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GF1对生长30d鹿茸的体外培养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的影响



全 文 :畜牧兽医科学
中国农学通报 第24卷 第2期 2008年 2月
htp:/www.casb.org.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基地项目(305104031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340)。
第一作者简介:冯海华,女,1970年出生,山东省临朐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130062吉林省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
号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Tel:0431-87986162,E-mail:fhh70@163.com。
通讯作者:邓旭明,男,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130062吉林省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吉林大学畜牧兽
医学院,Tel:0431-87986162,E-mail:xumingdeng@yahoo.com。
收稿日期:2007-11-08,修回日期:2007-12-04。
IGF1对生长30d鹿茸的体外培养鹿茸生长中心
干细胞的影响
冯海华 1,赵丽红 1,闭兴明 1,李光凤 1,岳占碰 1,李春义 2,邓旭明 1
(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2新西兰INVERMAY农业研究中心,Mosgiel,新西兰50034)
摘 要:【研究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30d的鹿茸体外培养不同
代数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鹿茸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生长30d的鹿茸的梅花鹿
鹿茸干细胞,将第2代、5代、8代鹿茸干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后,在培养
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取材于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
全部IGF1处理组(1,3,10nM)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nM)(p<0.01)。3个不同浓度IGFⅠ处理组的平均值
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最低(分别为2987和3743DPM/mg蛋白),而培养 5代的细胞最高
(分别为 10320和 12180DPM/mg蛋白),第 8代的细胞又开始下降(分别为 8754和 11568DPM/mg蛋
白);【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干细胞分裂增殖,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
鹿茸干细胞对IGFⅠ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关键词:IGF1;鹿茸;干细胞;梅花鹿
中图分类号:Q78,S852.65 文献标识码:A
EfcetsofInsulin-LikeGrowthFactor1ontheProliferationOrganicCenterStemCels
at30daysGrowingPeriodofAntlerinVitro
FengHaihua1,ZhaoLihong1,BiXingming1,LiGuangfeng1,YueZhanpeng1,LiChunyi2,DengXuming1
(1Colegeof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62;
2AgResearchLimitedInvermayAgriculturalCentrePuddleAley,Mosgiel,NewZealand,PrivateBag50034)
Abstract:【OBJECTIVE】Usingcelculturetechniquestoinvestigatetheefcetsofinsulin-likegrowthfactor
1(IGF1)ontheproliferationofantlerorganiccenterstemcels(antlerstemcels)fromvariouspassagesat30
daysgrowingperiodofantlerinvitro;【METHOD】Antlerstemcelswereisolatedfromsikadeerantlerof
growing30dayandcultured.Thesecond,fifthandeighthpopulationcelswereincubatedwith0,1,3,and
10nMIGF1.Thymidineincorporationassaywasappliedafter24hoursofculturerespectivelytodetermine
thedisintegrationperminute(DPM)value;【RESULTS】Theproliferationofcelsfromgrowing30daysantler
intheexperientalgroup (1,3,10nM)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0nM)(p<0.01).
Theaverageandmaximalvalueoftheproliferationofcelsintheexperientalgroupwaslowestinthesecond
populationcels (2987and3743DPM/mgrespectively),highestinthefifthpopulationcels (10320and
12180DPM/mg),anddecreasedintheeighthpopulationcelsagain(8754and11568DPM/mg);【CONCLU-
SION】IGF1canenhancetheproliferationofantlerstemcelsculturedinvitro.ThesensitivityofIGF1onthe
antlerstemcelsfromvariouspassagesat30daysgrowingperiodofantlerinvitro.
