conversation of sugar to ethanol,the recovery ratio of general
flavoneand. And then the optimum brewing technology for liquid buckwheat vinegar was obtained through
orthogonal test,taking on total acid an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as evaluation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ran was higher 0.5% than glucoamylase according to the recovery ratio of general flavoneand. Respectively,
the consumption ratio of substrate were 76.8% and 83.1%,the conversation of sugar to ethanol were 45.6% and
33.8% . From the aspect of economy,the bran was chosen. The optimal acetification conditions were flask
contain 1/2,acetic acid bacteria 0.6%,culture temperature 31℃. On this condition,total acids was 3.65g/100mL,
total flavonoids reached up to 3.53mg/g.
Key words:saccharification;liquid buckwheat vinegar;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15)08-0222-05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8.038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张素云(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粮油工程。
* 通讯作者:秦礼康(196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粮油和发酵食品加工与安全。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3]6010-2)。
荞麦属醪科(Polygonaceae)荞麦属双子叶植物[1]。
荞麦属有两个栽培种:甜荞和苦荞。荞麦性喜温暖、
湿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暖地带[2]。荞麦在世界
粮食作物中属小宗作物,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特
别在食物构成中蛋白质匮缺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素食
为主的国家是重要的作物[3]。
醋的生产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生产
工艺也在世界上独具一格。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
醋、四川保宁麸醋、福建红曲醋、江浙玫瑰醋、上海米
醋等[4],依醋酸发酵分类,可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
酵及液固结合发酵三大类[5-6]。固态醋发酵工艺是我
国传统的酿醋方法,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出品
率低;液态发酵醋包括传统老法液态醋、静置液态发
酵醋、速酿塔醋和深层液态发酵醋[7-8];液固结合发酵
法俗称“二步法”,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固
态发酵醋的风味,提高了原料利用率。近年来,从节
约粮食,降低成本出发,多选用液固结合法制醋[9-11]。
淀粉质原料酿制食醋必须经过糖化,把淀粉转
222
生 物 工 程
2015年第8期
Vol . 36 , No . 08 , 2015
变成糖所用的催化剂为糖化剂 [12],食醋生产采用的
糖化剂经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与演变逐步形成了以
下5个类型:大曲、小曲、麸曲、液体曲和酶制剂[13-17]。
然而小麦麸皮本身含有一定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
酶,本文利用麸皮和酶制剂分别糖化,以还原糖利用
率和糖醇转化率为主要指标,综合考虑优选出较好
的糖化剂;再以优选出的糖化剂对苦荞碎米及皮粉
进行醋化工艺优化,系统分析测定发酵过程中成分
变化,从而获得品质优良的液态苦荞醋,为后续优质
固稀混合发酵苦荞醋酿造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麸皮、苦荞碎米及皮粉 2012年6月21日由六盘
水满全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糖化酶(50000U/g) 山东隆
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耐高温α-淀粉酶(40000U/g) 江
苏瑞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β-淀粉酶(100000U/g) 贵
州赛兰博科技有限公司;酿酒高活性干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
司;中科1.41沪酿1.01号醋酸菌 上海迪发酿造生物
制品有限公司;其他试剂 分析纯。
JSP-2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 浙江省永康市
金穗机械制造厂;UV-7520 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 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WS-350型恒温恒湿培
养箱 永兴仪器有限公司;HWS-24型电热恒温水浴
锅 上海精科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酶法和麸皮法工艺流程
