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药叶茶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全 文 :者罹患单纯焦虑症状的危险性增加 , OR 为 3 , 可能是受教育
年限短的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均不如受教育年限长者 ,
更容易导致焦虑情绪 ,尤雪莲等在对住院病人中精神疾患的
研究中也发现文化程度低与焦虑发生有关[16] 。主观感觉病
情加重与病人罹患单纯焦虑症状有关 , 相应 OR 为 4 , 提示主
观感觉病情加重者更易出现焦虑 , 可能患者常害怕病情的恶
化 , 担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 丧失个人独立性 , 而表现为焦
虑 ,而焦虑也可能进一步强化患者对病情加重的主观感觉。
住院病人呈现出增高的抑郁合并焦虑症状危险性 , OR 为 5 ,
提示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与门诊患者相比可能在抑郁和焦虑两
方面都需要更多关注 ,这可能与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有关。
在本次研究中 ,未发现性别 、负性生活事件 、医疗保险与抑郁
焦虑症状有关的证据。
综上所述 ,中国大城市综合医院冠心病病人的抑郁症状
可能与病人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有关 , 焦虑症状可能与非
老年人 、受教育年限不超过 9 年 、主观感觉病情加重有关 , 而
住院病人和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可能更容易受到抑郁和
焦虑症状的双重伤害 ,这些病人应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
更多关注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 发现
的危险因素与抑郁 焦虑症状和冠心病同时存在 ,这些因素的
病因学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致谢:本研究受到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资助。感谢
李俊 、张彩霞 、曾刚 、费杨 、郑直 、王立伟 、郑松柏等医生的大力协助和
支持 !)
4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 , 姚崇华 , 赵冬 ,等.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
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 方案):发病率和死亡率监测结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1997 , 25(1):6-11
2 吴贵贤 , 吴兆苏 , 刘军 ,等.北京部分地区 15年心脑血管病死亡
率变化趋势.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01 , 35(2):98-101
3 王金荣 , 王德平 , 沈渔 ,等.中国七个地区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
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 , 1998 , 31(2):75-77
4 周英 , 尤黎明.冠心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中华护理
杂志 , 2003 , 38(11):836-838
5 任显峰 , 白慧丽 , 郑素娟.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
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3, 11(3):231-232
6 古丽松 , 林艳 , 木妮拉.冠心病患者的情感问题和临床意义.心
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2002, 11(3):220-221
7 陆林 , 黄明生 , 孙学礼 ,等.内科住院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
究.中华精神科杂志 , 1998 , 31(4):234-236
8 肖世富 , 严和俊 , 陆余芬 ,等.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卫生保健病人
心理合作研究的上海样本结果.中华精神科杂志 , 1997 , 30(2):
90-94
9 王苑华 , 朱培俊 , 徐松泉 ,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境障碍的研
究.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1 , 9(4):246-248
10 陈灏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见:叶任
高 , 等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4.272-273
11 叶维菲 , 徐俊冕.HADS 在综合医院的应用与评价.中国行为医
学杂志 , 1993 , 2(3):17-19
12 Denollet J , Brutsaert DL.Reducing emotional distress improves progno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9-year mortality in a clinical trial of
rehabilitation.Circulation , 2001 , 104(17):2018-2023
