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萱藻配子孤雌生殖丝状体的采苗及育苗研究



全 文 :第 31卷第 3期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ol.31 No.3
2 0 1 6 年 6 月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June 2 0 1 6
DOI:10.16535 / j.cnki.dlhyxb.2016.03.001 文章编号:2095-1388(2016)03-0231-06
萱藻配子孤雌生殖丝状体的采苗及育苗研究
李晓丽,申元,曹淑青,张泽宇
(大连海洋大学 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为研究萱藻 Scytosiphon lomentaria的丝状体育苗,以大连沿海萱藻为材料,采用配子孤雌生殖方法,
进行了丝状体的诱导及采苗、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种藻获得的配子经孤雌生殖形成的盘状体在 20
℃时生长最快,15 ℃时次之,10 ℃时最慢;盘状体直径达到 100 μm以上时开始形成丝状体,丝状体在 20
℃时形成的时间最短、数量最多、生长速度最快,15 ℃时次之,10 ℃时最差;将丝状体剥下经增殖后切
碎采苗,在 10 ℃时幼苗形成最快、形成率最高,15 ℃时次之,20 ℃时无幼苗形成;在 10 ℃时,采苗后培
养 30 d幼苗长度达到 (11. 0±0. 3)mm,移至海区栽培 4个月后获得藻体长度为 60 cm左右的萱藻成体。
关键词:萱藻;配子;孤雌生殖;丝状体;采苗;室内培养
中图分类号:Q945. 51 文献标志码:A
萱藻 Scytosiphon lomentaria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
一年生大型经济褐藻,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
沿海均有分布,萱藻在冬春季生长繁茂,藻体最大
长度可达 80~110 cm,能在近岸潮间带和潮下带的
岩礁区形成大的藻场,是中国沿海重要的海藻资
源[1-2]。萱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欢食
用的主要海藻之一[3]。研究发现,萱藻中氨基酸
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共含有 7 种人体必需氨基
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和 7 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
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 20%以上,
儿童生长发育必需的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也较
高[4],而且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含量丰富,具
有显著的护肝作用[5]。近年来,萱藻作为健康和
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大,有关萱藻规模化
苗种生产技术、海区栽培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
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有关萱藻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其
生活史和生态学方面[6-10],关于萱藻人工育苗的研
究报道较少,久保昭史[11]进行了配子 (合子)采
集和盘状体孢子体培养初步研究;三浦昭雄[12]将
室内培养的盘状孢子体切碎并附着在维尼纶绳上,
在海区浮筏上培育出萱藻幼苗;张泽宇等[13]从合
子萌发形成的盘状孢子体上得到丝状体,将丝状体
再转化为盘状孢子体并培养至形成单室孢子囊,采
集从成熟孢子囊放出的孢子并在室内培育出萱藻幼
苗。本研究中利用萱藻配子异宗结合的特点,用单
株藻体采集配子的方法,从配子孤雌生殖形成的盘
状体上获得丝状体,经增殖后,采用丝状体采苗的
方法将丝状体切碎并使其附着在维尼纶绳网帘上,
丝状体细胞直接萌发为萱藻幼苗,并将其在海区浮
筏上栽培成成体,可将育苗时间缩短为 20 ~ 30 d。