1.2.1.1 麸皮法工艺流程 如下:
水+α-淀粉酶 麸皮
↓ ↓
苦荞碎米、皮粉→蒸煮糊化→调浆→液化→糖化→灭菌→
酒精发酵→灭菌冷却→醋酸发酵→液态苦荞醋→后熟灭菌。
↑ ↑
活化酵母 醋酸菌
1.2.1.2 酶法工艺流程 如下:
水+α-淀粉酶 β-淀粉酶
↓ ↓
苦荞碎米、皮粉→蒸煮糊化→调浆→液化→糖化→灭菌→
酒精发酵→灭菌冷却→醋酸发酵→液态苦荞醋→后熟灭菌。
↑ ↑
活化酵母 醋酸菌
1.2.2 工艺操作要点
1.2.2.1 苦荞碎米皮粉预处理 将苦荞麦干蒸,然后
烘干其水分,分级筛选,将荞麦脱壳,再将脱壳后的
荞米分级,将分级得到的小米焙炒,焙炒温度125℃,
摊凉冷却[18]。
1.2.2.2 蒸煮糊化 取10g苦荞碎米及皮粉加水
100mL搅拌均匀,100℃蒸煮糊化30min。
1.2.2.3 液化 糊化液中按0.1%加入液化酶(耐高
温α-淀粉酶),90~95℃液化15min[19-20]。
1.2.2.4 麸皮法糖化:液化液中加入0.4%的麸皮,
60℃糖化5h。
酶法糖化:液化液中按0.05%加入糖化酶(β-淀
粉酶),60℃糖化5h。
1.2.2.5 干酵母活化 取10倍于干酵母量的36~40℃
的2%糖水,将干酵母搅拌并溶解其中,复水活化15~
20min,然后温度小于34℃活化1~2h即可使用。
1.2.2.6 酒精发酵 将灭菌后的糖化液接入2.6%酵
母,30℃发酵3~4d,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再降低时
终止发酵,灭菌。
1.2.2.7 醋酸发酵 将酒精发酵后的发酵液接入
0.5%的醋酸菌[21],至总酸不再上升时终止发酵,灭菌
后,测定总酸。
1.2.2.8 加盐后熟 醋酸发酵完毕后,按1%加入食
盐,后熟4~5d。
1.2.2.9 过滤灭菌 滤纸过滤去除杂质,70℃灭菌
30min。
1.2.3 醋酸发酵工艺单因素实验 以总酸和总黄酮
为评价指标,对瓶装量、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进
行单因素实验,各因子水平见表1。
1.2.4 醋酸发酵工艺正交实验设计 在单因素实验
结果的基础上,以总酸和总黄酮为评价指标,对瓶装
量、接种量、发酵温度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因素及水
平见表2。
1.2.5 理化指标测定 总酸的测定采用酸碱中和滴
定法GB/T 5009.41-2003;挥发酸的测定采用双沸式
蒸馏GB/T 18187-2000;不挥发酸的测定采用双沸式
蒸馏GB/T 18187-2000;酒精度的测定采用密度瓶法
GBT 15038-2006;还原糖的测定采用DNS 3,5-二硝
基水杨酸比色法;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测定采用GB/T
18187-2000;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采用铝盐比色法
测定;氨基态氮的测定采用甲醛法GB/T 5009.39-
2003。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SPSS 20.0、Origin 8统计学软件
进行差异性分析,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
实验因素 水平
瓶装量
1/6、1/3、1/2、2/3、5/6
(固定接种量0.5%、发酵温度31℃)
醋酸菌接种量(%) 0.3%、0.4%、0.5%、0.6%、0.7%
(固定瓶装量1/2、发酵温度31℃)
发酵温度(℃) 25 、28 、31 、34 、37
(固定瓶装量1/2、接种量0.5%)
表1 醋酸发酵工艺单因素实验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acetic acid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水平
因子
瓶装量 接种量(%) 发酵温度(℃)
1 1/2 0.5 31
2 2/3 0.6 34
3 5/6 0.7 37
表2 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表
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22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生 物 工 程
2015年第8期
表4 液态苦荞醋各阶段总黄酮含量变化
Table 4 The Changes of the flavonoids cont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iquid buckwheat vinegar
糖化工艺 原料 液化液 液化渣 糖化液 糖化渣 酒化液 酒化渣 醋化液 醋化渣
麸皮法 69.3±2.01a 3.33±1.02c 3.8±0.37b 3.28±0.33c 3.85±0.41b 4.30±0.30b 2.75±0.40d 3.5±0.32c 3.6±0.70d
糖化酶法 69.3±2.01a 3.33±1.02c 3.8±0.37c 3.30±0.52d 3.82±0.53b 4.12±0.50b 2.98±0.36e 3.2±0.31e 3.9±0.25b
表3 麸皮和酶糖化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Table 3 Analysis of each stage physicochemical index on the method of bran and enzymatic glycosylation
指标 液化液 糖化液 酒化液 醋化液
总酸(g/100mL)(麸皮) 0.17±0.02b 0.2±0.05b 0.38±0.05b 3.6±0.21a
总酸(g/100mL)(酶) 0.17±0.02b 0.18±0.06b 0.3±0.07b 3.3±0.54a
还原糖(%)(麸皮) 2.79±0.01b 7.9±0.75a 1.83±0.05c 1.59±0.04c
还原糖(%)(酶) 2.79±0.1b 10.3±0.82a 1.74±0.07c 1.47±0.09c
氨基态氮(g/100mL)(麸皮) 0.028±0.01a 0.056±0.02a 0.032±0.01a 0.05±0.02a
氨基态氮(g/100mL)(酶) 0.028±0.01a 0.046±0.02a 0.035±0.01a 0.05±0.02a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mL)(麸皮) 5.51±0.36a 5.94±0.21a 2.72±0.20b 2.85±0.08b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mL)(酶) 5.51±0.36a 5.52±0.66a 1.29±0.36b 1.31±0.32b