13 王福军 , 慈书平.焦虑情绪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影响.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 , 2004, 13(5):535
14 周军 , 赵修再 , 杨天伦.抗焦虑抑郁药物对伴心理障碍的冠心病
患者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疾病控制杂志 , 2005, 9(1):77-79
15 杜秀丽 , 姜亚芳 , 杨宏梅 ,等.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
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护理杂志 , 2003 , 38(10):761-764
16 尤雪莲 , 任俊翠 , 袁秀银 ,等.住院病人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
查.临床护理杂志 , 2004 , 3(2):7-9
(2005-10-13收稿)
作者简介:梁向明 ,男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 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肾病与血液净化中心
文章编号:1000-8020(2006)05-0636-03 ·实验研究·
乌药叶茶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梁向明 周芹1 大谷晴久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内科 ,济南 250012
摘要:目的 研究乌药叶茶在健康人体环境下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15 名青年健康男性饮用乌药叶茶
一周 ,于饮用开始前 、后及饮用结束一周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及晨尿 ,共轭双烯法检测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氧化修饰过程 , 电子自旋共振法检测 LDL在氧化变性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 , ELISA 法测定尿中 8-羟
基 2-脱氧鸟苷(8-OHdG)的排泄率。结果 乌药叶茶饮用结束时血浆 LDL的氧化延迟时间由(88.8±8.4)min
显著延长至(104.7±3.0)min(P<0.05),自由基的信号强度降低了 32.6%(P<0.05), 尿中 8-OHdG 的排泄率
于饮用结束时及停用一周后也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乌药叶茶的饮用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得以明
显提高。
关键词:乌药叶茶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延迟时间 自由基 8-羟基 2-脱氧鸟苷
中图分类号:TS272.59 R459.3      文献标识码:A
636    卫  生  研  究 第35卷
  樟科植物乌药 Lindera aggregata (Sims)Kosterm .主要生长
于中国浙江 、湖南等省 , 日本的纪伊半岛也有分布。乌药为常
用中药材 , 具有顺气止痛 、温肾散寒的作用 , 历代方书多用其
根 ,其叶的记述极少。张氏集民间验方[ 1] ,对乌药叶的临床应
用有所报道。在日本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其叶治疗风湿性关
节炎 、肾炎的传统。在日本作为健康饮品行销日本全国的一
种袋装乌药叶茶(商品名:徐福茶), 因此对该茶的抗氧化作用
进行了分析 , 证实了乌药叶茶在健康人体环境下的抗氧化
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实验过程
受试者为 15 名青年健康男性 , 平均年龄(21±3.6)岁。
实验共持续 3 周 , 第 1 周为清除期 , 受验者停止饮用咖啡 、茶
类及其他商品饮料;1 周后开始乌药叶茶的饮用。 袋装乌药
叶茶(新宫市农林水产科生产 , 9 克 袋)用 180ml热水浸泡 15
分钟后 , 文火保持微沸 10 分钟 , 取水煎物饮用。 每人每次 1
袋 ,每日 3次;乌药叶茶饮用结束后仍禁用咖啡 、茶类及其他
商品饮料 1 周。在乌药叶茶饮用前 、后及停用 1 周后分 3 次
抽取空腹静脉血 、留晨尿 , 分别测定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
的氧化修饰过程以及该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浓度 , 同时观察
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LDL
水平以及尿中 8-羟基 2-脱氧鸟苷(8-hydroxy 2′-deoxyguanosine ,
8-OHdG)排泄率的变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矿泉水代替饮
用水 ,不限制饮水量及进食量 , 不改变其他生活习惯。
1.2 仪器和试剂
CS150GX型高速离心机及 S120AT2 转子 , 日本日立制作
所;UV-1600 型分光光度计 、附属 6 目温控连续测定装置及计
算机自动分析系统 ,日本岛津制作所;JES-FR30 电子自旋共振
波谱仪 , 日本 JEOL 公司;DC protein assy 蛋白检测试剂及
Econo-Pac 10DG 脱盐柱 , 美国 Bio-Rad 公司;8-OHdG ELISA 试
剂盒 ,日本老化制御研究所;其他试剂均为 SIGMA 公司产品。
1.3 LDL的制备
采用分步超速离心法 ,具体步骤为:①清晨空腹采取静脉
