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西北部胸隔藻属Mastogloia Thwaites中的一个新化石种



全 文 :2 00 3 年 8 月
2 4 卷 4 期 : 34 9 一3 52
地 球 学 报
ACT AGEO SI N I E T CS AIN I C A
Au g
.
2 0 03
24 ( 4 )
: 3 4 9

35 2
西藏西北部胸隔藻属
凡J O s t咭 l oi aT hw ai te s中的一个新化石种
李家英 ` ) 魏乐军 “ ,3) 郑绵平 2,3 )
( l)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 10 003 7 ;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 10 00 3 ;7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开发研究实验室 ,北京 , 10 003 7 )
摘 要 从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 日土县多玛乡台错古湖沉积物中获得的硅藻新化石种 八么z s t记召10 故 t i b e t ica (sP . ~
.
)
,是首次
在西藏地区 人吸z s t忆唱亿。 ia 属中确立的新种 ,该化石种的发现在分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 文中对该化石种盐度的适应性和与其他
硅藻的相似性进行了讨论 , 并结合沉积物的化学分析结果 ,讨论了新种具有适应高渗透性的微咸水至咸水环境的习性 ,对今
后未发现的古湖沉积物的古生态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关键词 西藏 台错 硅藻 分类
A N e w OF
s s i l S pe c ies o f th e D i a tom 几J d s t og lio a T h w e i t es fr o m N or t hwe s tenr T i be t
L l J ia y i n g ` ) w E I L ej u nZ ) z陇 N G M i a n p i褚 )
( 1 ) I
n st 艺t u t e of 〔袖〕 IO g y , CA GS 汪介吞£眼 , 10 00 3 7 ; 2 ) nI s t i t u r e of 从 ne ar z R eso u ces ,
(〕介 )n 玩加ar t o即 of 反 l ian 加k。 R oes u ces & E n 饭 or n m e n t 江执G S 八义勺i咭 , 10 0 0 3 7 )
A加 tacr t A ne w f (璐 11 d ia t om 印ce i es
, 几玉之s t〔茗 IO i a t i撇caz ( s p . NO v ) , 15 def in司 a n d d esc ir l犯d in t h is p a p e r . T h e 印 ec ies wa s d i~
v e r (叉 1 by th e a u t】l o r s in t h e 肠 t e P le is oct en e fl oar of aT ie uo 助k e , uR t c )g Q )u n ty ,
t h is p a p er w e er p ho t
o g r a p hde b y m ae ns of L ig h t 陇 c r OS c o p y ( LM ) a n d cS a ll n i飞
11 (〕 r t h w es t enr T
ibe t
.
T h e 印ce im ens d ael t 诚 t h in
E lce t onr M i
c r (犯 c O I〕 y ( SE M )
.
T h e t o l
aenr
e e of th is
印ce i es t o asl in i t y an d it s is而 l面 t ies ot o t h e r 印ce i es ar e al 阳 d is e u s 任 1.