注:表中数据为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差”;同一列中字母不同者为差异显著(p<0.05);表4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麸皮法和酶法发酵各阶段理化指标对比
由表3可知,用麸皮和糖化酶分别糖化后糖化液
中还原糖含量有所差别,其中糖化酶糖化比麸皮糖
化所得还原糖含量高(p>0.05),由于麸皮本身含有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能够将液化后的大分子物质
转化为可发酵性还原糖[5]。酒精发酵过程即将还原糖
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醋酸发酵是将酒精转变成
有机酸,从表3中可知,麸皮法和酶法最后残余的还
原糖含量均很低,分别为1.59%和1.47%。
从表3中得知,总酸在醋酸发酵阶段有显著(p<
0.05)上升趋势,液化糖化阶段变化趋势并不显著。
氨基态氮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趋势,由于主料苦荞
碎米和麸皮中含有粗蛋白分别为7.5%和5.2%(氨基
态氮主要是由原料中蛋白质形成),氨基态氮的增长
来源于微生物对原料中蛋白质的水解,前期升高可
能与糖化结束的糖化酶自溶及酸性蛋白酶水解有
关。后期下降,由于糖分和氨基酸结合产生黑色素等
物质,这些成分的损耗与增色有关。微生物对原料中
残余的蛋白质进一步水解导致氨态氮有所升高。由
于麸皮中含有蛋白质、戊聚糖,固麸皮糖化后的液态
苦荞醋颜色深。氨基酸是两性物质,是很好的天然缓
冲盐,氨态氮增加可以增强体系缓冲能力,利于稳定
体系pH使发酵顺利进行。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前期开
始增加可能与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对原料水解有
关,麸皮中含有大量酶类,固麸皮法糖化比酶法糖化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增幅大,随着产酸菌大量繁殖,对
营养物质消耗,后期菌生长缓慢,使可溶性无盐固形
物降低,形成液态苦荞醋营养及风味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除一
般成分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等,麸皮粗淀粉
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24%,本身含有大量α-淀
粉酶和β-淀粉酶,而且麸皮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
廉、使用方便等多种优点,因此,选择麸皮糖化效果
较好。
2.2 麸皮法和酶法发酵各阶段发酵液和残渣中总黄
酮含量对比
从表4可知,总黄酮在原料中含量最高,在液化
阶段,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降低,这是因为高温能使黄酮类化合降解。在糖化阶
段,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和残渣中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几乎不变。在酒精发酵阶段,随着发酵的进行发
酵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呈上升趋势,发酵残渣中黄酮
类化合物呈下降趋势;而醋酸发酵阶段,随着发酵
的进行酒化液到醋化液黄酮类化合物从4.3、4.12mg/g
降到3.5、3.2mg/g,黄酮类化合物下降,发酵残渣中黄
酮类化合物呈上升趋势,但总黄酮含量没有太大变
化,这是由于乙醇能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当乙
醇浓度上升时,发酵液中黄酮类化合物也升高,残渣
中黄酮类化合物随之降低,当进入醋酸发酵阶段,随
着乙醇浓度的降低,发酵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也
随之降低。此外,宫凤秋[22]、杨芙莲等[23]也分别对苦荞
麦和荞麦醋产品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但总黄酮
含量均不及本文中碎米和皮粉制得的液态苦荞醋含
量高。
从表5可知,液态苦荞醋酒精发酵结束后,麸皮
法和糖化酶法的还原糖利用率分别为 76.8%和
83.1%,糖醇转化率分别为45.6%和33.8%,因此,选择
麸皮糖化效果较好。吕利华等[14]也对山西老陈醋液
态酒醪中淀粉利用率和糖醇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得
到文献中改进工艺第一批淀粉利用率为83.1%,糖醇
转化率47.7%,与本文转化率相接近。
2.3 醋酸发酵单因素实验
2.3.1 瓶装量对苦荞品质影响 随着瓶装量的增
加,总酸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当瓶装量为1/6时,
瓶中的空气容量最大,此时总酸含量较高,随着瓶装
量增加,总酸含量随之下降;当瓶装量从1/2升至2/3
224
生 物 工 程
2015年第8期
Vol . 36 , No . 08 , 2015
表5 液态苦荞醋酒精发酵液和醋酸发酵液工艺检验结果(%)
Table 5 The technological results of liquid buckwheat vinegar during the alcohol fermentation and acetic acid fermented liquid(%)
工艺 初糖 残糖 乙醇浓度 还原糖利用率 糖醇转化率 总黄酮保留率
麸皮法 7.9 1.83 3.21 76.8 45.6 5.1
酶法 10.3 1.74 3.14 83.1 33.8 4.6
时,此时总酸迅速上升,达到最大值3.6g/100mL,这是
由于液面接近瓶口,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氧气浓度升
高导致总酸含量升高,最后总酸略有下降。当瓶装量
为2/3时,总酸量达到最值3.6g/100mL,这可能是发酵
液与氧接触面积的关系。
总黄酮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当瓶装量为