Keywords:IGF1,antler,stemcel,SikaDeer
畜牧兽医科学
1· ·
畜牧兽医科学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etinVol.24No.22008February
htp:/www.casb.org.cn
鹿角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每年更新,这在哺乳动物
中绝无仅有,因而成为研究器官再生的理想模型[1,2]。鹿
角生长周期受雄激素的调节,春天睾酮含量下降,鹿角
脱落,鹿茸再生随即发生;夏天睾酮水平保持最低,鹿
茸快速生长;秋天睾酮含量急剧上升,鹿茸的生长停止
和完全骨化、脱掉茸皮;冬天由于睾酮处于高水平,使
鹿角紧附于角柄,直到次年春天睾酮水平下降才脱落,
并触发新一轮鹿茸的再生[3,4]。在生长期,鹿茸的生长呈
典型的S形曲线,开始时较慢,生长中期最快呈几何级
数,然后生长速度下降,IGF1可能是刺激鹿茸生长的
主要生长因子[1,5]。该研究在梅花鹿鹿茸生长的30d时
分离鹿茸干细胞传代培养,检测干细胞对IGF1刺激的
敏感度,以探讨影响早期鹿茸生长速度的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实验于2005-03/2006-06在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
院基础兽医研究室完成。选定4岁龄的健康梅花鹿(农
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提供),在鹿茸生长的30d进行取
材。
1.2试剂
DMEM培养基(Gibco);胰蛋白酶(Sigma);I型胶
原酶(Invitrogen);犊牛血清(Invitrogen);台盼兰(Sig-
ma);DMSO(Sigma);IGF1(Roche)。
1.3组织分离
选定4岁龄的健康梅花鹿,在鹿茸生长30d锯取
鹿茸。锯下的鹿茸在细胞培养室的准备间消毒,并用
手术刀切取5cm长的鹿茸尖部。在细胞培养间将鹿茸
尖部从中央部纵向切开以暴露茸尖内部组织。依据Li
等[2]的取材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定位切取鹿茸的间
质层。
1.4细胞培养
用平衡缓冲盐溶液清洗鹿茸间质层组织三次。将
组织切碎,再用缓冲液清洗。将清洗后的组织碎块移入
含有鹿茸组织消化液(90%DMEM培养液,10%的犊牛
血清,青(100U/ml)、链(100μg/ml)霉素,以及最终浓
度为200U/ml的I型胶原酶)的培养瓶中。于37℃温
箱中孵育3h左右。消化后的组织和游离出的细胞通过
离心除去消化液,再用细胞培养液清洗两次后转移至
培养瓶中培养。培养3d后换液并继续培养直到大多细
胞群落相互融合为止。用胰酶-EDTA消化掉贴瓶生长
的细胞,并对消化掉的细胞进行台盼兰染色以确定细
胞的活性。活性确定后的细胞被分装到含有1ml冻存
液的冻存管中(约为1百万个细胞/ml/管)逐步降温
冻存至液氮罐中。
1.5实验设计
细胞长满培养面的85%~90%时,用胰酶-EDTA
将细胞消化掉并用台盼兰染色法确定细胞活性。将细
胞以2×104细胞/ml的密度接种到24孔板的孔中,分
别培养2代、5代、8代细胞。培养48h后,用等量不含
犊牛血清但含有不同浓度的 IGF1(0,1,3,和 10nM)
的培养液来替换孔中正常培养液,每个处理都为4孔
重复,继续培养24h。在培养结束前2h,于培养液中加
入 2.5μCi/ml的 3H-胸腺嘧啶核苷。培养结束后用
4℃的三氯乙酸(TCA,10%)清洗细胞 3次。再用
500μl1NNaOH溶解细胞。吸取200μl溶解液于液体
闪烁计数器中测定放射强度。另吸取200μl溶解液进
行蛋白含量测定。最终结果以4孔的算术平均数±标准
差来表示,单位为DPM/mg蛋白。
1.6数据统计
采用SPSS10.0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数据以
x±s表示,以确定处理组(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组)与
对照组(无IGF1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
2结果
2.1鹿茸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用含10%犊牛血清的的DMEM培养的鹿茸干细
胞第3天全量换液除去未贴壁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
观察,鹿茸干细胞此时已贴壁,细胞形态均匀,呈梭形,
细胞呈克隆性生长,贴壁的细胞迅速增殖。台盼兰检测
结果表明试验中所用的细胞活性全部都在90%以上。
图1IGF1对体外培养不同代数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分泌蛋白
含量的影响
2.2IGF1对鹿茸干细胞的影响
结果见图1。取材于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全部
IGF1处理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不同浓
度 IGFⅠ(1,3,10nM)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