作者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了盘状体生长以及丝状体
形成、生长和采苗期的最适宜温度,可为萱藻的规
模化苗种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用萱藻种藻于 2014 年 4 月采集于大连市
黑石礁海区自然种群,采集时取藻体表面形成配子
囊的成熟种藻 (图 1),单株用海水洗净后分别放
入塑料袋内,带回实验室供试验使用。
1. 2 方法
1. 2. 1 配子放散与采集 将单株种藻铺放在白纸
上,在室内阴干 2 ~ 3 h 后,分别放入盛有 100 mL
消毒海水的 200 mL 烧杯内,在光照强度≥ 60
μmol / (m2·s)下刺激配子放散,当有褐色烟雾
状配子放散后捞出种藻,用吸管在向光处水表面配
子趋光集中的褐色区域汲取配子水,分别取 2~3
收稿日期:2015-09-23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5020800)
作者简介:李晓丽 (1980—),女,博士。E-mail:lixiaoli@ dlou. edu. cn
滴移入数个铺有载玻片的培养皿 (直径 15 cm)
内,添加培养液后在室温下静置过夜,于次日上午
移到温度为 20 ℃、光周期为 12 h /d 、光照强度为
40 μmol / (m2·s)的条件下培养。
1. 2. 2 盘状体的形成及生长试验 将附着胚配子
的载玻片移至直径为 9 cm 的培养皿 (下同)内,
添加培养液后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每 5 d 测
定 1 次盘状体的生长状况,测定 50 个盘状体的直
径并取其平均值。
1. 2. 3 温度对丝状体形成和生长的影响试验 在
温度为 20 ℃、光照强度为 40 μmol / (m2·s)、光
照周期为 12 h /d 的条件下,盘状体直径达到 100
μm左右时,将生长盘状体的载玻片移到培养皿
内,添加培养液后移至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每
10 d检查 1次盘状体,每次测量 50 个盘状体,按
形成丝状体的盘状体数与盘状体总数的百分比计算
丝状体形成率。
将生长在盘状体表面的丝状体剥下,移至盛有
培养液的 300 mL烧瓶中,培养至肉眼可见的藻团
时,将丝状体藻团移到载玻片上,用双面刀片切碎
后撒在铺有载玻片的培养皿内,添加培养液后静置
过夜,次日上午将附着丝状体藻段的载玻片分别移
入装有培养液的不同培养皿内,并置于不同温度下
进行培养。每 5 d测定 1次丝状体的生长状况,每
次测量 50个丝状体的长度并取其平均值。
1. 2. 4 丝状体切碎及幼苗培养 取增殖后的丝状
体藻团 2 g (湿质量),添加 300 mL 培养液后,用
组织捣碎机 (Philip HR2096)切碎,时间为 120
s,在测定藻段长度后,洒在铺有载玻片的培养皿
内,附着 3 d 后,将载玻片移至直径为 15 cm的培
养皿内,添加培养液后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
每 5 d测定 1 次幼苗形成率,每次测量 50 个丝状
体,按形成幼苗的丝状体数与丝状体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幼苗形成率;最后将形成幼苗的载玻片移入不
同培养皿内,并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每 5 d
测定 1 次幼苗生长状况,每次测量 50 个个体的长
度并取其平均值。
以上培养过程均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温度分
别设定为 10、15、20 ℃,光源为日光灯,光照周
期为 12 h /d,光照强度为 40 μmol / (m2·s)。培
养液为过滤后加热至 80 ℃以上再冷却的海水,营
养盐 的 添 加 量 为 NaNO3 100 mg /L, KH2 PO4
20 mg /L,微量元素 PI 溶液[14]1 mL /L,每 3 d 全
量更换培养液 1次。
1. 2. 5 幼苗培育及海区栽培 2014 年 10 月 20
日,将增殖后的孤雌生殖丝状体采用相同方法切
碎,洒在铺有维尼纶绳网帘的塑料水槽 (水体 0. 3
t)内,待附着牢固后,将网帘移入玻璃钢水槽
(水体 2 t)内进行培养。培养用水为过滤的自然海
水,营养盐添加量为 NaNO3 20 mg /L,NaH2PO4 10
mg /L,培养用水每 3 d全量更换 1次,待幼苗肉眼
可见时移至海区浮筏上栽培。
2 结果与分析
2. 1 配子附着、萌发与盘状体的形成及生长
配子呈梨形,大小为 (6. 0 ~ 7. 0) μm ×
