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7卷 第 3期
2006年 7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Vol.27, No.3
Jul.2006
收稿日期:2005-06-27
作者简介:孙 思(1980-), 男 ,助教 , 硕士;通讯作者:王军(1962-), 男 , 教授 , 博士 , E-mail:wangjun@scau.edu.cn
基金项目:广州市林业局 “广州芳村花木病(虫)害调查及重要病害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资助
银海枣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与化学防治
孙 思 , 王 军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对广东省新近发现的一种银海枣叶部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 , 该病病原为链格孢 Alternariaalternata(Fr.)
Keissl.以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参试的 11种杀菌剂中 ,叶斑净和世
高的防治效果最好 , 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分别达 52.82%和 33.62%.
关键词:银海枣;链格孢;褐斑病
中图分类号:S7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1X(2006)03-0058-03
PathogenIdentificationandChemicalControlofBrown
LeafSpotofPhoenixsylveseris
SUNSi, WANGJun
(ColegeofForestry, SouthChinaAgric.Univ., Guangzhou510642, China)
Abstract:AnewdiseaseonthefrondofPhoenixsylveseriswasfoundinGuangdongProvince.Thepatho-
genwasidentifiedasAlternariaalternata.Bymeasuringthegrowthratesofcoloniestreatedwithvarious
fungicidesandthesporegerminationinhibitionrates, YebanjingandScoreshowedthebestcontrolefect.
Theirinhibitionratesonlesionexpansionwere52.82% and33.62% respectively.
Keywords:Phoenixsylveseris;Alternariaalternate(Fr.)Keissl;brownleafspot
银海枣 Phoenixsylvestris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性棕
榈科植物 ,目前国内对其病害的报道只有银海枣小
球腔菌 LeptosphaeriaphoenixP.G.Xi, Y.X.Chenet
Z.D.Jiang, sp.nov.叶斑病 ,其病原是一新种 [ 1] .
近年在广东省许多地区的银海枣上发现了一种与小
球腔菌叶斑病症状明显不同的新病害 ,病原不明.该
病严重影响植株生长与观赏性.本研究对该病害进
行了病原鉴定和化学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与病原菌材料 供试银海枣及其
他 16种棕榈科植物均采自广州.病原菌从感病的银
海枣叶片上分离得到.
1.1.2 供试药剂 供试杀菌剂共 11种:阿米西达
(w=25%乳液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多菌灵
(w=25%可湿性粉剂 ,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百
菌清(w=75%可湿性粉剂 ,深圳瑞德丰农药有限公
司)、代森锰锌(w=50%可湿性粉剂 ,江苏利民化工
有限公司)、甲基硫菌灵(w=50%可湿性粉剂 ,杭州
东风农药厂)、锰锌乙铝(w=50%可湿性粉剂 ,江苏
利民化工有限公司)、健绿宝(w=40%可湿性粉剂 ,
江苏利民化工有限公司)、世高(w=10%可湿性粉
剂 ,诺化农化中国有限公司)、扑菌清(w=70%可湿
性粉剂 ,香港恒田化工科技集团)、普菌克(w=70%
可湿性粉剂 ,深圳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叶斑净
(w=28%可湿性粉剂 ,广东农科院植保所).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按常规病原真菌分离
方法从银海枣叶部发病组织进行分离.单孢子挑
取 [ 2]纯化 ,移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中培养.
1.2.2 致病性测定 取健康叶片针刺接种 ,同一叶
片上的不同位置做无伤接种 , 保湿 (RH=80%, 下
同)培养 ,重复 3次.5d后分离 、鉴定.
1.2.3 病原菌的显微观察 挑取菌体做玻片培养 ,
3 d后观察培养性状 、形态特征 ,并进行显微测量.
1.2.4 病原菌对部分棕榈科植物的致病性测定
采集 16种供试棕榈科植物健康叶片 ,分别按 1.2.2
致病性测定方法确定是否为寄主.
1.2.5 杀菌剂毒力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法[ 3-4] ,各
杀菌剂的初筛质量浓度为 50、100和 200 μg/mL.根
据结果确定再次试验所用杀菌剂种类和浓度.用新
复极差检验法对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测
定各杀菌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1.2.6 离体叶片防治试验 根据杀菌剂毒力测定
结果选择参试药剂.试验方法[ 5-6] :取健康叶片针刺
接种 ,保湿培养 48 h后用灭菌水洗净叶片表面菌丝.
在伤口处喷洒 200 μg/mL的药剂 0.5 mL,每隔 5 d
喷 1次 ,共喷 3次.每种处理 10个重复.灭菌蒸馏
水为对照.25d后用网格坐标纸测量每个病斑面积 ,
求出各自的平均数 ,按以下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 =(对照叶斑面积 -处理叶斑面积)/
对照叶斑面积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鉴定
2.1.1 症状 病斑主要发生在叶部羽片和叶轴的
交界处 ,先是在羽片上产生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 ,然
后病斑逐渐向叶轴扩展 ,呈椭圆形 ,或不规则的长椭
圆形 ,黑褐色至黑色 ,边缘由内向外具桔红 、黄绿 、浅
黄色三色相间的晕圈.直径 2 ~ 5 cm, 最大可达
10 cm;在发生严重的部位病斑常连接成片 ,叶轴褪
绿变黄 ,羽片干枯.