2/3时,总黄酮含量达到最低值3.0mg/g,在醋酸发酵
阶段,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与总酸含量呈现出相反
的增减趋势,说明发酵液中总酸的升高能抑制黄酮
类化合物的溶解。综合考虑,选择瓶装量为2/3进行
正交实验。
2.3.2 醋酸菌接种量对苦荞醋品质影响 由图2可
知,随着接种量增加,总酸先迅速增加,随后略有降
低,当接种量达到0.6%时,总酸含量最高;总黄酮增
长趋势和总酸相反,当接种量达到0.6%时,总黄酮含
量最低,选择0.6%进行正交实验。
2.3.3 培养温度对苦荞醋品质影响 由图3可知,随
着培养温度的升高,总酸含量也不断增加,当培养温
度为34℃时,总酸含量最高,随后几乎不变;总黄酮
含量与温度成反比,当温度升高时,总黄酮含量降
低,综合考虑选择34℃进行正交实验。
2.4 醋酸发酵正交实验设计结果
正交实验结果见表6。从R可知,各因素对总酸的
影响依次为A>B>C,即瓶装量对结果影响最大,其次
是醋酸菌接种量,温度相对影响较小。由k值可得最
佳组合条件为A2B2C2,即最佳条件为瓶装量2/3,醋酸
图1 不同瓶装量对总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flask contain on total acids and
total flavone
瓶装量
1/6 1/3 1/2 2/3 5/6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g/
10
0m
L)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m
g/
g)
总酸
总黄酮
图2 不同醋酸菌接种量对总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acetic acid bacteria on total acids and
total flavone
接种量(%)
0.3 0.4 0.5 0.6 0.7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g/
10
0m
L)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m
g/
g)
总酸
总黄酮
图3 不同培养温度对总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temperature on total acids and
total flavones
温度(℃)
26 28 30 32 34 36
3.58
3.56
3.54
3.52
3.50
3.48
3.46
3.44
3.42
3.40
3.38



g/
10
0m
L)
3.8
3.6
3.4
3.2
3.0
2.8
2.6




m
g/
g)
总酸
总黄酮
表6 醋酸发酵工艺的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Table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acetic aci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实验号 A B C D
空列
指标
总酸
(g/100mL)
总黄酮
(mg/g)
1 1 1 1 1 2.9 3.52
2 1 2 2 2 3.42 3.48
3 1 3 3 3 3.2 3.23
4 2 1 2 3 3.7 3.16
5 2 2 3 1 4.04 3.28
6 2 3 1 2 3.82 3.62
7 3 1 3 2 2.23 2.93
8 3 2 1 3 3.32 3.55
9 3 3 2 1 3.3 3.41
k1 3.173 2.943 3.347 3.413 总酸
k2 3.853 3.593 3.473 3.157 最佳组合
k3 2.950 3.440 3.157 3.407 A2B2C2
R 0.903 0.650 0.316 0.256
k1′ 3.410 3.203 3.563 3.403 总黄酮
k2′ 3.353 3.437 3.350 3.343 最佳组合
k3′ 3.297 3.420 3.147 3.313 C1B2A1
R′ 0.113 0.234 0.416 0.090
(下转第244页)
22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工 艺 技 术
2015年第8期
[8] 李姣娟,黄克瀛,龚建良,等. 油茶叶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
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28(2):82-86.
[9] 熊双丽,卢飞,史敏娟,等.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
在抗氧化剂筛选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
(8):380-383.
[10] 莫云燕,黄庆华,游明霞. 多抗氧化指标响应面法优化茶
枝柑皮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215-219,223.
[11] 张世奇,阚建全. 响应面法优化块菌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
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1):345-348,453.
[12] 张俊生,陈莉华,杨顺清,等.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莲子心
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
(3):220-223.
[13] 张志辉,于国萍.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米中抗氧化物质[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2):338-341.
[14] 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豆皮色素
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73-279.
[15] 戴喜末,熊子文,罗丽萍. 响应面法优化野艾蒿多糖的超
声波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11,32(8):93-
97.