K e y w o r ds T ib
e t 玩 h y a b T阳 ( aT ie uo ) d ia t om e las if ica t lon
胸隔藻属 腼 s t呀l o i a hT w ia t e S e x w . mS i t h 自
1 8 56 年被确立 以来 , 据 v a n L an d i flg h arn ( 1 9 7 8 )
记载 ,全世界已被确认的有 345 种 (包括变种和变
型 ) 。 该硅藻属 的分布和生态特征 已被许多硅藻
学家进行了研究 , 其中 H us et dt ( 1 9 55) 通过对该属
的研究 ,认为 人吸z st 哪 io a 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 。 美国硅藻学家 P a t r i e k 等 ( 1 9 66 )研究 , 证
明 几玉之5 1之召 l o ia 属 的大多数种是生活在海水和咸水
(或半咸水 ) ,只有极少数的种生活在淡水中。 中国
记录的 几玉刁s t惬 , l ia 属进一步证 明了其分布和生活
特征 。 迄今为止 , 中国已记录的种类有 140 种 (包括
变种和变型 )其中绝大多数是海水种 (vo igt , 1 9 4 2 ,
1 9 5 1
,
19 63 :金德祥等 , 1 9 8 2 , 1 9 9 1 ) , 非海相内陆水
体所见种类较少 。 值得提及的是 人玉之s togl o ia 属在
西藏记录的现生种仅有 1 种和 3 个变种 (李家英 ,
1 983
,
1 9 9 9 ;李家英等 , 1 988 :朱蕙忠等 , 2 0 0 0 ) , 从种
或变种的分布区域看主要分布在西藏西北地区 。 该
地区的地理位置为 四周被高山环绕 ,易形成封闭水
系 , 由于气候寒冷 , 地面水的蒸发量往往大于降水
量 , 因此 ,该地区的湖泊逐渐碱化 ,成为西藏盐碱化
湖泊分布最多的地区 。 几玉之st 〔gl) 。 i a 属中的种能以较
丰富的数量出现在湖泊中是对盐碱化环境适应的结
果 。
分析样品是 2 001 年夏季取 自西藏西北部阿里
地区 日土县多玛乡台错古湖沉积物中 , 位于 N 3 30
4 5
’ ,
E 8 0

3 7
’ ,海拔高度 4 5 6 7 m (图 1 ) 。
本文由地质调查重点项目“ 西藏羌塘盐湖资源评价 ” ( 1) K l刃9 0 2 004)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49 82 3 01 0) 资助 。
改回 日期 : 2 0 0 3一 6一 2 5 ;责任编辑 :宫月营 。
第一作者 :李家英 ,女 , 19 36 年生 , 研究员 ,长期从事新生代硅藻地层学和古生态研究 。
3 5 0地 球 学 报 23 0 0年
图 1西藏台错位置简图
Fig
.
1T hec l o
a tin od rw a i
ngf oa D hy
a b l
,
s 〕
( aT i
e uo )
,
T i b e t
1
一湖泊及河流 ; 2 一戈壁 ; 3一泉 ; 4一等高线及海拔高度 ; 5一主要公路 ; 6一季节性公路
1

la k e 日 n d ir v e r ; 2~ 9 0 1〕i ; 3 一 s p ir n g ; 4一 co n ot u r lin e an d e lve a t ion A S L : 5

aor d
: 6

ase son
ial aor d
1 材料和方法
硅藻样品的处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 ,每个
样品取 4 9 于样 ,经 10 % H C I处理后 ,再用 眺义石氧
化 ,洗涤至中性 ,并用 2 . 4 比重 的镐重液浮选 2 次 ,
将洗净后获得的硅藻样用 H yar x 胶封片 , 在 iN k on
T yP
e 生物显微镜油镜 10 倍下鉴定 。 硅藻标本保
存丰富而完整的是在第 3 层位 ,尤其是在样品编号
为 T F0 8 3 样中数量更为丰富 。 除采用光学镜 ( LM )
照相外 ,同时采用扫描电镜 ( SE M )观察 , 硅藻的细
微构造更为清晰 。
2 新种描述
西藏胸隔藻 新种 图 1 1一 6
壳面宽椭圆形 , 近末端强烈缴缩 , 末端头状至嚎头状 。
轴区窄 , 中央区 明显加宽呈多角状的长方形 。 壳缝微微斜
向 ,波曲状的壳缝有 2 个波曲 ,一个靠近端部 ,另一个波曲约
在中部的每个壳缝分枝处 ,壳缝顶端在相同方向弯曲。 壳缝
两侧各有 1 条暗荫线 。 横线纹 由点组成 ,微微辐射状排列 ,
在末端形成微聚集状排列 ,点纹排列在纵向呈波曲状线纹 。
间生带上的隔室大小几乎一致 , 隔室内缘凸出 , 向末端明显
凹人 。 壳面长 28 一 45 哪 , 壳面宽 15 一 23 哪 ,线纹在 10 哪
内有 2 6一 32 条 , 末端在 10 脚 内有 34 一 36 条 , 点纹在 10
哪 内有 28 一 30 个 ; 隔室在 10 哪 内有 7一 8 个 ,宽度 1 . 3一
1
.
