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伴随症状和体征形式多样、病因
复杂的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等药物,但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眩晕
可由风、火、痰、瘀、虚所引起,目前临床以痰瘀交阻型为多,
且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滇白珠糖浆以祛湿化痰、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交阻
型)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例均为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
我院门诊治疗的眩晕患者,均经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中医辨证均属痰瘀交阻型,或同时兼夹其他证型。其
中男性 22例,女性 28例;年龄 28~82岁,其中 35~59岁者
37例,占74.0%;眩晕发作与头颈部活动有关者17例,自觉
视物旋转者 24例,恶心、呕吐者 16例,耳鸣及听力减退者
25例,有肢体麻木或无力、站立不稳者22例,有眼球震颤者
8例;伴高血压者11例,高脂血症者10例,中风病史者3例;
病程最长7年,最短1h,1天以内者21例,1~7天内20例,7
天以上者9例;轻度眩晕5例,中度眩晕20例,重度眩晕25
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50例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诊断标准。①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
旋转晃动感;或目眩,或视景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
或晕胀不适;②可有反复发作史。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依据,对
本组病例均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及颈椎X线摄片诊断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耳源、眼源性眩晕症,及神经官
能症和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血管炎、急性脑血管意外病变,
或合并糖尿病、癫痫,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口服滇白珠糖浆(贵州同济堂制药有
限公司,批号:国药试字Z20010081)治疗,每次20ml,每日3
次,以14d为1个疗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7天和14天
进行眩晕症状分级评分;用药前、用药后14天行血常规、肝
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测定。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继
续行降压、降血脂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
断疗效标准》(ZY/Y001.1-001.9-1994)。痊愈:眩晕及行走不
稳等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积分减少≥91%;显效:眩晕及行
走不稳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
旋转感,可正常生活、工作,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
90%;有效:眩晕及行走不稳减轻,伴轻微旋转感,能坚持工
【摘 要】 目的 观察滇白珠糖浆治疗痰瘀交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给予滇白珠糖浆治疗,疗程14
d。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100%;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期疗效尤其显著。 结论 滇白珠糖浆治疗痰瘀交阻型
眩晕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瘀交阻;滇白珠糖浆
【中图分类号】 R2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334(2008)05-0018-02
[作者简介]李琰(1983-),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脑
血管病的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管得宁,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滇白珠糖浆治疗痰瘀交阻型眩晕临床观察
李 琰 管得宁 王 翀 王晓云 徐 运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 (江苏 南京 210008)
ClinicalObservationof“DianbaizhuSyrup”inTreating50Cases
ofVertebrobasilarInsuficiencyVertigoofPhlegm-bloodAccumulation
LIYan GUANDe-ning WANGChong WANGXiao-yun XUYun
DrumTowerHospitalAfiliatedtoMedicalSchool,NanjingUniversityofTCM
Abstract:
Objective Toobservetheclinicaleficacyof“DianbaizhuSyrup”inthetreatmentofvertebrobasilarinsuficiencyvertigoofPhlegm-
bloodaccumulation.Method Fiftysubjectsweretreatedwith“DianbaizhuSyrup”for14days.Results Thetotalefectiveratewas
100%;thecardinalclinicalsymptom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especialyintheacuteatackstage.Conclusion“DianbaizhuSyrup”is
efectiveforvertebrobasilarinsuficiencyvertigoofphlegm-bloodaccumulation,withshortercourseandfewsideefects.
