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蛹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全 文 :蛹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闻有权
(安徽省淮北市农科所 , 235000)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3)05-0037-01
我所从 1998年开始进行蛹草的人工栽培试验 , 现已形成
一整套较为成功的栽培技术 , 且产量较高。在不影响蛹草品
质的前提下 ,可使单只罐头瓶一次产量达 5g 左右 , 最高的可
超过 10g ,现就我们在研究和生产中的一些做法归纳如下:
1 菌 种 菌种是整个栽培过程的首要因素 , 至关重要 , 不
管买种还是自己留种 ,一定要选择正宗 、健壮 、菌龄短 、无杂菌
感染的菌种。如果发现菌种的菌丝体有倒伏现象应先进行复
壮才可使用
2 培养基 目前栽培大多是采用大米培养基 ,在制作时应注
意两点:一是大米和营养液的比例要适当 , 不能太干 ,以免培
养基不成形 ,不利于发菌和出草;二是大米和营养液在杀菌前
的浸泡时间不能太长 ,否则会发生培养基的发酵和糖化 ,影响
后期的转色和出草。
3 温 度 温度是所有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蛹草
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 10 ~ 28℃, 最佳温度为 23℃左
右。温度太低 ,其它环境条件再好 ,也不能正常转色和出草;
温度太高 , 容易使培养基滋生杂菌 , 甚至腐烂发臭 , 即使是发
满菌转色后的培养基 ,遇到高温也会形成不规则的膨化原基 、
气生菌丝等现象 ,不能正常出草。
4 湿 度 湿度虽然不是决定蛹草栽培的重要因素 , 但是对
蛹草产量的高低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出草的中后期 , 如果
能保持栽培室内的湿度在 85%以上 ,就可以延长蛹草的衰老
时间 , 大大提高蛹草的产量。即使在 95%以上的湿度条件
下 ,蛹草也能正常生长。
5 光 照 光照是蛹草栽培的又一重要因素 ,当培养基发满
菌上架后 , 及时给予足够的光照 ,培养基则很快完成转色 、出
草 ,而且出草整齐一致 , 在温度适宜时 , 一般只需 10 天左右;
反之 ,则会延长时间 , 而且出草稀疏不齐 ,产量低 , 品质差。
6 通 风 当菌丝体发满上架后 ,应该立即进行通风(包括
室内和瓶内), 一直到最后的蛹草成熟采收 , 都应该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如果通风条件不好 , 即使是转色后形成原基的培
养基也不能正常分化出草 ,只形成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凸起 ,或
爬壁生长成大片状的畸形草 ,有的不能出草 , 形成大量的气雾
菌丝堆积在培养基上。
总之 ,影响蛹草生产的因素是多方的 , 只要做好诸多条件
之间的相互协调 ,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 , 才有利于蛹草的生长
发育 ,最终一定能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
 △2004年《中国林副特产》征订 《中国林副特产》双月刊 , 大
16开本 , 64页。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每期定价 5.0元 , 邮发
代号:14-202
华南地区白灵菇栽培技术
陈庆生
(广东省韶关市农科所, 512028)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3)05-0037-01
白灵菇是近年来开发出的珍稀食用菌。由于白灵菇商品
性好 , 菇质优 ,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较高 ,且食味鲜美 , 市场
前景广阔 , 是今后几年很有发展前途的蕈菌种类。白灵菇目
前在北方地区栽培较多 , 而在华南地区的栽培量还不很大。
我所从 1999 年开始从全国各地引进不同的菌株类型 , 经过 3
年的栽培比较试验 , 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 , 现将其关键
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 ,自然条件下只能在冬
季栽培出菇 , 最适宜出菇温度在 15~ 20℃, 在华南地区适宜出
菇的季节较短。因此 , 栽培季节的安排非常重要。 根据我所
三年来的栽培实践表明 , 一头接种出菇的最好安排在 9 月中
旬接种 , 两头出菇的可在 9 月下旬接种 ,因此期的室温通常都
保持在 25℃左右 , 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 , 可避免杂菌侵染。
太早接种气温尚高 , 容易造成感染 ,太迟接种 , 出菇后期气温
回升 , 易造成子实体萎蔫坏死。一般开袋出菇安排在 12 月上
旬~ 下旬 , 12月下旬~ 2 月上旬为采收期。
2 栽培场地 我所采用蔬菜大棚改建的泡沫大棚进行白灵
菇的栽培 , 有利于冬季保温保湿 , 达到优质 、高产 、稳产的目
的 , 比室内栽培可提前半个月出菇。
3 品种选择 品种是白灵菇栽培成败的关键 ,我所在早期引
种栽培上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 一般掌形品种 , 适温范围较
广 , 单菇重 ,适应国内外市场;棒形品种 , 柄较粗大 , 对湿度敏
感 , 单菇产量低 ,大小不均匀 , 不宜发展。各地在引种栽培上
要特别注意南北气候的差别 ,不可盲目引种 , 以免造成损失。
建议在南方省区信誉高的食用菌科研单位引入驯化品处 , 要
多区域引种比较后 , 方可进行大面积栽培。 引入母种采用
PDA加富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 原种以棉子壳小麦粒作培养
基 , 栽培袋直接用原种接种较好 , 有利于缩短栽培季节。
4 制栽培袋 栽培料为棉子壳 77%, 麦麸 20%,石灰 1%, 碳
酸钙%, 白糖 1%。栽培料须经堆制发酵 5 天 , 2 天翻堆 1次 ,
另再加入克霉灵 50g 和菇虫净 800 倍液 ,含水量 65%为宜 , pH
值自然。白灵菇采用袋栽出菇方式 , 一头出菇栽培袋用 17cm
×33cm×0.05cm 的高压聚丙烯塑料折角袋 , 每袋湿料重 700g
左右 , 用海绵双套环封口 ,高压灭菌锅 1.5kg/cm2 压力下灭菌
维持 2 小时 ,待自然降压冷却后取出 ,搬入接种室内用紫外线
消毒 30 分钟 ,在接种箱内进行无菌操作接种。 接完种后 , 将
菌袋放入经消毒灭菌后的培养室内进行遮光培养 ,关好门窗 ,
室内温度控制在 25℃左右。菌丝萌动后 , 每天开窗门通风 20
分钟 ,一周后检查感染菌袋及时挑出处理 , 一头接种的需要
45 天左右菌丝才能长满袋 ,但还须继续培养30 天后经过菌丝
后熟阶段 , 待菌丝已完全达到生理成熟后(下转第 39页)
—37—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