(3. 5~5. 0)μm,色素呈体盘状,具眼点,侧生两
条不等长鞭毛 (图 2-A)。配子放散具正趋光性,
附着时表现出负趋光性,游向背光处并附着。配子
附着时长鞭毛接触基质并快速旋转将鞭毛收回体
内,当配子前端与基质接触后停止旋转并附着,成
为胚配子。胚配子为圆形,直径约 5 μm,在 20 ℃
下 24 h后开始萌发,细胞首先在侧面产生突起并
拉长呈长圆形,经 2 ~ 3 次细胞横分裂后形成5~ 7
个细胞的长条状盘状体 (图 2-B),随后细胞开始
向周边分裂,形成多细胞盘状体。
刚形成的盘状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
30 μm,由数十个椭圆形细胞组成,呈放射状排
列,细胞内含 1个褐色的盘状色素体。在 20 ℃下,
盘状体细胞首先沿着基质的表面分裂增加附着面
积,培养 15 d 时,盘状体直径达到 60 μm 以上。
之后盘状体中部细胞横分裂加快,由中央开始逐渐
向上隆起,厚度逐渐增加。培养 25 d 时,盘状体
直径均超过 100 μm,中央部略隆起,盘状体进入
快速生长阶段,周边外层可见由透明长方形分生细
胞组成的分生膜。培养 2 个月时,盘状体直径达 2
mm左右,肉眼已清楚可见。
从表 1可见,培养 20 d 时,20 ℃下盘状体直
径为 (80. 0 ± 3. 0)μm,15 ℃和 10 ℃下分别为
(60. 0±2. 0)、(45. 0±2. 0)μm;培养 30 d 时,20
℃下盘状体直径增加至 (120. 0±4. 0)μm,明显大
于 15 ℃和 10 ℃下的 (85. 0±3. 0)、 (60. 0±3. 0)
μm。
2. 2 温度对丝状体、叶状体形成的影响
当盘状体直径达到 100 μm 左右时,其中央及
周边部分表面细胞拉长并延伸出盘状体表面,细胞
内原生质向上移动使细胞顶端膨大呈褐色棒状,部
分棒状细胞经 2~3次细胞横分裂,形成 3~5个细
232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
图 1 成熟萱藻
Fig. 1 Mature gametophyte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胞的丝状体,经生长后形成多细胞丝状体 (图 2-
C)。刚形成的丝状体为单条丝状体,丝状体长为
30. 0 ~40. 0 μm,宽为 12. 0~15. 0 μm,内含褐色盘
状色素体,随后产生分枝并生长成为分枝丝状体藻
团。
从表 2 可见:在 20 ℃下,培养 5 d 时开始形
成丝状体,培养 10 d 时形成率达到 (25. 0 ±
5. 0)%,培养 30 d时丝状体形成率达到 100%,每
个盘状孢子体上一般都形成多个丝状体;在 15 ℃
下,培养 10 d时,盘状体上开始形成丝状体,
表 1 不同温度对萱藻盘状体生长 (直径)的影响
Tab. 1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growth (diameter)of crust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μm
温度 temperature /℃ 5 d 10 d 15 d 20 d 25 d 30 d
20 20. 0±2. 0a 40. 0±3. 0A 65. 0±3. 0A 80. 0±3. 0A 100. 0±5. 0A 120. 0±4. 0A
15 18. 0±2. 0a 30. 0±2. 0B 40. 0±2. 0B 60. 0±2. 0B 70. 0±3. 0B 85. 0±3. 0B
10 15. 0±1. 0b 23. 0±1. 0C 30. 0±2. 0C 45. 0±2. 0C 54. 0±2. 0C 60. 0±3. 0C
注:同列中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5),标有相同
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下同
Note:The mean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are ver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the 0. 01 probability level,the means with different
letters being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the 0. 05 probability level,and the means with the same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