血 ,加入含有 EDTA-Na2(血中浓度调整为 1mg ml)的试管中 ,
常规分离血浆。 ②于血浆上部缓慢加入比重液(d =1.006),
以 1.2 ×105 r min、 4℃、离心 1.6h 分离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③去除 VLDL后于余液上部加入比重液(d =1.182)
后以同等条件再次离心 2.4h , 上部可见淡黄色层状物 , 即为
LDL。 ④抽取 LDL , PBS 冲洗 , 通过 Econo-Pac 10DG脱盐柱去除
EDTA-Na2。 ⑤ Lowry 法测定蛋白含量 , PBS 稀释 LDL 至
50μg ml蛋白质浓度。
1.4 LDL的氧化修饰
血浆 LDL的氧化修饰过程由 Esterbauer 氏确立的共轭双
烯(Conjugated diene , CD)法进行分析[ 2] 。为防止自然状态下
脂蛋白发生氧化反应 , 去除 EDTA-Na2 后的 LDL 立即进行氧
化修饰测定 。制备好的 LDL 中加入新鲜配置的 Cu2 SO4 溶液
(Cu2+终浓度为 1.67μmol L 50μg 蛋白质)混匀后 , 立即移入石
英测定管中 , 于波长 234nm 、37℃、遮光条件下 ,每隔 2 分钟连
续测定吸光度(A)6 小时 , 计算机自动记录 A 变化并绘得 CD
动态变化曲线。
Cu2+添加后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LDL内多不饱和脂肪酸侧
链发生氧化变性 , 由于分子重排形成共轭双键 , 在 234nm 出现
特征性的紫外吸收峰 , A变化即反映出 LDL的氧化变性过程。
图 1 为1 例受试者饮用乌药叶茶后的 CD变化曲线 , 在此曲线
上分别于基准线和上升线上各作一条切线 ,从 Cu2+添加到两
切线相交处的时间即为 LDL 氧化延迟期 , 通常称作时滞(lag
time),其长短反映 LDL对 Cu2+诱导氧化的抵抗作用的强弱。
图 1 Cu2+诱导的血浆 LDL氧化变性过程中
共轭双烯的生成变化曲线
 
1.5 LDL氧自由基的测定
由于 Schneider氏的研究证实了自由基的生成与 LDL 氧
化修饰过程的动态相关性[ 3] , 作者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捕
获技术检测了 LDL 在氧化变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信号强
弱变化。具体方法为:于稀释好的 LDL中加入新鲜配置的
Cu2 SO4 溶液(Cu2+终浓度为 1.67μmol L 50μg 蛋白质), 混匀后
置于 37℃水浴中 100min , 使之充分氧化变性;取氧化变性后
的 LDL溶液与新鲜蒸馏的己烷各 1ml于同一试管中 , 并加入
自由基捕捉剂 PBN(a-phenyl-tert-butylni-troene)5mg , 震动 90s
充分混匀后以 3500r min、20℃,离心 60s;抽取上层己烷于另一
试管中 , 加入少量MgSO4 震动混匀 15s 以充分吸收水份;然后
移入另一试管中 , 注入氩气去除液体中的氧气后立即吸入特
氟隆毛细管 , 放入谐振腔 90s 后测定。测定条件:微波功率
(MP):4mW;调制 幅度(MW):0.1mT;中心 磁场(CF):
337.000mT;扫描宽度(SW):5mT;扫描时间(ST):4min;响应时
间 0.3s;测试温度(T):20℃。计算机系统描记 ESR波谱。
Cu2+添加后 , LDL在氧化变性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由氧
自由基与碳羰自由基捕捉剂 PBN结合生成的稳定加合物 , 利
用 ESR检测 ,出现了特有的三组双峰波(图 2), 以其特征谱线
的中间峰值高度 , 即自由基信号的相对强度来表示自由基浓
度。本实验中乌药叶茶的饮用对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按下列方
法进行了比较:(饮用前平均相对峰高-饮用后或停用 1 周后
平均相对峰高) 饮用前平均相对峰高×100%。
1.6 尿中 8-OHdG的测定
尿中 8-OHdG由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该试剂盒
使用单克隆抗体 N45.1 为标示 ,发色后于 450nm 测定 A , 经尿
肌酐修正得出 8-OHdG 排泄率。具体测定方法我们在既往的
实验中已有所描述[ 4] 。
第 5期 梁向明 , 等.乌药叶茶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637 
图 2 Cu2+诱导的血浆 LDL氧化变性过程中产生的
自由基的 ESR波谱
 
1.7 血清生化学检测
大阪血清检验株式会社采用日立 7170 自动分析系统商
业提供了血清 TC 、TG、LDL和 HDL的检查。
1.8 统计学分析
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以 x±s表示 , 实验
前后比较用 t 检验 , P<0.05 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实验中 , 乌药叶茶饮用 1 周后 , lag time 由(88.8±
8.4)min 延迟至(104.7±3.0)min , 较前延长了 17.9%, 统计结
果差异显著(P <0.05)。 停用 1 周后复又缩短至(91.9 ±
14.9)min。与饮用前相比 , 由 Cu2+诱导的 LDL氧化变性过程
中产生的自由基于饮用后减少了 32.6%(P <0.05), 差异显
著 , 而停用 1周后减少了 6.2%, 无统计学差异。其变化过程
与 lag time呈正态相关性改变。
如表 1 所示 ,乌药叶茶的饮用没有使血清 TC、TG、LDL和
HDL水平发生有意义改变 , 而尿中 8-OHdG 的排泄率在实验
前后差异显著 , 饮用后及停用一周后较前均表现出明显降低
(P <0.05)。
附表 血清 TC 、TG、LDL、HDL浓度以及尿 8-OHdG排泄率在乌药叶茶饮用前、后及停用 1周后的变化
测定时间 血清TC(mmol L)
血清TG
(mmol L)
血清LDL
(mmol L)
血清HDL
(mmol L)
尿 8-OHdG
(ng mg-Cr)
