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禹粮石的本草考证



全 文 :1 9 9 1年第 6期 (总 2 6 9 ) . 2 9 .
草安本钵中 药 禹 粮 石 的 考 证卜 南京中医学院 ( 2 10 0 2 9 )
中药禹粮石 , 原名禹余粮 , 始载于 《神
农本草经 》 ① 。 其名称的 由来 , 相传夏禹在
会稽山分粮食 , 弃其所余食于山中 , 乃化此
物 , 故而得名。 禹余粮究竟是植物还是矿物
药 , 值得探讨 。
禹余粮的来源 , 据 《本草经集注 》 ②的
记载 , 梁代所指禹余粮有两种 。 一种 “ 形如
鹅鸭卵 , 外有壳重叠 , 中有黄 细 末 如 蒲黄
… … , 茅山凿地大得之 , 极精好 ” , 这似乎
指的是矿物 ; 另有 “ 一种藤 , 叶如获葵 , 根
作块有节 , 似裱葵而色赤 , 味似薯孩 , 谓为
禹余粮 ” , 这是指的植物药 。 《图经本草 > ⑧
也记载了两种禹余粮 , 一种 “形如鹅鸭卵 ,
外面有壳 ” ; 另一种为 “筛草 , 其实食之如
大麦 ” , 这后者也是指的一 种 植 物。 但 是
<证类本草》 ④ 中没有提到植物性 的 禹余
粮 。 李时珍在 《本草纲 目> ⑥ 中阐明 , “ 禹
余粮乃石中黄粉 ” , 并说 “ 陶引藤生禹余粮 ,
苏引草生禹余粮 , 虽名同实 不 同 , 殊为 迁
远 ” 。 显然 , 李时珍认为禹余粮是矿物不是
植物 。 作者从 1 9 8 9年起进行省科 委 下 达 的
“ 江苏省禹粮石资源开发的基础研究 ” 课题
时 , 调查了 n 个省市自治区中 37 个市县的中
药禹粮石商品使用情况 , 共获得禹粮石样品
35 份 , 经过鉴定 , 这些样品均属矿物类药材 ,
没有发现同名异物的植物性禹粮石。 《 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 > 1 9 7 7年版 , 曾将本品以禹
粮石为名载入药典 , 明确其来源为 褐 铁 矿
( L i m o in et )
。 禹粮石的名称 , 既保留了古
名禹余粮由来的传说 , 又突出其为矿石之特
性 , 故已被广泛采用 。
禹粮石的性状 , 《本草经集注》 记载 ,
茅山产的 “ 状如牛黄 , 重重甲错 , 其佳处乃
紫色 , 靡靡如面 ” , 表明本品有壳重叠 , 中
有黄粉 , 或带紫 色。 《新 修 本 草> ⑥说 ,
“ 久凝乃有数色 , 或青或白 , 或赤或黄 , 年
多变赤 , 因赤渐紫 , 自赤及紫俱名太一 , 其
诸色通谓余粮 ” , 苏敬等对禹粮石的颜色和
成因 , 作了生动的描述 , 这些正是褐铁矿形
成的特点 。 因为褐铁矿是 由淋滤迁移的凝胶
沉淀而成 , 它是铁的氢氧化物聚集体 , 实际
上常呈针铁矿 、 纤铁矿 、 水针铁矿 、 水纤铁
矿和更富于水的氢氧化铁凝胶体以及硅的氢
氧化物泥质物质的混合物 。 由于铁的氢氧化
物能脱水形成氧化物 , 所以褐铁矿中常含赤
铁矿 、 水赤铁矿等。 此外 , 含铁的某些硫化
物 (黄铁矿等 ) 、 氧化物 (赤铁矿等 ) 等矿
物经过氧化和水化作用 , 也有转化为褐铁矿
① 。 正是由于褐铁矿本身成分的复杂性和铁
化合物的不完全转化 , 在凝胶物质沉淀过程
中 , 就可能形成层叠状结构 。 当褐铁矿部分
失水产生氧化物后 , 就会使颜色加深 , 产生
多色性。 因此 , 《本草经集注> 和 《新修本
草 ) 的记载是符合实际的 。 我们从江苏和山
东获得的部分禹粮石样品有的就属此类 。 至
于李时珍所说 , “ 禹余粮乃石中黄粉 ” , 是
否指禹余粮乃是这一类矿石中间 的 黄 色 粉
末 , 这一点从 叹本草纲 目> 和 《新修本草 》
记载的全文看来 , 并非特指中间黄粉 , 只是
认为 “ 入药有精粗 ’夕 而 已。 具有层状结构 ,
内有卵黄状核心的禹粮石 , 也是 目前商品中
认为品质较佳者 。
的多种疾患 , 同时又自成体系 , 成为一种新
的疗法 。
当然 , 任何一种疗法总有 不 尽 完善之
处 。 但腕跺针以其独特的 治疗方法和不痛止
痛的奇特功效受到了国内外针灸工作者的欢
迎 , 并进一步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宝库。
·
3 0
·
(总 2 70 )·
禹粮石的产地 , 《本草经集注》 记载 ,