ences,et sequentia
表 2 不同温度对萱藻丝状体形成率的影响
Tab. 2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the formation rate of filament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
温度 temperature /℃ 5 d 10 d 15 d 20 d 25 d 30 d
20 6. 0±1. 0A 25. 0±5. 0A 50. 0±8. 0A 75. 0±6. 0A 90. 0±5. 0A 100A
15 0B 5. 0±1. 0B 20. 0±2. 0B 43. 0±2. 0B 60. 0±3. 0B 80. 0±6. 0B
10 0B 0C 0C 4. 0±0. 5C 9. 0. ±0. 7C 20. 0±3. 0C
培养 30 d时,丝状体形成率为 (80. 0±6. 0)%;在
10 ℃下,培养 20 d 时,盘状体上才开始形成丝状
体,培养 30 d 时,丝状体形成率仅为 (20. 0 ±
3. 0)%,且每个盘状孢子体上形成的丝状体数量均
明显少于 20 ℃ 和 15 ℃ 下形成的丝状体数量
(P<0. 01)。
叶状体是由 2 ~ 5 列细胞组成的细长藻体,一
般形成于盘状体中部。开始时盘状体中部细胞颜色
加深,分裂加快,随后延伸出盘状体表面并生长成
为叶状体 (图 2-D)。当叶状体生长到一定长度
(200 μm左右)时生长停止,藻体逐渐失去光泽、
变厚,纵裂为 2 ~ 5 条由单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
(图 2-E)。叶状体的产生非常普遍,且每个盘状
体上产生叶状体的数量也较多,部分盘状体上形成
的叶状体可达十余棵。
2. 3 温度对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切碎后的丝状体藻段长度为 70 ~ 230 μm,平
均为 160 μm,依靠破碎细胞溢出的原生质黏附在
基质上。丝状体生长时,首先细胞拉长,细胞内的
盘状色素体也随之变细拉长,随后细胞中间产生隔
阂,色素体和原生质也被分隔,分裂为 2 个细胞,
在显微镜下可见多个细胞同时进行细胞分裂,藻体
长度增加很快,在 20 ℃下培养 1 个月时,可生长
成长度为 5 mm左右的单列细胞丝状体。随后丝状
体两侧产生少数分枝并延长为分枝丝状体,培养 2
个月时,生长成直径为 5 mm左右的丝状体藻团。
不同温度对丝状体生长的影响如表 3所示。从
表 3可见,培养 30 d时,丝状体的长度在 20 ℃下
达到 (6. 4 ± 0. 3)mm,在 15 ℃下为 (4. 7 ± 0. 4)
mm,在 10 ℃下仅为 (3. 0±0. 1)mm。结果表明,
在设定的 3个温度条件下,丝状体在 20 ℃下生长
最快,15 ℃下次之,10 ℃下最慢。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丝状体藻团细胞分裂旺
盛,长度快速增加,同时部分细胞缩短变粗,细胞
内原生质浓度增加呈黑褐色。之后,筒状细胞逐渐
332第 3期 李晓丽,等:萱藻配子孤雌生殖丝状体的采苗及育苗研究
表 3 不同温度对萱藻丝状体生长 (长度)的影响
Tab. 3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growth (length)of filament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mm
温度 /℃
temperature
培养时间 duration of culture /d
5 10 15 20 25 30
20 0. 7±0. 1a 1. 9±0. 2Ac 3. 0±0. 3A 4. 0±0. 1A 5. 1±0. 4A 6. 4±0. 3A
15 0. 5±0. 1ab 1. 0±0. 1Ba 1. 9±0. 4B 2. 8±0. 3B 4. 0±0. 3B 4. 7±0. 4B
10 0. 3±0. 1b 0. 6±0. 1Bb 1. 0±0. 2C 1. 6±0. 2C 2. 1±0. 2C 3. 0±0. 1C
膨大,在其上端或下端向周边环生出多个圆形小细
胞,经生长后聚集在一起形成节状细胞团。节状细
胞团多环生于细胞隔阂处,由十余个或几十个直径
为 6~ 10 μm 的圆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具有 1 个盘
状色素体和丰富的原生质,呈黑褐色。培养后丝状
体藻团的丝状体上形成大量节状细胞团(图 2-F)。
2. 4 幼苗的形成与生长
扩增后的丝状体如图 3-A 所示,经切碎后的
