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裂褶菌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



全 文 :裂 褶 菌 母 种 培 养 基 筛 选 研 究
胥成浩1 , 陈文强2 , 邓百万2
(1.乐山师范学院 生物系 , 四川 乐山 614004;2.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对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进行了
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 选出了裂褶菌母种的最适培养基
配方。
关键词:裂褶菌;母种培养基;筛选
中图分类号:S6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 (2004) 06-0018-03
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含纤维素
酶 , 并能产生苹果酸 (L-malic acid , C2H2O4), 菌
丝深层发酵时大量产生有机酸 , 广泛应用于食品 ,
医药工业及生物化学等方面。民间药用治疗妇科
病 , 有滋补强身的作用。另外还含有裂褶多糖 , 该
多糖对小白鼠肉瘤 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 70%以
上[ 1] , 我们从其基本营养条件进行研究 , 筛选出适
宜裂褶菌菌丝生长的母种培养基 , 旨在有效地开发
利用这一珍贵的真菌资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由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食药用菌菌种保藏中
心提供。
1.1.2 培养基:将裂褶菌在马苓薯麦麸综合培养
基 (马铃薯200 g , 麸皮100 g , 葡萄糖20 g , KH2PO4
2 g , MgSO4·H2O 5 g , 琼脂20 g , 水1 000 mL。)上
扩大培养后 , 选用 6 种裂褶菌母种培养基进行实
验。培养基组成见表 1。
  表 1 6种 裂褶 菌培 养 基的 组成 成分[ 1] g
培养基编号 马铃薯 葡萄糖 蔗糖 麸皮 豆粉 硫酸铵 蛋白胨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维生素 B1 琼脂
A 150 20 0 50 25 0 0 3 1.5 0.01 18
B 150 20 0 50 0 0 10 3 1.5 0.01 18
C 150 20 0 0 0 8 0 3 1.5 0.01 18
D 0 20 0 100 0 0 0 3 2 0.01 18
E 0 0 20 100 0 0 0 3 2 0.01 18
F 0 0 0 100 0 0 0 3 2 0.01 18
收稿日期:2004-04-0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99JK109):食用菌优势栽培技术研究
Effect of C-sources and N-sources on
the Mycelia Growth of Shizophyllum commune
CHEN Wen-qiang, DENG Bai-wan , PENG Hao
(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s ,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Hanzhong 723001 ,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C-sources , N-sources and C/ N ratio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mycelia growth of Schizo-
phyllum commun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I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source was glucose and the optimum N-
source was peptone and the optimum C∶N ratio was 40∶1.
Key words:Schizophyllum commune;C-source;N-source;C/N ratio
18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23 , No.6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04.06.008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配制培养基 , 分装于试管
中 , 每管装入10 mL培养基 , 常规方法灭菌 , 放置
斜面 , 待用。
1.2.2 接种与培养:试验前先将供试菌种在马铃
薯麦麸综合培养基上复壮 , 并扩大培养。试验时常
规方法灭菌 , 制平皿。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一
块 0.5 cm2 的活化菌丝块 , 每一种培养基重复六
次 , (28±1)℃恒温培养并定期测量菌落直径 (正
面对角线测量)和菌丝长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中裂褶菌丝的生长状况
将裂褶菌母种在选定的六种培养基中培养 , 其
菌丝生长状况不尽相同。从菌丝密度 、 菌落边缘整
齐度 、 菌丝生长势等方面观察菌丝的生长状况 , 结
果见表 2。
  表 2 裂褶菌菌丝在 6种母种
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培养基编号 菌丝密度 菌丝边缘整齐度 菌丝生长势
A 稠密 整齐 粗壮
B 稠密 整齐 粗壮
C 较密 整齐 粗壮
D 较稀 整齐 粗壮
E 较稀 整齐 粗壮
F 稀疏 整齐 粗壮
  表 2 表明 , 在培养基 A 、 B中 , 裂褶菌菌丝稠
密 、 粗状 , 菌落边缘整齐;培养基 D、 E、 F 中 ,
裂褶菌菌丝较稀或稀疏。
2.2 不同培养基中裂褶菌菌丝的生长速度 (见
表 3)
  表 3 裂褶菌菌丝在 6种母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 mm/ d
培养基编号 重复Ⅰ Ⅱ Ⅲ Ⅳ Ⅴ Ⅵ ∑X Xi
A 20.333 17.000 18.000 15.667 16.333 15.667 103.000 17.166
B 20.000 20.333 19.333 20.333 20.667 20.000 120.666 20.111
C 4.000 7.000 5.667 4.000 10.000 7.667 38.334 6.389
D 13.667 14.000 16.667 15.667 16.000 17.667 93.668 15.611
E 16.667 12.667 14.667 14.667 17.000 15.667 91.335 15.222
F 16.000 15.000 14.867 16.667 13.333 13.333 89.200 14.867
∑X 536.203
X 14.894