KeyWords:
Vertigo;vertebrobasilarinsuficiency;phlegm-bloodaccumulation;“DianbaizhuSyrup”
·18·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42卷第5期 SH.J.TCM May,2008;Vo1.42No.5
作,但生活、工作受到影响,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6%~
69%;无效:头昏、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治疗后积
分较治疗前减少≤35%。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 SPSS10.0软件进行 Chi-
Squaretest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 1个疗程后,50例患者中痊愈 22例
(44.0%),显效20例(40.0%),有效7例(14.0%),总有效率为
100%。
2.2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发病<1天的显效率为71.43%,1~
7天的显效率为 100%,≥7天的显效率为 77.78%。Chi-
Square检验,χ2=6.143,P=0.046<0.05,提示滇白珠糖浆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与病程显著相关,对发
病1~7天者疗效明显(表1)。
表 1 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例)
2.3 症状改善情况 视物旋转的主症的消失率为100%;恶
心,耳鸣等次症的消失率大多在63%以上(表2)。
表2 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例)
2.4 安全性评介 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血常规、肝肾功
能检查,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
脑血管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使患者非常痛苦的症状。近年
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往研究表
明,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原因以颈椎病变常
见,多属椎动脉型[1],主要原因有:椎间盘退变向侧方突出,
压迫椎动脉造成供血不足;椎间关节不稳定引起椎间出血、
水肿,加重对椎动脉的压迫,且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
挛,从而进一步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在椎动脉代偿
性扩张受影响时,椎动脉血流量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液
黏度的变化。若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即可使
椎动脉血流量显著减少,加重VBI,头晕症状加重。另外,血
流缓慢有利于血小板聚集,血液呈高凝状态或微血栓形成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可引起脑血栓形成[3-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
与风、火、痰、瘀、虚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对眩晕病症之论述甚
多,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
之说。眩晕病位在头,其病本主要在肝肾,同时涉及到心脾等
脏腑,其治疗多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等着手,用
平肝潜阳、祛风化痰等方法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脾气虚弱、痰浊阻络、升降失常为最多
见。因脾居中州,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
一旦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升降失司,脏腑阴阳
气血失调,脉络淤滞,即痰瘀互结,阻于脑络,气血精髓不能
上荣清窍,产生眩晕。治宜化痰理气,健脾除湿,活血化瘀,清
热解毒。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特点,从痰瘀立论,选择具有祛逐
痰瘀、通畅脉络、养血益脑作用的药物,为中医治疗眩晕,特
别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拓展了新领域,并取得良
好疗效。
滇白珠又名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Franch)Rehd]的根,性温,味甘辛,微苦,具有活
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能,主治风湿病,
还可用于眩晕、闭经、咳嗽、哮喘的治疗。现代研究证明,滇白
珠含有机酸、苷类、黄酮类、木脂素、槲皮素类等多种化合物,
具有抗炎、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作用。可通过减
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存在的颈椎病变,如椎间盘的炎性
渗出、出血、水肿,从而有效增加椎-基底动脉系统所支配的
脑部血供,缓解症状,起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的作用[5-6]。其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符合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发作期治以祛痰活血化
瘀为主,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尤以发病1~7天最为明显,提
示滇白珠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另外,本
药活血化瘀而不伤血、动血,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引起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滇白
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疗程短、无明
显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强,曹树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临床神经精神病学杂
志,1997,10(3):124.
[2]李鹤,沈惠风,闵亮.针刺不同穴位组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5):35-36.
[3]HaynesMJ.Dopplerstudiescomparingtheefectsofcervicalrotationand
lateralflexiononvertebralarterybloodflow[J].ManipulativePhysiolTher,
1996,19(6):378-384.
[4]杨任民.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慢性脑供
血不足[J].临床神经学杂志,2002,15(4):247-248.
[5]马小军,郑俊华,陈新滋.民族药滇白珠资源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1,26(2):85-89.
[6]熊双贵,张孝纯.透骨香药物按摩乳的药理作用观察[J].贵阳中医学
院学报,1992,14(3):57-60.
病程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1天 21 8 7 6 0 71.43 100
1~7天 20 11 9 0 0 100 100
≥7天 9 3 4 2 0 77.78 100
症状 n 消失 好转 无变化 消失率(%)
视物旋转 24 24 0 0 100
恶心、呕吐 16 14 2 0 87.50
行走不稳
耳鸣
眼球震颤
22
25
8
20
22
5
2
2
2
0
1
1
90.91
88.00
62.50
编辑:肖元春
收稿日期:2008-02-12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42卷第5期 SH.J.TCM May,2008;Vo1.42No.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