丝状体藻段长度为 110 ~ 230 μm,平均为 155 μm,
依靠切断细胞溢出的原生质黏附在基质上。在 10
℃下切碎 3 d后,在显微镜下可见丝状体细胞逐渐
变短,细胞内原生体浓度增加并呈褐色,细胞表面
产生突起并向上延伸呈透明棒状,细胞内的盘状色
素体及原生质向棒状细胞内移动,使棒状细胞呈浅
褐色,随后棒状细胞逐渐拉长并分裂为 2 ~ 3 个细
胞,上部细胞顶端生出透明无色毛,基部细胞向下
延伸出透明假根丝,附着在基质上成为萱藻幼苗。
一般情况下,丝状体藻段与基质接触的两端细胞先
形成幼苗,未与基质接触的细胞和丝状体藻段的中
间细胞形成幼苗相对较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几乎所有丝状体藻段细胞均能形成幼苗,显微镜下
可见 1个丝状体藻段上有多棵幼苗生出(图 3-B)。
节状细胞团被打碎后散落在基质上,在 10 ℃
下,圆形细胞 3 d时开始增大,与基质的附着面变
为扁圆形,随后表面产生突起并延伸成棒状细胞,
细胞内的色素体和原生质移动到棒状细胞内后成为
透明细胞空壳,并与棒状细胞相连。随后棒状细胞
基部产生隔阂并分裂成 3 ~ 5 个细胞,上部细胞顶
端生出无色毛,下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并延伸到基质
表面成为萱藻幼苗。
不同温度对幼苗形成率的影响见表 4。从表 4
可见,温度对幼苗形成率的影响极显著 (P <
0. 01)。10 ℃下,丝状体细胞切碎 5 d 时便开始形
成幼苗,10 d时幼苗形成率为 (24. 0±2. 0)%,20
d时形成率为 (85. 0±8. 0)%,30 d 时形成率达到
100%;15 ℃下,丝状体细胞切碎 10 d时开始形成
幼苗,20 d时幼苗形成率为 (18. 0±2. 0)%,30 d
时形成率为(45. 0±5. 0)%;20 ℃下,丝状体只进
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切碎 30 d时也没有幼苗形成。
表 4 不同温度对萱藻幼苗形成率的影响
Tab. 4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formation rate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juveniles %
温度 temperature /℃ 5 d 10 d 15 d 20 d 25 d 30 d
10 9. 0±0. 1A 24. 0±2. 0A 43. 0±5. 0A 85. 0±8. 0A 92. 0±6. 0A 100A
15 0B 4. 0±0. 5B 10. 0±1. 0B 18. 0±2. 0B 33. 0±4. 0B 45. 0±5. 0B
20 0B 0C 0C 0C 0C 0C
不同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如表 5所示。从表
5可见:在 10 ℃ 下,培养 10 d 时幼苗长度为
(1. 2±0. 2)mm,20 d 时长度增加至 (5. 2 ± 0. 1)
mm,30 d时长度达到 (11. 0±0. 3)mm;在 15 ℃
下,培养 10 d时幼苗长度为 (0. 8±0. 1)mm,20 d
时长度为 (3. 2±0. 3)mm,30 d 时长度为 (6. 2±
0. 4)mm;20 ℃ 下,培养 10 d 时幼苗长度为
(0. 5±0. 1)mm,20 d 时长度为 (1. 2±0. 2)mm,
30 d时长度仅增至 (2. 4±0. 1)mm,显微镜下可
见幼苗呈弯曲状,藻体表面细胞凹凸不平,部分藻
体已经死亡。
表 5 不同温度对萱藻幼苗生长 (长度)的影响
Tab. 5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growth (length)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juveniles mm
温度 temperature /℃ 5 d 10 d 15 d 20 d 25 d 30 d
10 0. 7±0. 1a 1. 2±0. 2A 3. 0±0. 3A 5. 2±0. 1A 8. 0±0. 5A 11. 0±0. 3A
15 0. 5±0. 1ab 0. 8±0. 1B 1. 9±0. 4B 3. 2±0. 3B 5. 0±0. 3B 6. 2±0. 4B
20 0. 3±0. 1b 0. 5±0. 1C 0. 8±0. 2C 1. 2±0. 2C 1. 7±0. 2C 2. 4±0. 1C
432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
2. 5 幼苗培育及栽培