“ 今多出东阳” 。 《政类本草》 说 , 分布于
“东海池泽及山岛中 , 泰山 、 东阳 、 会稽 、
主屋 、 太行 、 泽州 、 潞州 、 茅山 ” 等地 , 主
要产于今日山东、 江苏 、 浙江 、 山西 、 河南
等省。 作者从江苏实地采到禹粮石 , 从山东
也获得地产样品 。 据地矿资料记载⑦ , 褐铁
矿在我国的分布极其广泛 , 特别是长江中下
游地段资源丰富 。 江苏省地处淮河 、 长江下
游 , 湿润多雨 , 有季节性变化 , 有利于硫化
物矿床的氧化形成褐铁矿 , 所 以江苏禹粮石
的资源十分丰富 。 作者研究了江苏的产品 ,
证明含铁量高 , 含有害元素少 , 品质较佳 ,
正如 《本草经集注 > 所说 , “茅山凿地大得
之 , 极精好 ” 。 禹粮石功能涩肠 、 止血 、 止
带 , 主治下焦前后诸病 。 开发优质产品 , 可
江苏中医
以发挥临床疗效 。
参 考 文 献
①孙星衍等 · 神 农本草经 · 池阳 学 海据孙 氏 问
经 堂刊本校刊 · 清光绪十 七年 ·
②陶弘景 · 本草经 集注 · 皖 南医学院科 研 杆 ·
19 85年 , 卷第三 · 玉石三 品 。
③苏颂著 . 尚 .志钓样校 . 图经本草 . 皖南医学院
科研科 . 19 8 3年 . 卷第一 玉石 上品 ·
④唐 读微 . 重修政和 经史证 类备 用 本 草 . 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影印· 19 57年 ·
⑤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人 民卫大出版 社 · 19 82
年 。
⑥苏敬等 . 新修 本草 · 日本 森 氏旧 裁影印 (上
海 古籍出版社据 后书抄 阁藏 ) . 19 81 年 .
⑦李文达等 · 长江中下游硫化物 矿床羲化带及
铁帽评价研究 . 地质 出版社 . 1980 年 . 2 7、 57页 。
双 针 一 罐 治 疗 外 感 咳 嗽 170 例 小 结
重庆五六二八 O 部队卫生 队 ( 6 3 0 0 1 4 ) 黄再 军
近年来 , 笔者采用重庆市神农中医药研
究所所长刘少林老师传授的 “ 刺血疗法 ” ,
根据中医经络学原理 , 辨证取穴 , 在临床实
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治疗外感咳嗽 的 新 方 法
— 双针一罐疗法 。 现将 1 9 8 7年 6 月至 1 9 8 8年 6 月用该法治疗 1 70 例外感咳嗽患者的基
本情况小结如下 :
一 、 治疗方法
“ 双针一罐疗法 ” 是由三棱针 、 梅花针
和可调式吸罐器 (系我部科研成果 ) 合一的
治疗方法 。 融三者之功效为一体 , 这样就大
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 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
1
. 先用酒精棉球消 毒 太 冲 、 少 商 、 丰
隆 、 风门穴 , 然后用三棱针在以上穴位点刺
微出血 。
2
. 用梅花针叩刺大椎 、 擅中 、 肺俞穴 ,
然后用可调式吸罐器拔出血 。
3
. 每日 1 次 , 3 天为 1 疗程 , 一疗程未
愈者停 2 天继续治疗 。
二 、 临床资料
笔者治疗的 1 70 例外感咳嗽患者均 为 门
诊病人 , 其中男 98 例 , 女 72 例 ; 年龄最小 6
个月 , 最大 72 岁 ; 疗程 最 短 1天 , 最 长 2
周 , 疗效: 1 疗程痊愈者 1 15 例 (占67 . 64 % ) ,
2 疗程痊愈者 15 例 (占8 . 3% ) , 3 疗程 痊
愈者 9 例 (占5 . 23 % ) , 3 疗程以上者 , 配
合中西药物治疗痊愈者 29 例 (占1 7 . 07 % ) ,
无效者 2 例 (占1 . 19 % ) 。
三 、 讨论
双针一罐疗法是根据 中医经络原理 , 以
民间单纯的刺血疗法为基础而总结出的一种
综合性刺血疗法 。其对疏通经络脏腑之气 , 调
整机体气血阴阳 , 增强对穴位的刺激起了重
要的作用 。 此疗法简易方便 , 易于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