5 1上11 1
0
典型产地 : 西藏阿里地区 日土县多玛乡台错晚更新世
硅藻植物群。 化石标本保存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层古生物室 。
在扫描电镜 ( SE M )下观察 ,壳有完整的体态 ,能清楚的
分辩出内外壳面及其细微构造 。 从壳面观察横的点线纹是
由微细小孔纹组成 , 微细小孔纹直通内壳面 。 纵隔膜较薄 ,
隔膜边缘与隔室平滑纹。 壳缝两侧硅质增厚的纵条纹离壳
端较远 ,波曲状的壳缝更为清晰 。
典型标本 二X z 了 I , I )8 3一 iF g . 1一 2
副型标本 : X z ,下 r0 83 ~ F ig s . 2一 6
A如 s t优扣 l她 it 加 t众刀 L i e t W e i ( s P . vno
.
)p late 1 1一 6
V
a lve b议x 王d ly el lip t i假1 iw t h
more
P八〕t ra e t司 , d ia t i n e t ly
e a p it a t e e n d s
.
A x i a l
aer naowr
,
lin ea
r , e e n t ar l a aer
t r a ns
-
v
esr
ly r ce t a n g u lar
, e
en t
r al n ad
u le or b i
e沮ar a n d we ll d e vol 叩 de .
R
a p h e if li云〕 11 11 , v e r y sl ig h t ly la t e r a l a lx 川 t m idw a y be t w e en t h e
e
en t
e r
an d
t h e v al v e e ll e】s , d is tal e n ds cu vr in g in th e sam
e d ier e
-
第4 期 李家英等: 西藏西北部胸隔藻属 八盛Z st l o g。故T hw at i e s中的一个新化石种5 1 3
t ia n ot e xt
r e n m
e
e nd
oft hea vl
e v
.
st r ia epu net at e
,
p a alr lel ot
s lig h t ly r a d ia t e t
owar
d t h e m i dd l e b e eom i
n g s lig h t ly con
v e r g e n t
t o w a r d t h e e n 〔15 , p u n e t a e
ar 眼
e d in u n d u l a t e il ” l g it u d i n a l
l in es
.
aL
e u les Of th e in t e cr a la w ba n d ar
e o f 明ua l s iz e , in t er ior
m ar g i n o f loc
u les s l ig h t ly e on
v e x t o w a r c l t h e e n d s con vca
e
.
L en g t h 28一 45 拼111 , bear d t h 15 一 23 拜111
, s t ir
a e 2 6一 3 2 in 10
才之m a n d 3 4一 3 6 in 10 尸11飞 t o 、 v a r 〔l t h e en d s , p u n e t 2 8一 30 in 10
哪 , loc u l i 7一 8 i n 10 哪 , 1 . 3一 1 . 5 拜I n 州d e .
T y碑 l姗 li yt : 晚 t e P lie s oct en e d ia t om fl oar of 为 az n g ( T i -
b e t )
,
C h in a
.
1
“ x 艾1 1it y d e t a ils h e ld a t Ins t it u t e o f G eo l馆y , C h i -
n es e cA
a dem
y o f (沁〕 1笔 i e al 段 i e n e es .
H O l o t y pe
: X Z 了 Iv f 0 83一 F ig
.
1

2
P ar a t y pe
:
X Z 了r T 0 8 3一 F igs
.