附着在维尼纶网帘上的丝状体细胞在培育 10 d
左右时陆续形成幼苗,培养 40 d 时幼苗藻体长度
已达 1. 0 cm左右 (图 3-C),随后于 2014年 11月
30日,研究人员将生长在维尼纶绳网帘的幼苗移
至海区浮筏上栽培,4个月后生长成藻体长度为 60
cm左右的萱藻成体 (图 3-D)。
注:A为配子;B为盘状体形成;C为盘状体上产生丝状体;D 为盘状体上产生叶状体;E 为叶状体纵裂开始形成丝状体;F 为丝状体
上形成节状细胞团
Note:A,gametes;B,formation of crusts;C,filaments germinated from the crusts;D,blades germinated from the crusts;E,half-formed fila-
ments in a blade;F,filaments with knotted structures
图 2 萱藻孤雌生殖丝状体的发生和发育
Fig. 2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rthenogenetic filament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注:A为扩增后的丝状体;B 为丝状体藻段上形成多个幼苗;
C为维尼纶绳网上的幼苗;D为海区栽培成体
Note:A, filaments after proliferation; B, juveniles germinated
from a fragment of filament;C, juveniles growing on the vinylon
net;D,adult plants cultured in the sea
图 3 萱藻孤雌生殖丝状体育苗
Fig. 3 Seedling by parthenogenetic filament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3 讨论
萱藻的常规人工育苗要经历合子采集、盘状体
孢子体室内培育、游孢子采集和幼苗培育等阶段,
一般需要 6 个月左右的培育时间。由于育苗时间
长,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内,杂藻大量繁衍导致盘
状孢子体死亡或发育程度降低,难以获得大量孢
子,导致育苗失败[11-12]。本研究中,根据萱藻配
子异宗结合的特点[6],从单株种藻采集的配子孤
雌生殖形成盘状体上获得丝状体,经增殖后,采用
丝状体采苗的方法,将丝状体切碎并撒在维尼纶绳
等附着基上,丝状体细胞直接萌发形成萱藻幼苗,
将育苗时间缩短到 20 ~ 30 d。张泽宇等[13]报道了
使用从萱藻配子结合后的合子萌发形成的盘状体上
获得的丝状体进行采苗和育苗的研究结果,但该方
法中切碎后的丝状体仍要经历盘状孢子体形成、生
长,以及单室孢子囊形成、成熟和游孢子放散等阶
段,同样存在着育苗时间长、夏季高温期难以逾越
的问题。
温度是影响丝状体形成和幼苗萌发的最重要因
子之一。本试验中发现,10 ~ 20 ℃范围内,温度
532第 3期 李晓丽,等:萱藻配子孤雌生殖丝状体的采苗及育苗研究
越高越利于丝状体的形成和生长,但温度越低越利
于幼苗的形成。10 ℃下,切碎的丝状体细胞在短
时间内可形成幼苗,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几乎所
有的细胞均可形成幼苗,但在此温度下,丝状体几
乎不生长;15 ℃下,只有部分枝端细胞和与基质
接触的丝状体细胞形成幼苗,未形成幼苗的丝状体
仍在继续生长;20 ℃下,丝状体细胞不形成幼苗,
只进行细胞分裂,增加丝状体长度,且生长速度明
显快于 15 ℃。丝状体生长和幼苗萌发适应不同温
度的特性为其增殖培养和采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作者于 2014 年采用 20 ℃下丝状体切碎增殖的方
法,在 2~3 个月内获得了大量的丝状体,在秋季
自然水温降至 12 ℃左右时将丝状体切碎并撒在维
尼纶绳等附着基上,在常温下成功地培育出一定数
量的萱藻幼苗。
不同温度对圆形细胞形成幼苗的影响与丝状体
藻段基本相同,20 ℃下,圆形细胞拉长后经多次
细胞分裂又形成了丝状体。10 ℃下,由圆形细胞
形成的幼苗生长很快,藻体先进行细胞横分裂,成
为十余个细胞的单列细胞藻体后,藻体基部细胞逐
渐增大,向下分生出多条假根丝,经分裂形成盘状
固着器附着在基质上。随后,自基部细胞开始细胞
纵分裂,形成多列细胞藻体,再经过多次纵横分裂
后生长成为肉眼可见的圆柱状萱藻幼苗。
参考文献:
[1] 曾呈奎.中国海藻志(第三卷):褐藻门(第二册)墨角藻目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56.