2.1.2 致病性 无伤接种不发病 ,刺伤接种发病 ,
并产生与上述同样的症状.从病斑中重新分离获得
的病原菌 ,与接种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完
全一致.
2.1.3 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种名 在马铃薯葡萄糖
琼脂培养基上 ,菌落圆形 ,边缘平滑;菌丝稠密发达;
菌落从中心到边缘颜色依次为墨绿 、深绿 、浅绿 、灰
白 、白色 ,长满整个培养皿以后全都变成深绿或墨绿
色.从培养皿背面可见同心轮纹.菌落在常规条件
下培养即可大量产孢.分生孢子梗(30 ~ 100)μm×
(3 ~ 6)μm,直立 ,单枝或分枝 ,分枝多呈直角 ,有的
分枝顶端可见扩大的 1 ~ 3个孢子痕;部分分生孢子
梗有 2 ~ 3个分隔.分生孢子(16 ~ 30)μm×(9 ~
18)μm,单生或串生 ,串生的最长可达 7个 ,倒梨形 ,
近椭圆形 ,具短至稍长的喙 [ (3 ~ 6)μm×4μm] ,暗
褐色 ,具 1 ~ 6个横隔 , 0 ~ 1纵隔 ,分隔处缢缩明显.
根据上述形态结构 ,参考文献 [ 7-8] ,病原菌鉴定为
链格孢菌 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l.
2.2 病原菌对部分棕榈科植物的致病性
无伤接种所有植物均不发病.刺伤接种 ,发病植
物有:加拿利海枣 Phoenixcanariensis、美丽针葵 Phoe-
nixroebeleni和三药槟榔 Arecatriandra.其中:美丽
针葵和加拿利海枣属刺葵属 ,与银海枣亲缘关系较
近;三药槟榔属槟榔属 ,与银海枣亲缘关系较远.发
病严重程度以接种 3d后病斑直径来表示:银海枣和
加拿利海枣的病斑直径可达 0.8 cm以上;美丽针葵
和三药槟榔的病斑直径不超过 0.5 cm.未发病的植
物有大王椰子 Roystonearedia、散尾葵 Dypsislutes-
cens、竹节椰子 Chamaedoreaseifrizi、短穗鱼尾葵
Caryotamitis、蒲葵 Livistoneachinensis、桄榔 Arenga
pinnata、香棕 Arengaengleri、董棕 Caryotaurens、棕竹
Rhapisexcelsa、老人葵 Wasningtoniafilifera、棕榈 Tra-
chycarpusfortunei、假槟榔 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
和国王椰子 Ravenearivularis.
2.3 化学防治试验
2.3.1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表 1为杀菌剂初筛结
果.选取抑菌效果较强的键绿宝 、世高 、扑菌清 、普菌
克和叶斑净进行再次筛选试验 ,并将参试质量浓度
调整为 0.04、0.20、1.00和 5.00 μg/mL,结果见表 2.
从表 2得出 ,叶斑净和世高各浓度皆有极显著的抑
菌效果;普菌克和健绿宝只在 5.00 μg/mL和
1.00μg/mL时有极显著抑菌效果;扑菌清只在
5.00μg/mL时有极显著抑菌效果.经几率值分析
法 [ 4, 9]计算得出 , 叶斑净的毒力方程为 Y=3.856+
表 1 11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落生长的抑菌率
Tab.1 Inhibitionratesof11 fungicidesonthecolony
growthofAlternariaalternata %
杀菌剂 fungicides 50μg/mL100 μg/mL200 μg/mL
阿米西达 Amistar 38.0 35.5 39.0
多菌灵 Duojunling 22.0 22.5 30.0
百菌清 Baijunqing 8.1 2.7 12.2
代森锰锌 Daisenmengxin 26.2 41.8 47.5
甲基硫菌灵 Jiajiliujunling 12.7 19.1 27.9
锰锌乙铝 Mengxinyilǜ 42.0 45.0 53.5
键绿宝 Jianlǜbao 100.0 100.0 100.0
世高 Score 100.0 100.0 100.0
扑菌清 Pujunqing 100.0 100.0 100.0
普菌克 Pujunke 100.0 100.0 100.0
叶斑净 Yebanjing 100.0 100.0 100.0
59 第 3期 孙 思等:银海枣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与化学防治
表 2 链格孢菌落在含毒 PDA上的平均直径 1)
Tab.2 AveragediameterofcolonyofAlternariaalternataonPDAmixedwithfungicides mm
ρ(杀菌剂 fungicides)/(μg· mL-1) 叶斑净 Yebanjing 世高 Score 普菌克 Pujunke 健绿宝 Jianlǜbao 扑菌清 Pujunqing
0.04 35.30±1.44d 33.30±1.97d 40.30±2.25ab 40.60±1.67ab 42.80±0.95b
0.20 28.80±1.32c 26.80±0.87c 40.00±1.46ab 43.50±2.35b 41.50±0.92ab
1.00 19.00±1.19b 22.30±1.23b 37.00±1.18a 39.50±1.83a 42.30±1.71b
5.00 10.30±0.64a 10.50±0.65a 36.50±1.23a 39.80±1.36a 37.80±0.96a
对照 control 43.50±1.03e 43.50±1.03e 43.50±1.03b 43.50±1.03b 43.50±1.03b
1)同列数据后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在 0.01水平上差异显著(DMRT法)
0.77X, EC50为 0.612μg/mL;世高的毒力方程为Y=
4.42+0.647X, EC50为 0.605μg/mL.杀菌剂对孢子
萌发的抑制作用见表 3.其结果与对菌落生长的抑
制基本一致 ,即叶斑净和世高的效果最好.