2一 6
本种的形态特征与 卉坛st 嘟 o ia dec iP ien : H us t ed t 非常相
近 , 均为椭圆或椭圆披针形 。 头状或咏状的末端 ,有窄的轴
区和扩大呈多角形 的中央区 ,但在构造上有所不同 ,前者壳
缝两侧各有一条硅质增厚的纵线条 ,而后者壳缝两侧无硅质
增厚 的纵线 条 。 与 腼 s t t u l。故 sm it hi i var . a n 砚}P 之乞“ 刘砚 la
Gr
u n
ow 比较在形态特征上也非常相似 ,但构造特征相差甚
远 。 前者线纹 10 哪内有 26 一 32 条 ,后者线纹在 10 脚 内
仅 18 一 20 条 , 壳缝两侧也无硅质增厚的纵线条。 与 八瓜2 5 -
人唱健。 ia ha lt lca G r u~ 比较
, 在外形特征与某些构造非常相
似 ,都有椭圆形和头状末端 , 有窄的中央区和扩大呈多角形
的中央 区 。 壳缝两侧各有 1 条硅藻增厚的纵线条和波曲状
的壳缝 ,但不同的是 :虽然二者中央区均扩大呈多角形 ,前者
呈长方形或矩形 ,后者则呈近圆形 。 前者线纹在 10 脚 内有
26 一 32 条 , 而后者在 中部 10 哪 内仅 20 条 ,末端可达 30
条 。 通过比较 ,西藏台错发现的标本应是 1个新种 。
3 生态讨论
描述的新种 几头及st 喇。 ia it he it ca 与 人轰z st . 己` ` i -
iP en 、 和腼 st . sm iht i v ar . a m }P ; i ce p丙a la 相似 ,后者常生活在淡水至微咸水环境中。 前者在形态构造上
又与 人盛Z st . ba ilt ca 非常相近 ,此种生活的水体环境
是咸水 。 出现新种的层位与之共生的种还有 八玉之st .
e l l iP t ica v a r
.
da
n se i ( T h w
.
) lC
, 此变种的数量非
常丰富 , 常生活在高渗透性的微咸水至咸水中 。 从
沉积物的化学分析结果中可 以看出 (表 1 ) , aC 、 M g 、
N a 的含量较高 ,尤其是 aC 的含量相当高 。
描述的新种是首次在西藏地区 几坛st 哪 io a 属
中确立 的 ,该化石种 的发现在分类学上具有重要意
义 。 通过对比和化学分析结果证明 ,该种具有适应
高渗透性微咸水至咸水环境的习性 , 同时也是对周
围湖泊研究中尚未发现的古湖沉积的特有种 , 对今
后古湖沉积物的古生态研究具有参考对比意义 。
参 考 文 献
金德祥 ,程兆第 ,林均民 , 刘师成 . 19 82 . 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 (上卷 )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一 3 23 .
金德祥 ,程兆第 , 刘师成 , 马俊亨 . 19 92 . 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 (下卷 )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 1一 4 37 .
李家英 . 19 83 . 西藏斯潘古尔错 (曼冬错 )硅藻土中的硅藻植物群 . 青
藏高原地质文集 ( 3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2 72 一 3 14 .
李家英 ,李光等 . 198 . 藏北地区纳木湖 (错 )阶地第四纪硅藻 . 喜马拉
雅岩石圈构造演化— 西藏古生物论文集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3 2 7 一 3 5 8 .
李家英 . 19 9 , 硅藻 ( 3) . 见 : 张青松 ,李炳元主编 :喀喇昆仑山 一昆仑山
地区晚新生代环境变化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巧 一 131 ,
饶钦止 . 1 9 64 . 西藏南部地区藻类 . 海洋与湖泊 . ( 6 ) : 169 一 189 .
朱蕙忠 , 陈嘉佑 . 2 0 0 . 中国西藏硅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一 353 .
表 1 台错古湖化学元素分析表
aT b le 1 A
n a lys is da at of tr a c e el e刃n e n st
介侧的加 h y a b l加 (aT icuo ) ,兀 z a n g (肠bet ) %
序号 样号—N a K M彭〕 〔治《〕 d (二《飞4 2 T l飞〕8 3 0 . 1 7 0 , 0 6 8 2 . 0 8 4 5 . 4 3 0 . 0 4 35 . 80 . 1 6 2 . 0 1 4 9 , 22 0 . 0 1 3 9 . 0
aC
r t e r N
.
19 2 6
.
F r e sh wa t
e r
alg
a e f r o n l I n d i a
.
eR
e
. 肠 t . S u yr . I n d i a ,
9 : 2 64 一 3 02 , p l . 1一 2 .