[2] 钱树本,孙军,刘涛.海藻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4:636-637.
[3] 李伟新,朱仲嘉,刘凤贤.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2:151-153.
[4] 孙杰,缪静,朱路英,等.烟台沿海 4 种常见海藻的氨基酸分析
及营养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081-3082.
[5] 王庆钧,谷越,杨颖,等.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的提取工艺优
化及其保肝护肝作用[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5,30(4):
417-421.
[6] Kogame K.A taxonomic study of Japanese Scytosiphon (Scytosiph-
onales,Phaeophyceae) ,including two new species[J]. Phycologi-
cal Research,1998,46(1) :39-56.
[7] 堀輝三.藻類的生活史集成:褐藻·红藻類:第 2卷[M].东京:
内田老鶴圃,1993:54-55.
[8] Nakamura Y,Tatewaki M.The life history of some species of the
Scytosiphonales[J].Scientific Papers of the Institute of Algological
Research,Faculty of Science,Hokkaido University,1975,6(2):
57-93.
[9] Parente M I,Neto A I,Fletcher R L.Morphology and life history of
Scytosiphon lomentaria (Scytosiphonaceae,Phaeophyceae) from
the Azores[J].Journal of Phycology,2003,39(2) :353-359.
[10] 张泽宇,李晓丽,宋玲君,等.萱藻生活史中盘状体阶段生长特
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4):525-532.
[11] 久保昭史.萱藻科有用海藻的养殖研究[J].神水试业绩,1987
(3):41-48.
[12] 三浦昭雄.食用藻类の栽培[M].东京:疭星社厚生阁,1992:
101-105.
[13] 张泽宇,李晓丽,刘宏宇,等.萱藻丝状体诱导培养及采苗研究
[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1):14-18.
Seedling collecting and filaments rearing from parthenogenetic
gametes of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LI Xiao-li,SHEN Yuan,CAO Shu-qing,ZHANG Ze-yu
(Key Laboratory of Mariculture & Stock Enhancement in North Chinas Sea,Ministry of Agriculture,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Filaments were induce by parthenogenetic gametes and seedlings were collected and reared in brown alga
Scytosiphon lomentaria in coastal Dalian to investigate seedlings by parthenogenetic game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gametes released from a single thallus developed into crusts from differentiated filaments with diameter of above 100
μm. The best growth of crusts and filaments and the induction of filaments were observed at water temperature of 20
℃,followed by 15 ℃ and poor at 10 ℃ . The seedlings were collected from filamentous bodys which were stripped
after proliferation and then chopped,developed the earliest with the maximal developmental rate at 10 ℃,followed
by 15 ℃ and no formation of seedlings at 20 ℃ . After isolation and proliferation,the filaments were cut into frag-
ments and then spread on the vinylon nets,and grown into cylindrical plants with body length of (11. 0±0. 3)mm
in 30 days in indoor culture at 10 ℃ . Then the seedlings were transformed to the open sea and cultured in four
months to have body length of about 60 cm.
Key words:Scytosiphon lomentaria;gamete;parthenogesis;filament;seedling collecting;indoor culture
632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 31卷