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单胞藻的冬季培养技术



全 文 :单胞藻的冬季培养技术
王六顺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 061002) 
白 涛
(昌黎县海洋水产局 066600)
  单细胞藻类营养丰富 ,含有动物和人类生长
发育所必须的多种营养物质 ,它不仅可以作为鱼
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还是水
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 ,是水质的缓冲剂 。在鱼类
人工育苗中作为开口饵料的轮虫 ,如果用小球藻
作为培养液喂养 ,则其体内不缺乏 DHA ,鱼苗食
用后成活率高 ,体质好 ,牙鲆鱼苗食用后可降低白
化率;而用酵母 、豆浆喂养的轮虫 ,不仅繁殖速度
慢 ,其体内 DHA含量也较低 ,需经强化培育才能
满足鱼类正常生长发育。扇贝终生以单胞藻为饵
料 ,扇贝育苗成败的关键更是取决于单胞藻的数
量和质量 。所以单胞藻的培养对水产养殖具有重
要意义。
近几年 ,根据市场的需要 ,牙鲆鱼 、河 鱼冬
苗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 ,海湾扇贝育苗时间提早 ,
这都需要在冬季生产性培养出优质足量的单胞藻
类 ,以配合苗种生产 。由于冬季培养单胞藻与传
统的春季培养在自然条件上有很大区别 ,所以许
多生产场家在冬季培养单胞藻的过程中遇到一个
共同难题 ,即繁殖速度慢 、易衰败 ,原生动物污染
严重 ,使整个育苗生产非常被动。为解决这一问
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对单胞藻培养中的
某些技术作了一些改进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基本
满足了冬苗生产的需要。
1 单胞藻类的生长繁殖规律
单细胞藻类在培养过程中 ,其生长繁殖遵循
由慢到快再到衰的规律 ,其生长模式可分为以下
五期:
防霉剂的防霉机理 、代谢过程 、最终产物及在机体
内残留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因
此加大科技投入 ,有计划地组织对饲用防霉剂进
行化学 、微生物学 、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十分必
要 ,基础研究工作的进展将对饲料防霉剂的应用
研究起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
3.2 重点开展水产饲料防霉剂的应用技术研究
 复配技术是饲料防霉剂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面。仔细分析防霉剂产品 ,就可以发现从单一产
品转向复合型产品是饲料防霉剂的发展趋势 ,这
种复配不是随意地转向复合型产品或等量地把几
种不同产品混于一体 ,而是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和科学的验证。成功的复配技术可以改善产品的
性能 ,提高产品的协同效果。
引进饲料防霉剂载体的研究也是饲料防霉剂
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饲料防霉剂从
第一代接触型向第二代气化型防霉剂过渡。主要
依靠载体技术研究成果 ,采用特殊载体将液体丙
酸转化为气相型丙酸。载体的特殊气化作用 ,充
分发挥了丙酸的杀菌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
防霉效果 。
3.3 采用天然物和生物的防霉技术 我国是使
用天然物中草药防霉剂最早的国家 ,已经证明具
有挥发性气味的茴香 、花椒 、辣椒 、水翁皮等都具
有较好的防腐 、防霉作用 。使用天然物和生物防
霉的最大优势 ,是无毒副残留。不影响水产动物
机体的正常代谢 ,其应用势头日渐上升 ,越来越被
人们所重视。
参 考 文 献
[ 1]张献仁.饲料霉变原因和对策.饲料研究 , 1997(5):19—20.
[ 2] 溢多利公司.饲用防霉剂的应用与发展.饲料研究 , 1998(12):
16—17.
[ 3] 于炎湖 ,等.饲料霉变的原因 、危害及其预防.中国畜牧动物营
养论文集.1998 , 125—128.
[ 4] Younus M , Mycosis and mycotoxicosis.poultry Internat ional.
1994(10):24-28.
[ 5] Pasteiner S.coping with mycotoxin-contaminated feedstuf fs , feed
In ternational.1997(5):12-16.