H u st e d t F
.
1 9 2 0
.玫 c illa r ial e s a u s In e ar s lon , in S v e n H e din , oS u th e rn
iT b e t
.
V l
.
S roc kho l
zl l
.
H u s tde t F
.
19 3 0
. 』如c i llan o p h yt a ( D i a t o n l e a e ) i n A
.
aP cs h
e r “ D i e uS s
-
w a s e r下 lo r a M i t t el e our pas , , H e f t 1 0 , 1 一 4 6 6 , 8 7 5 iF g ( Zw e i t e
nA fl 呀 e )
.
G us t a v F i s e he r
,
Jaen
·
H u st de t F
.
1 9 3 3一 1 9 5 9 . n e K ies e lal g en in aR b en 11o r s t s K r y I〕t嗯arn en -
F lo r a 7 ( 2 )
:
4 4 1一 5 7 4 .
H u st e d t F
,
1 9 55
.
M a ir n e li t七〕 r a l d i a t O In s o f E七a u fo r t , N o rt h C a r o lin a
.
uD k
e U n lve rs i t y M iar
n e tS a t i o n B u lle t in
,
( 6 )
: 1 8一 20 .
Jb h n J
.
1 9 8 0
.
T w o Ne w sp ce ies of the n
a t o n l M a s t o g iol
a f n 〕 r l l Wes t e rn
A us t arl i
a
.
N o v a eH
clw ig i a
. 浅 n d X X X川 : 8 4 9 一 8 5 8 . 3 p ls .
J in l头优 i a 门g , hC en Z l l a改 11 , L in J~
吧 , L iu hS i e h e眼 . 19 8 2 . M a石 n e
Be
n t h ic id a t o n l s fn 〕 r l l hC ian vo l~ (
I )
.
Be ij gn
: C拓 an 氏ae n
P r es
,
1一 32 3 ( i n C ih n es e )
.
J in dD xe i
a n g
,
C h e n Z h a o di
,
L i u s ih e h e l l g
,
M a J u n h e飞 . 19 9 2 . M a r in e
1交rl th i。 D i a t o n l f r o n l C h in a Vo lum e (川 . eB ij i眼 : Ch i n a 众ean
P r es
.
1一 4 3 7 ( in C h in e se )
.
L i J i a如眼 . 1 9 8 3 . T h e d i a tom fo哭 i ls f r o n l d i a tonacr
eo us ea rt h o f s ip田 l g ul
aL k
e , X IaZ n g ( T ibe t )
,
G ;川 t r ib u t ion t o th e g eo 10 g y o f t h e Q i哈ha i -
X 】aZ ll g ( T ibe t ) lP
a t ea u ( 3 )
,
Be ij i
n g : G印1呢 ical P ubl ihs in g OH u se ,
2 7 2一 3 1 4 ( in hC i n es )
.
L i J i a y igfl
,
iL G
t l a n g e e n
.
1 9 8 8
.
T h e Q u a t e nr a yr n a t
onsr
o f N a r l l 肠 k e
(肠 ) eT r ac es f r o l ll N .
L i J i娜眼 . 1 9 9 9 . n a tom ( 3 ) . in hC i e f E d i t i o sr Z l l a n g iQ n g , 〕 119 , L i
iB n g y t lan

nE vi rD run en atl C l
l an g e s of K a ar ko r u zl l

K耐un M o un -
t a in s in aL
t e C e l诩 i e E ar ” . Be ij i飞 : hC ian E n访
orm
。 反 i e n e e
P re s
,
1 1 5一 13 1 ( in C ll n es e w i t h E哪 is h a bs t acr t ) .
P a t ir e k R
,
R e im e r C W
.
19 6 6
.
T h e n
a t
onsr
o f t h e U n i ted s t a t es ( ex
-
5 3 2地 球 学 报 0 0 3 2年
e ls u iv e o f川 as k a a ndH a wai i), M o l l o g r a p h s o f t he cA 吕d e n l y of N a t -
u r a l段 i
cens
of P h il
a d e lp ih a
,
1 ( 13 )
: 2 9 7一 3 0 2 .