  表3表明, 裂褶菌菌丝在六种母种培养基中的生
长速度不同, 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依次
是培养基 B※A※D※E※F※C。多重比较 (Q检验法)
表明 , 菌丝在培养基 A 中的生长速度和其在培养基
D、 E、 F中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 菌丝在培养基 B
中的生长速度高于其在培养基A、 D、 E、 F中的生长
速度 , 显著高于在培养基C 中的生长速度 (表 4)。裂
褶菌菌丝在培养基 B中生长速度最快 , 在培养基 C 中
生长速度最慢。
  表 4 裂褶菌菌丝在 6种母种培养基
中生长速度的差异
X X-C X-F X-E X-D X-A
B 20.111 13.722** 5.244* 4.889 4.500 2.945
A 17.166 10.777* 2.299 1.944 1.555
D 15.611 9.222 0.744 0.389
E 15.222 8.833 0.355
F 14.867 8.478
C 6.389
  **差异极显著 (P<0.01 , q检验) *差异显著
(P<0.05 , q检验)
  为检验裂褶菌菌丝在 6 种母种培养基中生长速
度的差异 , 进行了 F值测验 (表 5)。
  表 5 裂褶菌菌丝在 6种母种培养基中
生长速度的变量分析
变异原因 DF SS MS F F0.05 F0.01
重复间 30 77.637 2.588 48.843 2.33 3.70
培养基间 5 632.040 126.408
∑ 35 709.677
  表 5 表明 , 培养基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非常
显著 [ ∵F=48.843>F0.05 (5 , 30)=2.33 , ∴P <
0.05] 。
2.3 不同培养基中裂褶菌菌丝的萌发及长满培养
皿时间
裂褶菌菌丝在 6 种母种培养基中的萌发时间及
长满培养皿的时间各不相同 , 统计结果见表6。
19第 23 卷 第 6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表 6 裂褶菌菌丝在 6种母种培养基中的萌发及长满培养皿时间 d
培养基编号 菌丝萌发时间 菌丝长满培养皿时间 ∑X Xi
A 0.750 5.54 4.96 5.54 4.50 5.54 4.50 30.58 5.097
B 0.750 4.96 4.50 5.54 4.50 4.50 4.50 28.50 4.750
C 0.875 6.71 5.54 5.54 6.71 5.54 5.54 35.58 5.930
D 0.750 4.96 5.54 5.54 4.50 5.54 4.50 30.58 5.097
E 0.750 5.54 5.54 4.96 5.54 4.5 4.96 31.04 5.170
F 0.875 5.30 5.96 4.50 5.96 5.54 4.50 31.76 5.290
∑X 188.04
X 5.222
  表 6表明 , 裂褶菌菌丝在 6 种母种培养基中的
萌发时间较为一致 , 但菌丝长满培养皿时间则有差
异。在培养基B 中 , 菌丝长满所需时间最短。菌丝
长满培养皿的时间由快到慢的顺序依次是培养基 B
※A※D※E※F※C , 菌丝长满所需时间最长的是培
养基 C。
2.4 不同培养基中裂褶菌菌丝生长的均一性
适宜于裂褶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不仅要求其菌
丝生长速度快 、 菌丝稠密 , 而且需要各管之间菌丝
的长速和生长势均一。为此 , 对裂褶菌菌丝生长速
度和长满培养皿时间进行方差分析 , 结果见表 7。
  表 7 裂褶菌菌丝生长速度及
长满培养皿时间的方差分析
培养基编号 菌丝生长速度的方差
菌丝满培养皿
时间的方差
A 15.9410 1.3201
B 1.0375 2.6057
C 26.9818 1.8252
D 11.7784 1.3202
E 12.5912 0.9478
F 9.2476 2.2086
  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了6 种培养基的变异性(表7)。
变异性小的说明均一性好;变异性大的说明均一性
差。统计结果表明 , 不同培养基中裂褶菌菌丝生长
速度的变异性从小到大依次为 B※F※D※E※A※
C。培养基 A、 C、 D之间菌丝长满培养皿时间的变
异性小 , 说明其均一性较好。
3 讨论
3.1 任何一个优良菌种 , 只有在适宜的生长条件
下 , 生理代谢才能正常进行 , 优良性状才能得以表
现。环境条件中最基本的是培养基质。因此 , 对引
进的菌种必须首先进行母种培养基筛选实验 , 以保
证母种的质量。在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中 , 菌丝生
长发育是鉴定环境是否合适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为
此 , 从菌丝生长状况 、 生长速度和均一性三方面研
究了裂褶菌菌种在 6 种母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 培养基 B 是裂褶菌母种的最适培养基。
3.2 裂褶菌菌种在所选的母种培养基 B 上表现出
了较强的生长优势 , 由此母种制成的栽培种在栽培
过程中是否获得较高的产量 ,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献]
[ 1] 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 , 1997 , 119.
[ 2] 陈文强, 周选围 , 邓百万.姬松茸母种培养基筛选研
究初报 [ J] .食用菌学报 , 2002, 9 (2):31-3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Morther Culture Media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XU Cheng-hao1 , CHEN Wen-qiang2 , DENG Bai-wan2
(1.Department of Biology ,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 Leshan 614004 , China;2.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s ,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Hanzhong 723001 , China)
Abstract: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optimum mother culture medium for Schizophyllum commune was
conducted.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medium formular was gained.
Key words:Schizophyllum commune;Mother culture medium;Selection
20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23 ,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