表 3 链格孢分生孢子在 5种药液中的萌发率
Tab.3 GerminationratesofAlternariaalternata sspores
infivefungicidesuspensions %
ρ(杀菌剂
fungicides)/
(μg· mL-1)
叶斑净
Yebanjing
世高
Score
普菌克
Pujunke
健绿宝
Jianlǜbao
扑菌清
Pujunqing
0.04 6.93 4.90 19.39 77.36 25.00
0.20 0.00 2.00 7.84 78.00 16.50
1.00 1.02 0.00 0.00 72.73 10.89
5.00 0.00 0.00 0.00 22.33 0.00
对照 control96.17 95.51 95.91 97.10 96.59
2.3.2 离体叶片上的防治效果 以病斑面积计 ,叶
斑净处理的叶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α=0.01),防
治效果达 52.82%,世高的防治效果为 33.62%,经统
计达到显著水平(α=0.05).
3 讨论与结论
经鉴定 ,银海枣褐斑病的病原为链格孢 Alternar-
iaalternata(Fr.)Keissl.在国外 ,已报道的侵染银海
枣的病原有芽枝霉 Cladosporiumsp.、镰刀菌 Fusari-
umsp.、茎点菌 Phomasp.和链格孢等 [ 10 -11] .链格孢
侵染银海枣所致病害在国外被称为 “ brownleaf
spot”,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 ,但未见详细研究.本文
参考国外命名 ,将该病害称为褐斑病.该病寄主银海
枣属于引种植物 ,但其病原链格孢则是一种在自然
界 ,特别是土壤中较为常见的弱寄生病原真菌 ,因此
该病是随引种的银海枣传入我国 ,还是银海枣在本
地栽种时受到侵染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试验结果
同时表明 ,与银海枣近缘的加拿利海枣和美丽针葵
也会感染该病 ,鉴于此 2种植物在华南地区比银海
枣种植更为广泛 ,因此该病有传播扩散到其他棕榈
科刺葵属植物的可能.
试验结果揭示链格孢生长喜温暖潮湿 ,这与广
州及华南地区一年内大部分时间的气候条件相一
致 ,因此 ,只要有合适的寄主与伤口存在 ,该病容易
发生.
防治试验证实叶斑净和世高的抑菌效果最好.
鉴于该病原菌只能从植物的伤口侵入 ,在离体叶片
防治试验中 ,先接种使植物发病后再喷洒药剂 ,实际
上检验的是杀菌剂对病害的治疗效果.在生产实际
中 ,可以考虑使用叶斑净和世高对该病害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 1] 习平根 , 李敏慧 , 陈一新 , 等.棕榈科观赏植物真菌病
害鉴定 [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24(2):34-37.
[ 2]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138-139.
[ 3] 蒋家珍 , 吴学民 ,赵美琦 , 等.13种杀菌剂对草坪新月弯
孢菌的毒力测定及应用分析 [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25(4 ):20-22.
[ 4] 黄彰欣.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1993:52-59.
[ 5] SOLELZ, YOREN, MIRIAMK.ControlofAlternaria
brownspotofMinneolatangelowithfungicides[ J] .Crop
Protection, 1997, 16(7):659-664.
[ 6] 康黎芳 , 王云山 , 曹冬梅, 等.仙客来叶斑病病原菌分离
及防治试验[ J] .山西农业科学, 2001, 29(2):65-67.
[ 7]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 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79:565-566.
[ 8] 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7:162-163.
[ 9] 彭希文 , 刘光珍 , 杨永柱 , 等.云南省烟草赤星病(To-
baccobrownspot)病原研究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 [ 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22(2):153-156.
[ 10] ABDULSALAMKS, NAGEEBMA, REZKMA, etal.
Surveyofcertainfungiassociatedwithwijameddatepalm
treesinAl-HassaoasisofSaudiArabia[ J] .AnnalsofAg-
riculturalScienceCairo, 1992, 37(2):603-611.
[ 11] KHATRINK.Identificationofdiseasesofdatepalmin
quarantine[ J] .JournalofMycologyandPlantPathology,
1997, 27(2):217-218.
【责任编辑 李晓卉】
60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