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分光光度法测定蛹草D-甘露醇的含量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6611(2001)04-0317-02
分光光度法测定蛹草 D-甘露醇的含量
葛 新 ,  白小红 ,  李云兰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检室 ,  太原 030001)
摘要: 采用水提回流过滤的方法分离提取人工虫草菌丝体中 D-甘露醇 , 用高碘酸钠与甘露醇反应产生黄色的 3 , 5-二乙
酰-1 , 4 脱氢二甲基砒啶 , 此显色化合物在波长 413 nm 处有最大吸收。本文用此比色条件对山西吕梁 、蒲县两地生产的蛹草
中 D-甘露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 其测定结果:蒲县蛹草中 D-甘露醇的含量为 3.99%、回收率 99.0%, 吕梁蛹草中 D-甘露
醇的含量为 3.21%、回收率 99.2%。提示:用该法测定 D-甘露醇含量操作快速简便 、经济可靠 , 重现性好。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人工蛹草; 甘露醇; 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 R927.2  文献标识码: A
  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Bark.)Sacc] 为
麦角菌科真菌虫草类 ,主产于青藏高原及四川等地 ,
系名贵滋补强壮中药材之一 。由于天然药源有限 ,
目前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人工蛹草)已获成
功 ,经药理研究表明[ 1]人工蛹草与天然冬虫夏草一
样具有保肺益肾 , 止血化痰等功效 。有文献报
道[ 2 ,3] D-甘露醇是真菌类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具有
利尿脱水 、镇咳 、祛痰和平喘之功效 。现甘露醇已作
为人工蛹草的质控指标 ,其含量测定方法多数使用
经典的容量分析法 ,目前报道还有薄层扫描法[ 4] ,
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工蛹草(菌丝体)中 D-甘露
醇的含量报道不多。本文用快速简便 ,经济可靠的
分光光度法对人工蛹草(菌丝体)中 D-甘露醇的含
量进行了测定。
1 仪器和材料
日本岛津 UV -260 自记分光光度计 , HH -2
国产数显恒温水浴锅 , H -1 微型混匀器 。高碘酸
钠 ,L-鼠李糖(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酰丙
酮试剂均为分析纯。D-甘露醇对照品(由北京百
灵威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人工蛹草供试品(分
别由山西吕梁高专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山西蒲县玉箭
菌物种植场提供)。
2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 D-甘露醇(D
-(+)-manni tol)标准品 0.05 g 用蒸馏水定容于
50 ml容量瓶中 ,得浓度为 1.00 g/ L 的对照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称取 70 ℃恒温干燥的蛹
草(吕梁蛹草和蒲县蛹草)粉末各 2.5 g 分别用蒸馏
水 50 ml回流 2 h后 ,静置过滤(约 24 h),用蒸馏水
清洗药渣 ,使滤液体积定容为 50 ml ,即得浓度为含
生药 50 g/L 的样品溶液 。
3 测定方法考察
101.9%、100.24%、103.70%(n =3),平均回收率
为 101.95%,RSD%=1.7%。
3 讨论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吉非罗齐原料及胶囊
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胶囊的测定
结果(990429批号胶囊的标示量为 97.63%, 990613
为 97.72%, 990703 为 99.79%, 991108 的 为
103.10%)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偏高 ,而紫
外分光光度法对原料药的测定结果(批号 990428原
料药的含量为 97.63%, 990613 为 97.76%, 990702
为 101.16%, 991107 为 100.97%),与高效液相色
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说明胶囊辅料会影响分光光
度法的测定结果 ,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囊剂 ,方
法简便 ,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
本文确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罗齐制剂
的含量 ,干扰组分与吉非罗齐的色谱峰分离度高 ,出
峰时间快 ,待测组分的保留时间 TR=15.17 min 。
参考文献:
[ 1]  丁辉.新型血脂调节剂———国产诺衡的临床应用研究[ J] .新医
药 , 1992 , 23(7):355.
[ 2]  Forland SC , Feng Y , Cutler RE.Apparent reduced absorpt ion of
gemi fibrozil w hen given w ith olestipol[ J] .J Clin Pharmacol ,
1990, 30:29.
[ 3]  陈西敏 ,路洪 ,黄圣凯.吉非罗齐胶囊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J]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1993 , 9(4):193.
作者简介: 李云兰 ,女 , 1971 年 11 月生 , 硕士 ,讲师.