[16] 彭月,胡媛,陈鸿平,等.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赤芍总
苷提取工艺[J]. 食品工业,2013,34(1):69-72.
[17] Erkan Karacabey,Giuseppe Mazza. Optimis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ape cane extract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 Food Chemistry,2010,119:343-348.
菌接种量0.6%,温度34℃。
从R’可知,各因素对总黄酮的影响依次为C>B>
A,由k值可得最佳组合为A1B2C1,即最佳条件为瓶装
量1/2,醋酸菌接种量0.6%,醋酸菌发酵温度31℃。
两个指标的醋酸菌接种量均为0.6%,因此选择
0.6%。两个指标,温度分别为34、31℃,从节约能耗
考虑,选择温度为31℃。瓶装量选择1/2或者2/3,以
此条件分别进行三次平行实验,得到的总酸分别为
3.65g/100mL和3.58g/100mL,所以瓶装量选择1/2更
好。此时,总酸3.65g/100mL,RSD=1.8%。总黄酮为
3.53mg/g,RSD=2.3%,因此选择醋酸菌发酵温度31℃,
醋酸菌接种量0.6%,最佳条件为瓶装量1/2。
3 结论
3.1 在同一条件下采用麸皮和糖化酶分别对苦荞
碎米及皮粉进行糖化,得到酒精发酵液中还原糖利
用率分别为76.8%和83.1%,糖醇转化率分别为45.6%
和33.8%,醋酸发酵液中总黄酮保留率分别为5.1%和
4.6%,从经济方便角度考虑,麸皮糖化具有优势。
3.2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法对液态苦荞
醋工艺及品质研究进行优化,得到醋酸发酵最佳工艺
条件为:瓶装量1/2,醋酸培养温度31℃,醋酸菌接种
量0.6%。此时苦荞醋中总酸含量可达3.65g/100mL,
总黄酮含量可达3.53mg/g。
参考文献
[1] 林汝法,王敏,王安虎,等. 苦荞举要[M]. 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3(12):23.
[2] Holasova M,Fiedlerova V,Smrcinova H,et al. Buckwheat-the
source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functional food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2(35):207-211.
[3] 陈建文. 食醋的保健作用[J]. 山东食品科技,2001(6):23.
[4] Ting sun,Chi-Tang H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
extracts[J]. Food Chemistry,200(90):743-749.
[5] 刘旭. 保健型荞麦醋酿造工艺研究[D]. 西安:陕西科技大
学,2013.
[6] 孙欣瑶. 麦芽醋醋酸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7] Honsho S,Sugiyama A,Takahara A,et al. A red wine vinegar
beverage can inhibit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experimental
evidence in vivo[J]. Biol Pharm Bull,2005(3):1208-1210.
[8] Charles M,Martin B,Ginies C,et al. Potent aroma compounds
of two red wine vinegar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0,48(1):70-77.
[9] 张丽娟. 恒顺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分析
[D]. 无锡:江南大学,2008.
[10] 徐根娣,冷云伟. 食醋的功能性[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9
(1):27-29.
[11] 阎玉林. 酱油和醋香气成分的测定及生产工艺鉴定研究
[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2] 国建娜. 玫瑰醋糖化与酒精发酵过程工艺参数优化的研
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9.
[13] 董胜利,徐开生. 酿造调味品生产技术[M].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34-36.
[14] 吕利华. 山西老陈醋成分分析及液态发酵工艺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08.
[15] 孙欣瑶. 麦芽醋醋酸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16] 黄达明,杨勇,张志才. 不同发酵期和陈酿期镇江香醋香
气成分的变化[J]. 中国酿造,2008(5):56-61.
[17] 马永昆,魏永义,蒋家奎,等. 不同年份镇江香醋香气成分
分析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6(10):504-507.
[18] 王立江,王丽梅,程哲. 液态发酵醋质量提高的几点措施
[J]. 中国调味品,2006(7):38-39.
[19] 王梅,赵光鳌,帅桂兰,等. 液化法酿造黄酒的研究[J]. 酿
酒,2002(2):93-95.
[20] 许宏贤,王欣,刘飞,等. 玉米原料酒精生产低温液化工艺
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12(4):117-121.
[21] 吴冬梅. 液态醋酿造发酵条件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4
(1):62-66.
[22] 宫风秋,张莉,李志西,等. 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芦丁
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9):179-183.
[23] 杨芙莲,刘旭. 荞麦醋发酵过程中芦丁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J]. 中国酿造,2012(9):44-46.
(上接第225页)
!!!!!!!!!!!!!!!!!!!!!!!!!!!!!!!!!!!!!!!!!!!!!!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