离体培养 2代的细胞最低(分别为 2987和 3743
DPM/mg蛋白);而培养 5代的细胞最高(分别为
10320和12180DPM/mg蛋白);到了第8代的细胞这
2· ·
畜牧兽医科学
中国农学通报 第24卷 第2期 2008年 2月
htp:/www.casb.org.cn
些值又开始下降(分别为 8754和11568DPM/mg蛋
白)。这说明,IGF1能够促进鹿茸干细胞分裂增殖,生
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
茸干细胞对IGFⅠ刺激的敏感度不同,离体培养2代
后对IGFⅠ的敏感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传代到第5
代时其敏感度才达到高峰,到第8代时敏感度又开始
下降。
3讨论
近几年Li等[2,6]连续报道了如何在未经染色的、新
鲜鹿茸的组织切面上精确定位和取材鹿茸干细胞的方
法。该取材方法的建立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鹿
茸生物学,以及在建立鹿茸生物医学模型上提供了有
利的手段。笔者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能满足实验
需要。
IGFⅠ是一种促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存在于鹿茸
角顶部再生鹿茸角增殖区,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
细胞的增殖。在鹿茸组织内有IGFⅠ和IGFⅡ的表达,
IGFⅠ和IGFⅡ受体在鹿茸角顶部也有表达,体外试验
证实,IGFⅠ和IGFⅡ均可促进鹿茸细胞的增殖[7]。实验
所有IGF1处理组,鹿茸干细胞的分裂繁殖都与加入的
IGF1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这与Sadighi等[8]的报
道结果相似,他们发现3-10nM范围的IGF1浓度对培
养的鹿茸尖部细胞具有最大的刺激作用。
研究通过细胞培养证实生长早期的鹿茸干细胞,
在不同培养代数对IGF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在离体培
养2代后对IGFⅠ的敏感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传代
到第5代时其敏感度才达到高峰,到第8代时敏感度
又开始下降。说明鹿茸干细胞本身对IGF1刺激的敏感
度的变化也是影响鹿茸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GossRJ.Futuredirectionsinantlerresearch[J].AnatRec,1995,241
(3):291-302.
[2] LiC,SutieJM.Tissuecolectionmethodsforantlerresearch[J].Eur
JMorphol,2003,41(1):23-30.
[3] UmapathyG,SontakkeSD,ReddyA,etal.Seasonalvariationsinse-
mencharacteristics,semencryopreservation,estrussynchronization,
andsuccessfulartificialinseminationinthespoteddeer(Axisaxis)
[J].Theriogenology,2007,67(8):1371-1378.
[4] LiC,WangWandManleyT,etal.Nodirecteitogenicefectofsex
hormonesonantlerogeniccelsdetectedinvitro[J].Generaland
ComparativeEndocrinology,2001,124(1):75-81.
[5] FennessyP,CorsonIandSutieJ,etal.Antlergrowthpaternsin
youngreddeerstags.In:BrownR,editor.TheBiologyofDeer[M].
MississippiStateUniversity:Springer-Verlag,1992:487-492.
[6] LiC,ClarkDE,LordEA,etal.Samplingtechniquetodiscriminate
thediferenttissuelayersofgrowingantlertipsforgenediscovery[J].
AnatRec,2002,268(2):125-130.
[7] PriceJ,AlenS.Exploringthemechanismsregulatingregenerationof
deerantlers[J].PhilosTransRSocLondBBiolSci,2004,359(1445):
809-822.
[8] SadighiM,HainesSRandSkotnerA,etal.Efectsof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IGF-I)andIGF-Ionthegrowthofantlercelsinvit-
ro[J].JEndocrinol,1994,143(3):461-46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