[ 收稿日期:2001-03-09]
·317·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 Shanxi Med Univ)2001年 8月 , 32 (4)                         
3.1 标准曲线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 、2 、3 、4 、5
ml分别置于 100 m 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
匀 ,再各取 1 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 ,然后分别加
入1 ml高碘酸钠溶液(取 NaIO4 0.321 g 溶于 100
ml 0.12 mol/ L HCl的溶液中)混匀 ,室温下放置 10
min ,加入 0.1%L -鼠李糖溶液(除去过多的
NaIO4),混匀后再加入 4 m l新配制的 Nash试剂(75
g NH4AC+1 ml冰 HAC+1 ml乙酰丙酮 ,再用蒸馏
水稀释至 500 m l),混匀后 ,在 53 ℃恒温水浴中加热
15 min 使其显色 ,放置冷却至室温 ,以蒸馏水作为
空白 ,在λmax =413 nm 处测定 D-甘露醇的吸光度
值。以对照品溶液浓度 C对应其吸光度值 A 回归 ,
其回归方程为 C=100.49A +0.938 8 , r =0.999
8 ,线性范围在 10 ~ 50 mg/L 之间 。
3.2 精密度和重现性试验 取上述浓度为 30 mg/
L 对照品溶液 1 ml 5份 ,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 ,记录
5次吸光度值 A , RSD=2.9%。取同一批号样品 6
份(样品浓度为 10 mg/L)各 1 ml ,按同法测定 ,其 6
次测定结果 RSD=3.2%。
3.3 稳定性实验 精取供试品溶液 ,按标准曲线条
件下操作 ,室温避光放置 ,每隔 15 、30 、60 、120 、240
min测其吸光度值 , A 值结果表明本法测定 D-甘
露醇在 4 h 内稳定 RSD=2.3%。
4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 取已知浓度样品溶液加入定
量D-甘露醇 ,按标准曲线条件下测定其 A 值 ,计
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 1 。
表 1  D-甘露醇回收率测定结果 (n=3)
蒲县蛹草
加入量 测得值 回收率 RSD
mg/ L mg/ L (%) (%)
吕梁蛹草
加入量 测得值 回收率 RSD
mg/ L mg/ L (%) (%)
16.02 15.63 97.6 2.2 15.0 15.16 101.1 1.9
26.70 26.35 98.7 2.5 25.0 24.85 99.4 2.2
37.38 37.61 100.6 2.1 35.0 34.56 98.7 3.1
  蒲县蛹草总平均回收率为 99.0% 吕梁蛹草
总平均回收率为 99.2%
5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经稀释所得浓度为 1.005 g/L 的供试
品(吕梁蛹草和蒲县蛹草)溶液 1 ml ,按标准曲线项
下测定吸光度值 ,按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 ,结果见
表 2和表 3。
表 2  蒲县人工蛹草 D-甘露醇的含量测定 (n=3)
序号 吸光度值(A)
样品 D-(+)-Mannito l
含量(%)
RSD
(%)
1 0.408 4.17 2.9
2 0.415 4.24 2.8
3 0.367 3.76 2.5
4 0.369 3.79 2.3
样品 D-甘露醇总平均含量=3.99%
表 3  吕梁人工蛹草 D-甘露醇的含量测定 (n=3)
序号 吸光度值(A)
样品 D-(+)-Mannito l
含量(%)
RSD
(%)
1 0.316 3.25 1.6
2 0.321 3.30 1.9
3 0.308 3.17 2.9
4 0.304 3.13 2.6
样品 D-甘露醇总平均含量=3.21%
6 讨论
本法测定 D-甘露醇含量结果可以看出同一菌
种人工虫草在不同地区种植其 D-甘露醇醇含量基
本一样 ,这有利于人工虫草种植推广和开发应用。
本测定方法可排除样品中其他还原物质(如单糖)的
干扰 ,比采用容量法测定的值更能代表甘露醇的实
际含量[ 5] ,经试验用容量法测定吕梁蛹草中 D-甘
露醇的含量为 4.10%比用比色法测定含量 3.21%
要高 。本方法测定甘露醇比采用簿层扫描法要经
济 ,简便 ,并且有益于推广。
参考文献:
[ 1]  彭国平 ,李红阳.冬虫夏草和人工蛹虫草的成分比较[ J]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 , 12(5):26~ 27.
[ 2]  金永日 ,张甲生.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中甘露醇的分析[ J] .白
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 1992 , 18(1):47~ 48.
[ 3]  罗集鹏.生药学[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306~
307.
[ 4]  汪宝琪 ,庞志功 , 西藏冬虫夏草中 D-甘露醇薄层扫描分析
[ J] .中草药 , 1995 ,26(4):189~ 190.
[ 5]  李雪芹.比色法测定冬虫夏草中甘露醇的含量[ J] .中草药 ,
1999 , 30(1):19~ 21.
作者简介: 葛新 ,女 , 1960 年 7 月生 ,大专 , 高级实验师.
[ 收稿日期:2001-04-11]
·318·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 Shanxi Med Univ)2001 年 8 月 ,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