饮用前 4.68±0.93 0.98±0.31 3.18±0.95 1.71±0.09 10.2±2.1
饮用后 4.83±0.0 0.91±0.24 3.22±0.51 1.80±0.12 7.8±3.7(1)
1周后 4.77±0.71 0.94±0.26 3.37±0.70 1.75±0.06 7.9±4.2(1)
3 讨论
在生物体系过氧化物的形成过程中 , 共轭双烯反映脂质
过氧化的过程 , lag time可以准确反映 LDL对 Cu2+诱导氧化的
抵抗作用;ESR技术对顺磁性物质进行分析 , 是检测单电子唯
一直接的方法 ,适用于药物增抑自由基能力的研究;而尿中 8-
OHdG 排泄率是机体 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本实验的
结果表明 , 在健康人体环境下乌药叶茶的饮用延长了 lag
time ,抑制了 LDL氧化修饰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 , 减轻了机体
DNA的氧化损伤 , 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近年来确切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已经证明 LDL
升高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同时也表明 LDL
对氧化修饰的敏感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被氧化修饰的
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在
于其可以趋化吸附单核细胞到血管内膜下 , 分化成巨噬细胞
并被其摄取 ,进一步形成泡沫细胞 , 导致动脉内皮长期反复损
伤及其功能障碍 ,进而发生病理改变[5] 。诸如维生素 E 等抗
氧化剂减少动脉硬化形成的大量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种脂蛋
白氧化修饰学说的假设。事实上不仅局限于心脑血管疾患 ,
近来其他系统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说法。比如 , 自从 Moorhead
氏提出脂质肾毒性学说以来 ,脂蛋白对肾炎进展影响的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6] , 这被认为是由于 ox-LDL在动脉硬化形
成中引起的内皮损伤过程同样引起了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功
能障碍所致。同样的报道还见于糖尿病眼底病变与 ox-LDL
关联的研究中。可见 ,多系统的实验和临床证据已经表明降
低LDL对氧化修饰的敏感性 , 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力 , 可以延
缓衰老的进程。
在本实验中 ,乌药叶茶的饮用并没有影响血清脂质及脂
蛋白水平 , 但 LDL对 Cu2+诱导氧化的抵抗作用却得以加强 ,
其机制在于降低体内氧自由基的生成 ,阻断其引发的氧化反
应和过氧化反应 , 同时也使机体 DNA的氧化损伤得以减轻。
近年来对乌药叶的分析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多种黄酮类
成分已被分离[ 7 , 8] 。本实验虽然证实乌药叶茶提高了机体的
抗氧化能力 , 但尚属初步研究 ,其作用机制与成分的相关性还
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
4 参考文献
1 张茂江.乌药叶的临床应用.四川中医 , 1994, 12(5):18
2 Esterbauer H , St rieglG , Puhl H , et al.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in vitro
oxidation of huma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Free Radic Res Commun ,
1989 , 6:67-75
3 Schneider M , Jentzsch AM , Trommer WE , et al.EPR kinetic studies of
the LDL oxidation process driven by free radicals.Free Radic Res ,
1998 , 28(5):451-458
4 Maeshima E , Liang XM , Otani H , et al.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oxidative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damag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ch Environ Health , 2002, 57:425-428
5 Witztum JL , Palinski W.Are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relev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Clin Immunol , 1999 , 90(2):153-156
6 Keane WF.The role of lipids in renal disease:future challenges.Kidney
Int , 2000 , 75(Suppl):S27-31
7 张朝凤 ,孙启时 ,赵燕燕 ,等.乌药叶中黄酮类成分研究.中国中药
杂志 , 2001 , 26(11):765-767
8 张朝凤 ,孙启时 ,俞桂新 ,等.乌药叶中黄酮类成分研究(2).沈阳
药科大学学报 , 2003, 20(5):342-344
(2006-01-10收稿)
638    卫  生  研  究 第3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