(收稿日期:2003-06-19)
-44-
《河北渔业》2003年第 5期(总第 131期)                   ★饵料肥料
1.1 延缓期 刚接种的藻类处于该期 ,这个时期
藻类繁殖速度较慢 ,近乎静止状态 。
1.2 指数增长期 单胞藻数量呈指数成倍增加。
1.3 相对生长下降期 细胞数量继续增加 ,但增
长速度和相对增殖量已相对下降。
1.4 平衡期 数量达到高峰 ,保持相对稳定 。
1.5 消落期 细胞数量快速减少 。
在生产性培养中 ,我们可以通过分池 、补水和
添加营养盐等手段 ,尽量使单胞藻处于指数增长
期至平衡期 ,一旦到了消落期 ,水中的 NH3 —N
和N2S 浓度明显增加 ,原生动物大量繁殖 。这时
的单胞藻液就不能食用了 。
2 单胞藻的培养方式
单胞藻的培养分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
大类 ,前者主要用于保种和扩种期 ,其优点是不使
外界杂藻 、菌类混入培养液 ,保证了藻种的纯度。
通常采用透光器皿 ,并严格与外界隔离 ,冬季应注
意温度恒定和光照强度;后者一般用作生产性培
养 ,即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中 ,方法和设备简
便易行 ,可进行小量大面积培养 ,该种方式成本较
低 ,使用较普遍 。
3 冬季培养单胞藻的制约因子及改进方法
3.1 采光 众所周知 ,冬季是四季之中 ,光亮度
与光强度最弱的季节 ,而且光照时间也短 ,而光照
又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单胞藻的
正常繁殖生长同时抑制了原生动物的繁殖生长 ,
而我省的多数厂家 ,其屋顶采光材料(多数为玻璃
钢材质)是按照春夏季生产设计安装的 ,这些材料
经一年使用后 ,其透光率也大打折扣 ,对此应加以
改造 ,采用透光率更好的材质如塑料薄膜 ,聚乙烯
采苗板等材质 ,更适合冬季单胞薄的培养。
3.2 人工光源的补充 利用人工光源 ,如 1000
~ 1500W 的碘钨灯增加光照时间 ,在冬季饵料培
养中十分必要 ,不可忽视 ,特别是刚接入生产池 ,
及接种密度较小时 ,尤为必要 。如 24h光照 ,对比
不补充池其生长速度要增加一倍 ,效果明显。
3.3 培养用水及消毒 单胞藻培育用水的消毒
彻底与否 ,与原生动物等的敌害生物污染关系密
切 ,在现有技术设备水平下 ,做到单种培养实属不
易。在此经济与技术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
成本 ,又能正常生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而冬
季又是包括原生动物在内的单胞藻敌害生物的休
眠时期 ,它们以其各自的生存方式(如休眠孢子)
度过不良环境 ,目前各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的生产
工艺主要为 1 ~ 2级过滤 ,升温漂白液消毒 ,采用
此项工艺 ,在光照 、温度适合条件下 ,一般 7 ~ 8d ,
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污染程度则相当严
重 ,不能继续扩大培养 ,如遇天气异常(在冬季及
初春常常遇到),4 ~ 5d后即培养失败。如改为下
列工艺过滤 、升温到单胞藻所需最佳温度保持 7
~ 10d ,再经漂白液消毒使用 ,则效果理想 ,有条件
的厂家 ,用蒸汽快速加热到 70℃左右 ,经 1 ~ 2d
的冷却 ,直接使用 ,效果十分理想 ,但成本也提高
不少 。
3.4 温度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细胞藻类
的繁殖速度 ,不同的藻类品种有不同的生长最适
温度 。
在生产上 ,我们尽力将温度调节到所培养藻
种的最适温度范围。如亚心型扁藻的生长适温为
7 ~ 30℃,最适温度 20 ~ 28℃;小球藻生长适温为
10 ~ 36℃,最适生长温度为 25℃,湛江等鞭金藻
的生长适温为 9 ~ 35℃,最适温度为 25 ~ 32℃。
虽然藻类对温差不太敏感 ,但过大的温差仍对培
养单胞藻不利 ,尤其是在冬季 ,在向培养池补充水
分或接种时 ,应先将温度调至与培养藻液温度一
致为宜。
3.5 其他条件 在影响藻类繁殖的因子中 ,盐度
和 pH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品种喜欢高盐度 ,
有的则喜欢低盐度 ,而对于 pH 一般藻种都是喜
欢比较高一点的。所以生产中要常测定培养用水
的盐度和 pH ,特别是在河口附近 ,盐度变化较大。
生产性培养中 ,常因盐度的变化导致藻种优势种
群的改变 ,使培养的藻液不能食用而浪费掉 。
(收稿日期:2003-08-27)
-45-
《河北渔业》2003年第 5期(总第 131期)                   ★饵料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