R ao iQ nz l
l i
.
1 9 6 4
.乳 n l e fr es l l es aw t e r al g a e form 黝
u the rn T ibe t
.
O e aen
.
L
imn
.
S i in e a
,
( 6 )
: 16 9 一 18 9 ( in hC in es e )
.
丘 lu l l d t A e t al . 18 7 4 一 1 9 5 9 . tA la s de r id a t 0 I l l a c e en 一K u n d e . R . R e i s -
lan d
.
L e i哪咭, p l . 16 0 , 18 5 , 18 8 , 1 9 2 , 2 0 4 , 3 58 & 3 6 8 ,
V 田 I L田l di gn ll a l l 5 L
.
196 7 一 1 9 79
.
aC
t al og ue of ht
e F o S i1
a 11 d eR ce nt
(充n e ar a n d 印 ec i e s o f n a t o n侣 an d t hei r S y ll o 。卯1 5 . p a rt l 一V l l .
Ve lr ag V
o l l J
.
G r an
l e r ,
W
e 幻 1 l l e皿 , G e rn l a ll y ·
Vo 语t M
.
1 94 2
.
O 〕 n t r ib u t ion ot the K l l o w le龙 e o f t h e D i a otm genus人玉刁s t超g)l 。故 . J o u r . OR y . M i e or . S x : , , 6 2 ( 3 ) : 1一 2 0 , p ls . 1一 6 .
Vo ig
t M
.
1 9 5 1 : A fu rt he
r
con
t ir b
u t ion ot the K onw
le d g e o f the D i
a t
om
罗n u s 几盛Zs t昭 ld故 . J o ur . R o y . M i e or . S义 . , 7 1 ( 4 ) : 4 4 0 一 4 5 0 ,
PI
.
1一 3 .
Vo ig
t M
.
1 9 5 6
. 阮m e M 改`次吸肠勿 f ron l Pak is tan . Jour , R O y
.
M i e功 ·
3 犯
.
,
7 5 ( 3 )
: 18 9 一 19 3 .
场论t M . 1 9 6 3 . S 〕m e n ew a n d int e r es t i飞 入玉Zs togl 二 form t he M e id t e r
-
arne
a r ae an d th e af r aest
.
Jour
.
R O y
. 陇 cor , . S x : . 8 2 ( 2 ) : 1 1 1
一 12 1 , P I. 2 1一 2 5 .
W i l
e N
.
19 2 2
.川 g e n a us Zun t ar las ien , in Sven H e d in
, 肠 u t h e rn T ibe t .
V
.
S t
.笑k l l 。阮 .
Z h u uH i
z h c” 艰 , hC en J ia y ou
,
20 0 0
.
aB
e il an 叩hyt a o f th e X i z 日n g P la t ea u
·
eB ij i眼 : 氏 ien e es Pesr
,
1一 3 5 3 ( in C hi n es e 诚 th E n g lihs a b s t r a e t ) .
图 版 说 明
1一 6 西藏胸隔藻 (新种 )Ma s t吧茗10放 ir bet ica iL et w ie ( sP
.
~
·
) ; 1 一
4 光学显微相片 ( L M ) ;5 一 6扫描电镜相片 ( S E M ) 。 1一壳面 ( S l l o w ing
s u r f a e e of v al ve )
, X 2 5 0 0 ; 2
一内壳面示隔室 ( In e r s u r fa e e o f th e val ve
sh O W i飞 t h e loc ul i ) , X 2 5 0 0 ; 3一壳面 , X 2 5 0 0 ; 4 一壳面 , X 13 0 0 ; 5 一内壳
面示点纹和轴区 ( In t enor S ur fa e 。 o f t h e val v e s ll o w i馆 t h e p un e t a t e an d
the 葫 al ar ea ) ; 6一内壳面示隔室和轴区 ( In e r s u r fa e e of ht e val ve
sh o w ing t he loc 山 an d 二 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