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inggan Ditan Decoction used for treating of dizziness

平肝涤痰方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6期2005年6月·887·
平肝涤痰方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朱锐平,洪敏申,於惠芳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
摘要:目的观察平肝涤痰汤治疗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方法
全部80病例,随机分为平肝涤痰汤治疗组(40例)、全天麻胶囊对照组(40例),疗效均为4周。结果两组均能改
善临床眩晕症状(尸<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的作用更显著(P并能提高患者的椎一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关键词:平肝涤痰汤;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图分类号:R28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6—0887一02
ClinicalobservationonPingganDitanDecoctionusedfortreatingofdizziness
ZHURui—ping,HONGMin—shen,YUHui—fang
(YangPuDistrictCentralHospital,Shanghai200090,China)
Keywords:PingganDitanDecoction;dizziness;insufficientbloodsupplyofvertebrobasilarartery
近年来,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眩晕在中老年人中
较为多见,其与现代医学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相吻合,后者因是完全
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于
2002年5月一2004年12月用平肝涤痰方对短暂性
反复发作的眩晕病人进行治疗,并结合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作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资料完整者共80例,均为
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8~69岁,平均
(60.14±5.96)岁;平均病程(1.79±2.41)个月。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9~66岁,
平均(58.93±5.18)岁;平均病程(2.08±3.26)
个月。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主要症状和
TCD检测等指标,统计学差异均不显著(P>
0.05)。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
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诊断标准,辨证
属痰浊中阻证;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
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
要点》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诊
断要点。
1.3病例选择标准: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辨证
证型和西医诊断要点,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
脑梗死或脑出血、并经TCD检测提示椎一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最近1次眩晕发作在1周以内的病人纳
入观察范围。排除病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
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4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平肝涤痰汤治疗,组方为:
姜半夏、天麻、胆南星、竹茹、白术、茯苓、陈皮、菖蒲、
僵蚕。临症加减:肝阳上亢加钩藤、生白芍、石决明;
恶心呕吐加旋覆花、代赭石;大便干结加瓜蒌仁、大
黄;心烦口苦加黄连、淡竹叶;心悸不寐加龙骨、珍珠
母、远志;病久加丹参、黄芪。每日1剂,水煎2次,每
次200mL,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服用全天麻胶囊
(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5g),每次4
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期间停用其
他影响疗效判断的中西药物。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眩晕症状:正常:无临床症
状;轻度:自觉头晕目眩,无自身或景物之旋转感或
晃动感,不影响活动;中度: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旋转
或晃动感,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重度:自觉头晕
并有明显自身和景物旋转感,头身不敢转动,难以胜
任工作。@TCD检测:用法国DMS生产Explorer
CVS仪作经颅多普勒测定,记录治疗前后的数据。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数据以z±S表示,同组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收稿日期:2004—11-25
作者简介:朱锐平(1961--),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888·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6期2005年6月
检验;记数资料采用Z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比较:见表1。两组病
例治疗前后眩晕程度都有显著改善(P疗组对眩晕程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比较
Table1 Comparisonofdizzinessd greeinpre—
andpost—treatmentgroups
组别 对数 正常/例轻度/例中度/例重度/例
对照 40 治疗前0 16 21 3
治疗后 17— 14 8~ 1~
治疗 40 治疗前0 12 23 5
治疗后 28— 10 2~0一△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一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P(O.01V5pre—treatmentofsamegroup
△P2.2 两组治疗前后TCD测定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组的作用更显著(P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J士s)
Table2 Comparisonofaveragesp edofbloodstream
inpre—andpost—treatmentgroups(x±s)
组别 例数 椎动脉/(cm·S一1)基底动脉/(cm·S1)
表注同表1
NotesaresametoTable1
3讨论
眩晕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历代医家多以本虚
标实立论,虚在脾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实则风、火、
痰、瘀为患。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最常见的症状为
阵发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很少出现耳鸣[11;其
与中医眩晕的痰浊中阻证相符合,但又以短暂性反
复发作为特点;二者在临床表现上较相一致,故可联
系起来进行治疗上的探索。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
精微,聚湿生痰;脾虚则肝木乘土,以致肝风内动,挟
痰上扰清窍。《医灯续焰》日:“胸中痰浊,随气上升,
头目高而空明,清阳所注,淆浊之气,扰乱其间,欲其
不晕不眩,不再得矣。”巅高之上,惟风可至;风善行
而数变,故本病可突然发作,历时短暂。因此,此类眩
晕的发病与痰浊、肝风最相关联。
本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涤痰汤化裁而成。方
中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
眩,两药相伍,共达化痰熄风之效;配合以胆南星、竹
茹增强化痰作用,并防温燥药物化热之虞;以白术、
茯苓、陈皮健脾祛湿、理气化痰,杜生痰之源并顺其
气;以菖蒲祛痰开窍,兼防合并卒中;加僵蚕则助熄
风。全方重在涤痰平肝,以治痰浊、肝风上扰之症,待
症情稳定之后,可合扶正治本之品。椎一基底动脉系
统TIA与暂时性脑灌注压降低及脑缺血有关[2],而
发生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则是脑动脉粥样硬
化,后者可导致血管狭窄、弹性降低、调节能力减弱;
临床一般使用改善脑循环、降低血液黏滞性、抗凝等
药物治疗。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天麻有增加脑血流
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化痰药则有抗凝、降低
血黏度、调血脂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因此本方对此
病的防治有一定的药理和临床基础。此外,天麻、菖
蒲、僵蚕均有镇静作用,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状况。
本观察表明平肝涤痰汤对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眩
’晕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减轻眩晕的发作程度、减少
发作次数(P明显提高其平均血流速度(P对照组(P他脑动脉血流速度增高的病例,一般也有较好的改
善作用,说明本治疗在增进脑血流灌注同时,亦有解
除脑血管痉挛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改善脑循环,增加
脑血流量的目的。此外,目前对脑动脉硬化尚无特效
疗法,主要是早期预防,改善脑血液供应,纠正脂质
代谢紊乱等;而本方的组成则有与此相应的功效,对
于防止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应有一定的作用。
TIA病人的远期脑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远高于
一般人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TIA也是血管性痴呆
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3;因此,研究中医
药对TIA患者的有效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References:
EliChenQT.ClinicNeurology(临床神经病学)[M].Beijing:
Beijing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0.
Ez]ChenHZ.PracticalMedicine(实用内科学)[M].11ed.
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2004.
[33ZhuLP,JiaJP,WangML.Studyonmemoryfunctionof
transientschemicattackspatientsEJ].ChinJNeuro(中华
神经科杂志),2003,36(2):97.
万方数据
平肝涤痰方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 朱锐平, 洪敏申, 於惠芳, ZHU Rui-ping, HONG Min-shen, YU Hui-fang
作者单位: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6)

参考文献(3条)
1.Chen Q T 临床神经病学 2000
2.Chen H Z 实用内科学 2004
3.Zhu L P;JiaJP;Wang M L Study on memory function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patients[期刊论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0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603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